无废料针筒注塑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35134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9 05: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注塑模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无废料针筒注塑模,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包括上模仁,所述下模包括下模仁和内有冷却流道的型芯,所述上模仁、下模仁和型芯拼合形成针筒状的型腔,所述型腔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进胶件,所述进胶件包括上方的直立部和下方的斜尖部,所述斜尖部中设有从尖端连通所述型腔外侧壁的斜流道,所述直立部中设有衔接所述斜流道的直流道。本模具结构能够让针筒可以更快地注塑成型,而且脱模时料头直接在针筒侧壁断开,几乎没有废料产生,节省了再加工的人力和时间。

Injection Mold for Waste-free Needle Barrel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injection moulds, and relates to a scrap-free needle barrel injection moulds, including upper and lower moulds. The upper moulds include upper moulds, the lower moulds include lower moulds and core with cooling runner. The upper moulds, lower moulds and core are assembled to form needle-like cavity. The two sides of the moulds are symmetrically arranged, and the rubber-feeding parts include the upper ones. The upright part and the downward oblique tip part are provided with an oblique channel connecting the outer wall of the cavity from the tip, and the upright part is provided with a DC channel connecting the oblique channel. The die structure can make the needle barrel injection moulding faster, and the material head is directly disconnected at the side wall of the needle barrel when demoulding, and almost no waste is produced, thus saving the manpower and time of remanufactu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废料针筒注塑模
本专利技术涉及注塑模具
,特别涉及一种无废料针筒注塑模。
技术介绍
注塑是将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料利用塑料成型模具制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的加工方法。注塑的过程一般为将塑料熔融,经过模具的流道注入模具的型腔内,然后冷却干固形成所需外形。为了从模具外将塑料注入型腔,流道的体积也会比较大,注塑后将会形成较多的水口。对于产品本身结构比较小的情况来说,水口废料占比就会比较大。针筒是一种本身体积很小的塑料件。目前市场中大部分针筒模具都采用冷流道模具,或者是热转冷的结构来实现产品成型。采用现有的模具结构,生产时出现大量的水口料头,成型周期比较长,同时生产出来的水口料头在回收粉碎是产生大量的粉尘,严重污染环境;回收料再次成型,极大影响产品品质,在医疗行业来说,回收料的利用是无法达到行业的标准的。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新的模具结构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废料针筒注塑模,能够减少流道内废料的产生,使成型后的针筒表面几无废料。本专利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无废料针筒注塑模,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包括上模仁,所述下模包括下模仁和内有冷却流道的型芯,所述上模仁、下模仁和型芯拼合形成针筒状的型腔,所述型腔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进胶件,所述进胶件包括上方的直立部和下方的斜尖部,所述斜尖部中设有从尖端连通所述型腔外侧壁的斜流道,所述直立部中设有衔接所述斜流道的直流道。具体的,所述上模仁分为上部和下部,所述进胶件被上部和下部夹持于中间,所述斜流道的出口与所述下部之间留有连通所述型腔的空隙。进一步的,所述上模仁内设有匹配所述进胶件的进胶筒,所述进胶筒具有收容所述直立部的腔体,所述进胶筒内设有衔接所述直流道的进胶流道。进一步的,所述进胶筒的外壁与所述上模仁之间具有隔热空间。具体的,所述型芯与所述下模仁之间有锥面配合。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模具结构能够让针筒可以更快地注塑成型,而且脱模时料头直接在针筒侧壁断开,几乎没有废料产生,节省了再加工的人力和时间。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注塑模成型位置合模时的剖视图。图中数字表示:11-上模仁,111-隔热空间,12-进胶件,121-直立部,1211-直流道,122-斜尖部,1221-斜流道,13-进胶筒,131-进胶流道;102-型腔;21-下模仁,22-型芯,221-冷却流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无废料针筒注塑模,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包括上模仁11,下模包括下模仁21和内有冷却流道221的型芯22,上模仁11、下模仁21和型芯22拼合形成针筒状的型腔102,型腔102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进胶件12,进胶件12包括上方的直立部121和下方的斜尖部122,斜尖部122中设有从尖端连通型腔102外侧壁的斜流道1221,直立部121中设有衔接斜流道1221的直流道1211。合模时,熔融塑料依次经过直流道1211、斜流道1221再从型腔102两侧进料,两股熔融塑料会扩散到整个型腔102继而合拢,再经型芯22中通冷却液,使型芯22外侧的塑料固化成为针筒。这种结构中直流道1211与型腔102间隔有适当距离,使熔融塑胶传递给上模仁11的热量影响塑料固化的效果较为微弱,促使成型更快完成;而且针筒伴随型芯22脱料时,针筒外壁上的进料部分会被直接拉断,针筒壁上几乎不会出现明显的料头,节省了再加工的人力和时间。如图1所示,上模仁11分为上部111和下部112,进胶件12被上部111和下部112夹持于中间,斜流道1221的出口与下部112之间留有连通型腔102的空隙。上模仁11装配完成后,流道的状况基本稳定,这样注塑外观就不会太不稳定。如图1所示,上模仁11内设有匹配进胶件12的进胶筒13,进胶筒13具有收容直立部121的腔体(未标注),进胶筒13内设有衔直流道1211的进胶流道131。这样直立部121与型腔102之间又增加一个隔热层,提升隔热效果。如图1所示,进胶筒13的外壁与上模仁11之间具有隔热空间1111。隔热空间1111能够让进料筒13传出的热量被更快排走,进一步减弱对冷却成型的影响。如图1所示,型芯22与下模仁21之间有锥面配合。合模时,型芯22与下模仁21之间能够紧密结合,避免型腔102有泄露形成多余的毛刺。以上所述的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废料针筒注塑模,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包括上模仁,所述下模包括下模仁和内有冷却流道的型芯,所述上模仁、下模仁和型芯拼合形成针筒状的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腔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进胶件,所述进胶件包括上方的直立部和下方的斜尖部,所述斜尖部中设有从尖端连通所述型腔外侧壁的斜流道,所述直立部中设有衔接所述斜流道的直流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废料针筒注塑模,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包括上模仁,所述下模包括下模仁和内有冷却流道的型芯,所述上模仁、下模仁和型芯拼合形成针筒状的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腔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进胶件,所述进胶件包括上方的直立部和下方的斜尖部,所述斜尖部中设有从尖端连通所述型腔外侧壁的斜流道,所述直立部中设有衔接所述斜流道的直流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废料针筒注塑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仁分为上部和下部,所述进胶件被上部和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常安蒋灵怀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准达热流道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