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台压缩机共用的冷凝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8852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2 2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台压缩机共用的冷凝器,包括外罩、风机、散热片,外罩内设有多组换热管组,每组换热管组包括进气管、分气管、散热管、集液管、出液管,进气管连接分气管,分气管与集液管之间设有多层散热管,集液管连接出液管,从上至下依次循环布置各组换热管组的散热管,所有散热管外均匀排布散热片,外罩一侧连接风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一台冷凝器同时连接多台压缩机,可同时开启一台或多台压缩,冷凝器正常散热。适用于食品干燥领域。

A Condenser Shared by Multiple Compressors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condenser shared by multiple compressors, including an outer cover, a fan and a heat sink, and a plurality of heat exchange tube groups are arranged in the outer cover. Each heat exchange tube group includes an intake pipe, a branch pipe, a heat sink pipe, a liquid collecting pipe and a liquid outlet pipe. The intake pipe is connected with a branch pipe, and a multi-layer heat sink pip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branch pipe and the liquid collecting pipe, and the liquid collecting pipe is connected with the liquid outlet pipe and circulated sequentially from top to bottom. The heat sinks of each heat exchange tube group are arranged, and all the heat sinks are evenly arranged outside the heat sinks, and the fan is connected on one side of the outer cover. The utility model realizes that one condenser is connected with multiple compressors at the same time, one or more compressors can be opened at the same time, and the condenser can heat normally. It is suitable for the field of food dry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台压缩机共用的冷凝器
本技术涉及冷凝器,特别涉及用于食品干燥的多台压缩机共用的冷凝器。
技术介绍
目前的热泵干燥机加温所用的冷凝器,即在封闭的干燥室内安装多台压缩机所用的冷凝器,都是每台压缩机各用一台冷凝器。存在以下缺点:散热不均匀。如果干燥室内装有2台以上压缩机,其中一台需要停机与之相连的一组冷凝器也停止了散热,这样势必造成干燥室内温度分布不均,影响干燥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台压缩机共用的冷凝器,实现一台冷凝器同时连接多台压缩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多台压缩机共用的冷凝器,包括外罩、风机、散热片,外罩内设有多组换热管组,每组换热管组包括进气管、分气管、散热管、集液管、出液管,进气管连接分气管,分气管与集液管之间设有多层散热管,集液管连接出液管,从上至下依次循环布置各组换热管组的散热管,所有散热管外均匀排布散热片,外罩一侧连接风机。所述的散热管为蛇形弯管。每组换热管组的进气管设置在其所对应的分气管的中部。每组换热管组的出液管设置在其所对应的集液管的下部。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设多组换热管组,各组的散热管共用散热片,实现一台冷凝器同时连接多台压缩机,可同时开启一台或多台压缩,冷凝器正常散热。适用于食品干燥领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向剖视图。图3为实施例内部散热管分布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一种多台压缩机共用的冷凝器,包括外罩、风机、散热片,外罩内设有多组换热管组,每组换热管组包括进气管、分气管、散热管、集液管、出液管,进气管连接分气管,分气管与集液管之间设有多层散热管,散热管为蛇形弯管。集液管连接出液管。每组换热管组的散热管从上至下依次循环布置,所有散热管外均匀排布散热片,外罩一侧连接风机。实施例1如图1-图3,一种多台压缩机共用的冷凝器,包括外罩11、风机6、散热片7,外罩内设有2组换热管组,分别为第一换热管组和第二换热管组。第一换热管组包括第一进气管5、第一分气管3、第一散热管4、第一集液管10、第一出液管12,第一进气管5连接第一分气管3,第一分气管3与第一集液管10之间设有多层第一散热管4,第一散热管4为蛇形弯管。第一集液管10连接第一出液管12。第二换热管组包括第二进气管13、第二分气管1、第二散热管2、第二集液管9、第二出液管8,第二进气管13连接第二分气管1,第二分气管1与第二集液管9之间设有多层第二散热管2,第二散热管2为蛇形弯管。第二集液管9连接第二出液管8。第一散热管和第二散热管由上至下依次循环布置。第一进气管5设置在第一分气管的中部,第二进气管13设置在第二分气管1的中部。第一出液管12设置在第一集液管10的下部,第二出液管8设置在第二集液管9的下部。第一散热管和第二散热管外均匀排布散热片,外罩一侧连接风机。第一换热管组与第一组压缩机连接,第一组压缩机压缩时产生的高温介质气体(氟利昂)经管道进入第一进气管5,再进入第一分气管3,第一分气管3将进入的气体分配到多组第一散热管4,第一散热管4将热量传递给散热片7,风机6将散热片7的热量排到干燥室。第一散热管4内的介质冷却后变为液体,分别进入第一集液管10,由第一出液管12排出,最后回到第一组压缩机。第二换热管组与第二组压缩机连接,第二组压缩机压缩时产生的高温介质气体(氟利昂)经管道进入第二进气管13,再进入第二分气管1,第二分气管1将进入的气体分配到多组第二散热管2,第二散热管2将热量传给散热片7,风机6将散热片7的热量排到干燥室。第二散热管2内的介质冷却后变为液体,分别进入第二集液管9,由第二出液管8排出,最后回到第二组压缩机。一种多台压缩机共用的冷凝器内还可设置两组以上的换热管组,每组换热管组的散热管从上至下依次循环布置。实施例2一种多台压缩机共用的冷凝器,包括外罩11、风机6、散热片7,外罩内设有4组换热管组,分别为第一换热管组、第二换热管组、第三换热管组、第四换热管组。第一换热管组包括第一进气管、第一分气管、第一散热管、第一集液管、第一出液管,第一进气管连接第一分气管,第一分气管与第一集液管之间设有多层第一散热管,第一散热管为蛇形弯管。第一集液管连接第一出液管。第二换热管组包括第二进气管、第二分气管、第二散热管、第二集液管、第二出液管,第二进气管连接第二分气管,第二分气管与第二集液管之间设有多层第二散热管,第二散热管为蛇形弯管。第二集液管连接第二出液管。第三换热管组包括第三进气管、第三分气管、第三散热管、第三集液管、第三出液管,第三进气管连接第三分气管,第三分气管与第三集液管之间设有多层第三散热管,第三散热管为蛇形弯管。第三集液管连接第三出液管。第四换热管组包括第四进气管、第四分气管、第四散热管、第四集液管、第四出液管,第四进气管连接第四分气管,第四分气管与第四集液管之间设有多层第四散热管,第四散热管为蛇形弯管。第四集液管连接第四出液管。从上至下依次循环布置第一散热管、第二散热管、第三散热管、第四散热管。第一散热管、第二散热管、第三散热管、第四散热管外均匀排布多片散热片,外罩一侧连接风机。上面所述仅是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对其进行等同变化和修饰,均在本专利技术保护方案的范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台压缩机共用的冷凝器,包括外罩、风机、散热片,其特征在于,外罩内设有多组换热管组,每组换热管组包括进气管、分气管、散热管、集液管、出液管,进气管连接分气管,分气管与集液管之间设有多层散热管,集液管连接出液管,从上至下依次循环布置各组换热管组的散热管,所有散热管外均匀排布散热片,外罩一侧连接风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台压缩机共用的冷凝器,包括外罩、风机、散热片,其特征在于,外罩内设有多组换热管组,每组换热管组包括进气管、分气管、散热管、集液管、出液管,进气管连接分气管,分气管与集液管之间设有多层散热管,集液管连接出液管,从上至下依次循环布置各组换热管组的散热管,所有散热管外均匀排布散热片,外罩一侧连接风机。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忠滨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广图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