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代超专利>正文

一种乌龙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2342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9 00: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制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乌龙茶,以重量份数计,通过以下原料制备而成,乌龙茶叶75‑90份;菊花5‑10;辅料3‑15份;辅料包括海萝胶、ε‑聚赖氨酸,海萝胶与ε‑聚赖氨酸的质量比为1:1‑3。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乌龙茶原料中加入菊花,菊花具有通风散热的功能,且能改善乌龙茶冲泡饮用的口感,制备的乌龙茶口感鲜爽;其次,在乌龙茶原料中的加入辅料海萝胶、ε‑聚赖氨酸,能有效降低乌龙茶香气中芳樟醇氧化物的分解和流失,提高乌龙茶贮藏时的稳定性;制备的乌龙茶具有突出的药理作用,分解脂肪,减肥健美,口感鲜爽舒适,贮藏稳定性好。

An Oolong Tea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tea making, and discloses an Oolong tea, which is prepared by weight of 75 to 90 Oolong tea, chrysanthemum 5 to 10, accessories 3 to 15, and accessories including carrot gum, epsilon polylysine, carrot gum and epsilon polylysine with a mass ratio of 1:1 to 3. The invention has the following advantages and effects: adding chrysanthemum in the raw material of Oolong tea, chrysanthemum has the function of ventilation and heat dissipation, and can improve the taste of Oolong tea brewing and drinking, and the prepared oolong tea tastes fresh; secondly, adding carrot gum and epsilon polylysine in the raw material of Oolong tea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decomposition and loss of linalool oxide in the aroma of Oolong tea, and improve the oolong tea taste. The prepared oolong tea has prominent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fat decomposition, weight loss and fitness, refreshing and comfortable taste, and good storage st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乌龙茶
本专利技术属于制茶
,特别涉及一种乌龙茶。技术背景乌龙茶,亦称青茶、半发酵茶及全发酵茶,品种较多,是中国几大茶类中,独具鲜明中国特色的茶叶品种,经过采摘、萎凋、摇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艺制成,乌龙茶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且药理作用突出表现在分解脂肪、减肥健美等方面。乌龙茶的基本的特征香气成分包括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顺茉莉酮、茉莉酮内酯、茉莉酮酸甲酯、苯甲醇、橙花叔醇等,不同乌龙茶因制茶品种、加工工艺、发酵程度的不同产生各不相同的挥发性组分,这些挥发性组分以不同比例、含量组合,有的起主导作用,有的起促进作用,相互协调而被嗅觉器官所感知,形成了不同种类乌龙茶各自特有的香气、香型。但乌龙茶在贮藏过程中,这些特征香气组分会逐渐分解、挥发、流失,影响乌龙茶的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乌龙茶,具有贮藏时香气成分稳定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乌龙茶,以重量份数计,通过以下原料制备而成,乌龙茶叶75-90份;菊花5-10;辅料3-15份;辅料包括海萝胶、ε-聚赖氨酸,海萝胶与ε-聚赖氨酸的质量比为1: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乌龙茶的香气中,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香气占比不高,但是其与其他组分的相互作用和协调,共同形成乌龙茶特有的香气。在乌龙茶贮藏过程中,芳樟醇氧化物稳定性较差,容易进一步氧化分解或者直接挥发流失,导致乌龙茶在贮藏过程中香气组分的降低和品质下降。乌龙茶的原料包括乌龙茶叶、菊花和辅料,菊花性甘,归肺,散风清热,能改善乌龙茶冲泡后的口感。辅料包括海萝胶和ε-聚赖氨酸,海萝胶是用红藻海萝提取的黏性硫酸半乳聚糖,呈胶质状,ε-聚赖氨酸是一种多肽,辅料选择海萝胶和ε-聚赖氨酸,两者共同存在且相互作用,分散于乌龙茶茶叶中,能够有效抑制芳樟醇氧化物的分解和流失,特别是对芳樟醇氧化物Ⅰ、芳樟醇氧化物Ⅱ、芳樟醇氧化物Ⅳ,具有较好的稳定作用,有助于维持乌龙茶在贮藏过程中香气的稳定和品质,提高乌龙茶的贮藏稳定性。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海萝胶与ε-聚赖氨酸的质量比为1:2。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以重量份数计,原料包括5-8份菊花。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以重量份数计,原料还包括5-10份醋酸酯淀粉。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醋酸酯淀粉黏度高,具有高分子链,其能对乌龙茶香气组分中的芳樟醇及芳樟醇氧化物及橙花叔醇起到较好的束缚,减少其在加工及贮藏过程中挥发。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以重量份数计,原料包括8份醋酸酯淀粉。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以重量份数计,原料还包括0.5-2份琥珀酸二钠。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专利技术人在实践中发现,琥珀酸二钠在与醋酸酯淀粉共同存在的情况下,能有效抑制乌龙茶在贮藏过程中橙花叔醇的分解和流失,橙花叔醇是乌龙茶香气中的一种呈香物质,琥珀酸二钠和醋酸酯淀粉能有效抑制橙花叔醇的分解,对维持乌龙茶在贮藏时香气有着重要作用。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制备方法如下,步骤一,取乌龙茶、菊花,混合均匀后得到混合物A;步骤二,取辅料和水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B,辅料和水的质量比为1:2;步骤三,将混合物A和混合物B混合后,搅拌均匀,于50-60℃烘焙2-4h,得到乌龙茶。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制备方法如下,步骤一,取乌龙茶、菊花,混合均匀后得到混合物A;步骤二,取辅料、醋酸酯淀粉和水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B,辅料和水的质量比为1:2;步骤三,将混合物A和混合物B混合后,搅拌均匀,于50-60℃烘焙2-4h,得到乌龙茶。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乌龙茶原料中加入菊花,菊花具有通风散热的功能,且能改善乌龙茶冲泡饮用的口感,制备的乌龙茶口感鲜爽;其次,在乌龙茶原料中的加入辅料海萝胶、ε-聚赖氨酸,能有效降低乌龙茶香气中芳樟醇氧化物的分解和流失,提高乌龙茶贮藏时的稳定性;再次,乌龙茶原料中的醋酸酯淀粉和琥珀酸二钠,能抑制乌龙茶香气中橙花叔醇的分解,进一步提高乌龙茶贮藏稳定性,达到了口感鲜爽舒适、贮藏稳定性好、货架期长的效果。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乌龙茶,原料内组分及含量如表1所示,表1中组分含量单位为kg,辅料包括海萝胶、ε-聚赖氨酸,海萝胶与ε-聚赖氨酸的质量比为1:1,其中乌龙茶叶是指成品乌龙茶茶叶,可直接商购获取或者通过现有技术中的工艺制备而成。乌龙茶的制备方法如下:步骤一,取乌龙茶、菊花,混合均匀后得到混合物A;步骤二,取辅料和水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B,辅料和水的质量比为1:2;步骤三,将混合物A和混合物B混合后,搅拌均匀,于50℃烘焙4h,得到乌龙茶。实施例2:一种乌龙茶,原料内组分及含量如表1所示,表1中组分含量单位为kg,辅料包括海萝胶、ε-聚赖氨酸,海萝胶与ε-聚赖氨酸的质量比为1:2。乌龙茶的制备方法如下:步骤一,取乌龙茶、菊花,混合均匀后得到混合物A;步骤二,取辅料和水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B,辅料和水的质量比为1:2;步骤三,将混合物A和混合物B混合后,搅拌均匀,于55℃烘焙3h,得到乌龙茶。实施例3:一种乌龙茶,原料内组分及含量如表1所示,表1中组分含量单位为kg,辅料包括海萝胶、ε-聚赖氨酸,海萝胶与ε-聚赖氨酸的质量比为1:3。乌龙茶的制备方法如下:步骤一,取乌龙茶、菊花,混合均匀后得到混合物A;步骤二,取辅料和水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B,辅料和水的质量比为1:2;步骤三,将混合物A和混合物B混合后,搅拌均匀,于60℃烘焙2h,得到乌龙茶。实施例4:一种乌龙茶,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原料组分含量如表1所示。制备方法如下,步骤一,取乌龙茶、菊花,混合均匀后得到混合物A;步骤二,取辅料、醋酸酯淀粉和水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B,辅料和水的质量比为1:2;步骤三,将混合物A和混合物B混合后,搅拌均匀,于50℃烘焙4h,得到乌龙茶。实施例5:一种乌龙茶,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原料组分含量如表1所示,辅料包括海萝胶、ε-聚赖氨酸,海萝胶与ε-聚赖氨酸的质量比为1:1。乌龙茶制备方法如下,步骤一,取乌龙茶、菊花,混合均匀后得到混合物A;步骤二,取辅料、醋酸酯淀粉和水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B,辅料和水的质量比为1:2;步骤三,将混合物A和混合物B混合后,搅拌均匀,于60℃烘焙2h,得到乌龙茶。实施例6:一种乌龙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原料组分含量如表1所示。乌龙茶制备方法如下,步骤一,取乌龙茶、菊花,混合均匀后得到混合物A;步骤二,取辅料、琥珀酸二钠和水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B,辅料和水的质量比为1:2;步骤三,将混合物A和混合物B混合后,搅拌均匀,于50℃烘焙4h,得到乌龙茶。实施例7:一种乌龙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原料组分含量如表1所示。制备方法如下,步骤一,取乌龙茶、菊花,混合均匀后得到混合物A;步骤二,取辅料、琥珀酸二钠和水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B,辅料和水的质量比为1:2;步骤三,将混合物A和混合物B混合后,搅拌均匀,于50℃烘焙4h,得到乌龙茶。对比例1:一种乌龙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原料组分含量如表1所示,其中辅料为海萝胶。对比例2:一种乌龙茶,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原料组分含量如表1所示,其中辅料为ε-聚赖氨酸。对比例3:一种乌龙茶,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原料组分含量如表1所示。乌龙茶的制备方法如下:步骤一,取乌龙茶、菊花,混合均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乌龙茶,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数计,通过以下原料制备而成,乌龙茶叶       75‑90份;菊花           5‑10;辅料           3‑15份;辅料包括海萝胶、ε‑聚赖氨酸,海萝胶与ε‑聚赖氨酸的质量比为1: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乌龙茶,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数计,通过以下原料制备而成,乌龙茶叶75-90份;菊花5-10;辅料3-15份;辅料包括海萝胶、ε-聚赖氨酸,海萝胶与ε-聚赖氨酸的质量比为1: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乌龙茶,其特征在于:海萝胶与ε-聚赖氨酸的质量比为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乌龙茶,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数计,原料包括5-8份菊花。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乌龙茶,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数计,原料还包括5-10份醋酸酯淀粉。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乌龙茶,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数计,原料包括8份醋酸酯淀粉。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乌龙茶,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超童超
申请(专利权)人:代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