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9763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3 01:43
由DE 10023110 A1已知一种Y形尾部支撑装置用于提高白车身的弯曲和扭转刚度。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机动车,其在底部上具有用于能量存储器的稳固壳体,该壳体带有结构简单的尾部支撑装置。这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在车身底部上设置有用于能量存储器的壳体,该壳体包括盖、底部和环绕的框架,在所述框架的沿车辆纵向方向x观察位于后部的横向侧区段上设置有固定器件,在其上设置所述两个V形延伸的加固支撑件的前端部。

Vehicle

A Y-shaped tail support device known by DE 10023110 A1 is used to improve the bending and torsional stiffness of the body-in-white. The task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is to provide a motor vehicle with a stable shell for energy storage on the bottom, which is provided with a tail support device with simple structure. This is achieved by setting a housing for energy storage on the bottom of the body, which includes a cover, a bottom and a surrounded frame. Fixed devices are arranged on the lateral section located at the rear along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X of the vehicle, and the front ends of the two V-shaped extended reinforcement supports are arranged on the hous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机动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的机动车。
技术介绍
由US2014/0193683A1已知一种高压存储器,其固定在机动车车身底部的外表面上。机动车可以是全电动车辆或具有至少一个电驱动系统的混合动力车辆。高压存储器的壳体包括盖、底部和环绕的侧壁。US2014/0193683A1的高压存储器壳体包围一个空腔,能量存储器设置在其中。环绕的侧壁例如由挤压型材制成。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两个沿车辆纵向方向延伸的纵向侧壁通过横梁彼此连接,所述横梁也可由挤压型材制成。这种横梁例如由US8,833,839B2公开。在US8,833,839B2中侧向碰撞保护挤压型材连接到相应侧向侧壁上。由DE10023110A1已知一种Y形尾部支撑装置用于提高白车身的弯曲和扭转刚度。此外,在DE10023110A1中在纵梁和接纳支座或者说接纳构件之间设有尾部支撑装置的中间支撑件。由DE10214372C1已知一种机动车,在其中两个后部V形延伸的加固支撑件设置在车身底部上。相应加固支撑件的前端部固定在乘客舱下方的侧向纵梁上。加固支撑件的相应端部中的一个与此相对置的端部通过一个连接区域固定在车辆尾部的底部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至少一个电驱动系统的机动车,在其中简化了车辆尾部的加固。所述任务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解决。附图说明下面参考附图示例性阐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在附图中:图1是机动车底部组件的下侧的透视图;图2是图1的局部区域的放大图,其示出两个V形延伸的扭力杆在能量存储器壳体和固定在车身底部上的接纳支座之间的连接;并且图3示出图1中所示的底部组件的侧视图,从其中看到扭力杆水平地设置在垂直设置的接纳支座上。具体实施方式图1示出机动车1的部分示出的下侧2。在部分示出的车身3的未示出的乘客舱下方设置有能量存储器5的壳体4。该壳体4包括盖56、底部55和环绕的框架9。这种能量存储器5例如由US2014/0193683A1已知,其结构参见该文献。在所示实施方式中,图1中示出的能量存储器5壳体4主要包括三个壳体区段6、7、8。在车辆纵向方向x上看前部的壳体区段6例如构造成板壳结构。前部壳体区段6的边缘区段6a构造为框架,该框架在俯视图中看原则上是U形的。前部壳体区段6的边缘区段6a借助其相应的端侧端部6b、6b'设置在与其相连的中间壳体区段7的环绕的框架9上。中间壳体区段7的环绕的框架9的内边缘在图1中以虚线示出。该框架9例如由挤压型材制成。在框架9的两个相对置的纵向侧壁10和11上分别设有一个外部的侧向纵梁12、13,其用作沿车辆横向方向y的侧向碰撞保护。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中间壳体区段7具有至少一个沿车辆横向方向y延伸的横梁14,其在图1中以虚线示出。与壳体区段7的前部的和后部的横向侧壁15、16一起,现有数量的横梁14结合框架9的两个外部的侧向纵梁12、13和纵向侧壁10、11防止中间壳体区段7在侧向碰撞中变形。中间壳体区段7的后部横向侧壁16与后部壳体区段8连接。该后部壳体区段8在所示实施方式中被U形框架部件17包围。框架部件17的相应端面18、19贴靠在相应纵向侧壁10、11的相应端面20、21上。前部壳体区段6的U形边缘区段6a、中间壳体区段7的框架9的两个相对置的纵向侧壁10和11、后部壳体区段8的U形框架部件17构成一个封闭的、环绕的外部框架22。U形框架部件17具有一个横向侧区段23以及分别倾斜于其延伸的纵向侧区段24、25。在所示实施方式中在框架部件17的横向侧区段23上设置有两个彼此间隔开的固定器件26、27。所述固定器件26、27在所示实施方式中构造为凸出的法兰区段。所述法兰区段26、27可一体地构造在框架部件17的横向侧区段23上或作为单个构件固定在横向侧区段23的外表面28上。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两个彼此间隔开的固定器件26、27例如构造为在框架部件17的横向侧区段23中或纵向侧区段24、25中的具有连接可能性的凹部、如螺纹或通孔。在图1中紧接着后部壳体区段8是车身3的底部组件30,其指向机动车1的尾部区域31。在底部组件30的两侧构造有轮罩32和33。轮罩33在图3中示出。在未示出的机动车1后备箱或行李舱方向上在尾部区域31中设有彼此间隔开的后部纵梁61和62,它们从尾侧车辆端部60以已知方式沿车辆纵向方向x向前朝向未示出的侧门槛延伸。纵梁61和62在所示实施方式中通过后部横梁63和前部横梁72彼此连接。在连接两个后部纵梁61、62的底部区段35的背离机动车1的外表面34上相对于车辆横向方向y居中地固定接纳构件36。在图1和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接纳构件36固定在横梁63上。如由图2的透视图可见,接纳构件36具有沿车辆纵向方向x看梯形的结构。在接纳构件36的所示实施方式中设置底部构件37,在该底部构件37上设置向下、即在竖直方向z上倾斜延伸的支撑件38、39、40、41。支撑件38、39、40、41在所示实施方式中在中间区域42a和42b中通过水平延伸的加固筋43a、43b、44、45彼此连接。支撑件38、39、40、41的下端部38a、39a、40a、41a固定在底部构件37上。在支撑件38、39、40、41的上端部38b、39b、40b、41b上设置固定板47。在固定板47上固定两个V形延伸的加固支撑件50、51的后端部48、49。加固支撑件50、51的前端部52、53固定在框架部件17横向侧区段23上的相应法兰区段26、27上。两个加固支撑件50、51沿车辆纵向方向x在与接纳构件36和因此到法兰区段26、27的预定距离x54处通过一个沿车辆横向方向y延伸的中间支撑件54彼此连接。在图2中示出接纳构件36、固定在其上的加固支撑件50、51、中间支撑件54和在框架部件17横向侧区段23上的两个法兰区段26、27的布置系统的放大图。此外,在图2中还可看出,框架部件17在所示实施方式中通过盆形的盖56覆盖。此外,图1和图2示出两个固定构件66和67,它们固定在机动车1车身3的底部组件30上。在壳体4的框架部件17的横向侧区段23上构造有两个固定元件68、69。这两个固定元件68、69例如通过紧固装置70、71、如螺钉或类似物固定在两个固定构件66和67上。两个固定元件68、69可构造为单独的构件,如这在图1和3所示。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两个固定元件68、69与两个固定器件26、27一体地构造成一个构件。图3示出能量存储器5的壳体4和设置在其上的机动车1车身3底部组件30的尾部区域31。在图3中可以看到轮罩33。如图3所示,加固支撑件50、51水平延伸。接纳构件36在所示实施方式中沿z方向垂直设置。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接纳构件36向后倾斜设置。此外,在图1和3中以阴影线示出由DE10023110A1或DE10214372C1已知的、未示出的加固支撑件(类似于加固支撑件(50)51)的前端部的固定区域64,其位于未示出乘客舱下方的未进一步示出的侧门槛或(侧向)纵梁或者说纵梁61和62的相应前端部65的高度中。与DE10023110A1和DE10214372C1的加固支撑件的前端部的连接不同(其设置在两个侧门槛或(侧向)纵梁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加固支撑件50、51构造为大约缩短框架部件17纵向侧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机动车(1),包括:具有乘客舱的车身(3);在车身(3)底部(30)上延伸的纵梁,所述纵梁从车辆前端经乘客舱延伸到车辆尾部;两个后部的V形延伸的加固支撑件(50、51),所述加固支撑件(50、51)的后端部(52、53)通过接纳构件(36)设置在车辆尾部(31)的底部(30)上,这两个后部的加固支撑件(50、51)大致位于一个水平的平面内,其特征在于,在车身(3)底部(30)上设置有用于能量存储器(5)的壳体(4),该壳体(4)包括盖(56)、底部(55)和环绕的框架(9),在所述框架(9、17)的沿车辆纵向方向x观察位于后部的横向侧区段(23)上设置有固定器件(26、27),所述两个V形延伸的加固支撑件(50、51)的前端部(52、53)设置在所述固定器件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7.06 DE 102016212297.51.机动车(1),包括:具有乘客舱的车身(3);在车身(3)底部(30)上延伸的纵梁,所述纵梁从车辆前端经乘客舱延伸到车辆尾部;两个后部的V形延伸的加固支撑件(50、51),所述加固支撑件(50、51)的后端部(52、53)通过接纳构件(36)设置在车辆尾部(31)的底部(30)上,这两个后部的加固支撑件(50、51)大致位于一个水平的平面内,其特征在于,在车身(3)底部(30)上设置有用于能量存储器(5)的壳体(4),该壳体(4)包括盖(56)、底部(55)和环绕的框架(9),在所述框架(9、17)的沿车辆纵向方向x观察位于后部的横向侧区段(23)上设置有固定器件(26、27),所述两个V形延伸的加固支撑件(50、51)的前端部(52、53)设置在所述固定器件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4)至少包括中间壳体区段(7)或者包括中间壳体区段(7)和后部壳体区段(8)或者包括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G·朗格S·马斯松F·特施B·维尔纳
申请(专利权)人:宝马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