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斜面板雕刻的门楣亮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7527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由过去相同度的板材所制的更厚而有立体感的门楣亮窗,将正背板面不平行的斜面板的厚的一侧,作为门楣亮窗顶边,斜面板是按照板材断面上的斜线进行切断,而切出形状大致相同的二块一组斜面板,然后雕刻二块一组的门楣亮窗,另外,所得的门楣亮窗的正面和背面各自向外突出部分的凸部,相应于雕刻前板面上的高度。(*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能够有效地使用材料,而制造的具有立体而美感的门楣亮窗。门楣亮窗一般其宽度约一草席长(大约180cm),它是在房间和房间之间界面的门上框上,以左右二块组合起来而安装的。大部分门楣亮窗是从木板雕刻出各种图案而形成的,这种板通称为门楣亮窗板,它是由杉木或扁柏切出的,与门楣亮窗大小大致相同的板而用作适宜的材料。另外,施加的图案大部分是传统的风景画或动植物画,通过“镂空雕刻”或者“无镂空雕刻”等而在门楣亮窗板的正背面上进行实施。门楣亮窗是由二块组合安装的,只装配其中一块的情况实际上是不存的。因此,从原木切出门楣亮窗板时,首先要切出二块厚度的板材,然后将板材进而分割切开而成二块门楣亮窗板。如果一块一块地切出则有可能有碎板,但先切出板材,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另外,门楣亮窗,正背面越厚,则越有立体感,稳重感,而且能够雕刻精巧的图案,因而作为高级品而被使用,但这样的门楣亮窗的厚度决定于雕刻前的门楣亮窗板的板厚度。该板厚度对廉价品为1寸5分(约45mm)左右,随其厚度,以2寸、2寸5分、3寸(也即大约60mm、75mm、90mm)厚度而成为高级品。也有4寸(120m)以上的极厚的门楣亮窗。即使是很薄的廉价品,人们也希望看起来稍厚,对此,在门楣亮窗的正背面上使雕刻的深度不同,把背面作成薄的而正面作成厚的,使之只从一面看起来像是高级品。另外,门楣亮窗是用普通的平板不必用特殊的方法而进行雕刻的,因此这种板面的真正的正面角度直接成为雕刻图案的真正的正面角度。但是,门楣亮窗是设置在比人的身高更高的位置上,也就是说从斜下方往上看,不能从真面角度处看门楣亮窗(的图案)。对此,最近在雕刻图案时,将每个造形物稍稍向下进行雕刻。例如,将植物的叶,岛的翼等,如图10的门楣亮窗断面所示那样,对于整体的加工以无障碍程度斜的向下进行雕刻。然而,即使采用了这类办法,雕刻斜的向下图案是有限的,不能充分满足在观看人方向上对门楣亮窗的要求。首先,虽然门楣亮窗板的板面是垂直面的,但各个造形物在垂直面上和向不同的斜的方向进行雕刻的操作是困难的。再有,若将门楣亮窗板作成厚的,可以使加工后的门楣亮窗变厚,但此时用相同的原木所制造的门楣亮窗的制品量就减少。本技术是针对上述情况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用和过去的相同厚度的板材,也能易于制造出比过去厚而且有立体感适于从下观看的门楣亮窗。在本技术中,门楣亮窗本身和过去一样纵向地装配的同时,主要着眼于将门楣亮窗的正背面斜地向下,为此,使雕刻前的门楣亮窗板不是用像过去那样的平板,而是使用正背板面不平行的斜面板而进行制造的。这样的斜面板由于板厚不均匀,其板本身有立体感。因此,由这类斜面板的门楣亮窗板制造门楣亮窗时,就能够容易地制造有立体感的门楣亮窗。取斜面的倾斜度大时,可以制造出立体感更强的门楣亮窗。另外,将斜面板厚的一面对应于门楣亮窗的顶边,使雕刻前的板面对应于斜的向下方向,由此尽管不是特别有意识,也能够容易雕刻出对应于板面方向的斜的向下的图案。另外,为此所用的板材,可按板材断面的斜的分割线切断,而切出二块一组的形状大致相同的斜面板。通过这种方法制造的门楣亮窗,门楣亮窗的正面侧以及背面侧的各自向外突出的部件部分的凸部,形成在雕刻前的斜面板的板面相对应的高度上,由此使图案向下方向。另外,这种方法适用于镶边的门楣亮窗,可以呈现更有趣味。 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装配最后的门楣亮窗的位置关系上替换的配置情况,所见到的总的形状的印象图示。图2是表示从板材切出斜面板的斜的分割线,并说明在其后的门楣亮窗制作时如何使用切出的斜面板的图示。图3是表示从板材切出斜面板时的斜的分割线角度的各种变化而切出各种斜面板的图示。图4是本技术涉及的设置镶边的门楣亮窗的斜视图。图5是图4所示的门楣亮窗的侧面图。图6是图4所示的门楣亮窗的X-X断面图。图7是说明本技术涉及的门楣亮窗的造形物可向下,以及在斜面板上沿着板面雕刻时可以雕刻出自然向下的造形物情况的图示。图8是涉及本技术的门楣亮窗的又一断面图。图9是涉及另一门楣亮窗,该门楣亮窗的一面是斜的向下,另一面与过去的门楣亮窗同样地是正面的门楣亮窗,说明该门楣亮窗与雕刻时的板材之间的关系,以及与斜面板之间关系的图示。图10是说明过去的门楣亮窗中向下雕刻造形物的状态的图示。符号说明1门楣亮窗2作为门楣亮窗板的斜面板3顶边4板材5斜的分割线6材料部分7凸部8镶边10二块一组A厚的一侧图1是表示根据本申请的门楣亮窗1,装在门上框时如何被人们看到的情况。即,门楣亮窗板使用的正背面的板面2a、2b是不平行的斜面板2,并将该斜面板2的厚的一侧A作为门楣亮窗顶边3而雕刻出二块一组10的门楣亮窗,装在门上框时,斜面板2的排列如图1所示的外观形象。图2、图3是表示由板材4切出二块一组的斜面板2的斜的分割线5所示的断面图。另外,通过改变斜的分割线5的角度可以调整门楣亮窗1的风格。图4是本技术的门楣亮窗。有镶边8,其顶边8a高,而底边8b低,左右边8c,8c连结在其顶边和底边之间以呈斜状。该门楣亮窗的侧面如图5所示,呈倒梯形。另外所雕刻图案的部件部分,如图6所示那样,其门楣亮窗的正面和背面是各自向外突出的凸部7,它对应于雕刻前的板面2a、2b的高度。这种门楣亮窗1,在雕刻出建筑物、植物的枝叶、动物体形等各种造形物时,也只是沿着斜面雕刻,雕刻出如图7所示那样斜的向下的造形物9。另外,由于从下往上看门楣亮窗1,因而观察者的目光相对而言更集中在靠近顶边3,由于该顶边3的附近成为厚而深的门楣亮窗1,因而提高了观赏效果。相反,靠近底边的较薄的部分,成为门上框的阴影部分,是目光不大停留的部分,因此不妨碍。还有,并不只限于有镶边的门楣亮窗,如图8所示,也可制成无镶边门楣亮窗,或者无镂空门楣亮窗,在此情况下就成为本技术的另一种门楣亮窗。另外,不需要将正背面同样进行雕刻,根据如图9所示的雕刻,也可以和过去同样地雕刻背面1b,使背面1b整体几乎呈垂直面状态,而只将表面1a向下雕刻而呈现厚的门楣亮窗。这样只将一面向下时,即使从相同板材4得到的门楣亮窗,与两面都向下的门楣亮窗比较,向下正面的厚度感增加而更加增加风趣。特别是,两面都呈现有厚度的廉价品是困难的,只表现出斜面板厚度不同的正面,所以用薄板材制造也可以得到过去所没有的有稳重感的正面。另一方面,用厚板材制造的高级品中实施这样的只把一面向下的工艺时,顶边变得非常厚,即使由3寸的门楣亮窗板雕刻,看上去好像是由4寸以上的门楣亮窗板雕刻的,具有相当的高级感。本技术的特点是将正背板面不平行的斜面板的厚的一侧,作为门楣亮窗的顶边而雕刻出的门楣亮窗,其中将上述斜面板雕刻保留以形成各种造形或背景图案等的部件部分,使形成的门楣亮窗的正面和背面各自向外突出的部件部分中的凸部,大致相当于雕刻前的板面的高度。为此,能够使雕刻出的部分的最大高度,从门楣亮窗的顶边沿到底边而不同,从整体观赏门楣亮窗时,可以得到门楣亮窗顶边沿到底边在高度方面的高低变化而成为有立体感的门楣亮窗。另外,由于门楣亮窗的正背面是斜地向下,适合于向上观看,并由于各个造形物也斜地向下,因而增加风趣。还有,由于造形物是这样斜的向下,污染灰尘少,这一点也保持了作为观赏的美感。根据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门楣亮窗,由两块板面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板面各自的正面和背面是不平行的斜面,从而使所述板面的一侧厚于另一侧,而该厚的一侧作为门楣亮窗的顶边,所述板面具有由相应于斜面板的板面厚度而所雕刻的图案形成的向外突出部分的凸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丸昭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工芸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