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封线缆组件及线缆密封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51957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6 03: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密封线缆组件,提供了一种密封线缆组件及线缆密封方法。密封线缆组件包括密封壳体和两根以上的线缆,所述线缆与密封壳体之间设有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包括供各所述线缆穿设的护套,所述护套具有插设在密封壳体内的插接段,所述插接段的外周面与所述密封壳体的内壁面之间通过凝固的胶液实现密封。线缆密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各线缆穿入护套内,步骤二、将护套的对应端部插入密封壳体内,并在护套插入密封壳体内的部分的外周面与所述密封壳体的内壁面之间设置胶液,通过胶液的凝固实现护套与密封壳体之间的密封。上述方案解决了现有的密封线缆组件在线缆芯数较多时结构复杂、成本高、密封可靠性不易保证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密封线缆组件及线缆密封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密封线缆组件。
技术介绍
在具有线缆密封要求的场合需要使线缆与密封壳体的连接处与外部形成密封,避免液体或气体进入线缆的连接处。现有的密封线缆组件一般可以分为两种形式,分别为水密封线缆组件和气密封线缆组件。水密封线缆组件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供待密封的线缆2插入的密封壳体1,密封壳体1供线缆2插入的一端设有密封填料7,密封填料7通过顶压件8压紧实现密封,避免外部的液体通过线缆2与密封壳体1之间的间隙进入密封壳体1内;为了提高密封性能,还需要在密封壳体1的线缆2插入端设置包覆密封结构9,例如设置注塑密封件。但是,该种密封方式制成的水密封线缆组件需采用成缆,不同芯数产品需定制不同的线缆组件,并且结构较为复杂,零部件较多,制造、装配成本高,密封填料7的封填状态和包覆密封结构9的包覆状态也会影响整体的密封可靠性。气密封线缆组件的结构如图2所示,该种密封结构是通过连接器实现,包括作为密封壳体1的连接器壳体和通过烧结玻璃10、灌胶或对应设置的密封圈密封固定在连接器壳体上的接触件11(图中仅示出了通过烧结玻璃10密封的结构),线缆2仅与接触件11起到导电连接作用。采用烧结玻璃10密封时,接触件11可以单独烧结密封,也可以多只接触件11同时烧结密封,采用灌胶或密封圈密封时,接触件11通常采用单只接触件单独灌胶或单只接触件单独设置密封圈的密封形式。但是,气密封线缆组件产品受连接器限制较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玻璃封接难度大、成本高,且有些产品不能采用烧结玻璃10封接;2、接触件11单独灌胶或密封圈密封受工艺影响大,密封性能与线缆2材质、连接器材质有密切关系,并且在接触件11数量较多的情况下需要对每只接触件11均进行密封处理,失效点多,失效率高,成本高。整体来看,现有的密封线缆组件在线缆数量较多时均存在结构较为复杂、成本高、密封可靠性不易保证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密封线缆组件,以解决现有的密封线缆组件在线缆数量较多时结构复杂、成本高、密封可靠性不易保证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中密封线缆组件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方案1.密封线缆组件,包括密封壳体和两根以上的线缆,所述线缆与密封壳体之间设有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包括供各所述线缆穿设的护套,所述护套具有插设在密封壳体内的插接段,所述插接段的外周面与所述密封壳体的内壁面之间通过凝固的胶液实现密封。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护套能够在各线缆的径向外部形成完整的密封结构,从而使得各线缆与密封壳体之间的两处以上独立密封需求转变为一只护套与密封壳体之间的密封需求,而护套的外周面与密封壳体的内壁面之间通过凝固的胶液实现密封便于实现,密封效果好,失效点少,与现有技术相比,结构更为简单,工艺容易实现,成本低,也有利于提高密封可靠性。方案2.根据方案1所述的密封线缆组件,所述插接段的外周面与所述密封壳体的内壁面之间设有供胶液灌入的环形间隔,所述胶液设置在所述环形间隔内。通过注入胶液密封能够实现良好的密封效果,更好地保证密封可靠性。方案3.根据方案1所述的密封线缆组件,所述插接段的外周面与所述密封壳体的内壁面之间设有用于容纳涂抹的胶液的间隙,所述胶液设置在所述间隙内。涂胶密封在实现了良好密封的同时,有利于减小密封壳体的直径。方案4.根据方案1或2或3所述的密封线缆组件,胶液所形成的密封段的长度不小于护套的直径。合适设置密封段的长度能够提高密封可靠性,避免使用时出现失效问题。方案5.根据方案1或2或3所述的密封线缆组件,位于护套内的各所述线缆之间具有间隔。线缆之间的间隔能够避免护套受到线缆的挤压而发生变形,从而避免护套与密封壳体的形状不匹配而出现局部密封不良。方案6.根据方案5所述的密封线缆组件,各所述线缆之间的间隔大于线缆的直径。本专利技术中线缆密封方法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方案1.线缆密封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各线缆穿入护套内,步骤二、将护套的对应端部插入密封壳体内,并在护套插入密封壳体内的部分的外周面与所述密封壳体的内壁面之间设置胶液,通过胶液的凝固实现护套与密封壳体之间的密封。方案2.根据方案1所述的线缆密封方法,所述胶液是灌注在护套的外周面与所述密封壳体的内壁面之间留出的环形间隔内。方案3.根据方案1所述的线缆密封方法,所述胶液是涂抹在护套的外周面上和/或所述密封壳体的内壁面上。方案4.根据方案1或2或3所述的线缆密封方法,胶液所形成的密封段的长度不小于护套的直径。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水密封线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气密封线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密封线缆组件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密封线缆组件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密封线缆组件的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为:1-密封壳体,2-线缆,3-护套,4-环形间隔,5-胶液,6-间隙,7-密封填料,8-顶压件,9-包覆密封结构,10-烧结玻璃,11-接触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中密封线缆组件的实施例一如图3所示,包括密封壳体1和四根线缆2,四根线缆2穿设在同一只护套3内,护套3的形状与密封壳体1的内腔体的形状一致,本实施例中为圆形。各所述线缆2之间具有间隔,松散地穿设在护套3内,避免护套3受到线缆2的挤压而发生变形。本实施例中各所述线缆2之间的间隔大于线缆2的直径。护套3的插入密封壳体1内的插接段的外周面与所述密封壳体1的内壁面之间设有供胶液5灌入的环形间隔4,胶液5注入环形间隔4内并凝固后,即可实现护套3与密封壳体1之间的密封。上述护套3和胶液5形成线缆2与密封壳体1之间的密封结构。由于线缆2不需要与密封壳体1之间形成直接密封,因此密封性能不受线缆2材料的影响,可以使用广泛应用的氟塑料线缆、绕包线缆等,不会因材料影响胶液的粘接密封效果。制造上述密封线缆组件时,首先将各线缆2穿入护套3内,然后将护套3的对应端部插入密封壳体1内,并在护套3插入密封壳体1内的部分的外周面与所述密封壳体1的内壁面之间的环形间隔4内灌注胶液5,通过胶液5的凝固实现护套3与密封壳体1之间的密封。通过胶液5的凝固实现密封是本领域的现有手段,此处不再具体说明。上述制造过程也即本专利技术中线缆密封方法的实施例一。本专利技术中密封线缆组件的实施例二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护套3的插接段的外周面与所述密封壳体1的内壁面之间设有用于容纳涂抹的胶液5的间隙6,所述胶液5设置在所述间隙6内。制造上述密封线缆组件时,首先将各线缆2穿入护套3内,然后将胶液5涂抹在护套3的外周面上和/或所述密封壳体1的内壁面上,接着将护套3的对应端部插入密封壳体1内,通过胶液5的凝固实现护套3与密封壳体1之间的密封。上述制造过程也即本专利技术中线缆密封方法的实施例二。本专利技术中密封线缆组件的实施例三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密封壳体1的供护套3插入的插接端与所述护套3的外周面之间设有注塑成型有包覆密封结构9,该包覆密封结构9可以对护套3起到支撑保护作用,避免护套3的插入密封壳体1内的部分发生变形而出现密封失效。制造上述密封线缆组件时,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再增加注塑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密封线缆组件,包括密封壳体和两根以上的线缆,所述线缆与密封壳体之间设有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包括供各所述线缆穿设的护套,所述护套具有插设在密封壳体内的插接段,所述插接段的外周面与所述密封壳体的内壁面之间通过凝固的胶液实现密封。

【技术特征摘要】
1.密封线缆组件,包括密封壳体和两根以上的线缆,所述线缆与密封壳体之间设有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包括供各所述线缆穿设的护套,所述护套具有插设在密封壳体内的插接段,所述插接段的外周面与所述密封壳体的内壁面之间通过凝固的胶液实现密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段的外周面与所述密封壳体的内壁面之间设有供胶液灌入的环形间隔,所述胶液设置在所述环形间隔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段的外周面与所述密封壳体的内壁面之间设有用于容纳涂抹的胶液的间隙,所述胶液设置在所述间隙内。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密封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胶液所形成的密封段的长度不小于护套的直径。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密封线缆组件,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郎红牛帅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