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和歌山县专利>正文

转矩传递装置、制动装置以及动力传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49917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3 0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转矩传递装置,不使用操作困难的膨胀性流体而使用通常的粘性流体来实现在低差动域中传递转矩足够小且在高差动域中传递转矩较大的转矩传递装置。外板形成为环形圆盘状且安装于壳体的内周面,另一方面,内板形成为大致圆弧状且被支承为能够以从传动轴的旋转中心离开规定距离的位置为中心进行摆动。当壳体与传动轴的相对转速较小时,内板通过拉伸螺旋弹簧被保持在外板与内板的咬合面积较小的第1位置,若壳体与传动轴的相对转速超越规定值,则内板通过粘性流体的剪切力而向外板侧转动,并保持在内板与外板的咬合面积较大的第2位置。

Torque Transfer Device, Brake Device and Power Transfer Device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 torque transfer device, which uses the usual viscous fluid instead of the expansive fluid which is difficult to operate to achieve a torque transfer device with a small enough transfer torque in low differential region and a large transfer torque in high differential region. The outer plate is formed as a circular disc and is mounted on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shell. On the other hand, the inner plate is formed as a roughly circular arc and is supported to swing around the center of the drive shaft at a distance from the rotating center of the drive shaft. When the relative rotational speed of the shell and the drive shaft is small, the inner plate is kept at the first position of the smaller occlusion area between the outer plate and the inner plate through the stretching coil spring. If the relative rotational speed of the shell and the drive shaft exceeds the prescribed value, the inner plate rotates to the outer plate side through the shear force of viscous fluid, and keeps the second position of the larger occlusion area between the inner plate and the outer pl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转矩传递装置、制动装置以及动力传递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利用粘性流体的剪切力来使与2轴的相对旋转的速度(以下,称为“相对转速”)相应的转矩向使相对转速减小的方向产生的转矩传递装置、以及具备该转矩传递装置的制动装置以及动力传递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公知有利用粘性流体的剪切力来产生与2轴间所产生的相对转速相应的转矩的转矩传递装置。另外,还公知具备这样的流体式转矩传递装置的动力传递装置和制动装置。作为具备流体式转矩传递装置的动力传递装置的例子,可以举出在备用式四轮驱动汽车中,用于对主驱动轮(前轮)和副驱动轮(后轮)分配驱动力的粘性联轴器(参照专利文献1)。作为对上述的粘性联轴器期望的性能,在稳态行驶时,为了避免急弯刹车而在相对转速较小的状态(以下,称为“低差动域”)下,优选向副驱动轮传递的传递转矩较小。另一方面,在不平整道路行驶时,在主驱动轮产生了滑移的情况下需要对副驱动轮传递较大的驱动力,因此在相对转速较大的状态(以下,称为“高差动域”)下,需要向副驱动轮传递的传递转矩较大。但是,利用以往的粘性联轴器,难以在低差动域中获得足够小的传递转矩且在高差动域中获得大的传递转矩,因此正在进行各种研究。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包含粘性联轴器和膨胀性流体联轴器这两方的构成的动力传递装置。膨胀性流体具有若剪切速率超越某值则抗剪阻力急剧增大的特性,若与粘性联轴器并联组合,则能够在低差动域中实现足够小的传递转矩并且在高差动域中实现较大的传递转矩。另外,具备流体式转矩传递装置的制动装置被专利文献2公开。该文献所公开的制动装置用于步行辅助车等,在低速时希望极轻地施加制动,并且在速度加快了的情况下,为了防止危险而希望可靠地施加制动。因此,与上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同样,期望在低差动域中作用较小的传递转矩并且在高差动域中作用较大的传递转矩。为了实现上述的性能,在专利文献2中,外转子隔着第1空间包覆内转子,并且利用圆筒隔着封入第2空间的液体状的流体以密封状态包覆该外转子,从而在旋转轴的转速上升时,伸缩部件利用内转子的离心力进出而使外转子与内转子一体地旋转,使进行旋转的外转子的旋转力经由液体状的流体传递至静止状态的圆筒。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将膨胀性流体封入第2空间,伸缩部件通过内转子的离心力进出而使外转子与内转子一体旋转时,伴随着在圆筒与外转子之间产生的剪切速率的增加而使膨胀性流体的粘性上升,由此,动力被可靠地从外转子向圆筒传递。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特开平9-58287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2013-14818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对于膨胀性流体而言,需要将粒子均匀地分散到流体的技术、防止粒子沉降的技术等在制造上以及管理上的高等技术而难以使用于转矩传递装置。另外,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那样的使利用离心力从内转子进出的伸缩部件卡合于外转子而一体地旋转,并且利用外转子与圆筒之间的流体的粘性的技术中,若内转子的旋转速度不快,则离心力较小,伸缩部件无法进出。由此,难以用比较低的旋转速度使制动装置工作。另外,需要使外转子固定于车辆主体,并使内转子连接于车轮,相反地使外转子连结于车轮的情况下,由于离心力不作用于伸缩部件,所以不作为制动装置发挥功能。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的问题点而完成,目的在于不使用操作困难的膨胀性流体而使用通常的粘性流体来实现具有所希望的传递特性的转矩传递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第1转矩传递装置是利用粘性流体的剪切力使与2轴的相对转速相应的转矩向减小速度差的方向产生的转矩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壳体,其形成收容上述粘性流体的工作室;传动轴,其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插通于上述壳体;多个第1板,其连结于上述壳体;以及多个第2板,其连结于上述传动轴,并与上述第1板在厚度方向上隔开间隔而配置;上述第1板或者第2板是能够在与上述传动轴的轴正交的面内摆动的可动板,使利用弹性部件而保持在第1位置的该可动板利用通过相对旋转而作用于板间的所述粘性流体的剪切力来对抗上述弹性部件的弹力而移动到第2位置,由此,切换板间的咬合面积来对在上述壳体与上述传动轴之间产生的转矩的值进行控制。在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第1转矩传递装置中,在上述第2板为可动板时,优选:上述第1板安装于上述壳体的内周面,且上述可动板被支承为能够以从上述传动轴的旋转轴离开规定距离的位置为中心进行摆动,在上述壳体与上述传动轴的相对转速较小时,上述可动板通过上述弹性部件而保持在上述第1板与上述可动板的咬合面积小的第1位置,若上述壳体与上述传动轴的相对转速超越规定值,则上述可动板通过上述粘性流体的剪切力而向上述第1板侧转动,并保持在上述可动板与第1板的咬合面积较大的第2位置。另外,一对上述可动板被配置成相对于上述传动轴的旋转轴成旋转对称,或者一对上述可动板被配置成相对于包含上述传动轴的旋转轴的面成面对称。此外,优选使用拉伸螺旋弹簧或者扭转弹簧来作为上述弹性部件。此外,上述第1板为可动板时,优选:上述可动板被支承为能够以从上述壳体的内周面离开规定距离的位置为中心进行摆动,且上述第2板安装于上述传动轴的外周面,在上述壳体与上述传动轴的相对转速较小时,上述可动板通过上述弹性部件而保持在上述可动板与上述第2板的咬合面积较小的第1位置,若上述壳体与上述传动轴的相对转速超越规定值,则上述可动板通过上述粘性流体的剪切力而向上述第2板侧转动,并保持在上述可动板与上述第2板的咬合面积较大的第2位置。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第2转矩传递装置是利用粘性流体的剪切力来使与2轴的相对转速相应的转矩向减小速度差的方向产生的转矩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壳体,其形成收容上述粘性流体的工作室;传动轴,其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插通于上述壳体;直径不同的多个环状的第1板,其以规定间距配置成同心圆状且连结于上述壳体;以及直径不同的多个环状的第2板,其以与上述第1板同样的间距配置成同心圆状且伴随着上述传动轴的旋转而进行旋转,并且沿该传动轴的轴向进行移动,上述第2板是能够沿上述传动轴的轴向移动的可动板,使利用弹性部件保持在第1位置的上述可动板利用通过相对旋转而产生的剪切力来对抗上述弹性部件的弹力而移动到第2位置,由此,切换板间的咬合面积来对在上述壳体与上述传动轴之间产生的转矩值进行控制。在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第2转矩传递装置中,优选上述可动板在上述壳体与上述传动轴的相对转速较小时,通过上述弹性部件而保持在上述第1板与上述可动板的咬合面积较小的第1位置,若上述壳体与上述传动轴的相对转速超越规定值,上述可动板通过上述粘性流体的剪切力而向上述第1板侧移动,并保持在上述可动板与上述第1板的咬合面积较大的第2位置。另外,本专利技术包括具备上述的任意的转矩传递装置的制动装置以及动力传递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不使用操作困难的膨胀性流体而使用硅油等通常的流体就能够实现具有在低差动域中传递转矩足够小且在高差动域中传递转矩较大的特性的转矩传递装置。并且,本专利技术涉及的转矩传递装置具备放大基于相对转速的传递转矩的变化的特性,并能够使用一般的粘性流体以简单的结构实现需要这样特性的制动装置或者动力传递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从轴的轴向观察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转矩传递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以图1中的A-A线进行切断后的剖视图。图3是从外壳抽出图1的第1以及第2板体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矩传递装置,是利用粘性流体的剪切力来使与2轴的相对转速相应的转矩向减小速度差的方向产生的转矩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壳体,其形成收容上述粘性流体的工作室;传动轴,其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插通于上述壳体;多个第1板,其连结于上述壳体;以及多个第2板,其连结于上述传动轴,并与上述第1板在厚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上述第1板或者第2板是能够在与上述传动轴的轴正交的面内摆动的可动板,使利用弹性部件而保持在第1位置的该可动板利用通过相对旋转而在板间产生的剪切力来对抗上述弹性部件的弹力而移动到第2位置,由此,切换板间的咬合面积而对在上述壳体与上述传动轴之间产生的转矩的值进行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转矩传递装置,是利用粘性流体的剪切力来使与2轴的相对转速相应的转矩向减小速度差的方向产生的转矩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壳体,其形成收容上述粘性流体的工作室;传动轴,其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插通于上述壳体;多个第1板,其连结于上述壳体;以及多个第2板,其连结于上述传动轴,并与上述第1板在厚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上述第1板或者第2板是能够在与上述传动轴的轴正交的面内摆动的可动板,使利用弹性部件而保持在第1位置的该可动板利用通过相对旋转而在板间产生的剪切力来对抗上述弹性部件的弹力而移动到第2位置,由此,切换板间的咬合面积而对在上述壳体与上述传动轴之间产生的转矩的值进行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矩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2板为可动板时,上述第1板安装于上述壳体的内周面,且上述可动板被支承为能够以从上述传动轴的旋转轴离开规定距离的位置为中心进行摆动,在上述壳体与上述传动轴的相对转速较小时,上述可动板通过上述弹性部件而保持在上述第1板与上述可动板的咬合面积较小的第1位置,若上述壳体与上述传动轴的相对转速超越规定值,则上述可动板通过上述粘性流体的剪切力而向上述第1板侧转动,并保持在上述可动板与第1板的咬合面积较大的第2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转矩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一对上述可动板被配置为相对于上述传动轴的旋转轴成旋转对称。4.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转矩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一对上述可动板被配置为相对于包含上述传动轴的旋转轴的面成面对称。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转矩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使用拉伸螺旋弹簧来作为上述弹性部件。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矩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板为可动板时,上述可动板被支承为能够以从上述壳体的内周面离开规定距离的位置为中心进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石英之鸟饲仁胜本悟士岛本佳则
申请(专利权)人:和歌山县阿珂乐内燃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