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制耳率电容器外壳用铝带材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47269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2 14: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铝合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制耳率电容器外壳用铝带材的制备方法。其生产流程为熔炼、铸造、铣面、热轧、冷粗轧、中间退火、成品冷轧等工艺制成,其按质量分数计成分为:Si 0.08~0.15wt%,Fe 0.45~0.60wt%,Cu 0.10~0.15wt%,Mn<0.03wt%,Mg<0.03wt%,Ti 0.01~0.03wt%,余量为Al。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铝带材制耳率稳定性好,抗拉强度130~150MPa,延伸率≥2.0%,制耳率≤2.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制耳率电容器外壳用铝带材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铝合金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低制耳率电容器外壳用铝带材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100合金强度适中,深冲成型性好,被广泛用于生产铝电解电容器外壳。传统的生产工艺是熔炼、铸轧、冷轧,冷轧中间有均匀化退火和中间退火,传统工艺制得的铝带材制耳率稳定性差,表面质量较差,黑条较多,难以保证电容器外壳的冲制和外观要求。在专利申请号200510095661.8和201110360351.X中分别公开了两种采用铸轧料生产,用成品退火控制性能生产电容器外壳用铝带材的方法。而本专利采用热轧料生产,通过热轧终轧温度进行自退火控制坯料织构比例,再采用控制冷轧加工率来控制成品的织构平衡,获得低制耳率的电容器外壳用铝带材;采用中间退火之后的冷轧加工率控制性能,与对比专利相比减少了1-2次冷轧中间退火,本专利所制得的电容器外壳用铝带材性能和制耳率稳定性更好、尺寸精度更高、表面质量更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制耳率电容器外壳用铝带材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铝带材制耳率稳定性好,抗拉强度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低制耳率电容器外壳用铝带材,其组分按质量分数计包括:Si0.08~0.15wt%,Fe0.45~0.60wt%,Cu0.10~0.15wt%,Mn<0.03wt%,Mg<0.03wt%,Ti0.01~0.03wt%,余量为Al,总质量分数之和为100%。所述的低制耳率电容器外壳用铝带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经熔炼、铸造后制得所需的合金铸锭,之后对铸锭的轧制面进行铣面;(2)对铸锭进行580-620℃下均匀化,保温时间4-24h;(3)将所述均匀化处理后铸锭经热轧机轧制成热轧卷,其终轧温度320-360℃;所述热轧卷在冷却过程中以300-360℃保持2-6h进行自退火;(4)经85%-95%的压下率冷轧到中间退火厚度,中间退火温度320-400℃,保温2-6h;(5)再进行35-45%的压下率冷轧到0.26-0.35mm的成品厚度;制得低制耳率的电容器外壳用铝带材。本专利技术的显著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铝带材制耳率稳定性好,抗拉强度130~150MPa,延伸率≥2.0%,制耳率≤2.5%。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公开而不是限制本专利技术,以下结合实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例1一种低制耳率电容器外壳用铝带材,其组分按质量分数计包括:Si0.15wt%,Fe0.60wt%,Cu0.15wt%,Mn0.01wt%,Mg0.01wt%,Ti0.03wt%,余量为Al,总质量分数之和为100%。所述的低制耳率电容器外壳用铝带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经熔炼、铸造后制得所需的合金铸锭,之后对铸锭的轧制面进行铣面;(2)对铸锭进行580℃下均匀化,保温时间24h;(3)将所述均匀化处理后铸锭经热轧机轧制成热轧卷,其终轧温度320℃;所述热轧卷在320℃保持3h;(4)经85%以上的压下率冷轧到中间退火厚度,中间退火温度380℃,保温6h;(5)再进行压下率为45%的冷轧到0.35mm的成品厚度;制得低制耳率的电容器外壳用铝带材。实施例1样品的性能测试数据:抗拉强度145MPa,延伸率2.5%,制耳率1.2%。实施例2一种低制耳率电容器外壳用铝带材,其组分按质量分数计包括:Si0.08wt%,Fe0.45wt%,Cu0.10wt%,Mn0.01wt%,Mg0.01wt%,Ti0.01wt%,余量为Al,总质量分数之和为100%。所述的低制耳率电容器外壳用铝带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经熔炼、铸造后制得所需的合金铸锭,之后对铸锭的轧制面进行铣面;(2)对铸锭进行600℃下均匀化,保温时间24h;(3)将所述均匀化处理后铸锭经热轧机轧制成热轧卷,其终轧温度320℃;所述热轧卷在320℃保持3h;(4)经89%以上的压下率冷轧到中间退火厚度,中间退火温度340℃,保温6h;(5)再进行压下率为40%的冷轧到0.30mm的成品厚度;制得低制耳率的电容器外壳用铝带材。实施例2样品的性能测试数据:抗拉强度140MPa,延伸率3.0%,制耳率1.8%。实施例3一种低制耳率电容器外壳用铝带材,其组分按质量分数计包括:Si0.12wt%,Fe0.50wt%,Cu0.13wt%,Mn0.01wt%,Mg0.01wt%,Ti0.02wt%,余量为Al,总质量分数之和为100%。所述的低制耳率电容器外壳用铝带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经熔炼、铸造后制得所需的合金铸锭,之后对铸锭的轧制面进行铣面;(2)对铸锭进行610℃下均匀化,保温时间12h;(3)将所述均匀化处理后铸锭经热轧机轧制成热轧卷,其终轧温度340℃;所述热轧卷在320℃保持3h;(4)经91%以上的压下率冷轧到中间退火厚度,中间退火温度340℃,保温6h;(5)再进行压下率为38%的冷轧到0.265mm的成品厚度;制得低制耳率的电容器外壳用铝带材。实施例3样品的性能测试数据:抗拉强度135MPa,延伸率3.5%,制耳率2.0%。Cu:加入Cu作为主要强化元素,与Al形成CuAl2,提高铝材的时效强化效果。Si和Fe:Fe有利于抑制热处理过程晶粒的再结晶和晶粒长大,Si和Fe作为工业纯铝的主要杂质元素,适量加入主要形成α(Al)、α(Fe3SiAl12)和FeAl3相,能提供部分强化效果,随着Si和Fe的增加,会形成β(Fe2Si2Al9)相,该相呈松针状或细条状,不利于铝材的深冲成型。Ti:Ti是抑制铸造组织粗化的主要元素,优选含量0.02%,但含量偏高时会形成TiB2聚集和粗大化合物,影响铝材的深冲成型性能。对均热工艺的特点进行如下说明:使用大板锭铸造工艺生产时,由于本专利技术下的铸锭厚度为560~650mm,在凝固过程中有大量的过饱和固溶体和非平衡相产生,在铸锭热处理过程中,过饱和固溶体中的Fe将以FeAl3、FeAl6等颗粒析出,非平衡βp(AlFeSi)相和FeAl6、FeAlm相将逐渐溶解并分别向平衡βb(AlFeSi)相和FeAl3相转变,原有平衡相βb(AlFeSi)相和FeAl3相不断长大,均匀化热处理温度越高,上述过程就越快、越充分,铁固溶在铝基体中的比例越大,析出相的尺寸越大。在固溶体内的铁元素易于沿晶界偏析,阻碍晶界迁移,影响立方取向的晶核长大,再结晶退火时立方织构比例低,与后续冷轧加工过程中形成的变形织构形成较为均衡的织构比例,使最终成品的各向异性小,制耳率低。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专利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专利技术的涵盖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制耳率电容器外壳用铝带材,其特征在于:其组分按质量分数计包括: Si 0.08~0.15wt%,Fe 0.45~0.60wt%,Cu 0.10~0.15wt%,Mn <0.03wt%,Mg<0.03wt%,Ti 0.01~0.03wt%,余量为Al,总质量分数之和为10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制耳率电容器外壳用铝带材,其特征在于:其组分按质量分数计包括:Si0.08~0.15wt%,Fe0.45~0.60wt%,Cu0.10~0.15wt%,Mn<0.03wt%,Mg<0.03wt%,Ti0.01~0.03wt%,余量为Al,总质量分数之和为100%。2.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制耳率电容器外壳用铝带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经熔炼、铸造后制得所需的合金铸锭,之后对铸锭的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明顺郑宏智徐始祥朱晓振阙石生
申请(专利权)人:中铝瑞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