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蓄电池壳用螺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6300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2 11: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备蓄电池壳用螺杆结构,包括设置于机筒内的螺杆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杆本体自物料走料方向依次分为五段,第一段为排气段,第二段为下料段,第三段为压缩段,第四段为可将物料均匀熔化的均化段,第五段为将均化后的物料进行混合输出的混合段,所述下料段、压缩段、均化段设置有自物料走料方向螺旋的主棱,所述的压缩段中间开始出现自物料走料方向螺旋的副棱,副棱在压缩段的起始点与主棱在压缩段的螺棱前角部分闭合,副棱的结束点处于均化段的中部,且与主棱在均化段的螺棱后角部分闭合。所得螺杆结构加工蓄电池壳成品率高且成型周期短。

A screw structure for preparing battery shell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crew structure for preparing battery shell, which includes a screw body arranged in the barrel. The screw body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screw body is divided into five sections in turn from the direction of material travelling, the first section is the exhaust section, the second section is the downward section, the third section is the compression section, the fourth section is the homogenization section for homogenizing the material, and the fifth section is the mixing of the homogenized material. In the mixing section of the combined output, the cutting section, the compression section and the homogenization section are provided with the main edge of the spiral in the direction of material feeding. The secondary edge begins to appear in the middle of the compression section from the spiral in the direction of material feeding.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secondary edge and the main edge of the compression section are closed in the front corner of the spiral edge, and the end point of the secondary edge is in the middle of the homogenization section, and behind the main edge of the homogenization section. The angle is partially closed. The screw structure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yield and short forming peri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备蓄电池壳用螺杆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螺杆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制备蓄电池壳用螺杆结构。
技术介绍
蓄电池的壳体是用来盛放电解液和极板组的,应由耐酸、耐热、耐震、绝缘性好并且有一机械强度的材料制成。近年来随着工程塑料的迅速发展,很多采用ABS塑料壳体,同时在原料中常常会添加阻燃剂、抗氧化剂等添加剂。现有国内厂家在生产ABS蓄电池外壳时会有三种状态的原料,一、回收造粒料,二、新料加色粉,三、新料加部分回料加色粉。因蓄电池壳原料的特殊(含回收造粒料、新料加色粉、新料加回料加色粉的原料,同时含阻燃剂、抗氧化剂等),往往加工温度低于正常的ABS加工温度会在200~220度,而正常的ABS加工温度会在240~250度。现在加工蓄电池壳采用的都是单棱的混炼型螺杆,常规的螺杆均为单棱结构,为提高混色效果会采用多种混炼元件,例如屏障混炼等(见常规混炼螺杆简图)。因加工温度低往往原料到达屏障混炼环时还未完全熔融,故导致半熔体半固体状态的原料在屏障混炼段前堆积,在螺杆高速旋转的剪切力、高背压的作用下,内部温度往往会上升到240~250度,在此温度下那些添加剂或多次使用的回料就会分解,从而导致制品表面出现缺陷。为了提高成品率往往转速会变慢,这样一来整个制品的成型周期就会变慢,生产无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提高成品率且成型周期短的蓄电池壳专用高效螺杆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一种制备蓄电池壳用螺杆结构,包括设置于机筒内的螺杆本体,所述的螺杆本体自物料走料方向依次分为五段,第一段为排气段,第二段为下料段,第三段为压缩段,第四段为可将物料均匀熔化的均化段,第五段为将均化后的物料进行混合输出的混合段,所述下料段、压缩段、均化段设置有自物料走料方向螺旋的主棱,所述的压缩段中间开始出现自物料走料方向螺旋的副棱,副棱在压缩段的起始点与主棱在压缩段的螺棱前角部分闭合,副棱的结束点处于均化段的中部,且与主棱在均化段的螺棱后角部分闭合。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螺杆本体分为5段,螺杆本体最上方的一段为排气段,是供在螺杆里混炼的原料排出气体所用,螺杆本体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下料段、压缩段、均化段、混合段,从下料段进入螺杆里的制备蓄电池壳的原料首先被压缩段进行压缩,当原料继续下行时,原料开始在均化段被均化,紧接着,往下行的原料进入混合段,被均化好的原料在混合段得到良好的混合,被成型形成制品,原料在被螺杆加工过程中释放出来的气体从上端排气段排出,将螺杆本体依次设置为排气段、下料段、压缩段、均化段、混合段,设计合理,便于原料加工。一般的螺杆只有主棱,这里采用固液分离的原理,在压缩段中段开始出现副棱,利用主副棱的高低差将主棱螺槽中的熔体挤压到副棱螺槽,同时加快主棱螺槽中固体塑料的快速吸热熔化,这样使螺杆的塑料到达混合段时基本处于熔融状态,避免了未熔融完全的原料堆积在混合段而导致内部温度上升,而使添加剂、回料等分解导致制备表面出现缺陷以及降低成型生产效率的问题。进一步优化为:所述的螺杆本体的长径比为18~24:1,其中所述下料段的长度为直径的7~10倍,所述压缩段的长度为直径的3~5倍,所述均化段的长度为直径的2~5倍,所述混合段的长度为直径的2~4倍,所述排气段的长度约为直径的1倍。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螺杆本体的长径比设置为18~24:1,保证了螺杆有足够的长度供原料通过其中,其中下料段的长度最长,为直径的7~10倍,压缩段的长度次之,为直径的3~5倍,这是因为下料段保证了制备蓄电池壳的原料的供给,只有保证下料段的原料足够多,才能保证压缩段有足够的原料供压缩,均化段的长度为直径的2~5倍,比压缩段的短,混合段的长度为直径的2~4倍,比均化段的短,这同样也保证了从压缩段进入均化段的原料充足,从均化段进入混合段的原料充足,这样保证了整个螺杆本体的原料加工供给合理。进一步优化为:所述螺杆本体的主棱为单棱,主棱的螺槽螺距为等距不变,螺距为直径的0.8~1.1倍,螺棱宽度为直径的0.06~1倍。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螺杆本体的主棱设置为单棱,单棱即足以满足对蓄电池壳原料进行加工,另外单棱设置简单,便于螺杆的加工,将主棱的螺槽螺距设置为等距不变,保证螺杆旋转时螺距螺槽对原料的挤压的同时,方便螺距螺槽的加工,螺距设置为直径的0.8~1.1,这样螺距足够宽,螺棱宽度设置为为直径的0.06~1倍,螺棱宽度在一个比较宽的范围内可调,使得可以根据需要调整螺棱的宽度。进一步优化为:所述副棱结束端与混合段开始端距离约为直径的1~1.3倍。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副棱的设置是为了利用主副棱的高低差将主棱螺槽中的熔体挤压到副棱螺槽,同时加快主棱螺槽中固体塑料的快速吸热熔化,从原理上讲副棱设置的越长越好,这样固体塑料等原料熔化的更充分,但是如果副棱延伸的太长,会影响原料进一步进入混合状态,使得原料混合的不充分,所以将副棱结束端设置的与混合段开始段距离为直径的1~1.3倍为宜。进一步优化为:所述压缩段螺杆本体底径均匀变化,均化段、混合段螺杆本体底径不变。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因为压缩段是将原料慢慢往下压缩输送的,所以压缩段底径设置为均匀变化更加合理,而均化段和混合段原料基本为流体,会自然下落,因而为了方便加工无需将底径设置为变化的。进一步优化为:所述副棱螺距为直径的1.1~1.2倍,副棱螺槽在压缩段时底径随主棱底径均匀变化,副棱螺槽在均化段时随主棱底径不变。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副棱的螺距设置的比主棱的螺距大,为直径的1.1~1.2倍,而主棱的螺距仅为直径的0.8~1.1倍,这是因为工作时主棱螺槽中的熔体被挤压到副棱螺槽内,副棱螺距越大,螺槽空间则越大,越容易接纳熔体,所以将副棱的螺距设置的稍大比较合适。为了使副棱与主棱和螺杆本体配合的更好,副棱底径的设置应与主棱的底径设置一致,即在压缩段随主棱底径均匀变化,在均化段随主棱底径不变。进一步优化为:所述的混合段分两部分,靠近均化段的一部分为倾斜设置有凹槽的直通混炼环、远离均化段的一部分为倾斜设置有凸起,相邻凸起之间为凹槽的销钉环,直通混炼环长度约为直径的0.3~0.5倍,销钉环长度约为直径的1~1.4倍,销钉环数量约4~7排。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混合段采用直通混炼环是为了避免屏障混炼环造成未完全融化塑料的阻碍从而产生温冲问题,直通混炼环可以进一步提供塑化质量。原料经过销钉环时进行搅拌混合作用,提高混合质量,故使制品表面混色均匀。直通混炼环长度约为直径的0.3~0.5倍,使得直通混炼环的通流量与螺杆出流量比约为1.6~2倍,销钉环长度约为直径的1~1.4倍,销钉环数量约4~7排,使得销钉通流量与螺杆出流量比约2倍左右,方便了熔体通过混合段。进一步优化为:所述螺杆本体的压缩比在2.4~2.7之间,同时均化段的槽深比普通螺杆深10~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螺杆本体的压缩比设置在2.4~2.7之间,即螺杆的加料段一个螺槽的容积与均化段最后一个螺槽容积的比值为2.4~2.7之间,这样设置使得螺杆对塑料的塑化程度不至太高,也不至太低,同时均化段的槽深比普通螺杆深10~15%,这样设置使得均化段能承载更多的从压缩段过来的熔融原料,能将更多的原料变成熔体,以防止塑料进入混合段前还未熔融的情况发生。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备蓄电池壳用螺杆结构,包括设置于机筒内的螺杆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杆本体自物料走料方向依次分为五段,第一段为排气段(5),第二段为下料段(1),第三段为压缩段(2),第四段为可将物料均匀熔化的均化段(3),第五段为将均化后的物料进行混合输出的混合段(4),所述下料段(1)、压缩段(2)、均化段(3)设置有自物料走料方向螺旋的主棱(6),所述的压缩段(2)中间开始出现自物料走料方向螺旋的副棱(7),副棱(7)在压缩段(2)的起始点与主棱(6)在压缩段(2)的螺棱前角部分闭合,副棱(7)的结束点处于均化段(3)的中部,且与主棱(6)在均化段(3)的螺棱后角部分闭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备蓄电池壳用螺杆结构,包括设置于机筒内的螺杆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杆本体自物料走料方向依次分为五段,第一段为排气段(5),第二段为下料段(1),第三段为压缩段(2),第四段为可将物料均匀熔化的均化段(3),第五段为将均化后的物料进行混合输出的混合段(4),所述下料段(1)、压缩段(2)、均化段(3)设置有自物料走料方向螺旋的主棱(6),所述的压缩段(2)中间开始出现自物料走料方向螺旋的副棱(7),副棱(7)在压缩段(2)的起始点与主棱(6)在压缩段(2)的螺棱前角部分闭合,副棱(7)的结束点处于均化段(3)的中部,且与主棱(6)在均化段(3)的螺棱后角部分闭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备蓄电池壳用螺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杆本体的长径比为18~24:1,其中所述下料段(1)的长度为直径的7~10倍,所述压缩段(2)的长度为直径的3~5倍,所述均化段(3)的长度为直径的2~5倍,所述混合段(4)的长度为直径的2~4倍,所述排气段(5)的长度约为直径的1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备蓄电池壳用螺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本体的主棱(6)为单棱,主棱(6)的螺槽螺距为等距不变,螺距为直径的0.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士冬蔡冬杰杨建良齐栋郑军瑶
申请(专利权)人:海天塑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