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叶窗帘固定座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5386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百叶窗帘固定座结构,该固定座上设有二相对的第一凸壁与第二凸壁,可供安装一滚轮,其中,该第一凸壁与第二凸壁相对壁面上各对称设置有相连通的一纵向滑槽与一横向滑槽,且纵向滑槽顶端形成有一开口,底端形成有一缩颈部位,使滚轮二端可分别由二相对纵向滑槽的顶端开口经由缩颈部位嵌滑置入横向滑槽中活动位移,且无论拉绳位于百叶窗帘任一侧,该固定座的滚轮均可提供拉绳所需的卷绕与导引支撑。(*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与一种百叶窗帘有关,更详而言之,特别是指一种组装与使用操作相当简易快速的百叶窗帘固定座结构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1、图2,现有用以安装在百叶窗帘上轨的固定座10,主要具有一底板11,该底板11中央部位贯设有一穿绳孔111,且底板11二侧各往上一体延伸有一枢接板12,可供枢接定位一固定芯,同时,该等枢接板12间形成有二彼此相对的第一壁板13及第二壁板14,该第一壁板13与第二壁板14的相对壁面上更分别对称凹设有左、右侧二滑槽15,且穿绳孔111恰好位于左、右侧二滑槽15间,通过此,当使用者依据个人喜好或因应周遭环境,必须将百叶窗帘的拉绳20安装于左侧时,则可将一滚轮16嵌卡定位于固定座10二相对的左侧滑槽15中,使拉绳20得以透过滚轮16的卷绕与导引支撑,再依序往下穿过固定座10的穿绳孔111、上轨及各叶片,最后固定于下轨部位;反之,如图3所示,当百叶窗帘的拉绳20必须安装于右侧时,则可将滚轮16拆离左侧的滑槽15,再重新安装于右侧的滑槽15中,以提供右侧拉绳20所需的卷绕与导引支撑。但,现有的百叶窗帘固定座10,虽可同时适用左、右侧拉绳20组装使用,但当拉绳20变换位置时,必须将固定座10上的滚轮16整个拆离原滑槽15,再重新安装于另一滑槽15,故组装与使用操作不甚方便,此外,在拆组过程中,该滚轮16亦容易发生掉落遗失的情事,故仍有加以改良的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百叶窗帘固定座结构,本技术的该固定座上设有二相对的第一凸壁与第二凸壁,可供安装一滚轮,其中,该第一凸壁与第二凸壁的相对壁面上各对称设置有相连通的一纵向滑槽与一横向滑槽,且纵向滑槽顶端形成有一开口,底端形成有一缩颈部位,使滚轮二端可分别由二相对纵向滑槽的顶端开口经由缩颈部位嵌滑置入横向滑槽中活动位移。本技术所提供的固定座结构,当其安装于上轨后,无论拉绳位于百叶窗帘任一侧,均可通过由将滚轮调整滑移定位于横向滑槽一适当侧,使拉绳能够经由滚轮的卷绕与导引支撑顺利穿过穿绳孔,以利后续组装与操作。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固定座的外观示意图;图2是现有固定座的俯视示意图;图3是现有固定座的另一俯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固定座、固定芯与上轨的外观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固定座的局部剖面外观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固定座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固定座的局部侧视剖面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固定座配合拉绳的侧视剖面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固定座另一局部剖面外观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固定座配合拉绳的另一侧视剖面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纵向滑槽与横向滑槽的另一实施态样;图12是本技术第一凸壁与第二凸壁间设置限制肋板的立体分解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现有〕10 固定座11 底板111 穿绳孔12 枢接板 13 第一壁板14 第二壁板15 滑槽16 滚轮20 拉绳〔本技术〕30 固定座31 底板 311 穿绳孔32 枢接板 321 卡槽33 第一凸壁 34 第二凸壁35 纵向滑槽 351 开口352 缩颈部位 353 导引斜面 36 横向滑槽 37 限制肋板371 穿孔40 上轨 50 固定芯60 滚轮 61 轴部具体实施方式首先,请参阅图4至图6,本技术是一种百叶窗帘固定座结构的较佳实施例,该固定座30大致与现有相同,可用以安装固定于百叶窗帘的上轨40适当处,其主要包含有一具穿绳孔311的底板31,该底板31二侧各往上一体延伸有一枢接板32,该枢接板32顶缘各凹设有一卡槽321,可供一固定芯50二端卡扣枢接,同时,该位于枢接板32内侧的底板31上更突设有二相对的第一凸壁33与第二凸壁34,可供一两端各具有一轴部61的滚轮60安装定位,且,该滚轮60恰可位于穿绳孔311偏左侧或偏右侧位置;其中该固定座30,其第一凸壁33与第二凸壁34的相对壁面,均分别对称设置有一纵向滑槽35与一横向滑槽36,其中,本实施例的纵向滑槽35与横向滑槽36是呈L状而彼此相互连通,且,该等纵向滑槽35顶端各形成有一开口351,如图7所示,其底端则分别形成有一宽度较窄的缩颈部位352,该缩颈部位352二侧壁各形成有一往下渐斜的导引斜面353,以便令滚轮60二端轴部61分别自任一纵向滑槽35顶端开口351嵌入后,可透过底端二导引斜面353的导引通过缩颈部位352,再滑入横向滑槽36中,使滚轮60可于横向滑槽36中活动位移,并可通过由纵向滑槽35底端的缩颈部位352提供挡止限位作用,以防止滚轮60自缩颈部位352滑出脱离者。为供进一步了解本技术构造特征、运用技术手段及所预期达成的功效,兹将本技术使用方式加以叙述,相信当可由此而对本技术有更深入且具体的了解,如下所述请再参阅图5、图8,本技术百叶窗帘固定座可同时适用安装于左侧或右侧的拉绳70,更进一步说,当拉绳70安装于百叶窗帘右侧位置时,操作者可将固定座30上的滚轮60往右侧调整滑移,使其定位于横向滑槽36右侧部位,此时,该位于右侧的拉绳70便可穿过固定座30右侧枢接板32,并经由滚轮60的适当卷绕与导引支撑后依序往下穿过穿绳孔311、上轨40及各叶片(图中未示),而固定于下轨(图中未示)部位,如此,即可完成固定座30与右侧拉绳70的牵引组装;同理,请参阅图9、图10,当拉绳70安装于百叶窗帘左侧位置时,操作者可将固定座30上的滚轮60往左侧调整滑移,使其定位于横向滑槽36左侧部位,此时,该位于左侧的拉绳70便可穿过固定座30左侧枢接板32,并经由滚轮60的适当卷绕与导引支撑后依序往下穿过穿绳孔311、上轨40及各叶片,而固定于下轨部位,如此,亦可完成固定座30与左侧拉绳70的牵引组装。其次,请参阅图11,上述固定座30第一凸壁33与第二凸壁34上设置的纵向滑槽35,亦可位于横向滑槽36中间部位或其它任何位置,而呈T状等连通状态,以便令滚轮60自纵向滑槽35嵌入横向滑槽36后,亦可在横向滑槽36中作活动位移;再者,请参阅图12,上述第一凸壁33与第二凸壁34一侧或二侧间,可再一体相连有一限制肋板37,且限制肋板37上形成有一穿孔371,可供拉绳70由此穿伸,并通过以阻挡限制拉绳70,以防止拉绳滑落。需特别说明的是,由于本技术固定座30上的滚轮60可于横向滑槽36中作左、右横向活动位移,因此,无论拉绳70如何变换安装位置,操作者只须要将滚轮60往左或往右适当滑移定位,即可直接提供拉绳70穿伸与组装,期间完全不需另外拆卸或组装滑轮60,故组装与使用操作较现有固定座更为简易快速,且不会有现有滚轮60在拆组过程中亦发生掉落遗失的情事。综上所述,本技术在同类产品中实有其极佳的进步实用性,同时遍查国内外关于此类结构的技术数据,文献中亦未发现有相同的构造存在在先。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数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故举凡应用本技术说明书及申请专利范围所为的等效结构变化,理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百叶窗帘固定座结构,可供安装于百叶窗帘的上轨,且包含有一具穿绳孔的底板,该底板二侧各延伸有一枢接板,可供枢设一固定芯,该位于枢接板内侧的底板上突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百叶窗帘固定座结构,可供安装于百叶窗帘的上轨,且包含有一具穿绳孔的底板,该底板二侧各延伸有一枢接板,可供枢设一固定芯,该位于枢接板内侧的底板上突设有二相对的第一凸壁与第二凸壁,可供安装一滚轮,该滚轮是位于穿绳孔上方偏一侧位置;其特征在于:    该固定座,其第一凸壁与第二凸壁的相对壁面各对称设置有相连通的一纵向滑槽与一横向滑槽,该等纵向滑槽顶端各形成有一可供滚轮二端嵌入的开口,该横向滑槽可供嵌入的滚轮活动位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儒圣
申请(专利权)人:亿丰综合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