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体结构及设有其的烹饪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3387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6 22: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盖体结构及设有其的烹饪器具,盖体结构可开合地连接于具有锅底壁的锅体,且在闭合时与锅体共同形成加热空间,盖体结构具有用于形成加热空间的保温面;保温面在盖体结构与锅体闭合时位于加热空间内并与锅底壁相对设置,保温面的边缘区域与中心区域之间呈下坡趋势。上述盖体结构,在烹饪完成并打开盖体结构后,保温面上几乎没有水珠残留,因此避免了冷凝水从保温面滴落至烹饪完成的食物上或流入锅体边缘的凹槽内,解决了冷凝水滴落至烹饪完成的食物中影响食物的口感或冷凝水从凹槽中溢出锅体的问题。

Cover structure and cooking utensils with it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cover structure and a cooking utensil with the cover structure. The cover structure can be connected openly and jointly with a pot body with a bottom wall, and forms a heating space together with the pot body when closed. The cover structure has an insulating surface for forming a heating space; the insulating surface is located in the heating space when the cover structure and the pot body are closed, and is opposite to the pot bottom wall, and the edge area of the insulating surface is located. There is a downward trend between the central region and the central region. After cooking and opening the cover structure, there are almost no water droplets remaining on the heat preservation surface, thus avoiding the dropping of condensate from the heat preservation surface to the cooked food or into the groove at the edge of the pot body, and solving the problem that the dropping of condensate into the cooked food affects the taste of the food or that condensate overflows from the groo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盖体结构及设有其的烹饪器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烹饪用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盖体结构及设有其的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饭煲、高压锅等各种烹饪器已经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中,为人们烹煮食物带来了极大便利,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电饭煲、高压锅等烹饪器具通常包括锅体与盖体,盖体可开合地安装于锅体上以形成烹煮食物的加热空间。电饭煲、高压锅等烹饪器具在烹煮食物(特别是米饭)的过程中,锅内的水受热生成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盖板后冷凝成水珠而附着在盖板内侧。在打开锅盖后,附着在盖板内侧的水珠在重力作用下流至锅体边缘的凹槽内和锅内煮熟的食物上。而当凹槽内的冷凝水过多时,冷凝水将从凹槽中溢出;当冷凝水滴落至煮熟的食物(特别是米饭)上时,则会影响食物(特别是米饭)的口感。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烹饪器具烹饪食物产生的冷凝水滴落至食物上且导致烹饪器具积水的问题,提供一种在避免冷凝水滴落装至食物上并避免烹饪器具积水的盖体结构及设有其的烹饪器具。一种盖体结构,可开合地连接于具有锅底壁的锅体,且在闭合时与所述锅体共同形成加热空间,所述盖体结构具有用于形成所述加热空间的保温面;所述保温面在所述盖体结构与所述锅体闭合时位于所述加热空间内并与所述锅底壁相对设置,所述保温面的边缘区域与中心区域之间呈下坡趋势。上述盖体结构,当盖体结构与锅体处于闭合状态而处于烹饪过程中时,多个凝结于保温面上的小水珠在重力作用下不断向保温面的中心流动而汇聚呈直径较大的水珠,直径较大的水珠进而在重力作用下在烹饪过程中及时滴落至容纳腔内。所以在烹饪完成并打开盖体结构后,保温面上几乎没有水珠残留,因此避免了冷凝水从保温面滴落至烹饪完成的食物上或流入锅体边缘的凹槽内,解决了冷凝水滴落至烹饪完成的食物中影响食物的口感或冷凝水从凹槽中溢出锅体的问题,也无需额外设置冷凝水收集结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温面相对所述锅底壁的距离自所述边缘区域至所述中心区域逐渐减小。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温面的所述边缘区域至所述中心区域以一定坡度平滑地倾斜延伸。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温面呈朝向所述锅底壁方向凸出的圆锥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温面具有疏水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温面与所述保温面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大于75°且小于8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体结构包括保温盖,所述保温盖包括基层及覆盖所述基层一侧表面的由疏水材料形成的疏水层,所述疏水层远离所述基层的一侧表面形成所述保温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疏水层由覆盖于所述基层一侧表面的超疏水材料形成。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体结构还包括与所述保温盖配接的面盖组件,当所述盖体结构与所述锅体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保温盖位于所述面盖组件朝向所述加热空间的一侧。一种烹饪器具,包括上述的盖体结构。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盖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盖体结构的保温盖组件的爆炸图;图4为图3所示的保温盖组件的保温盖的剖视图;图5为图4所示的保温盖上形成水珠时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00,烹饪器具100包括锅体20及盖体结构40,锅体20包括外锅21及收容于外锅21中的内锅23。内锅23包括锅底壁232及由锅底壁232的边缘朝同一方向延伸形成的锅侧壁234,锅侧壁234环绕锅底壁232的外周并与锅底壁232共同形成一端开口的容纳腔,盖体结构40可开合地连接于外锅21以打开或闭合内锅23的开口端。当盖体结构40与锅体20处于闭合状态时,盖体结构40与锅体20共同形成加热空间,食物可放置于容纳腔内并在加热空间内加热。下面以烹饪器具100为电饭煲为例,对本申请的中的盖体结构40进行说明。本实施例仅用以作为范例说明,并不会限制本申请的技术范围。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烹饪器具100也可具体为安装有盖体结构40的其它器具,例如压力锅等,在此不作限定。如图1及图2所示,盖体结构40包括面盖组件41及配接于面盖组件41一侧的保温盖组件43,面盖组件41可转动地连接于外锅21,保温盖组件43则跟随面盖组件41相对外锅21转动。当盖体结构40与锅体20处于闭合状态时,保温盖组件43位于面盖组件41朝向加热空间的一侧。如图3所示,保温盖组件43包括保温盖支架432、保温盖434以及保温盖密封圈436。其中,保温盖支架432包括环状的支架主体4321及连接于支架主体4321一侧的连接件4323,支架主体4321通过连接件4323与面盖组件41连接(如图2所示)。保温盖434的边缘限位于支架主体4321,保温盖密封圈436套设于保温盖434的边缘以密封保温盖434与锅体20之间的缝隙(如图1所示)。保温盖434的中心还凸设有安装部,安装部开贯穿开设有用于连接面盖组件41的安装孔,从而使保温盖434牢固地配接于面盖组件41上。如图1及图2所示,保温盖434远离面盖组件41的一侧具有用于形成加热空间的保温面4343a。保温面4343a在盖体结构40与锅体20处于闭合状态时位于加热空间内并与锅底壁232相对设置,保温面4343a的边缘区域与中心区域之间呈下坡趋势。其中,保温面4343a的边缘区域为与锅侧壁234对应环形区域,保温面4343a的中心区域为与锅底壁232的中心对应的设有安装部的区域。如此,当盖体结构40与锅体20处于闭合状态而处于烹饪过程中时,多个凝结于保温面4343a上的小水珠在重力作用下不断向保温面4343a的中心流动而汇聚呈直径较大的水珠,直径较大的水珠进而在重力作用下在烹饪过程中及时滴落至容纳腔内。所以在烹饪完成并打开盖体结构40后,保温面4343a上几乎没有水珠残留,因此避免了冷凝水从保温面4343a滴落至烹饪完成的食物上或流入锅体20边缘的凹槽内,解决了冷凝水滴落至烹饪完成的食物中影响食物的口感或冷凝水从凹槽中溢出锅体20的问题,也无需额外设置冷凝水收集结构。如图1及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保温面4343a相对锅底壁232的距离自边缘区域至中心区域逐渐减小。如此,保温面4343a上处于非中心位置的水珠均在重力作用下沿径向方向朝保温面4343a的中心区域快速汇聚成直径较大的水珠,从而在烹饪过程中及时落入容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盖体结构(40),可开合地连接于具有锅底壁(232)的锅体(20),且在闭合时与所述锅体(20)共同形成加热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结构(40)具有用于形成所述加热空间的保温面(4343a);所述保温面(4343a)在所述盖体结构(40)与所述锅体(20)闭合时位于所述加热空间内并与所述锅底壁(232)相对设置,所述保温面(4343a)的边缘区域与中心区域之间呈下坡趋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盖体结构(40),可开合地连接于具有锅底壁(232)的锅体(20),且在闭合时与所述锅体(20)共同形成加热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结构(40)具有用于形成所述加热空间的保温面(4343a);所述保温面(4343a)在所述盖体结构(40)与所述锅体(20)闭合时位于所述加热空间内并与所述锅底壁(232)相对设置,所述保温面(4343a)的边缘区域与中心区域之间呈下坡趋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体结构(40),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面(4343a)相对所述锅底壁(232)的距离自所述边缘区域至所述中心区域逐渐减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体结构(40),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面(4343a)的所述边缘区域至所述中心区域以一定坡度平滑地倾斜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盖体结构(40),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面(4343a)呈朝向所述锅底壁(232)方向凸出的圆锥面。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盖体结构(40),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面(4343a)具有疏水性。6.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水波曾国辉夏鹏谢仕才乡志祥张林康津高塬贵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