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阮庆源专利>正文

微气泡产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1281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6 0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气泡产生器,设置在一出水装置的一输入端与一输出端之间。该微气泡产生器包含有一进水件、以及一出水件。该进水件及该出水件间留有一进气沟隙,该进气沟隙连通外部空气,使外部空气能进入该微气泡产生器中进行气液混合,并产生细微绵密的气泡。

Microbubble Generato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icrobubble generator, which is arranged between an input end and an output end of a water outlet device. The microbubble generator comprises a water inlet and a water outlet. There is an air inlet gap between the water inlet and the water outlet. The air inlet gap connects with the external air, so that the external air can enter the micro-bubble generator for gas-liquid mixing, and produce fine and dense bubb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气泡产生器
本专利技术有关于一种微气泡产生器,尤指一种装设在出水装置上并可提高水流含气量及气泡细微度的微气泡产生器。
技术介绍
现有曝气机主要由帮浦、出水管、以及气液混合管所组成。其曝气机结构的水流流经气液混合管时,其气泡体积是由进气管的容积与帮浦的水压所决定。又,帮浦水压必须维持水流达到特定流速以上,才能形成气液混合。是以,使用者无法任意改变气液混合管内产生气泡的平均体积。倘若使用者需要较细密的气泡进行水质净化时,现有曝气机便无法满足其需求。此外,线有气泡混合装置所产生的液气混合液其含气量太低,且无法产出含有大量绵密气泡、颜色呈乳白色的水气混合液。是以,如何改善前述现有技术的缺失,实为业界亟欲克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改善现有液气混合装置的含气量、气泡绵密度不足等问题。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微气泡产生器,设置在一出水装置的一输入端与一输出端之间。该微气泡产生器包含有一进水件、以及一出水件。该进水件包含有一邻近该输入端的第一本体,以及一贯穿该第一本体的第一通道,该第一本体受该第一通道贯穿的一端设有一第一连接面。该出水件包含有一邻近该输出端的第二本体,以及一贯穿该第二本体的第二通道,该第二本体受该第二通道贯穿的一端设有一第二连接面。其中该进水件与该出水件相互靠置,该第一连接面面向该第二连接面,该第一通道连通该第二通道,且该第一连接面与该第二连接面衔接处留有一进气沟隙,该进气沟隙连通外部空气至该第一通道与该第二通道。进一步地,该进水件包含有多个与该第一通道并排的第一旁支通道,该出水件包含有多个与该第二通道并排的第二旁支通道,且该第一旁支通道、该第二旁支通道的衔接处连通在该进气沟隙。进一步地,该进水件邻近该输入端的一侧包含有一受该第一通道贯穿的凸台,以及一环绕该凸台凹陷且受每一该第一旁支通道贯穿的凹槽。进一步地,每一该第一旁支通道及/或每一该第二旁支通道相对该第一通道、该第二通道倾斜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微气泡产生器更进一步包含有一套筒,以及一贯穿该套筒的透气穿孔,该进水件、该出水件得进入该套筒内并固定,且该进气沟隙连通该透气穿孔。进一步地,所述微气泡产生器,更进一步包含有一设置在该套筒邻近该第二本体一端的涡流导管,其包含有多个螺旋设置的叶片,多个介在每一该叶片间的涡流道,以及一围绕每一该叶片与每一该涡流道的外套管,每一该叶片对应该涡流道的表面设置有多个阶面。进一步地,该出水件包含有一介在该第二本体与该输出端间的通孔端盖,以及一设置在该通孔端盖与该第二本体间的气泡微化网。该出水件另包含有一自该通孔端盖朝向该输出端延伸的凸缘。该出水件更包含有一邻近该输出端并连接该第二本体的出水容室,所述微气泡产生器更进一步包含有一设置在该出水容室内的涡流导管,其包含有多个螺旋设置的叶片,多个介在每一该叶片间的涡流道,以及一围绕每一该叶片与每一该涡流道的外套管,每一该叶片对应该涡流道的表面设置有多个阶面。进一步地,该进水件包含有一立设在该第一连接面的连接杆,该出水件包含有一对应该连接杆的连接槽,且该连接杆与该连接槽为紧配设置。进一步地,该第一连接面或该第二连接面凹陷有一垫圈槽,该垫圈槽中设有一些微突出该垫圈槽外的垫圈,且该垫圈与该垫圈槽的落差在该第一连接面与该第二连接面靠置时保有最小程度的该进气沟隙。进一步地,所述微气泡产生器,更进一步包含有一调节件,该调节件包含有一由该第一连接面与该第二连接面对应凹陷构成的调节室,一螺设在该调节室的调节螺杆,以及一螺合该调节螺杆的内螺牙。此外,该调节螺杆也可采铆合固定在该调节室中。进一步地,所述微气泡产生器,更进一步包含有一限位件,包含有一由该第一连接面与该第二连接面对应凹陷构成的限位室,以及一可活动地设置在该限位室的限位栓,其中该调节螺杆可供旋转操作以改变该调节螺杆与该内螺牙的螺合深度,并驱动该进水件及该出水件相互远离或靠近,且该限位件决定该进水件及该出水件的最大远离程度。进一步地,该调节件包含有一连动该调节螺杆的调节螺头,一固定该调节螺头在该调节室内壁的固定环,该固定环开设有一可供工具穿入并操作该调节螺头的操作通孔,以及多个供水流通过的通水孔。进一步地,该出水件包含有至少一设置在该第二本体远离该第一本体一侧的气泡增量件,包含有一增量网,以及一连接该增量网的间隔环。是以,本专利技术较先前技术具有以下有益功效:本专利技术的微气泡产生器可安装在水龙头的出水口或莲蓬头的中段管路,且不需额外加装其他动力源,仅通过水流力量即能产生大量且细微的气泡。本专利技术的进气方向不受钻孔所限,而能取得较现有气泡产生器更多更绵密的碎沫,进而提高洗涤、杀菌及分解农药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微气泡产生器与出水设备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态样的立体组合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态样的分解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态样的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涡流导管的立体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态样的立体组合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态样的分解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态样的剖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态样的剖视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态样的立体分解图。图11-1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态样的立体组合图。图11-2为本专利技术图11-1在A-A位置的剖视图图11-3至图11-4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态样的操作示意图图11-5为本专利技术图11-4的局部放大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态样的立体分解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态样的组合图。其中,附图标记:100a、100b、100c、100d、100e.微气泡产生器10a、10b、10c、10d、10e.进水件11a、11b、11c、11d.第一本体111.第一连接面112、212.凹沟113、213.迫紧环12.第一通道121.导流道13a、13b、13c.第一旁支通道14.凸台15.凹槽16.连接杆16.垫圈槽17.垫圈18.转接螺槽19.浮凸垫圈20a、20b、20c、20d、20e.出水件21a、21b、21c、21d.第二本体211.第二连接面22.第二通道23a、23b、23c.第二旁支通道24.出水容室241.通孔端盖242.气泡微化网243.凸缘25.连接槽26.气泡增量件261.增量网262.间隔环30.进气沟隙31.浅沟40.套筒50.透气穿孔60.涡流导管61.叶片611.阶面62.涡流道63.外套管70.调节件71.调节室72.调节螺头73.调节螺杆74.内螺牙75.固定环751.操作通孔752.通水孔80.限位件81.限位室82.限位栓900.出水设备910.输入端911.外壳912.前底座920.输出端921.延伸板922.后底座具体实施方式关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请参照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微气泡产生器100a,设置在一出水装置的一输入端910与一输出端920之间,该出水设备900可为莲蓬头、水龙头等。该微气泡产生器100a可设置在该出水装置900内部管路中,或如图1所示装设在外,本专利技术中不予限制。具体而言,请参照图2至图4所示,该微气泡产生器100a包含有一进水件10a、以及一出水件20a。该进水件10a包含有一邻近该输入端910的第一本体11a,以及一贯穿该第一本体11a的第一通道12,该第一本体11a受该第一通道12贯穿的一端设有一第一连接面111。该出水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气泡产生器,设置在一出水装置的一输入端与一输出端之间,其特征在于,该微气泡产生器包含有:一进水件,包含有一邻近该输入端的第一本体,以及一贯穿该第一本体的第一通道,该第一本体受该第一通道贯穿的一端设有一第一连接面;以及一出水件,包含有一邻近该输出端的第二本体,以及一贯穿该第二本体的第二通道,该第二本体受该第二通道贯穿的一端设有一第二连接面,其中该进水件与该出水件相互靠置,该第一连接面面向该第二连接面,该第一通道连通该第二通道,且该第一连接面与该第二连接面衔接处留有一进气沟隙,该进气沟隙连通外部空气至该第一通道与该第二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8.22 TW 1061284121.一种微气泡产生器,设置在一出水装置的一输入端与一输出端之间,其特征在于,该微气泡产生器包含有:一进水件,包含有一邻近该输入端的第一本体,以及一贯穿该第一本体的第一通道,该第一本体受该第一通道贯穿的一端设有一第一连接面;以及一出水件,包含有一邻近该输出端的第二本体,以及一贯穿该第二本体的第二通道,该第二本体受该第二通道贯穿的一端设有一第二连接面,其中该进水件与该出水件相互靠置,该第一连接面面向该第二连接面,该第一通道连通该第二通道,且该第一连接面与该第二连接面衔接处留有一进气沟隙,该进气沟隙连通外部空气至该第一通道与该第二通道。2.如权利要求1所述微气泡产生器,其特征在于,该进水件包含有多个与该第一通道并排的第一旁支通道,该出水件包含有多个与该第二通道并排的第二旁支通道,且该第一旁支通道、该第二旁支通道的衔接处连通在该进气沟隙。3.如权利要求2所述微气泡产生器,其特征在于,该进水件邻近该输入端的一侧包含有一受该第一通道贯穿的凸台,以及一环绕该凸台凹陷且受每一该第一旁支通道贯穿的凹槽。4.如权利要求2所述微气泡产生器,其特征在于,每一该第一旁支通道及/或每一该第二旁支通道相对该第一通道、该第二通道倾斜设置。5.如权利要求1所述微气泡产生器,其特征在于,更进一步包含有一套筒,以及一贯穿该套筒的透气穿孔,该进水件、该出水件得进入该套筒内并固定,且该进气沟隙连通该透气穿孔。6.如权利要求5所述微气泡产生器,其特征在于,更进一步包含有一设置在该套筒邻近该第二本体一端的涡流导管,其包含有多个螺旋设置的叶片,多个介在每一该叶片间的涡流道,以及一围绕每一该叶片与每一该涡流道的外套管,每一该叶片对应该涡流道的表面设置有多个阶面。7.如权利要求1所述微气泡产生器,其特征在于,该出水件包含有一设置在该第二本体对应该输出端处的通孔端盖,以及一设置在该通孔端盖与该第二本体间的气泡微化网。8.如权利要求7所述微气泡产生器,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庆源阮益鋐阮证隆
申请(专利权)人:阮庆源阮益鋐阮证隆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