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模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3508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9 05: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工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模工装,通过于下模板上嵌入设置若干具有骨架槽和内管槽的尼龙环形结构,且该尼龙环形结构的上表面与上模板之间具有间隙,并在该上模板上对应该尼龙环形结构的位置设置有圆孔,同时上模板与固定在下模板上的支柱形成平移系统,以在从圆孔装入骨架后移动上模板,反转工装骨架不会掉出,之后装入内管,并在工装位于待硫化模具上并定位后,回推上模板至初始装骨架位置使得骨架和内管落入模具,从而能够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并保证产品性能的稳定性。

A Moulding Tool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tooling, in particular to a tooling for moulding, in which a number of nylon annular structures with skeleton grooves and inner tube grooves are embedded on the lower template, and there is a gap between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nylon annular structure and the upper template, and a circular hole is arranged on the position of the corresponding nylon annular structure on the upper template, and the upper template and the branch fixed on the lower template. The column forms a translation system to move the upper template after loading the skeleton from the circular hole. The reverse tooling skeleton will not fall out, and then the inner tube will be loaded. After the tooling is positioned on the vulcanized die, the skeleton and the inner tube will fall into the mould by pushing back the template to the initial loading skeleton position, thus improving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of the product and ensur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product perform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模工装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装
,尤其涉及一种可以同时装骨架和内管两种产品的装模工装。
技术介绍
目前,有一类橡胶产品,由于它的性能特性,需要用到骨架,如果采用常规的直接装模方式,分别装内管,中骨架和外管,三套工装,致使装模时间长且工人工作繁琐,导致工人工作强度大且工作台摆放杂乱,且装模时间长会导致骨架产品在高温模具时间太长,导致性能不稳定,严重会使胶粘剂挥发,有脱胶的风险。这些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不期望见到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装模工装,应用于同时向待硫化模具中装入骨架和内管;其中,所述装模工装包括上模板、下模板和固定在所述下模板上并用于支撑所述上模板的若干支柱;所述上模板沿若干所述支柱可往返滑动;所述下模板上嵌入设置有若干环形结构,所述上模板对应所述环形结构的位置开设有圆孔,所述环形结构的上端设置有匹配所述骨架的骨架槽,且所述环形结构设置有匹配所述内管的内管槽。上述的装模工装,其中,所述环形结构的上表面与所述上模板之间的距离为3~7mm。上述的装模工装,其中,所述环形结构包括内环形块和套设在所述内环形块上的外环形块,所述内环形块中空的部分为所述内管槽,所述骨架槽位于所述内环形块和所述外环形块之间。上述的装模工装,其中,所述环形结构的材质为尼龙。上述的装模工装,其中,所述上模块上对应若干所述支柱设置有若干条形槽;每个所述支柱均包括下层支柱结构和位于所述下层支柱结构之上的上层结构,所述下层支柱结构的宽度大于所述条形槽的宽度,且所述上层支柱结构的宽度小于所述条形槽;所述下层支柱结构与所述下模板固定连接,所述上层结构穿设于所述条形槽中以使得所述上模板可沿所述上层支柱结构往返滑动。上述的装模工装,其中,位于所述上模板中间部分的支柱的上层支柱结构上设置有紧固螺母以在竖直方向上对所述支柱进行限位;位于所述上模板边缘部分的支柱的上层支柱结构凸出于所述上模板设置,且位于所述上模板边缘部分的支柱的上层支柱结构与待硫化模具上的定位孔相匹配。上述的装模工装,其中,所述上模板在上设置有拉手,且所述拉手设置于所述上模板的滑动方向上。上述的装模工装,其中,所述上模板和/或所述下模板上设置有减重孔。上述的装模工装,其中,所述骨架为中骨架。上述的装模工装,其中,所述环形结构与所述下模板过盈配合,且所述环形结构通过卡箍紧固在所述下模板上。上述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或者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模工装,通过于下模板上嵌入设置若干具有骨架槽和内管槽的尼龙环形结构,且该尼龙环形结构的上表面与上模板之间具有间隙,并在该上模板上对应该尼龙环形结构的位置设置有圆孔,同时上模板与固定在下模板上的支柱形成平移系统,以在从圆孔装入骨架后移动上模板,反转工装骨架不会掉出,之后装入内管,并在工装位于待硫化模具上并定位后,回推上模板至初始装骨架位置使得骨架和内管落入模具,从而能够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并保证产品性能的稳定性。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及其特征、外形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明显。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可以按照比例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主旨。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装模工装的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装模工装的俯视图;图3图2中BB处的剖视图;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环形结构上端面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装模工装的仰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是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如图1~6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模工装,应用于同时向待硫化模具中装入骨架和内管;具体的,该装模工装包括上模板1、下模板2和固定在下模板2上并用于支撑上模板1的若干支柱;该上模块上对应该若干支柱设置有若干条形槽4;每个支柱均通过一条形槽4穿设于该上模板1中以使得该上模板1与支柱之间形成平移系统,使得上模板1可相对于下模板2沿支柱可往返滑动;该下模板2上嵌入设置有若干环形结构5,该环形结构5的上表面与上模板1之间具有间隙,且上模板1对应该环形结构5的位置开设有圆孔8以方便后续骨架通过上模板1落入环形结构5中,该环形结构5的上端设置有匹配骨架的骨架槽,且该环形结构5设置有匹配内管的内管槽;其中,环形结构5的材质为尼龙,即为尼龙环形结构;由于尼龙易加工成型且重量比较轻,从而可以大大减轻该装模工装的重量;当然,该环形结构5也可以为PU等其他轻质材质,这并不影响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骨架为中骨架。具体的。上述每个支柱均包括下层支柱结构和位于下层支柱结构之上的上层结构,该下层支柱结构的宽度大于条形槽4的宽度以支撑该上模板1,且上层支柱结构的宽度小于条形槽4以穿设于条形槽4中;该下层支柱结构与下模板2固定连接,上层结构穿设于条形槽4中以使得该上模板1可沿上层支柱结构滑动。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位于上模板中间部分的支柱31的上层支柱结构312上设置有紧固螺母6以在竖直方向上对上模板1进行限位(上模板中间部分的支柱31的下层支柱结构为311),进而防止上模板1从该支柱31上脱落。位于上模板1边缘部分的支柱32的上层支柱结构凸出于上模板1设置,且位于上模板1边缘部分的支柱32的上层支柱结构与待硫化模具上的定位孔相匹配,以便在后续将骨架和内管装入待硫化模具时与待硫化模具上的定位孔匹配定位,进而将骨架和内管准确的装入待硫化模具上与之对应的位置。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环形结构5的上表面与上模板1之间的距离为3~7mm(例如3mm、4mm、5mm或者7mm等),以使得上模板1可以推拉,且骨架和内管不会从该间隙中掉出。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环形结构5包括内环形块5-1和套设在内环形块5-1上的外环形块5-2,内环形块5-1中空的部分为内管槽,即该内环形块5-1内表面匹配内管的外表面,内环形块5-1的外表面开设有骨架槽,即该内环形块5-1的外表面匹配骨架的外轮廓。具体的,上述环形结构5通过机加工成形,外环形块5-2和内环形块5-1通过过盈配合装配在一起,且外环形块5-2除了通过过盈配合嵌于下模板2外,还增加有钢丝卡箍7,以保证尼龙环形结构5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从下模板2上脱落。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上模板1在上设置有拉手11,且拉手11设置于上模板1的滑动方向上,以方便上模板1沿往返滑动完成拉和推动作。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上模板1和下模板2上不影响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均设置有减重孔9,以实现工装减重;且上述外环形块5-2上还设置有减重槽53以进一步的减轻环形结构5的重量。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支柱通过紧固件固定在下模板2上,当然该支柱亦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固定在该下模板2上,这对本专利技术并无影响。具体的,当把骨架通过上模板1上的圆孔8装入环形结构5的骨架槽中,拉动上模板1,此时骨架落于上模板1与环形结构5组成的相对密闭空间中,反转工装使得下模板2位于上方,上模板1位于下方,由于上模板1的移动,因此骨架不会从圆孔8中掉出,之后在下模板2方向,在环形结构5的内管槽中装入内管,此时完成骨架和内管装入装模工装的操作,然后把装模工装移动到待硫化模具的上方,并通过位于边缘的支柱的上层结构,匹配待硫化模具上开设的定位孔以将装模工装定位在待硫化模具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模工装,应用于同时向待硫化模具中装入骨架和内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装模工装包括上模板、下模板和固定在所述下模板上并用于支撑所述上模板的若干支柱;所述上模板沿若干所述支柱可往返滑动;所述下模板上嵌入设置有若干环形结构,所述上模板对应所述环形结构的位置开设有圆孔,所述环形结构的上端设置有匹配所述骨架的骨架槽,且所述环形结构设置有匹配所述内管的内管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模工装,应用于同时向待硫化模具中装入骨架和内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装模工装包括上模板、下模板和固定在所述下模板上并用于支撑所述上模板的若干支柱;所述上模板沿若干所述支柱可往返滑动;所述下模板上嵌入设置有若干环形结构,所述上模板对应所述环形结构的位置开设有圆孔,所述环形结构的上端设置有匹配所述骨架的骨架槽,且所述环形结构设置有匹配所述内管的内管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模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结构的上表面与所述上模板之间的距离为3~7m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模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结构包括内环形块和套设在所述内环形块上的外环形块,所述内环形块中空的部分为所述内管槽,所述骨架槽位于所述内环形块和所述外环形块之间。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模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结构的材质为尼龙。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模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块上对应若干所述支柱设置有若干条形槽;每个所述支柱均包括下层支柱结构和位于所述下层支柱结构之上的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银霄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众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