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继电器的导电回弹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9457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2 2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用继电器的导电回弹结构,包括衔铁、支撑座和导电弹片,衔铁位于支撑座的上方,导电弹片同时铆接于衔铁和支撑座。衔铁的后端形成两限位片,每一限位片的内侧面皆向下且向外倾斜;支撑座为包括区域一和区域二的L型座,区域一的上表面为从后向前且向下倾斜的倾斜面。导电弹片依次包括A区域、B区域、C区域和引脚区域,引脚区域为由单层铜片向外翻折并压合而成的双层铜片,其它区域为单层铜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到导电弹片和衔铁的配合作用,实现导电弹片的前端的动触点与继电器的静触点的通断,动作灵敏度高,衔铁在导电弹片带动下的回位能力强,稳定性佳,同时衔铁和支撑座防氧化,延长继电器的使用寿命。

Conductive rebound structure of automotive relay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nductive rebound structure of a vehicle relay, which comprises an armature, a support seat and conductive shrapnel. The armature is located above the support seat, and the conductive shrapnel is riveted at the same time to the armature and the support seat. The rear end of armature forms two limit plates, the inner side of each limit plate is downward and outward inclined; the support seat is L-shaped seat including area 1 and area 2, and the upper surface of area 1 is downward and backward inclined plane. Conductive shrapnel includes A region, B region, C region and pin region in turn. Pin region is a double-layer copper sheet formed by folding and pressing single-layer copper sheet outward, and other regions are single-layer copper sheet. The utility model realizes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of the movable contact of the front end of the conductive shrapnel and the static contact of the relay through the cooperation of the conductive shrapnel and the armature, has high action sensitivity, strong reset ability of the armature driven by the conductive shrapnel, good stability, anti-oxidation of the armature and the support seat, and prolongs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rela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用继电器的导电回弹结构
本技术涉及继电器
,特别是涉及继电器用核心部件,主要包括衔铁和导电弹片。
技术介绍
继电器(英文名称:relay)是一种电控制器件,通常应用于自动化的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小电流去控制大电流运作的一种“自动开关”。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电磁继电器一般由铁芯、线圈、衔铁、导电弹片等组成的。只要在线圈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压,线圈中就会流过一定的电流,从而产生电磁效应,衔铁就会在电磁力吸引的作用下克服返回弹簧的拉力吸向铁芯,从而带动衔铁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常开触点)吸合。当线圈断电后,电磁的吸力也随之消失,衔铁就会在弹簧的反作用力返回原来的位置,使动触点与原来的静触点(常闭触点)释放。这样吸合、释放,从而达到了在电路中的导通、切断的目的。衔铁组件和导电弹片都是电磁继电器的核心部件,目前的继电器的衔铁具有抬升摆动的稳定性差、可靠度不佳、抬升幅度的可控性差以及衔铁的导磁效果不太理想等缺点,而且导电单片的设计不够理想,若整体做厚则原本线圈所产生作用力则无法确保磁吸弹片位移,而连带需要增加线圈缠绕圈数,使得继电器在小型化设计上;若整体做薄则导电弹片的引脚穿过继电器的塑胶底座用于接线时,强度不够,容易开裂、折断,影响继电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用继电器的导电回弹结构,通过到导电弹片和衔铁的配合作用,实现导电弹片的前端的动触点与继电器的静触点的通断,动作灵敏度高,衔铁在导电弹片带动下的回位能力强,稳定性佳,同时衔铁和支撑座防氧化,延长继电器的使用寿命,特别适用于汽车车灯、门窗等控制部分的继电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车用继电器的导电回弹结构,包括衔铁、支撑座和导电弹片,所述衔铁位于所述支撑座的上方,所述导电弹片同时铆接于所述衔铁和支撑座;所述衔铁的上表面具有两个用于铆接所述导电弹片的第一凸包,两所述第一凸包的中心距为3.8±0.03mm;定义所述衔铁靠近所述支撑座的一端为后端,所述衔铁的后端形成两限位片,每一限位片皆从所述衔铁的后端面向下延伸而成,每一限位片的内侧面皆向下且向外倾斜,且所述限位片的内侧面与所述衔铁的下表面之间的夹角为15-19°,每一限位片的外侧面皆为竖直面;所述支撑座为L型座,所述L型座包括一体成型的区域一和区域二,所述区域一与所述区域二之间形成的夹角为89-90°,所述区域一的上表面为从后向前且向下倾斜的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与竖直面之间的夹角为87.9-88.5°,所述区域一的后侧面具有两个用于铆接弹片的第二凸包,两所述第二凸包的中心距为3.6±0.03mm,所述区域二具有一用于安装铁芯的安装通孔,使用状态下,所述衔铁位于所述支撑座的上方,且所述限位片位于所述区域一的后方,工作时,所述衔铁能够以所述区域一的倾斜面的后侧为支点上下摆动;所述衔铁的表面粗糙度为0.8-1.2μm;定义所述导电弹片与衔铁接触的一面为内;所述导电弹片依次包括A区域、B区域、C区域和引脚区域,所述A区域、所述B区域、所述C区域和所述引脚区域依次连接,所述A区域具有一动触点铆接孔,所述动触点铆接孔的直径为0.55-0.65mm,铆接入所述动触点铆接孔的动触点的上端和下端皆能够与继电器的静触点接通或断开;所述B区域包括与A区域和C区域连接的中间段以及从中间段向左、右两侧延伸而成的侧边段,两侧边段完全对称,每一侧边段皆具有一个用于将导电弹片铆接于继电器的衔铁的第一铆接孔,所述第一铆接孔的直径为0.38-0.43mm,两所述第一铆接孔的孔心之间的距离为1.95-2.15mm,所述侧边段的高度为0.85-0.95mm;所述C区域具有两个第二铆接孔、一个腰形通孔和一个腰形凸起,通过所述第二铆接孔将所述导电弹片铆接于所述支撑座,所述第二铆接孔的直径为0.38-0.43mm,两所述第二铆接孔的孔心之间的距离为0.95-1.12mm;所述腰形通孔位于所述第二铆接孔的上方,所述腰形通孔的长度方向和所述腰形凸起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A区域、所述B区域和所述C区域均为单层铜片,所述A区域、所述B区域和所述C区域的厚度均为0.072-0.078mm,且所述引脚区域为由单层铜片向外翻折并压合而成的双层铜片,所述引脚区域的厚度为0.140-0.152mm,所述引脚区域的上端的宽度为1.01-1.05mm,且下端的宽度为0.57-0.60mm。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衔铁的本体为铁片,且所述铁片的表面依次镀有铜层和镍层,所述铜层的厚度为0.1-1.0μm,所述镍层的厚度为2-4μm;所述支撑座的本体为铁片,且所述铁片的表面依次镀有铜层和镍层,所述铜层的厚度为0.1-1.0μm,所述镍层的厚度为2-4μm。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一凸包和所述第二凸包均为圆柱形凸包,所述圆柱形凸包的直径为0.75-0.80mm;所述第一凸包的高度为0.4-0.5mm,所述第二凸包的高度为0.37-0.47mm。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一凸包和所述第二凸包均为冲压而成的凸包。进一步地说,所述支撑座为由一铁片折弯而成的L型座。进一步地说,每一所述限位片延伸出的高度为1.75-1.80mm。进一步地说,所述导电弹片未铆接于继电器时,所述A区域、所述B区域、所述C区域和所述引脚区域的内侧面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进一步地说,所述腰形通孔的长度为1.20mm,且宽度为0.40mm;所述腰形凸起的长度为1.0mm,且宽度为0.25mm。进一步地说,所述腰形凸起为由内到外冲压而成的凸起,所述腰形凸起凸出于所述导电弹片的内侧面的高度为1.50mm。进一步地说,所述动触点为银触点或金触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到导电弹片和衔铁的配合作用,实现导电弹片的前端的动触点与继电器的静触点的通断,动作灵敏度高,衔铁在导电弹片带动下的回位能力强,稳定性佳,同时衔铁和支撑座防氧化,延长继电器的使用寿命,特别适用于汽车车灯、门窗等控制部分的继电器;再者,衔铁的后端形成两限位片,每一限位片皆从衔铁的后端面向下延伸而成,每一限位片的内侧面皆向下且向外倾斜,且限位片的内侧面与衔铁的下表面之间的夹角α1为15-19°;支撑座为包括区域一和区域二的L型座,区域一的上表面为从后向前且向下倾斜的倾斜面,倾斜面与竖直面之间的夹角为87.9-88.5°,使用状态下,衔铁位于支撑座的上方,且限位片位于区域一的后方,工作时,衔铁能够以区域一的倾斜面的后侧为支点上下摆动,由于衔铁的限位片的设计以及限位片的内侧面的倾斜角度的合理设计,使得衔铁动作灵敏,且能限位导向,防止衔铁动作久了会偏移;支撑座的倾斜面的设计,使得衔铁与支撑座之间为面与线的接触而非面与面的接触,进一步提升衔铁动作的灵敏性、稳定性和使用寿命,进而提高继电器的性能;再者,衔铁的主要作用就是导磁,并能结合导电弹片,上下摆动,本技术的衔铁的表面粗糙度为0.8-1.2μm,表面粗糙组低,能够提高衔铁的导磁效果,进而提高衔铁的上下摆动的灵活性和抬升摆动效果;再者,衔铁和支撑座的表面均依次具有铜层和镍层,形成保护层,避免衔铁和支撑座的表面时间长了被氧化,影响使用效果,延长使用寿命;再者,第一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用继电器的导电回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衔铁(10)、支撑座(20)和导电弹片(30),所述衔铁位于所述支撑座的上方,所述导电弹片同时铆接于所述衔铁和支撑座;所述衔铁的上表面具有两个用于铆接所述导电弹片的第一凸包(101),两所述第一凸包的中心距(d1)为3.8±0.03mm;定义所述衔铁靠近所述支撑座的一端为后端,所述衔铁的后端形成两限位片(102),每一限位片皆从所述衔铁的后端面向下延伸而成,每一限位片的内侧面皆向下且向外倾斜,且所述限位片的内侧面与所述衔铁的下表面之间的夹角(α1)为15‑19°,每一限位片的外侧面皆为竖直面;所述支撑座为L型座,所述L型座包括一体成型的区域一(201)和区域二(202),所述区域一与所述区域二之间形成的夹角(α2)为89‑90°,所述区域一的上表面为从后向前且向下倾斜的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与竖直面之间的夹角(α3)为87.9‑88.5°,所述区域一的后侧面具有两个用于铆接弹片的第二凸包(2011),两所述第二凸包的中心距(d2)为3.6±0.03mm,所述区域二具有一用于安装铁芯的安装通孔(2021),使用状态下,所述衔铁位于所述支撑座的上方,且所述限位片位于所述区域一的后方,工作时,所述衔铁能够以所述区域一的倾斜面的后侧为支点上下摆动;所述衔铁的表面粗糙度为0.8‑1.2μm;定义所述导电弹片与衔铁接触的一面为内;所述导电弹片(30)依次包括A区域(301)、B区域(302)、C区域(303)和引脚区域(304),所述A区域、所述B区域、所述C区域和所述引脚区域依次连接,所述A区域具有一动触点铆接孔(3011),所述动触点铆接孔的直径为0.55‑0.65mm,铆接入所述动触点铆接孔的动触点的上端和下端皆能够与继电器的静触点接通或断开;所述B区域(302)包括与A区域和C区域连接的中间段(3021)以及从中间段向左、右两侧延伸而成的侧边段(3022),两侧边段完全对称,每一侧边段皆具有一个用于将导电弹片铆接于继电器的衔铁的第一铆接孔(3023),所述第一铆接孔的直径为0.38‑0.43mm,两所述第一铆接孔的孔心之间的距离(D1)为1.95‑2.15mm,所述侧边段的高度(H1)为0.85‑0.95mm;所述C区域(303)具有两个第二铆接孔(3031)、一个腰形通孔(3032)和一个腰形凸起(3033),通过所述第二铆接孔将所述导电弹片铆接于所述支撑座,所述第二铆接孔的直径为0.38‑0.43mm,两所述第二铆接孔的孔心之间的距离(D2)为0.95‑1.12mm;所述腰形通孔位于所述第二铆接孔的上方,所述腰形通孔的长度方向和所述腰形凸起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A区域、所述B区域和所述C区域均为单层铜片,所述A区域、所述B区域和所述C区域的厚度(D3)均为0.072‑0.078mm,且所述引脚区域为由单层铜片向外翻折并压合而成的双层铜片,所述引脚区域的厚度(D4)为0.140‑0.152mm,所述引脚区域的上端的宽度(W1)为1.01‑1.05mm,且下端的宽度(W2)为0.57‑0.60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继电器的导电回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衔铁(10)、支撑座(20)和导电弹片(30),所述衔铁位于所述支撑座的上方,所述导电弹片同时铆接于所述衔铁和支撑座;所述衔铁的上表面具有两个用于铆接所述导电弹片的第一凸包(101),两所述第一凸包的中心距(d1)为3.8±0.03mm;定义所述衔铁靠近所述支撑座的一端为后端,所述衔铁的后端形成两限位片(102),每一限位片皆从所述衔铁的后端面向下延伸而成,每一限位片的内侧面皆向下且向外倾斜,且所述限位片的内侧面与所述衔铁的下表面之间的夹角(α1)为15-19°,每一限位片的外侧面皆为竖直面;所述支撑座为L型座,所述L型座包括一体成型的区域一(201)和区域二(202),所述区域一与所述区域二之间形成的夹角(α2)为89-90°,所述区域一的上表面为从后向前且向下倾斜的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与竖直面之间的夹角(α3)为87.9-88.5°,所述区域一的后侧面具有两个用于铆接弹片的第二凸包(2011),两所述第二凸包的中心距(d2)为3.6±0.03mm,所述区域二具有一用于安装铁芯的安装通孔(2021),使用状态下,所述衔铁位于所述支撑座的上方,且所述限位片位于所述区域一的后方,工作时,所述衔铁能够以所述区域一的倾斜面的后侧为支点上下摆动;所述衔铁的表面粗糙度为0.8-1.2μm;定义所述导电弹片与衔铁接触的一面为内;所述导电弹片(30)依次包括A区域(301)、B区域(302)、C区域(303)和引脚区域(304),所述A区域、所述B区域、所述C区域和所述引脚区域依次连接,所述A区域具有一动触点铆接孔(3011),所述动触点铆接孔的直径为0.55-0.65mm,铆接入所述动触点铆接孔的动触点的上端和下端皆能够与继电器的静触点接通或断开;所述B区域(302)包括与A区域和C区域连接的中间段(3021)以及从中间段向左、右两侧延伸而成的侧边段(3022),两侧边段完全对称,每一侧边段皆具有一个用于将导电弹片铆接于继电器的衔铁的第一铆接孔(3023),所述第一铆接孔的直径为0.38-0.43mm,两所述第一铆接孔的孔心之间的距离(D1)为1.95-2.15mm,所述侧边段的高度(H1)为0.85-0.95mm;所述C区域(303)具有两个第二铆接孔(3031)、一个腰形通孔(3032)和一个腰形凸起(3033),通过所述第二铆接孔将所述导电弹片铆接于所述支撑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瑞东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福丰联合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