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51371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6 01: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进气装置。该进气装置包括向进气歧管的各分支管分配辅助气体的气体分配器,抑制在气体分配器中产生冷凝水,并且使气体分配器能够获得通用性。进气装置包括进气歧管、EGR气体分配器以及EGR冷却器。进气歧管包含稳压箱和分支管。EGR气体分配器包含气体入口、气体室以及与分支管连接的气体分配管。在分支管形成有用于与气体分配管连接的连接孔。EGR冷却器为了加热气体室的内壁而与气体室相邻设置,该EGR冷却器包含供热水流动的热水通路和气体通路。气体室和热水通路以横穿分支管的方式配置,气体分配管与所对应的连接孔连接,EGR气体分配器和EGR冷却器一体化并安装于进气歧管。

Air intake devic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air intake device. The intake device includes a gas distributor which distributes auxiliary gas to each branch pipe of the intake manifold to suppress the generation of condensate water in the gas distributor and make the gas distributor universal. The intake device includes intake manifold, EGR gas distributor and EGR cooler. The intake manifold comprises a pressure regulator and a branch pipe. The EGR gas distributor comprises a gas inlet, a gas chamber and a gas distributor pipe connected with a branch pipe. A connecting hole is formed in the branch pipe for connecting with the gas distribution pipe. The EGR cooler is arranged adjacent to the gas chamber for heating the inner wall of the gas chamber. The EGR cooler includes a hot water channel and a gas channel for the flow of heating water. The gas chamber and hot water channel are arranged in the way of crossing the branch pipe. The gas distribution pipe is connect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connecting hole. The EGR gas distributor and the EGR cooler are integrated and installed in the intake manifo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进气装置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涉及一种具备进气歧管和气体分配器的进气装置,进气歧管包含多个分支管,气体分配器将EGR气体、PCV气体等辅助气体向各分支管分配。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这种技术,例如公知有下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进气歧管。该进气歧管包括:多个进气管(分支管),其用于向各气缸分配进气;以及EGR气体室(气体分配器),其用于向各进气管分配EGR气体。EGR气体室以在各进气管的上侧沿着横穿各进气管的朝向跨各进气管的方式设置,该EGR气体室与进气歧管形成为一体。EGR气体室由与进气歧管的上壁形成为一体的主体和覆盖该主体的成为上表面侧的开口的盖体构成。在主体的底壁形成有EGR气体流入口。在进气歧管形成有与EGR气体流入口连通的EGR气体通路。而且,在主体形成有与各进气管连通的连通孔。另一方面,在盖体的内侧形成有能够供EGR气体滞留的凹部,在盖体的外侧与凹部相邻地形成有供发动机冷却水(热水)流动的热水通路。因而,自EGR气体流入口流入到EGR气体室内的EGR气体的一部分滞留在凹部内。由此,滞留的EGR气体与在热水通路中流动的热水之间的热交换作用变大,能够高效地对EGR气体室整体的EGR气体进行保温,抑制在EGR气体室内产生冷凝水、冷凝水冻结。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5544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另外,专利文献1中未特别明确示出,但考虑将该进气歧管设为树脂成形品。在此,由于EGR气体室由与进气歧管形成为一体的室主体和覆盖该室主体的盖体构成,因此,室主体与进气歧管树脂成形为一体。然而,树脂成形品从脱模的方面来看在形状上存在制约,难以在将EGR气体通路、多个进气管设为中空的状态下、向与该通路方向交叉的方向成形各连通孔。而且,在该EGR气体室中,由于与进气歧管形成为一体,因此,不能得到相对于其他形式的进气歧管的通用性。另一方面,在该EGR气体室中,虽然利用EGR气体的保温抑制冷凝水的产生,但认为还可能产生略微的冷凝水。另外,由于设于室主体的各连通孔仅单一地与各进气管连通,因此,由于该配置,自各连通孔泄流向各进气管的冷凝水可能向各进气管的上流侧流下。通常,在进气管的上游侧设有稳压箱,因而冷凝水可能积存在稳压箱。本专利技术即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进气装置,该进气装置包括向进气歧管的各分支管分配EGR气体等辅助气体的气体分配器,抑制在该气体分配器中产生冷凝水,并且能够使该气体分配器获得相对于其他形式的进气歧管的通用性。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所述的技术的主旨在于,该进气装置包括:进气歧管,其包含稳压箱和自稳压箱分支的多个分支管;气体分配器,其相对于进气歧管独立地形成,用于向多个分支管的个分支管分配辅助气体,气体分配器包含供辅助气体导入的气体入口、使自气体入口导入的辅助气体集合的气体室以及自气体室分支并分别与各分支管连接的多个气体分配管;连接孔,其分别设于各分支管,并与所对应的各气体分配管连接;以及热水通路,其相对于进气歧管独立地形成,为了加热气体室的内壁而与气体室相邻地设置,该热水通路供热水流动,气体室和热水通路以横穿多个分支管的方式配置,各气体分配管与所对应的各连接孔连接,并且,气体分配器和热水通路中的至少一者安装于进气歧管。根据上述技术的结构,由于与气体分配器的气体室相邻地设有热水通路,因此,在热水通路中流动的热水的热量传递至气体室的内壁,该内壁被加热。而且,气体室和热水通路以横穿多个分支管的方式配置,各气体分配管与所对应的各连接孔连接,并且气体分配器和热水通路中的至少一者安装于进气歧管,因而通过将气体分配器和热水通路一起标准化,而使气体分配器和热水通路能够使用于其他类型的进气歧管。为了达成上述目的,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技术的基础上,技术方案2所述的技术的主旨在于,进气歧管的各分支管包含与发动机的进气口连接的进气出口,各连接孔在进气出口的附近朝向进气出口开口,在进气歧管安装于以正式的姿势配置的发动机的状态下,各分支管中的设置连接孔和进气出口的部分自水平方向朝向下方配置。根据上述技术的结构,除技术方案1所述的技术的作用以外,在进气歧管安装于以正式的姿势配置的发动机的状态下,各分支管中的设置连接孔和进气出口的部分自水平方向朝向下方配置。因而,对于安装于进气歧管的气体分配器而言,由于各气体分配管的出口经由各进气出口朝向发动机的进气口,因而不得已地在气体室中产生并自气体分配管流出的冷凝水自各进气出口向发动机的进气口流下。为了达成上述目的,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技术的基础上,技术方案3所述的技术的主旨在于,气体分配器的气体室包含沿着横穿多个分支管的朝向延伸的底壁,在进气歧管安装于以正式的姿势配置的发动机、气体分配器安装于进气歧管的状态下,底壁自水平方向朝向下方配置。根据上述技术的结构,除技术方案2所述的技术的作用以外,在进气歧管和气体分配器一起安装于发动机的状态下,由于气体室的底壁朝向各气体分配管向下方倾斜,因而不得已地在气体室中产生的冷凝水自底壁向各气体分配管流下。为了达成上述目的,在技术方案1~3中任一项所述的技术的基础上,技术方案4所述的技术的主旨在于,热水通路与气体分配器形成为一体。根据上述技术的结构,除技术方案1~3中任一项所述的技术的作用以外,由于热水通路与气体分配器形成为一体,因此,能够通过将热水通路和气体分配器标准化而安装于进气歧管。为了达成上述目的,在技术方案1~4中任一项所述的技术的基础上,技术方案5所述的技术的主旨在于,热水通路设于为了冷却辅助气体而供发动机冷却水流动的辅助气体冷却器,辅助气体冷却器与气体分配器形成为一体。根据上述方案的结构,除技术方案1~4中任一项所述的技术的作用以外,由于设有热水通路的辅助气体冷却器与气体分配器形成为一体,因此,能够通过使这些构件标准化而安装于进气歧管。专利技术的效果采用技术方案1所述的技术,能够在气体分配器的气体室更高效地利用热水加热气体室的内壁,能够防止在气体室的内壁产生冷凝水以及冷凝水冻结。而且,能够通过将气体分配器和热水通路标准化而获得相对于其他形式的进气歧管的通用性。采用技术方案2所述的技术,除技术方案1所述的技术的效果以外,能够防止不得已地产生并自气体分配器流出的冷凝水积存在进气歧管的内部。采用技术方案3所述的技术,除技术方案2所述的技术的效果以外,能够防止不得已地在气体分配器产生的冷凝水积存在该气体分配器的内部。采用技术方案4所述的技术,除技术方案1~3中任一项所述的技术的效果以外,能够使气体分配器和热水通路相对于进气歧管的安装作业容易化。采用技术方案5所述的技术,除技术方案1~4中任一项所述的技术的效果以外,能够使气体分配器和辅助气体冷却器相对于进气歧管的安装作业容易化。附图说明图1涉及一实施方式,是表示进气装置的正面侧的立体图。图2涉及一实施方式,是表示进气装置的背面侧的立体图。图3涉及一实施方式,是表示进气装置的主视图。图4涉及一实施方式,是表示进气装置的后视图。图5涉及一实施方式,是表示进气装置的俯视图。图6涉及一实施方式,是表示进气装置的仰视图。图7涉及一实施方式,是表示进气装置的右侧视图。图8涉及一实施方式,是表示进气装置的左侧视图。图9涉及一实施方式,是表示进气装置的图5的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进气装置包括:进气歧管,其包含稳压箱和自所述稳压箱分支的多个分支管;气体分配器,其相对于所述进气歧管独立地形成,用于向所述多个分支管的各分支管分配辅助气体,所述气体分配器包含供所述辅助气体导入的气体入口、使自所述气体入口导入的所述辅助气体集合的气体室以及自所述气体室分支并分别与各所述分支管连接的多个气体分配管;连接孔,其分别设于各所述分支管,与所对应的各所述气体分配管连接;以及热水通路,其相对于所述进气歧管独立地形成,为了加热所述气体室的内壁而与所述气体室相邻地设置,该热水通路供热水流动,所述气体室和所述热水通路以横穿所述多个分支管的方式配置,各所述气体分配管与所对应的各所述连接孔连接,并且,所述气体分配器和所述热水通路中的至少一者安装于所述进气歧管。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8.31 JP 2017-1665071.一种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进气装置包括:进气歧管,其包含稳压箱和自所述稳压箱分支的多个分支管;气体分配器,其相对于所述进气歧管独立地形成,用于向所述多个分支管的各分支管分配辅助气体,所述气体分配器包含供所述辅助气体导入的气体入口、使自所述气体入口导入的所述辅助气体集合的气体室以及自所述气体室分支并分别与各所述分支管连接的多个气体分配管;连接孔,其分别设于各所述分支管,与所对应的各所述气体分配管连接;以及热水通路,其相对于所述进气歧管独立地形成,为了加热所述气体室的内壁而与所述气体室相邻地设置,该热水通路供热水流动,所述气体室和所述热水通路以横穿所述多个分支管的方式配置,各所述气体分配管与所对应的各所述连接孔连接,并且,所述气体分配器和所述热水通路中的至少一者安装于所述进气歧管。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东成人吉冈衞安江昭成铃木敬升曹海翔
申请(专利权)人:爱三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