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电动车后轮轮毂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9226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2 22: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电动车后轮轮毂电机,包括轮毂、电机轴及转子铁芯组件;轮毂包括轮毂本体和连接盖板;轮毂本体的一侧壁设置有安装口,轮毂本体的另一侧壁的上设置有机轴固定槽;连接盖板上设置机轴安装机构;轮毂本体和连接盖板通过固定结构进行安装固定;转子铁芯组件固定在第二轴段上,转子铁芯组件上套有导磁环,转子铁芯组件与导磁环的之间安装有磁瓦;第三轴段通过第一轴承固定在机轴固定槽内;第四轴段与第二轴承配合将电机轴与连接盖板进行固定安装;使得转子铁芯组件、磁瓦和导磁环位于安装腔室内。本发明专利技术使得三轮电动车轮毂电机速度提升、扭矩增大、爬坡能力较好、轮毂电机质量轻,使得三轮电动车消耗的能源大大的降低。

A Rear Wheel Hub Motor for Intelligent Electric Vehicl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intelligent electric vehicle rear wheel hub motor, which includes hub, motor shaft and rotor core components; hub includes hub body and connecting cover plate; one side wall of hub body is provided with installation port, another side wall of hub body is provided with organic shaft fixing groove; the connecting cover plate is provided with shaft installing mechanism; hub body and connecting cover plate are carried out through fixed structure. Installation and fixing; Rotor core assembly is fixed on the second shaft segment, the magnetic conduction ring is sleeved on the rotor core assembly, and magnetic tile is installed between the rotor core assembly and the magnetic conduction ring; the third shaft segment is fixed in the fixed slot of the shaft through the first bearing; the fourth shaft segment is fixed with the second bearing to install the motor shaft and the connecting cover plate; so that the rotor core assembly, the magnetic tile and the magnetic conduction ring are located. Install chamber. The invention improves the speed of the three-wheel electric wheel hub motor, enhances the torque, has better climbing ability, and lightens the quality of the wheel hub motor, thus greatly reducing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the three-wheel electric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电动车后轮轮毂电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车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电动车的智能电动车后轮轮毂电机。
技术介绍
电动车作为一种新能源驱动的运输工具,以其低噪声、无污染的特性被市场广泛接受,现在电动车的驱动装置是电机,但是随着电动车产品要求的提高,市场上的电机已经无法满足电动车的生产需求,现在市场上的电机存在如下的缺陷:1、市场上的轮毂电机基本是用于两轮电动车的,用于三轮电动车的轮毂电机比较少;2、现在用于三轮电动车的轮毂电机存在速度慢、扭矩小、爬坡能力差的缺点;3、现在市场上的轮毂电机体积较大、质量大,消耗的能源较多。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智能电动车后轮轮毂电机,解决了现在市场上用于三轮电动车轮毂电机较少、现在三轮电动车轮毂电机速度慢、扭矩小、爬坡能力差、轮毂电机质量大、消耗能源多等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智能电动车后轮轮毂电机,包括轮毂、电机轴及转子铁芯组件;所述轮毂包括轮毂本体和连接盖板,所述轮毂本体大致呈圆柱状结构,所述轮毂本体的内部形成用于安装转子铁芯组件的安装腔室;所述轮毂本体的一侧壁设置呈与连接盖板配合的安装口,所述轮毂本体的另一侧壁的内表面上设置有机轴固定槽,所述轮毂本体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用于安装轮胎的固定圈;所述连接盖板上设置机轴安装机构;所述轮毂本体和连接盖板通过固定结构进行安装固定;所述电机轴包括第一轴段、用于安装转子铁芯组件的第二轴段、用于与连接盖板安装第四轴段及用于与车架固定连接的第五轴段,所述第一轴段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轴段和第四轴段固定,且第二轴段和第四轴段的直径小于第一轴段的直径;所述第二轴段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轴段,所述第四轴段的另一端与第五轴段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轴段上设置有定位锁紧结构;所述转子铁芯组件穿过第三轴段与定位锁紧结构配合固定在第二轴段上,所述转子铁芯组件的外表面上套有导磁环,所述转子铁芯组件与导磁环之间固定安装有磁瓦;所述第三轴段通过第一轴承固定在机轴固定槽内;所述第五轴段和第四轴段穿过机轴安装机构,同时第四轴段与第二轴承配合将电机轴与连接盖板进行固定安装;同时所述转子铁芯组件、磁瓦和导磁环位于安装腔室内,且所述导磁环的外侧壁与轮毂本体的内侧壁贴合。作为优选地,所述固定圈的纵截面大致呈向外张开的八字形结构;这样设置固定圈是使得电机轮毂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大大的增加,使得电机轮毂的散热性能大幅度的提高,从而使得轮毂电机的使用寿命明显的延长。作为优选地,所述固定圈包括固定在轮毂本体外侧壁上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在轮毂本体弧形侧壁的中线位置,所述第二支撑板固定在轮毂本体弧形侧壁远离连接盖板的一端上;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向外的侧壁沿着圆周设置弧形凹槽,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真空嘴的安装孔。这样设计固定圈在保证电机轮毂良好散热性能的同时,还能够实现安装普通轮胎和真空轮胎,这样使得电机轮毂的使用范围更广;本专利技术在工作时,电机轮毂进行转动实现运动,这样设计还使得在使用过程中电机轮毂表面上空气的流动性大大的增强,使得轮毂电机的散热性能进一步提高,这样使得轮毂电机的使用寿命更长,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更好。弧形凹槽的设计使得安装轮胎后整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更好。作为优选地,所述机轴安装机构包括设置在连接盖板外侧壁中心位置上的加强块,所述连接盖板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机轴安装槽,所述加强块的外侧壁上开有密封槽,所述机轴安装槽和密封槽通过圆形孔连通;所述密封槽与密封圈配合对电机轴进行密封。这样设计机轴安装机构使得能够使得电机轴和连接盖板方便安装,再通过密封槽与密封圈配合使得对电机轴的伸出端进行密封,这样使得避免了轮毂电机在使用过程中的污水和灰尘通过电机轴的伸出端进入到轮毂电机内,使得电机轴安装之后的防水、防尘效果好;本专利技术中加强块和连接盖板一体成型,这样使得电机轴安装处的强度性能和稳定性更好的同时,使得连接盖板的质量更轻,电机轴的安装也方便,也使得污水和灰尘更难进入到轮毂电机内部;作为优选地,所述定位锁紧结构为腰型键槽,所述腰型键槽沿着轴线延伸的方向设置在第二轴段的弧形面上。这样使得在电机轴上固定转子铁芯组件更加方便,另外,这样也使得转子铁芯组件与电机轴安装之后的接触面积更大,一方面是防止转子铁芯组件在电机轴上发生转动和窜动的情况,另一方面是使得轮毂电机的传动效率更好,增加轮毂电机的最大扭矩,提高轮毂电机的输出功率和最大效率,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二轴段与第一轴段的连接处设置有退刀槽;所述第二轴段靠近第三轴段处的弧形表面上设置有卡圈槽,所述卡圈槽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倒角。这样设置退刀槽可以消除电机轴上应力集中的问题,同时可以保证第一轴段和第二轴段形成的轴肩对转子铁芯组件的定位精度更好;卡圈槽用于进一步限制转子铁芯组件的轴向位置,这样可以防止转子铁芯组件在电机轴上发生窜动的问题;经过检测,本专利技术发生窜动的距离小于0.7mm,这样设置倒角是使得方便在第二轴段上安装转子铁芯组件,避免了安装过程将转子铁芯组件刮花或碰坏的情况,保证轮毂电机的产品品质。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五轴段包括电机轴安装段和电机轴固定段,所述电机轴安装段位于第四轴段和电机轴固定段之间,所述电机轴安装段设置成扁平结构,所述电机轴固定段的表面上设置有螺纹结构。这样设置电机轴安装段使得方便将轮毂电机在车架上定位,并且可以将电机轴承上受到的扭力传递到车架结构上,不仅使得电机轴的传动能力更好,还可以防止电机轴在车架上出现转动的问题,这样也可以防止电机轴出现磨损的情况,保证轮毂电机的使用寿命。作为优选地,所述电机轴一体加工成型;所述第五轴段和第四轴段的内部沿着轴线的方向均设置有穿线孔,所述第一轴段的弧形侧壁上设置有与穿线孔连通的引线孔。这样设置电机轴不仅使得电机轴的强度性能更好,还可以保证各个轴段的同心度高,防止轮毂电机在运转时产生振动和噪音的情况,使得电机轴的传动性能更好。作为优选地,所述转子铁芯组件包括若干转子片,所述转子片包括固定片和呈圆环形结构的绕线片,所述固定片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固定片的外延上至少设置有3块连接片,所述连接片的另一端与绕线片的内侧壁固定,所述绕线片上向外设置有若干绕线槽,所述若干绕线槽沿着圆周均匀排列,所述绕线槽的个数为25-35个。这样设置使得转子铁芯组件与磁场的相互作用更强,使得电机的输出功率和最大扭矩增大。作为优选地,所述转子铁芯组件的外表面上安装有温度传感器和霍尔传感器。这样可以更加直观的反应出轮毂电机内的温度参数和车辆运行速度参数。作为优选地,所述导磁环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左旋螺纹沟槽和右旋螺纹沟槽,所述左旋螺纹沟槽和右旋螺纹沟槽从上至下交错设置。这样设置使得满足电机线圈和磁场的相互作用,这样使得增加轮毂电机的最大扭矩和最大效率,并且提高了电机的输出功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通过对电机的轮毂、电机铁芯和电机轴进行设计,实现轮毂电机单边出轴,能够满足电动三轮车后驱动的需求,并且本专利技术中轮毂电机上可以安装普通轮胎和真空轮胎,使得本专利技术的使用范围更加广泛,应用前景更好。2、本专利技术通过对电机的轮毂、电机铁芯和电机轴进行设计,使得轮毂电机的整体性能提高,通过实验检测,轮毂电机上安装6寸的真空轮胎时,轮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电动车后轮轮毂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轮毂、电机轴及转子铁芯组件;所述轮毂包括轮毂本体和连接盖板,所述轮毂本体大致呈圆柱状结构,所述轮毂本体的内部形成用于安装转子铁芯组件的安装腔室;所述轮毂本体的一侧壁设置呈与连接盖板配合的安装口,所述轮毂本体的另一侧壁的内表面上设置有机轴固定槽,所述轮毂本体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用于安装轮胎的固定圈;所述连接盖板上设置机轴安装机构;所述轮毂本体和连接盖板通过固定结构进行安装固定;所述电机轴包括第一轴段、用于安装转子铁芯组件的第二轴段、用于与连接盖板安装第四轴段及用于与车架固定连接的第五轴段,所述第一轴段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轴段和第四轴段固定,且第二轴段和第四轴段的直径小于第一轴段的直径;所述第二轴段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轴段,所述第四轴段的另一端与第五轴段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轴段上设置有定位锁紧结构;所述转子铁芯组件穿过第三轴段与定位锁紧结构配合固定在第二轴段上,所述转子铁芯组件的外表面上套有导磁环,所述转子铁芯组件与导磁环之间固定安装有磁瓦;所述第三轴段通过第一轴承固定在机轴固定槽内;所述第五轴段和第四轴段穿过机轴安装机构,同时第四轴段与第二轴承配合将电机轴与连接盖板进行固定安装;同时所述转子铁芯组件、磁瓦和导磁环位于安装腔室内,且所述导磁环的外侧壁与轮毂本体的内侧壁贴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电动车后轮轮毂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轮毂、电机轴及转子铁芯组件;所述轮毂包括轮毂本体和连接盖板,所述轮毂本体大致呈圆柱状结构,所述轮毂本体的内部形成用于安装转子铁芯组件的安装腔室;所述轮毂本体的一侧壁设置呈与连接盖板配合的安装口,所述轮毂本体的另一侧壁的内表面上设置有机轴固定槽,所述轮毂本体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用于安装轮胎的固定圈;所述连接盖板上设置机轴安装机构;所述轮毂本体和连接盖板通过固定结构进行安装固定;所述电机轴包括第一轴段、用于安装转子铁芯组件的第二轴段、用于与连接盖板安装第四轴段及用于与车架固定连接的第五轴段,所述第一轴段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轴段和第四轴段固定,且第二轴段和第四轴段的直径小于第一轴段的直径;所述第二轴段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轴段,所述第四轴段的另一端与第五轴段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轴段上设置有定位锁紧结构;所述转子铁芯组件穿过第三轴段与定位锁紧结构配合固定在第二轴段上,所述转子铁芯组件的外表面上套有导磁环,所述转子铁芯组件与导磁环之间固定安装有磁瓦;所述第三轴段通过第一轴承固定在机轴固定槽内;所述第五轴段和第四轴段穿过机轴安装机构,同时第四轴段与第二轴承配合将电机轴与连接盖板进行固定安装;同时所述转子铁芯组件、磁瓦和导磁环位于安装腔室内,且所述导磁环的外侧壁与轮毂本体的内侧壁贴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电动车后轮轮毂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圈的纵截面大致呈向外张开的八字形结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电动车后轮轮毂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圈包括固定在轮毂本体外侧壁上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在轮毂本体弧形侧壁的中线位置,所述第二支撑板固定在轮毂本体弧形侧壁远离连接盖板的一端上;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向外的侧壁沿着圆周设置弧形凹槽,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真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吉川丁剑钟登翔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龙科自动化机械设备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