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气流型竹节纱的纺纱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4299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7 00: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纺纱工艺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仿气流型竹节纱的纺纱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选材仿气流型竹节纱的原料:主要配棉指标如下:技术等级:3.4级,主体长度;27.8mm,细度:6120公支,断裂比强度:21.8,短绒率:12.7%,含杂率:2.3%,含水率:7.5%;S2,工艺设备及流程:(FA002‑FA006C‑FA104‑FA022‑FA106‑FA141)开清棉机组‑FA201型梳棉机‑FA311型并条机‑BD200SN型气流纺纱机;S3,制定纺纱工序:开清棉工序‑梳棉工序‑并条工序‑气流型竹节纱纺纱工序。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能制造出立体感强,风格多样的仿气流型竹节纱。

A Spinning Process of Airflow-like Slub Yarn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spinning technology, in particular to the spinning process of an airflow-like slub yarn, which includes the following steps: S1, raw material selection of airflow-like slub yarn: main cotton blending indexes are as follows: technical grade: 3.4 grade, main body length; 27.8 mm, fineness: 6120 metric branches, breaking strength: 21.8, short fibre ratio: 12.7%, impurity content: 2.3%, moisture content: 7.5%; S2, industry and technology. Processing equipment and process: (FA002 FA006C FA104 FA022 FA106 FA141) Opening and cleaning machine FA201 carding machine FA311 drawing machine BD200SN air spinning machine; S3, formulating spinning process: opening and cleaning process carding process drawing process air slub yarn spinning process. The method of the invention can produce air-simulated slub yarn with strong stereoscopic sense and various sty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仿气流型竹节纱的纺纱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纱工艺
,尤其涉及一种仿气流型竹节纱的纺纱工艺。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服装面料的追求也趋向时尚、个性和多样化。竹节纱作为目前一种发展最快、技术最成熟的花式纱,在机织物和针织物上都得到广泛应用。因其风格独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竹节纱装置出现于上世纪80年代,在90年代才推广使用,早期的竹节纱装置是通过电磁离合器的吸合断开来控制罗拉转动,达到纺织竹节纱的目的,竹节长度、粗度不容易控制且调整范围小,由于电磁离合器在长期连续生产中频繁吸合,所以故障率高,易产生坏纱。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90年代开始出现由步进电机和可编程控制器单独控制细纱罗拉转速的竹节纱装置,这种装置输入5组竹节参数,纺纱过程中自动组合成25组竹节,进行循环性生产,不能纺织真正意义的随机分布的无规律竹节纱。2000年以来数字化伺服电机竹节纱装置得到大面积推广,可编程控制程序也得到进一步改进,可对罗拉转速进行“毫米”、“毫秒”级控制,能够生产有、无规律竹节纱,并具有竹节参数专家算法系统和工艺贮存、调用功能,CCZ—Ⅳ型伺服电机竹节纱装置就属于这一类。目前最新的竹节纱装置已具有CAD仿真功能,可在触摸屏上模拟显示布面纬向竹节分布位置效果图,便于快速确认或修改工艺,保证布面竹节分布均匀自然。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仿气流型竹节纱的纺纱工艺来改善此类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仿气流型竹节纱的纺纱工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仿气流型竹节纱的纺纱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选材仿气流型竹节纱的原料:主要配棉指标如下:技术等级:3.4级,主体长度;27.8mm,细度:6120公支,断裂比强度:21.8,短绒率:12.7%,含杂率:2.3%,含水率:7.5%;S2,选工艺设备为:(FA002-FA006C-FA104-FA022-FA106-FA141)开清棉机组-FA201型梳棉机-FA311型并条机-BD200SN型气流纺纱机;S3,制定纺纱工序:开清棉工序-梳棉工序-并条工序-仿气流型竹节纱纺纱工序;S4:具体操作流程:条子—喂给喇叭(喂给集束器)—喂给罗拉与喂给板—分梳辊—排杂区—下输棉通道—上输棉通道—纺纱杯—阻捻盘—引纱管及阻捻装置—引纱罗拉及皮辊—过丝器及断纱传感器—张力弓—导纱器—卷绕成纱—筒子。优选的,所述S3,开清棉工序:采用“薄喂、多松、少打”的工艺原则。优选的,所述S3,梳棉工序:采用“紧隔距、多分梳、少损伤、轻定量、小张力”的工艺原则。优选的,所述S3,并条工序:采用“中速度、紧隔距、轻定量、顺牵伸、重加压”的工艺原则,总牵伸倍数头并为7.8倍,二并为8.6倍,后区牵伸倍数头并控制在1.56倍,二并控制在1.37倍,熟条标准干重选择为21.8g/5m。优选的,所述S3,仿气流型竹节纱纺纱工序,采用“中捻度、中引速、快分梳”的工艺原则,并注意转杯真空度与分梳棍的转速之间的合理配置。优选的,所述S2,气流纺纱机的工作环境温度要求为18℃-28℃,相对湿度要求为55%-65%。优选的,所述S3,气流型竹节纱纺纱工序的主要工艺参数如下:基纱特数:83.1Tex,捻度:54捻/10cm,转杯速度:29000r/min,分梳辊速度:7800r/min,引纱速度:80m/min,竹节间距:720~1370mm,竹节长度:220~310mm,粗节倍数:1.8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既可以用于机织物,也可以用于针织物,由于竹节大小和分布的不同加上织造工艺的变化,织物会产生各种不同的风格,用做衣着织物或装饰织物时,花型突出,立体感强,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2.本专利技术技术适应高附加值织物的需求,且在生产过程中还能减少用棉等级,可为纺织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3.开清棉工序采用“薄喂、多松、少打”的工艺原则,提高各开清点的开松度,充分分解纤维,开清点尘棒隔距适当放大,多排杂质,提高凝棉器的尘笼转速和吸风量,以排除尘屑。4.梳棉工序采用“紧隔距、多分梳、少损伤、轻定量、小张力”的工艺原则,采用紧隔距有利于纤维分梳伸直和提高平行度,减少纤维相互搓捻扭结,使纤维在棉网中有较好的定向性,为了减少纤维损伤,适当降低刺棍的转速,采用低刀小角度和适当提高盖板速度,有利于短绒杂质的排除。5.气流型竹节纱纺纱工序采用“中捻度、中引速、快分梳”的工艺原则,适当加重喂入罗拉压力,使之加强分梳作用,适当放大喂入罗拉钳口与分梳棍的隔距,以减少纤维损伤,适当降低转杯速度,可减少断头。本专利技术中,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专利技术通过特定的原料、工艺以及流程可制造出符合标准的仿气流型竹节纱,并且可产生不同的风格,并可降低成本,创造经济效益。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一种仿气流型竹节纱的纺纱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选材仿气流型竹节纱的原料:主要配棉指标如下:技术等级:3.4级,主体长度;27.8mm,细度:6120公支,断裂比强度:21.8,短绒率:12.7%,含杂率:2.3%,含水率:7.5%;S2,选工艺设备为:(FA002-FA006C-FA104-FA022-FA106-FA141)开清棉机组-FA201型梳棉机-FA311型并条机-BD200SN型气流纺纱机;S3,制定纺纱工序:开清棉工序-梳棉工序-并条工序-仿气流型竹节纱纺纱工序;S4:具体操作流程:条子—喂给喇叭(喂给集束器)—喂给罗拉与喂给板—分梳辊—排杂区—下输棉通道—上输棉通道—纺纱杯—阻捻盘—引纱管及阻捻装置—引纱罗拉及皮辊—过丝器及断纱传感器—张力弓—导纱器—卷绕成纱—筒子。所述S3,开清棉工序:采用“薄喂、多松、少打”的工艺原则,提高各开清点的开松度,充分分解纤维,开清点尘棒隔距适当放大,多排杂质,提高凝棉器的尘笼转速和吸风量,以排除尘屑。所述S3,梳棉工序:采用“紧隔距、多分梳、少损伤、轻定量、小张力”的工艺原则,采用紧隔距有利于纤维分梳伸直和提高平行度,减少纤维相互搓捻扭结,使纤维在棉网中有较好的定向性,为了减少纤维损伤,适当降低刺棍的转速,采用低刀小角度和适当提高盖板速度,有利于短绒杂质的排除。所述S3,并条工序:采用“中速度、紧隔距、轻定量、顺牵伸、重加压”的工艺原则,总牵伸倍数头并为7.8倍,二并为8.6倍,后区牵伸倍数头并控制在1.56倍,二并控制在1.37倍,熟条标准干重选择为21.8g/5m。所述S3,气流型竹节纱纺纱工序,采用“中捻度、中引速、快分梳”的工艺原则.适当加重喂入罗拉压力,使之加强分梳作用,适当放大喂入罗拉钳口与分梳棍的隔距,以减少纤维损伤,适当降低转杯速度,可减少断头;并注意转杯真空度与分梳棍的转速之间的合理配置。所述S2,气流纺纱机的工作环境温度要求为18℃-28℃,相对湿度要求为55%-65%。所述S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仿气流型竹节纱的纺纱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选材仿气流型竹节纱的原料:主要配棉指标如下:技术等级:3.4级,主体长度;27.8mm,细度:6120公支,断裂比强度:21.8,短绒率:12.7%,含杂率:2.3%,含水率:7.5%;S2,选工艺设备为:(FA002‑FA006C‑FA104‑FA022‑FA106‑FA141)开清棉机组‑FA201型梳棉机‑FA311型并条机‑BD200SN型气流纺纱机;S3,制定纺纱工序:开清棉工序‑梳棉工序‑并条工序‑气流型竹节纱纺纱工序;S4:具体操作流程:条子—喂给喇叭(喂给集束器)—喂给罗拉与喂给板—分梳辊—排杂区—下输棉通道—上输棉通道—纺纱杯—阻捻盘—引纱管及阻捻装置—引纱罗拉及皮辊—过丝器及断纱传感器—张力弓—导纱器—卷绕成纱—筒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仿气流型竹节纱的纺纱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选材仿气流型竹节纱的原料:主要配棉指标如下:技术等级:3.4级,主体长度;27.8mm,细度:6120公支,断裂比强度:21.8,短绒率:12.7%,含杂率:2.3%,含水率:7.5%;S2,选工艺设备为:(FA002-FA006C-FA104-FA022-FA106-FA141)开清棉机组-FA201型梳棉机-FA311型并条机-BD200SN型气流纺纱机;S3,制定纺纱工序:开清棉工序-梳棉工序-并条工序-气流型竹节纱纺纱工序;S4:具体操作流程:条子—喂给喇叭(喂给集束器)—喂给罗拉与喂给板—分梳辊—排杂区—下输棉通道—上输棉通道—纺纱杯—阻捻盘—引纱管及阻捻装置—引纱罗拉及皮辊—过丝器及断纱传感器—张力弓—导纱器—卷绕成纱—筒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气流型竹节纱的纺纱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3,开清棉工序:采用“薄喂、多松、少打”的工艺原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气流型竹节纱的纺纱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3,梳棉工序:采用“紧隔距、多分梳、少损伤、轻定量、小张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忠华余有富葛长玉徐全生
申请(专利权)人:吐鲁番常新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