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风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4521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7 01: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暖风机。该暖风机,包括气流风道、气流驱动部件,所述气流驱动部件处于所述气流风道中,以使气流在所述气流风道中流动,所述气流风道包括第一风道板,所述第一风道板具有蜗舌部,所述气流驱动部件包括叶轮,所述叶轮的直径为φ,在所述叶轮的径向上,所述蜗舌部与所述叶轮的最小间距为A,3φ/80≤A≤5φ/80。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暖风机,通过对气流风道的优化设计,降低暖风机的气流噪音,提升暖风机的舒适性。

Heater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heater. The heater includes an air duct and an air drive component, the air drive component is in the air duct to make the air flow in the air duct, the air duct includes a first air duct plate with a volute tongue, the air drive component includes an impeller, the diameter of the impeller is phi, and the volute tongue on the radial direction of the impeller. The minimum spacing between the part and the impeller is A, 3/80 < A < 5/80. According to the invention, a heater can reduce the air flow noise of the heater and improve the comfort of the heater by optimizing the air flow du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暖风机
本专利技术属于空气调节
,具体涉及一种暖风机。
技术介绍
目前电暖器已经成为人们冬季取暖的必需生活品,在家用电暖器领域,常用到有一种壁挂式暖风机,此类暖风机多采用PTC(陶瓷电加热片)作为加热元件,利用风机作为气流驱动部件,风机驱动贯流风叶强迫气流流经PTC进行热交换,实现热风取暖的目的。因为技术门槛较低,市场上此类产品对未进行专门的风道设计,导致各种质量问题较多,比如,暖风机的出风噪音较大、出风及进风风量较小、进风口设计不合理影响外观性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暖风机,通过对气流风道的优化设计,降低暖风机的气流噪音,提升暖风机的舒适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暖风机,包括气流风道、气流驱动部件,所述气流驱动部件处于所述气流风道中,以使气流在所述气流风道中流动,所述气流风道包括第一风道板,所述第一风道板具有蜗舌部,所述气流驱动部件包括叶轮,所述叶轮的直径为φ,在所述叶轮的径向上,所述蜗舌部与所述叶轮的最小间距为A,3φ/80≤A≤5φ/80。优选地,所述气流风道还包括第二风道板,所述第二风道板与所述第一风道板处于所述叶轮的周向两侧,所述第二风道板具有蜗喉部,在所述叶轮的径向上,所述蜗喉部与所述叶轮的最小间距为B,φ/80≤B≤4φ/80。优选地,所述暖风机还包括第一壳体,在所述叶轮的径向上,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叶轮的最小间距为L,25φ/80<L。优选地,所述气流风道具有出风段,所述出风段中设有加热部件。优选地,所述加热部件具有第一加热面,所述加热面与所述出风段中的气流流向相垂直,在所述气流流向上,所述加热面与所述叶轮之间的最小间距为H,H≥25mm。优选地,所述暖风机还包括出风格栅,所述出风格栅处于出风气流的下游,且所述出风格栅中出风气流的方向与竖直方向形成夹角C,25°≤C≤30°。优选地,C=27°。优选地,所述暖风机还包括第二壳体、第三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壳体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所述第二壳体上构造有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三壳体上皆构造有第二进风口。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暖风机,通过对所述气流风道中第一风道板的蜗舌部与所述叶轮之间间距的优化设计,使所述气流风道中的气流在所述叶轮与所述第一风道板之间的区域的流动在保证出风压力及风速的前提下更为顺畅,从而降低暖风机的气流噪音,提升暖风机的舒适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暖风机的断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暖风机(左)与采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暖风机(右)制暖1分钟时,制暖空间的温度分布情况对比图;图3为现有技术中暖风机(左)与采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暖风机(右)制暖30分钟时,制暖空间的温度分布情况对比图;图4为现有技术中暖风机(左)与采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暖风机(右)制暖60分钟时,制暖空间的温度分布情况对比图。附图标记表示为:1、气流风道;11、第一风道板;12、蜗舌部;13、第二风道板;14、蜗喉部;2、叶轮;3、第一壳体;4、加热部件;41、加热面;5、出风格栅;6、第二壳体;61、第一进风口;7、第三壳体;71、第二进风口。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参见图1至图4所示,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暖风机的横断面结构示意图。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暖风机,包括气流风道1、气流驱动部件,所述气流驱动部件处于所述气流风道1中,以使气流在所述气流风道1中流动,所述气流风道1包括第一风道板11,所述第一风道板11具有蜗舌部12,所述气流驱动部件包括叶轮2,所述叶轮2的直径为φ,在所述叶轮2的径向上,所述蜗舌部12与所述叶轮2的最小间距为A,3φ/80≤A≤5φ/80,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对所述气流风道1中第一风道板11的蜗舌部12与所述叶轮2之间间距的优化设计,使所述气流风道1中的气流在所述叶轮2与所述第一风道板11之间的区域的流动在保证出风压力及风速的前提下更为顺畅,从而降低暖风机的气流噪音,提升暖风机的舒适性。进一步的,所述气流风道1还包括第二风道板13,所述第二风道板13与所述第一风道板11处于所述叶轮2的周向两侧,所述第二风道板13具有蜗喉部14,在所述叶轮2的径向上,所述蜗喉部14与所述叶轮2的最小间距为B,3φ/80≤B≤4φ/80。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对所述第二风道板13的蜗喉部14与所述叶轮2之间间距的优化设计,使所述气流风道1中的气流在所述叶轮2与所述第二风道板13之间的区域的流动在保证出风压力及风速的前提下更为顺畅,从而进一步降低暖风机的气流噪音,提升暖风机的舒适性。更进一步的,所述暖风机还包括第一壳体3,在所述叶轮2的径向上,所述第一壳体3与所述叶轮2的最小间距为L,25φ/80<L,该技术方案中对所述第一壳体3与所述叶轮2之间的径向间距进行了限制,也即,给出了所述L的最小尺寸,此时的最好尺寸的设置目的是为了防止所述L值过小导致所述第一壳体3与所述叶轮2之间形成的间隙过于狭小,在所述叶轮2旋转时产生啸鸣声,当然,可以理解的是L的最远距离可以根据暖风机的整体尺寸合理选择。所述气流风道1具有出风段,所述出风段中设有加热部件4例如前述的PTC,所述加热部件4设在所述出风段中,使加热后的气流能够直接从所述暖风机中流出,从而能够提高热风进入制暖空间的初始温度,进而保证制暖效率。由于所述叶轮2大多采用注塑件制成,因此为了防止所述加热部件4距离其过近对其产生热辐射后造成结构损坏,优选地,所述加热部件4具有第一加热面41,所述加热面41与所述出风段中的气流流向相垂直,在所述气流流向上,所述加热面41与所述叶轮2之间的最小间距为H,H≥25mm,当然,可以理解的是H的最远距离可以根据暖风机的整体尺寸合理选择。一般而言,当所述暖风机为壁挂式暖风机时,此时,其一般悬挂于制暖空间较高的位置,因此,可以调整暖风气流的出风角度以提高暖风机的舒适性,优选地,所述暖风机还包括出风格栅5,所述出风格栅5处于出风气流的下游,且所述出风格栅5中出风气流的方向与竖直方向形成夹角C,25°≤C≤30°,最好C=27°。更进一步的,所述暖风机还包括第二壳体6、第三壳体7,所述第二壳体6与所述第一壳体3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壳体7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3与所述第二壳体6之间,所述第二壳体6上构造有第一进风口61,所述第三壳体7上皆构造有第二进风口71,该技术方案中,在所述第二壳体6及第三壳体7上同时设置进风口,能够极大的提高了暖风机的进风量,从而进一步保证了暖风机的出风量及制暖效率。可以理解的是,当所述暖风机为壁挂式暖风机时,所述第一壳体3即为前壳体,所述第二壳体6即为后壳体,所述第三壳体7即为顶壳体,此时的第一进风口61、第二进风口71则开设在后壳体及顶壳体上,而非设在前壳体上,这保证了暖风机的外观美观性。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壳体6上具有朝向于所述第一壳体3一侧凹进的凹陷区域,所述第一进风口61设置于所述凹陷区域上,且当所述暖风机与墙体或者其他外部承载件安装时,所述凹陷区域与配合墙面之间形成进风通道,从而进一步保证了壁挂式暖风机的进风量。图2至图4中给出了现有技术中的暖风机与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的暖风机在同一制暖空间中进行制暖随着时间的推移,所述制暖空间中温度层的分布情况,可以明显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暖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气流风道(1)、气流驱动部件,所述气流驱动部件处于所述气流风道(1)中,以使气流在所述气流风道(1)中流动,所述气流风道(1)包括第一风道板(11),所述第一风道板(11)具有蜗舌部(12),所述气流驱动部件包括叶轮(2),所述叶轮(2)的直径为φ,在所述叶轮(2)的径向上,所述蜗舌部(12)与所述叶轮(2)的最小间距为A,3φ/80≤A≤5φ/8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暖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气流风道(1)、气流驱动部件,所述气流驱动部件处于所述气流风道(1)中,以使气流在所述气流风道(1)中流动,所述气流风道(1)包括第一风道板(11),所述第一风道板(11)具有蜗舌部(12),所述气流驱动部件包括叶轮(2),所述叶轮(2)的直径为φ,在所述叶轮(2)的径向上,所述蜗舌部(12)与所述叶轮(2)的最小间距为A,3φ/80≤A≤5φ/8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暖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风道(1)还包括第二风道板(13),所述第二风道板(13)与所述第一风道板(11)处于所述叶轮(2)的周向两侧,所述第二风道板(13)具有蜗喉部(14),在所述叶轮(2)的径向上,所述蜗喉部(14)与所述叶轮(2)的最小间距为B,3φ/80≤B≤4φ/8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暖风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壳体(3),在所述叶轮(2)的径向上,所述第一壳体(3)与所述叶轮(2)的最小间距为L,25φ/80<L...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启荣朱芳勇王启龙魏来石浩哲张文达程竹朱振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