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筒防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506680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5 2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塔筒防撞装置,包括用于隔离相邻塔筒的梯形架,梯形架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用于碰撞时接触塔筒的防撞机构,梯形架的底部设有用于沿着导轨移动的行走机构。该塔筒防撞装置具有结构简单、轻便适用、可随着塔筒沿导轨同步移动、以及既能用于防止塔筒相互碰撞又能方便施工人员上下等优点。

Tower barrel anti-collision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tower barrel anti-collision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trapezoidal frame for isolating adjacent tower barrels. The front and rear sides of the trapezoidal frame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nti-collision mechanisms for contacting the tower barrel during collision, and the bottom of the trapezoidal frame is provided with a walking mechanism for moving along the guide rail. The anti-collision device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light application, synchronous movement along the guide rail of the tower barrel, being able to prevent the collision of the tower barrel and being convenient for the construction personn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塔筒防撞装置
本技术涉及风电塔筒生产安全施工工具,尤其涉及一种塔筒防撞装置。
技术介绍
风电塔筒在流水线工位生产时,通常都是多段塔筒按工艺顺序排在一条生产线上,每段塔筒在生产的过程中都要沿着生产线上的导轨随时移动,为确保施工安全各段塔筒之间需1.5米以上安全距离。但实际在生产过程中,没有专用的设备有效保障安全距离,完全是靠生产操作人员来操作滚焊台车,人为的控制各段塔筒之间的距离。这样的操作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因为操作过程中要求操作者仔细检查塔筒安全移动情况,一不小心就会出现操作的塔筒碰撞其他塔筒,造成损坏塔筒法兰面和焊接旋转地线装置,如果有人员正好处在两塔筒中间,甚至造成严重的挤压伤害。同时,流水线上的塔筒最低点与地面有1.2米高,塔筒内作业人员上下不方便,使用固定的梯子由于塔筒经常移动,梯子摆放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轻便适用、可随着塔筒沿导轨同步移动、以及既能用于防止塔筒相互碰撞又能方便施工人员上下的塔筒防撞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塔筒防撞装置,包括用于隔离相邻塔筒的梯形架,所述梯形架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用于碰撞时接触塔筒的防撞机构,所述梯形架的底部设有用于沿着导轨移动的行走机构。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撞机构包括橡胶垫块及紧固螺栓螺母,所述橡胶垫块通过所述紧固螺栓螺母固定在所述梯形架上。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设在导轨上的两组滚轮及等数的轮架,每个滚轮通过一轮架安装在所述梯形架的底端。所述梯形架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步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的塔筒防撞装置包括用于隔离相邻塔筒的梯形架,梯形架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用于碰撞时接触塔筒的防撞机构,梯形架的底部设有用于沿着导轨移动的行走机构。风电塔筒在流水线工位生产时,相邻的塔筒通过一塔筒防撞装置隔离开来,行走机构带动梯形架随着塔筒沿着流水线上的导轨移动,梯形架的前后两竖直侧分别面向一塔筒,当塔筒碰撞塔筒防撞装置时,梯形架通过其竖直侧的防撞机构接触塔筒,由于防撞机构的缓压防撞作用,避免了塔筒之间相互碰撞而损坏塔筒法兰面和焊接旋转地线装置,同时也避免了横向通道堵塞和人员在生产线上产生挤压的风险。该塔筒防撞装置整体结构简单及轻便适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塔筒防撞装置的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塔筒防撞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塔筒防撞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各标号表示:1、梯形架;2、防撞机构;21、橡胶垫块;22、紧固螺栓螺母;23、沉孔;3、行走机构;31、滚轮;32、轮架;4、塔筒;5、导轨;6、步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塔筒防撞装置的一种实施例,包括用于隔离相邻塔筒4的梯形架1,梯形架1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用于碰撞时接触塔筒4的防撞机构2,梯形架1的底部设有用于沿着导轨5移动的行走机构3。该结构中,梯形架1用于隔离相邻塔筒4,防撞机构2用于碰撞时接触塔筒4,行走机构3用于沿着导轨5移动,风电塔筒在流水线工位生产时,相邻的塔筒4通过一塔筒防撞装置隔离开来,行走机构3带动梯形架1随着塔筒4沿着流水线上的导轨5移动,梯形架1的前后两竖直侧分别面向一塔筒4,当塔筒4碰撞塔筒防撞装置时,梯形架1通过其竖直侧的防撞机构2接触塔筒4,由于防撞机构2的缓压防撞作用,避免了塔筒4之间相互碰撞而损坏塔筒4法兰面和焊接旋转地线装置,同时也避免了横向通道堵塞和人员在生产线上产生挤压的风险。该塔筒防撞装置整体结构简单及轻便适用。本实施例中,防撞机构2包括橡胶垫块21及紧固螺栓螺母22,橡胶垫块21通过紧固螺栓螺母22固定在梯形架1上。该结构中,橡胶垫块21上设有沉孔23,紧固螺栓螺母22的螺栓穿过橡胶垫块21的沉孔23及梯形架1上的通孔,螺纹紧固连接于紧固螺栓螺母22的螺母,可在梯形架1的前后两竖直侧上设置一整块或若干组块橡胶垫块21,橡胶垫块21均通过紧固螺栓螺母22固定在梯形架1上形成可拆卸连接,便于拆换。本实施例中,行走机构3包括设在导轨5上的两组滚轮31及等数的轮架32,每个滚轮31通过一轮架32安装在梯形架1的底端。该结构中,行走机构3采用滚轮31滚动式设置在导轨5上,梯形架1通过行走机构3的滚轮31沿着导轨5移动。本实施例中,梯形架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步梯6。该结构中,梯形架1的左右两斜侧面上分别设有步梯6,由于流水线上的塔筒4最低点与地面有1.2米高,塔筒4内作业人员上下不方便,所以通过使用带有步梯6的塔筒防撞装置,方便施工人员上下塔筒4,而使用固定的梯子由于塔筒4经常移动,梯子摆放不方便,且带有步梯6的塔筒防撞装置又具有行走机构3,便于移动调整位置。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对本技术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技术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塔筒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隔离相邻塔筒(4)的梯形架(1),所述梯形架(1)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用于碰撞时接触塔筒(4)的防撞机构(2),所述梯形架(1)的底部设有用于沿着导轨(5)移动的行走机构(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塔筒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隔离相邻塔筒(4)的梯形架(1),所述梯形架(1)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用于碰撞时接触塔筒(4)的防撞机构(2),所述梯形架(1)的底部设有用于沿着导轨(5)移动的行走机构(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筒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机构(2)包括橡胶垫块(21)及紧固螺栓螺母(22),所述橡胶垫块(21)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丙汤怀亮黄良梁海军吴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