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红茶品质的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5387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2 08: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制茶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高红茶品质的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萎凋、去蜡、再次萎凋、揉捻、第三次萎凋、再揉捻、发酵、骤冷、热炒、再次骤冷、烘干。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茶叶萎凋去蜡,精准控制其中工艺参数条件,使得茶叶中的营养成分可以迅速溶解到茶汤之中,提高人体对于茶叶营养成分的吸收效率,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长期饮用可以抗疲劳、健胃促消化,具有多种保健效果,促进睡眠。

A Processing Technology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Black Tea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tea preparation, in particular to a processing technology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black tea, including the following steps: withering, waxing, re-withering, kneading, third withering, re-twisting, fermentation, quenching, hot-frying, re-quenching and drying. By wilting and waxing the tea and precisely controlling the technological parameters, the nutrient components in the tea can be quickly dissolved into the tea soup, and the absorption efficiency of the human body for the nutrient components of the tea can be improved. In addition, the long-term drinking of the tea can resist fatigue, strengthen stomach and promote digestion, and has a variety of health effects and promote slee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红茶品质的加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茶
,特别涉及一种提高红茶品质的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红茶的鼻祖在中国,世界上最早的红茶由中国明朝时期福建武夷山茶区的茶农专利技术,名为“正山小种”。我国红茶品种以祁门红茶最为著名,为我国第二大茶类。红茶属全发酵茶,是以适宜的茶树新牙叶为原料,经一系列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的茶。萎凋是红茶初制的重要工艺,红茶在初制时称为“乌茶”。红茶因其干茶冲泡后的茶汤和叶底色呈红色而得名。中国红茶品种主要有:日照红茶、祁红、昭平红、霍红、滇红、越红、泉城红、泉城绿、苏红、川红、英红、东江楚云仙红茶等,尤以祁门红茶最为著名。工夫红茶是我国特有的红茶品种,也是我国传统出口商品。当前我国十九个省产茶,其中有十二个省先后生产工夫红茶。工夫红茶原料细嫩,制工精细,外形条索紧直,匀齐,色泽乌润,香气浓郁,滋味醇和而甘浓,汤色红艳明亮,具有形质兼优的品质特征。现有的制作红茶的加工工艺主要包括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道工序。专利技术人发现,茶树生长和茶叶生产加工的地域的气候对红茶的品质有很大影响,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对各个步骤的工艺参数进行合理的控制才能制作出品质优越、滋味更佳的红茶成品。当前的红茶加工工艺中存在工艺设计不合理的问题,从而导致萎凋不恰当、揉捻不充分、过度发酵等,特别是在贵州山区多云雾、日照少、昼夜温差大的气候条件下,使得红茶成品质量达不到茶叶国家标准,废品率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提高红茶品质的加工工艺。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提高红茶品质的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萎凋:采用产于贵州的小红茶,选择老嫩均匀的茶叶均匀薄摊在架上,温度保持在35℃、经3-4小时萎凋,使茶叶水分至茶叶含水率的60%-64%;(2)去蜡:将茶叶进行摇青去蜡,使青草味消失,茶叶清香欲现;(3)再次萎凋:将摇青去蜡后茶叶薄摊,进行再次萎凋,选择温度为36℃-39℃,湿度为70%-75%,再次萎凋时间为2.5-3小时;(4)揉捻:将进行两次萎凋后的茶叶揉捻,揉捻至茶叶出现细微的油脂;(5)第三次萎凋:将揉捻后的茶叶薄摊,选择温度为36℃-39℃,湿度为70%-75%,萎凋时间为2.5-3小时;标准是以叶面失去光泽,叶色由鲜绿变为暗绿;手握成团,松手时叶子不易弹散,青草气部分消失,略显清香,并且含水量为59-64%,春茶略低60-62%,夏秋茶略高62-64%;(6)再揉捻:将第三次萎凋后的茶叶进行再次揉捻,酶的作用下进行必要的氧化,要求颜色从绿变成暗绿,有明显的茶叶内容物出现;(7)发酵:将揉捻的茶叶,盖上湿发酵布,埔成厚8-10厘米,温度为30℃-35℃,湿度90%-95%;发酵时间2-3小时,茶青原有的青草气息会渐渐淡化,由轻轻的醇香,转化为醇厚的茶香,有熟苹果香,红茶的色泽与香气形成;(8)骤冷:茶叶发酵好后立刻在15秒内降至2℃-4℃;(9)热炒:温度为130℃-150℃进行热炒,水分将至茶叶含水量的20%;(10)再次骤冷:热炒后立刻在15秒内降至2℃-4℃;(11)烘干:采用三次烘干,茶叶厚度为2厘米,第一次60℃时间是3小时,第二次在温度95℃,时间为1小时,第三成为110℃,时间12-16分钟,茶坯含水量约为5-6%。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所述茶叶含水量的控制为63%。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采用摇青机摇青去蜡。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采用人工揉捻。进一步的,所述步骤7)为将茶叶装入箩筐,放入发酵箱进行发酵,且发酵后揉捻2-4min,重复发酵揉捻操作2-4次。进一步的,所述步骤9)使用瓶式炒干机热炒。进一步的,所述步骤8)中所使为用冷风机骤冷,15秒内降至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将茶叶萎凋去蜡,精准控制其中萎凋条件,使得茶叶柔软劲道,利于下一步的发酵软化茶叶纤维,促进下一步中茶叶,再进行多次揉捻、发酵等步骤,进一步强化茶叶中的营养成分,并且使得茶叶表层疏松,利于香味的缓慢扩散,提高茶叶的香味,但是并不会降低茶叶的品质;在茶叶炮制过程中,使得茶叶中的营养成分可以迅速溶解到茶汤之中,提高人体对于茶叶营养成分的吸收效率,另外,本专利技术茶叶营养均衡,多糖和茶蛋白的含量较高,富含矿物质元素,可以显著提高茶汤的口感和汤色,长期饮用可以抗疲劳、健胃促消化、提高睡眠质量,具有多种保健效果。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提高红茶品质的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萎凋:采用产于贵州的小红茶,选择春季、老嫩均匀的茶叶均匀薄摊在架上,温度保持在35℃3小时萎凋,使茶叶水分至茶叶含水率的60%;(2)去蜡:采用摇青机将茶叶进行摇青去蜡,使青草味消失,茶叶清香欲现;(3)再次萎凋:将摇青去蜡后茶叶薄摊,进行再次萎凋,选择温度为36℃,湿度为70%,再次萎凋时间为2.5小时;(4)揉捻:将进行两次萎凋后的茶叶人工揉捻,揉捻至茶叶出现细微的油脂;(5)第三次萎凋:将揉捻后的茶叶薄摊,选择温度为36℃,湿度为70%,萎凋时间为2.5小时;标准是以叶面失去光泽,叶色由鲜绿变为暗绿;手握成团,松手时叶子不易弹散,青草气部分消失,略显清香,并且含水量为59%;(6)再揉捻:将第三次萎凋后的茶叶进行再次揉捻,酶的作用下进行必要的氧化,要求颜色从绿变成暗绿,有明显的茶叶内容物出现;(7)发酵:将揉捻的茶叶,装入箩筐,放入发酵箱,盖上湿发酵布,埔成厚10厘米,温度为35℃,湿度95%;发酵时间2小时,发酵后揉捻2min,重复发酵揉捻操作2次,使得茶青原有的青草气息会渐渐淡化,由轻轻的醇香,转化为醇厚的茶香,有熟苹果香,红茶的色泽与香气形成;(8)骤冷:茶叶发酵好后立刻采用冷风机降温,在15秒内降至2℃;(9)热炒:温度为130℃进行热炒,水分将至茶叶含水量的20%;(10)再次骤冷:热炒后立刻在15秒内降至2℃;(11)烘干:采用三次烘干,茶叶厚度为2厘米,第一次60℃时间是3小时,第二次在温度95℃,时间为1小时,第三成为110℃,时间12分钟,茶坯含水量约为5%。实施例2一种提高红茶品质的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萎凋:采用产于贵州的小红茶,选择秋季、老嫩均匀的茶叶均匀薄摊在架上,温度保持在35℃4小时萎凋,使茶叶水分至茶叶含水率的64%;(2)去蜡:采用摇青机将茶叶进行摇青去蜡,使青草味消失,茶叶清香欲现;(3)再次萎凋:将摇青去蜡后茶叶薄摊,进行再次萎凋,选择温度为39℃,湿度为75%,再次萎凋时间为3小时;(4)揉捻:将进行两次萎凋后的茶叶人工揉捻,揉捻至茶叶出现细微的油脂;(5)第三次萎凋:将揉捻后的茶叶薄摊,选择温度为39℃,湿度为75%,萎凋时间为3小时;标准是以叶面失去光泽,叶色由鲜绿变为暗绿;手握成团,松手时叶子不易弹散,青草气部分消失,略显清香,并且含水量为64%;(6)再揉捻:将第三次萎凋后的茶叶进行再次揉捻,酶的作用下进行必要的氧化,要求颜色从绿变成暗绿,有明显的茶叶内容物出现;(7)发酵:将揉捻的茶叶,装入箩筐,放入发酵箱,盖上湿发酵布,埔成厚10厘米,温度为35℃,湿度95%;发酵时间3小时,发酵后揉捻4min,重复发酵揉捻操作4次,使得茶青原有的青草气息会渐渐淡化,由轻轻的醇香,转化为醇厚的茶香,有熟苹果香,红茶的色泽与香气形成;(8)骤冷:茶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高红茶品质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萎凋:采用产于贵州的小红茶,选择老嫩均匀的茶叶均匀薄摊在架上,温度保持在35℃、经3‑4小时萎凋,使茶叶水分至茶叶含水率的60%‑64%;(2)去蜡:将茶叶进行摇青去蜡,使青草味消失,茶叶清香欲现;(3)再次萎凋:将摇青去蜡后茶叶薄摊,进行再次萎凋,选择温度为36℃‑39℃,湿度为70%‑75%,再次萎凋时间为2.5‑3小时;(4)揉捻:将进行两次萎凋后的茶叶揉捻,揉捻至茶叶出现细微的油脂;(5)第三次萎凋:将揉捻后的茶叶薄摊,选择温度为36℃‑39℃,湿度为70%‑75%,萎凋时间为2.5‑3小时;标准是以叶面失去光泽,叶色由鲜绿变为暗绿;手握成团,松手时叶子不易弹散,青草气部分消失,略显清香,并且含水量为59-64%,春茶略低60-62%,夏秋茶略高62-64%;(6)再揉捻:将第三次萎凋后的茶叶进行再次揉捻,酶的作用下进行必要的氧化,要求颜色从绿变成暗绿,有明显的茶叶内容物出现;(7)发酵:将揉捻的茶叶,盖上湿发酵布,埔成厚8‑10厘米,温度为30℃‑35℃,湿度90%‑95%;发酵时间2‑3小时,茶青原有的青草气息会渐渐淡化,由轻轻的醇香,转化为醇厚的茶香,有熟苹果香,红茶的色泽与香气形成;(8)骤冷:茶叶发酵好后立刻在15秒内降至2℃‑4℃;(9)热炒:温度为130℃‑150℃进行热炒,水分将至茶叶含水量的20%;(10)再次骤冷:热炒后立刻在15秒内降至2℃‑4℃;(11)烘干:采用三次烘干,茶叶厚度为2厘米,第一次60℃时间是3小时,第二次在温度95℃,时间为1小时,第三成为110℃,时间12‑16分钟,茶坯含水量约为5‑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红茶品质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萎凋:采用产于贵州的小红茶,选择老嫩均匀的茶叶均匀薄摊在架上,温度保持在35℃、经3-4小时萎凋,使茶叶水分至茶叶含水率的60%-64%;(2)去蜡:将茶叶进行摇青去蜡,使青草味消失,茶叶清香欲现;(3)再次萎凋:将摇青去蜡后茶叶薄摊,进行再次萎凋,选择温度为36℃-39℃,湿度为70%-75%,再次萎凋时间为2.5-3小时;(4)揉捻:将进行两次萎凋后的茶叶揉捻,揉捻至茶叶出现细微的油脂;(5)第三次萎凋:将揉捻后的茶叶薄摊,选择温度为36℃-39℃,湿度为70%-75%,萎凋时间为2.5-3小时;标准是以叶面失去光泽,叶色由鲜绿变为暗绿;手握成团,松手时叶子不易弹散,青草气部分消失,略显清香,并且含水量为59-64%,春茶略低60-62%,夏秋茶略高62-64%;(6)再揉捻:将第三次萎凋后的茶叶进行再次揉捻,酶的作用下进行必要的氧化,要求颜色从绿变成暗绿,有明显的茶叶内容物出现;(7)发酵:将揉捻的茶叶,盖上湿发酵布,埔成厚8-10厘米,温度为30℃-35℃,湿度90%-95%;发酵时间2-3小时,茶青原有的青草气息会渐渐淡化,由轻轻的醇香,转化为醇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洪玉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芊指岭生态茶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