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轮毂热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472459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2 14: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热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轮毂热处理方法,包括对轮毂进行固溶处理、淬火、时效处理、渗碳处理、表面淬火、最终时效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固溶处理中,将保温时间设为3‑4H,即能达到80HB的硬度,符合国际上关于轮毂冲击性能的规定标准,同时防止硬度过高造成的冲击性能降低的风险,设定轮毂的淬火时间,使轮毂内部各晶相趋于稳定,提升轮毂的抗拉强度、抗冲击性能,从而提升轮毂的刚性及韧性,通过渗碳处理,使轮毂表面具有较高的硬度,同时轮毂内部仍然具有韧性,使得轮毂的抗冲击性能得到较大的提升,通过表面淬火,将渗碳后的轮毂表面的应力进行去除,同时使轮毂产生压缩内应力,从而提升轮毂的疲劳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轮毂热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轮毂热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汽车轮毂是汽车零部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汽车众多部件中安全系数要求最高的部件,在实际生产中,特别在我国热处理工艺发展落后的情况下,由于热处理方法的缺陷造成轮毂在刚性、韧性上具有一定的不足,降低了国际竞争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汽车轮毂热处理方法,它可以实现提供具有刚性、韧性较佳的轮毂。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汽车轮毂热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对轮毂进行固溶处理,固溶温度为500~530°,升温时间15~20min,保温时间3~4H,然后缓冷至常温;S2、将S1处理后的轮毂进行淬火,淬火时间10~15min,然后取出置于淬火介质中进行冷却,冷却时间8~12min;S3、将S2处理后的轮毂置于时效炉中进行时效处理,时效温度为130~145°,时效时间为1.1~1.4H;S4、将S3处理后的轮毂进行渗碳处理;S5、将S4处理后的轮毂进行表面淬火,淬火时间10~20s,然后取出进行油冷;S6、将S5处理后的轮毂置于时效炉中进行最终时效处理,时效温度88~103°,时效时间为4~7H。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中的淬火介质包括如下以重量份数计的原料组成:植物油60~80份、硅酸铝12~15份、缓蚀剂2.3~4份、硝酸钾12~20份、聚乙二醇0.5~2份。进一步地,所述植物油为橄榄油、亚麻油、蓖麻油、菜子油中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物。进一步地,所述缓蚀剂为油酸三乙醇胺脂。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中渗碳处理方式为液体渗碳。进一步地,所述液体渗碳的介质包括如下以重量百分比计的原料组成:固定碳70~80%、灰份0.8~2%、硫酸盐0.06~0.1%、氯化钾2~5%、石墨1.5~2.2%、余量为水。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5将轮毂置于高频电磁感应淬火炉中进行表面淬火。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固溶处理中,将保温时间设为3-4H,即能达到80HB的硬度,符合国际上关于轮毂冲击性能的规定标准,同时防止硬度过高造成的冲击性能降低的风险,设定轮毂的淬火时间,使轮毂内部各晶相趋于稳定,提升轮毂的抗拉强度、抗冲击性能,从而提升轮毂的刚性及韧性,通过渗碳处理,使轮毂表面具有较高的硬度,同时轮毂内部仍然具有韧性,使得轮毂的抗冲击性能得到较大的提升,通过表面淬火,将渗碳后的轮毂表面的应力进行去除,同时使轮毂产生压缩内应力,从而提升轮毂的疲劳强度,淬火介质中通过添加硅酸铝,渗入轮毂内,提升轮毂表面的耐磨性,添加缓蚀剂,提升轮毂的抗锈蚀能力,添加聚乙二醇使淬火介质中各组分能够充分混合,将淬火介质设置为由植物油及其他组分组成的油冷淬火介质,使轮毂淬火后能快速冷却,将渗碳方式设为液体渗碳,即盐浴渗碳,使轮毂渗碳效率提升,将液体渗碳的介质内设有石墨,提升轮毂的导热性,通过高频电磁感应淬火炉对轮毂表面进行表面淬火,一方面加速淬火速率,另一方面降低对轮毂内部的影响,使轮毂内部仍具有较高的韧性。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汽车轮毂热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对轮毂进行固溶处理,固溶温度为530°,升温时间18min,保温时间3H,然后缓冷至常温;S2、将S1处理后的轮毂进行淬火,淬火时间15min,然后取出置于淬火介质中进行冷却,冷却时间10min;S3、将S2处理后的轮毂置于时效炉中进行时效处理,时效温度为130°,时效时间为1.4H;S4、将S3处理后的轮毂进行渗碳处理;S5、将S4处理后的轮毂进行表面淬火,淬火时间15s,然后取出进行油冷;S6、将S5处理后的轮毂置于时效炉中进行最终时效处理,时效温度88°,时效时间为7H。所述步骤S2中的淬火介质包括如下以重量份数计的原料组成:植物油70份、硅酸铝12份、缓蚀剂4份、硝酸钾16份、聚乙二醇0.5份。所述植物油为橄榄油、亚麻油、蓖麻油、菜子油中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物,本实施例设为橄榄油。所述缓蚀剂为油酸三乙醇胺脂。所述步骤S4中渗碳处理方式为液体渗碳。所述液体渗碳的介质包括如下以重量百分比计的原料组成:固定碳80%、灰份1.5%、硫酸盐0.06%、氯化钾5%、石墨1.7%、余量为水。所述步骤S5将轮毂置于高频电磁感应淬火炉中进行表面淬火。实施例2一种汽车轮毂热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对轮毂进行固溶处理,固溶温度为520°,升温时间15min,保温时间4H,然后缓冷至常温;S2、将S1处理后的轮毂进行淬火,淬火时间12min,然后取出置于淬火介质中进行冷却,冷却时间8min;S3、将S2处理后的轮毂置于时效炉中进行时效处理,时效温度为145°,时效时间为1.2H;S4、将S3处理后的轮毂进行渗碳处理;S5、将S4处理后的轮毂进行表面淬火,淬火时间10s,然后取出进行油冷,所述油冷的介质为矿物油与河沙的组合物,将矿物油与河沙按1比50配置,河沙的沙粒在于炽热的轮毂接触时,会产生爆裂,从而将矿物油与轮毂之间的蒸汽膜进行破坏,使轮毂能够快速冷却,提升轮毂内部韧性;S6、将S5处理后的轮毂置于时效炉中进行最终时效处理,时效温度103°,时效时间为5H。所述步骤S2中的淬火介质包括如下以重量份数计的原料组成:植物油60份、硅酸铝15份、缓蚀剂3.1份、硝酸钾12份、聚乙二醇2份。所述植物油为橄榄油、亚麻油、蓖麻油、菜子油中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物,本实施例设为亚麻油、蓖麻油的组合物。所述缓蚀剂为油酸三乙醇胺脂。所述步骤S4中渗碳处理方式为液体渗碳。所述液体渗碳的介质包括如下以重量百分比计的原料组成:固定碳75%、灰份0.8%、硫酸盐0.1%、氯化钾4%、石墨1.5%、余量为水。所述步骤S5将轮毂置于高频电磁感应淬火炉中进行表面淬火。实施例3一种汽车轮毂热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对轮毂进行固溶处理,固溶温度为500°,升温时间20min,保温时间3.5H,然后缓冷至常温;S2、将S1处理后的轮毂进行淬火,淬火时间10min,然后取出置于淬火介质中进行冷却,冷却时间12min;S3、将S2处理后的轮毂置于时效炉中进行时效处理,时效温度为140°,时效时间为1.1H;S4、将S3处理后的轮毂进行渗碳处理;S5、将S4处理后的轮毂进行表面淬火,淬火时间20s,然后取出进行油冷;S6、将S5处理后的轮毂置于时效炉中进行最终时效处理,时效温度90°,时效时间为4H。所述步骤S2中的淬火介质包括如下以重量份数计的原料组成:植物油80份、硅酸铝13份、缓蚀剂2.3份、硝酸钾20份、聚乙二醇1.3份。所述植物油为橄榄油、亚麻油、蓖麻油、菜子油中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物,本实施例设为菜子油。所述缓蚀剂为油酸三乙醇胺脂。所述步骤S4中渗碳处理方式为液体渗碳。所述液体渗碳的介质包括如下以重量百分比计的原料组成:固定碳70%、灰份2%、硫酸盐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轮毂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对轮毂进行固溶处理,固溶温度为500~530°,升温时间15~20min,保温时间3~4H,然后缓冷至常温;S2、将S1处理后的轮毂进行淬火,淬火时间10~15min,然后取出置于淬火介质中进行冷却,冷却时间8~12min;S3、将S2处理后的轮毂置于时效炉中进行时效处理,时效温度为130~145°,时效时间为1.1~1.4H;S4、将S3处理后的轮毂进行渗碳处理;S5、将S4处理后的轮毂进行表面淬火,淬火时间10~20s,然后取出进行油冷;S6、将S5处理后的轮毂置于时效炉中进行最终时效处理,时效温度88~103°,时效时间为4~7H。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轮毂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对轮毂进行固溶处理,固溶温度为500~530°,升温时间15~20min,保温时间3~4H,然后缓冷至常温;S2、将S1处理后的轮毂进行淬火,淬火时间10~15min,然后取出置于淬火介质中进行冷却,冷却时间8~12min;S3、将S2处理后的轮毂置于时效炉中进行时效处理,时效温度为130~145°,时效时间为1.1~1.4H;S4、将S3处理后的轮毂进行渗碳处理;S5、将S4处理后的轮毂进行表面淬火,淬火时间10~20s,然后取出进行油冷;S6、将S5处理后的轮毂置于时效炉中进行最终时效处理,时效温度88~103°,时效时间为4~7H。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轮毂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的淬火介质包括如下以重量份数计的原料组成:植物油60~80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军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优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