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官焕章专利>正文

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3923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6 23:44
一种自行车,包含一车身、一握持部、一坐垫、一后轮、一变速单元、二踩踏组及一剎车单元。该车身包含一箱体及一固定板。该变速单元包含多个容置在该箱体内部空间的齿轮组、一位于该后轮与该箱体之间的后轮轴总成、一位于该箱体一端的传动轴及一位于该箱体另一端的输出轴,每一该齿轮组依序啮接另一该齿轮组,该传动轴的一端穿设该固定板,该传动轴的另一端穿设该箱体与第一个该齿轮组,该输出轴穿设该后轮、该后轮轴总成、该箱体与最后一个该齿轮组。使用者踩踏该些踩踏组时,动力会经由该变速单元传递至该后轮,进而驱使该自行车前进,是一种无需使用链条的自行车,不仅不会有使用上的不便及安全上问题的产生,也能相对减少该自行车的整体体积。

Bicycle

A bicycle comprises a body, a grip part, a cushion, a rear wheel, a speed change unit, a two-step pedal unit and a brake unit. The body comprises a box body and a fixing plate. The transmission unit consists of a plurality of gear sets which are contained in the inner space of the box body, a rear axle assembly between the rear wheel and the box body, a transmission shaft at one end of the box body and an output shaft at the other end of the box body. Each gear group is connected with another gear set in sequence. One end of the transmission shaft is provided with the fixed plate,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transmission shaft is provided with the box body and the first end. The output shaft is arranged through the rear wheel, the rear axle assembly, the box body and the last gear group. When the user tramples on these trampling groups, the power will be transmitted to the rear wheel through the transmission unit, which drives the bicycle forward. It is a bicycle without chain. It will not only avoid inconvenience in use and safety problems, but also reduce the overall volume of the bicycle relative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行车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自行车,尤指是一种非链条带动后轮转动的自行车。
技术介绍
自行车不仅是人们最常使用的代步工具,更是一种能骑车欣赏风景到处游玩且能够强壮健身的工具,诚为现代人休闲娱乐及纾解压力的一部分。除此之外,自行车也能够达到减碳而美化地球环境的效果,因此自行车是一种能随心所欲达到运输、休闲且经济实惠的工具。现有自行车通常包含有一踩踏组、一设置在前轮与后轮之间且连接该踩踏组的曲柄组、一设置在后轮一侧的飞轮组、以及一连接该曲柄组与该飞轮组的链条。通过踩动该踩踏组,即能够经由该曲柄组及该链条将动力传递至该飞轮组,让该飞轮组跟着转动而同时带动后轮转动,进而让自行车行驶前进。然而,现有自行车必须将该曲柄组设置在前轮与后轮之间,且需要经由该链条带动该飞轮组,因此增加了自行车的整体体积,进而增加了自行车携带及储置时所占用的空间,收纳空间不够时则需要另外拆除前轮、后轮或两者同时拆除才能置放,导致后续需要另行组装的困扰。再者,该链条在使用的过程中因持续行进,容易导致松动或脱落,造成使用上的麻烦,甚至有安全上的疑虑,造成自行车的不堪使用。有鉴于此,故有必要针对现有的缺失提出一种无需使用链条带动的自行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非链条带动后轮转动而不会有使用上的不便及安全上问题的产生,并能够减少整体体积的自行车。根据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自行车,其包含有一车身、一握持部、一坐垫、一后轮、一变速单元、二踩踏组、以及一剎车单元。该车身包含有一朝向底端延伸且位于车身一侧的箱体、以及一朝向底端延伸且位于该车身另一侧的固定板,其中该固定板与该箱体是相对设置。该握持部的一端穿伸该车身前端并连接一前轮,该坐垫连接设置在该车身后端上方。该变速单元包含有多个容置在该箱体内部空间的齿轮组、一位于该后轮与该箱体之间的后轮轴总成、一位于该箱体一端的传动轴、以及一位于该箱体另一端的输出轴。其中,每一该齿轮组依序啮接另一该齿轮组,该传动轴的一端穿设该固定板,该传动轴的另一端穿设该箱体与第一个该齿轮组,该输出轴穿设该后轮、该后轮轴总成、该箱体与最后一个该齿轮组。该传动轴的一端穿伸该固定板并与其中一该踩踏组相连接,该传动轴的另一端穿伸该箱体并与另一该踩踏组相连接,其中一该踩踏组位于该固定板的外侧,另一该踩踏组位于该箱体的外侧。该剎车单元设置位于该后轮与该后轮轴总成之间,该剎车单元包含有一连接该后轮轮框的盖盘、一位于该盖盘与该后轮轮框之间的底盘、一形成在该盖盘与该底盘之间的容室、一容置在该容室的剎车来令片、以及一设置在该盖盘上的轴承。其中该盖盘设有一置放孔,该轴承设置在该置放孔中,该输出轴穿设该底盘、该剎车来令片与该轴承。进一步地,该些齿轮组是呈交错啮接设置以传递变速。进一步地,该些齿轮组设为七组,其中第三个该齿轮组与第四个该齿轮组设为行星式齿轮组。进一步地,该踩踏组包含有一对分别连接该传动轴两端的踏柄、以及一对分别连接每一该踏柄另一端的踏板。进一步地,还包含有一连接该输出轴的第一发电单元。进一步地,该底盘包含有一设置在该底盘邻近该盖盘一侧且设有一槽室的凸部,该第一发电单元包含有一容置在该槽室内且能转动的发电磁盘、以及一连接设置在该发电磁盘内侧周围的发电线圈,该输出轴穿设该发电磁盘与该发电线圈。进一步地,还包含有一电性连接该第一发电单元的储能单元。进一步地,还包含有一电性连接该第一发电单元且连接设置在该前轮的电能辅助单元。进一步地,还包含有至少一连接设置在该车身上且电性连接该第一发电单元的发光单元。进一步地,还包含有一设置位于该后轮与该箱体之间且连接该后轮轴总成的第二发电单元。本专利技术的特点在于:1.由于本专利技术是通过该变速单元将踩踏的动力传递至该后轮,进而驱使该自行车前进,是一种无需使用链条的自行车,故不会有使用上的不便及安全上问题的产生。另也因为本专利技术该自行车只有使用该变速单元来传递踩踏的动力,因此能减少该自行车的整体体积。2.通过该第一发电单元的设置,当该输出轴转动时能带动该第一发电单元产生电力,则能够将该电力提供予该电能辅助单元及该发光单元。电力予该电能辅助单元后则能驱使该前轮自动转动让该自行车自动行驶前进,而当电力予该发光单元后则能使该发光单元发亮,以提醒道路上的其他用路人,进而提高行驶的安全性。3.为了避免单一发电单元因为外在因素或本身线路问题而异常,导致用户无法使用该发光单元来提醒道路上的其他用路人,届时恐发生交通事故,因此本专利技术不仅设有该第一发电单元,更增设该第二发电单元来辅助,避免夜晚行驶时无法让该发光单元发亮。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自行车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自行车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自行车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图4的立体组合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自行车的平面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自行车中变速单元及第二发电单元的立体分解图。图7:为图6的立体组合图。图8:为图6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自行车中剎车单元及第一发电单元的立体分解图。图10:为图9的立体组合图。图11:为图10的剖视图。其中附图标记为:自行车1车身2箱体20固定板21握持部22前轮23坐垫24后轮25轮框250壳体26变速单元3齿轮组30后轮轴总成31传动轴32输出轴33变速箱34踩踏组4踏柄40踏板41剎车单元5盖盘50凸块500穿伸孔501置放孔502底盘51凸部510槽室511剎车来令片52轴承53第一发电单元6发电磁盘60发电线圈61第二发电单元7皮带70前车灯80后车灯81前方向灯82后方向灯83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1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自行车1,其包含有一车身2、一握持部22、一坐垫24、一后轮25、一变速单元3、二踩踏组4、以及一剎车单元5。该车身2包含有一朝向底端延伸且位于车身2一侧的箱体20、以及一朝向底端延伸且位于该车身2另一侧的固定板21,其中该固定板21与该箱体20是相对设置。该握持部22的一端穿伸该车身2前端并连接一前轮23,该坐垫24连接设置在该车身2后端上方。该变速单元3包含有一容置在该箱体20内部空间的变速箱34、多个容置在该变速箱34内部空间的齿轮组30、一位于该后轮25与该箱体20之间的后轮轴总成31、一位于该箱体20一端的传动轴32、以及一位于该箱体20另一端的输出轴33。每一该齿轮组30依序啮接另一该齿轮组30,该传动轴32的一端穿设该固定板21,该传动轴32的另一端穿设该箱体20与第一个该齿轮组30,该输出轴33穿设该后轮25、该后轮轴总成31、该箱体20与最后一个该齿轮组30。其中,该些齿轮组30是呈交错啮接设置以传递变速,且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将该些齿轮组30设为设为七组,其中第三个该齿轮组30与第四个该齿轮组30设为行星式齿轮组,但并非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行星式齿轮组是一种有段自动的变速,其能让使用者更省力踩踏该踩踏组4。另外,本专利技术该些齿轮组30是先设置在该变速箱34内部空间,此后再将该变速箱34容置在该箱体20内部空间,但实际上能够直接将该些齿轮组30容置在该箱体20内部空间。该传动轴32的一端穿伸该固定板21并与其中一该踩踏组4相连接,该传动轴32的另一端穿伸该箱体20并与另一该踩踏组4相连接,其中一该踩踏组4位于该固定板21的外侧,另一该踩踏组4位于该箱体20的外侧。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行车包含有:一车身,该车身包含有一朝向底端延伸且位于车身一侧的箱体、以及一朝向底端延伸且位于该车身另一侧的固定板,其中该固定板与该箱体是相对设置;一握持部,该握持部的一端穿伸该车身前端并连接一前轮;一坐垫,该坐垫连接设置在该车身后端上方;一后轮;一变速单元,该变速单元包含有多个容置在该箱体内部空间的齿轮组、一位于该后轮与该箱体之间的后轮轴总成、一位于该箱体一端的传动轴、以及一位于该箱体另一端的输出轴;其中,每一该齿轮组依序啮接另一该齿轮组,该传动轴的一端穿设该固定板,该传动轴的另一端穿设该箱体与第一个该齿轮组,该输出轴穿设该后轮、该后轮轴总成、该箱体与最后一个该齿轮组;二踩踏组,该传动轴的一端穿伸该固定板并与其中一该踩踏组相连接,该传动轴的另一端穿伸该箱体并与另一该踩踏组相连接,其中一该踩踏组位于该固定板的外侧,另一该踩踏组位于该箱体的外侧;以及一剎车单元,该剎车单元设置位于该后轮与该后轮轴总成之间,该剎车单元包含有一连接该后轮轮框的盖盘、一位于该盖盘与该后轮轮框之间的底盘、一形成在该盖盘与该底盘之间的容室、一容置在该容室的剎车来令片、以及一设置在该盖盘上的轴承;其中该盖盘设有一置放孔,该轴承设置在该置放孔中,该输出轴穿设该底盘、该剎车来令片与该轴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行车包含有:一车身,该车身包含有一朝向底端延伸且位于车身一侧的箱体、以及一朝向底端延伸且位于该车身另一侧的固定板,其中该固定板与该箱体是相对设置;一握持部,该握持部的一端穿伸该车身前端并连接一前轮;一坐垫,该坐垫连接设置在该车身后端上方;一后轮;一变速单元,该变速单元包含有多个容置在该箱体内部空间的齿轮组、一位于该后轮与该箱体之间的后轮轴总成、一位于该箱体一端的传动轴、以及一位于该箱体另一端的输出轴;其中,每一该齿轮组依序啮接另一该齿轮组,该传动轴的一端穿设该固定板,该传动轴的另一端穿设该箱体与第一个该齿轮组,该输出轴穿设该后轮、该后轮轴总成、该箱体与最后一个该齿轮组;二踩踏组,该传动轴的一端穿伸该固定板并与其中一该踩踏组相连接,该传动轴的另一端穿伸该箱体并与另一该踩踏组相连接,其中一该踩踏组位于该固定板的外侧,另一该踩踏组位于该箱体的外侧;以及一剎车单元,该剎车单元设置位于该后轮与该后轮轴总成之间,该剎车单元包含有一连接该后轮轮框的盖盘、一位于该盖盘与该后轮轮框之间的底盘、一形成在该盖盘与该底盘之间的容室、一容置在该容室的剎车来令片、以及一设置在该盖盘上的轴承;其中该盖盘设有一置放孔,该轴承设置在该置放孔中,该输出轴穿设该底盘、该剎车来令片与该轴承。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官焕章
申请(专利权)人:官焕章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