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插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31756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6 21: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稻插秧机,涉及农业机械,用于解决零件与零件动作协调的配合精度不高,且摆动直插效果不稳定的问题。它包括机架、驱动电机、插秧机构,所述驱动电机安装在机架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秧机构包括插秧支架、上摆梁、下摆梁、联动轴、摆动转轴、插秧头,所述插秧支架上部连接上摆梁,所述插秧支架下部连接下摆梁,所述插秧支架左侧连接联动轴,所述下摆梁底部设有插秧头。通过摆动结构提高摆动直插效果的稳定性,避免弹簧形变的问题;采用联动轴保持上摆梁和下摆梁同时反复的左右移动,实现规则动作,提高了零件与零件动作协调的配合精度。

A Rice Transplante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rice transplanter, which relates to agricultural machinery, and is used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low coordination precision between parts and parts, and unstable swing direct transplanting effect. It includes a frame, a driving motor and a transplanting mechanism. The driving motor is installed inside the frame. Its characteristics are as follows: the transplanting mechanism includes a transplanting bracket, an upper pendulum beam, a lower pendulum beam, a linkage shaft, a swinging rotating shaft and a transplanting head. The upper part of the transplanting bracket is connected with an upper pendulum beam, the lower part of the transplanting bracket is connected with a lower pendulum beam, and the left side of the transplanting bracket is connected with a connecting shaft. The bottom of the beam is provided with a transplanting head. Through the swing structure, the stability of the swing straight insertion effect is improved, and the problem of spring deformation is avoided. The linkage shaft is used to keep the upper and lower swing beams moving from side to side repeatedly, so as to realize regular action and improve the coordination precision of parts and par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稻插秧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机械,具体来说,是一种水稻插秧机。
技术介绍
插秧机的工作过程,因结构不同而各有差异,但基本流程大致相同。其“群体逐次分格取秧直接栽插”原理为:秧苗以群体状态整齐放入秧箱,随秧箱作横向移动,使取秧器逐次分格取走一定数量的秧苗,在插秧轨迹控制机构作用下,按农艺要求将秧苗插入泥土中,取秧器再按一定轨迹回至秧箱取秧。插秧机的栽插部分的组成基本相同:包括秧箱、分插秧机构、机架和浮体(船板)等组成。其中,分插秧机构是一种水稻插秧机的主要工作部件,由取秧器及其驱动机构和轨迹控制机构组成。取秧器在驱动机构的驱动和轨迹控制机构的控制下,按照一定的轨迹从秧箱中分取一定数量的秧苗并将其插入土中,然后返回原始位置开始下一次循环动作。驱动机构包括滚动直插和摆动直插,滚动直插和摆动直插是指取秧器定位杆件分别由作圆周运动和作往复运动的机构驱动,并在轨迹控制机构的控制下完成分秧、插秧动作,取秧器在插秧段的运动轨迹接近与地面垂直,使形成的插孔较小,秧苗直立性和稳定性好。专利文献CN203590710U(申请日:2013.11.20)公开了一种用于一种水稻插秧机使用的分插机构,该申请方案公开了,由壳盖部分、壳体部分、秧针、旋转器部分、联动臂部分、弹簧部分构成,所述联动臂部分、弹簧部分安装在壳体部分内部,旋转器部分贯穿壳体部分,秧针安装在壳体部分前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部分为长扁形结构。它通过弹簧部分设置为长扁形结构,解决了一种水稻插秧机的分插机构弹簧寿命短,更换配件频繁的问题。专利文献CN203243692U(申请日:2013.03.21)公开了一种插秧机用新型插秧机构,该申请方案公开了,包括拨动轮以及若干插秧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秧单元并列安装在送秧机构的送秧板末端并与之固连,包括支架、插秧条塞以及回位弹簧,插秧条塞为长直柱结构,插装在支架中,并在支架上部通过回位弹簧连接,且在插秧条塞的侧旁铣有一个内陷槽,并在内陷槽内设置有推送条,而所述拨动轮上设置均匀设置有拨动臂,拨动臂端部设置拨片,拨片可伸入插秧条塞中的内线槽内用以拨动插秧条塞中的推送条;另外,在插秧条塞的上下部还设置有两个棘爪,每个棘爪包括三个爪趾,且爪趾根部通过弹簧连接到插秧条塞上。它通过设置插秧条、推送条、回位弹簧和两个棘爪,解决了秧苗的插入深度参差不齐的问题。上述专利文献不足之处是方案一中,长扁形结构的弹簧制作成本过高,作往复运动的驱动机构使弹簧长时间受力,发生形变后如果不及时更换弹簧会影响摆动直插的效果;方案二中,零件与零件动作协调的配合精度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旨在提供了一种零件与零件动作协调的配合精度高,摆动直插效果稳定性更好的一种水稻插秧机。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水稻插秧机,包括机架、驱动电机、插秧机构,所述驱动电机安装在机架内部,所述插秧机构包括插秧支架、上摆梁、下摆梁、联动轴、摆动转轴、插秧头,所述插秧支架上部连接上摆梁,所述插秧支架下部连接下摆梁,所述插秧支架左侧连接联动轴,所述联动轴上端设有用于连接上摆梁的固定端子,所述联动轴下端设有用于连接下摆梁的活动端子,所述下摆梁底部设有插秧头。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专利技术,第一,通过摆动结构提高摆动直插效果的稳定性,避免弹簧形变的问题;第二,采用联动轴保持上摆梁和下摆梁同时反复的左右移动,实现规则动作,提高了零件与零件动作协调的配合精度;第三,采用可拆卸的插秧头,方便清理插秧头;第四,采用联动轴连接上摆梁和下摆梁,提高摆动结构的稳固性。所述活动端子包括第一转轴,用于锁定第一转轴的第一锁扣,所述第一转轴贯穿插秧支架,所述第一转轴右端通过第一锁扣锁定,所述第一转轴左端连接联动轴下端,所述第一转轴外壁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转轴外壁套接有用于在第一滑槽内滑动的第一滑套。具体使用的时候,联动轴上端通过固定端子连接上摆梁,联动轴下端通过活动端子连接下摆梁,通过第一滑槽和第一滑套相互配合工作,确保下摆梁左右摆动。所述联动轴外侧设有保护套。所述插秧头包括左插秧板和右插秧板,所述左插秧板和右插秧板形成送秧通道。所述送秧通道上下分别设有导向板。利用带有导向板的送秧通道便于摆动直插。所述送秧通道内设有滚动轮。滚动轮采用无力滚动轮,便于插秧。所述插秧头为6个,所述插秧头两两的中心距是30-45CM。插秧头两两的中心距是根据水稻的种植间距设计的。所述下摆梁设有辅摆结构,所述辅摆结构包括第一辅摆轴、第二辅摆轴以及第三辅摆轴,所述第一辅摆轴竖向设置,所述第一辅摆轴左端通过法兰盘连接第二辅摆轴,所述第一辅摆轴右端通过法兰盘连接第三辅摆轴。所述第二辅摆轴远离法兰盘端通过第一链条连接插秧支架,所述第三辅摆轴远离法兰盘端通过第一链条连接插秧支架。通过第一链条避免张力过大。本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非常适合农业生产中的插秧生产,不仅节省了人力,为人们带来方便,而且还节约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水稻插秧机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插秧机构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的局部放大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机架1、驱动电机2、插秧机构3、插秧支架4、上摆梁5、下摆梁6、联动轴7、摆动转轴8、固定端子9、活动端子10、第一转轴12、第一锁扣13、第一滑套14、保护套15、左插秧板16、右插秧板17、导向板18、滚动轮19、第一辅摆轴20、第二辅摆轴21、第三辅摆轴22、法兰盘23、第一链条24。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水稻插秧机,包括机架1、驱动电机2、插秧机构3,驱动电机2安装在机架1内部,插秧机构3包括插秧支架4、上摆梁5、下摆梁6、联动轴7、摆动转轴8、插秧头,插秧支架4上部连接上摆梁5,插秧支架4下部连接下摆梁6,插秧支架4左侧连接联动轴7,联动轴7上端设有用于连接上摆梁5的固定端子9,联动轴7下端设有用于连接下摆梁6的活动端子10,下摆梁6底部设有插秧头。活动端子10包括第一转轴12,用于锁定第一转轴12的第一锁扣13,第一转轴12贯穿插秧支架4,第一转轴12右端通过第一锁扣13锁定,第一转轴12左端连接联动轴7下端,第一转轴12外壁设有第一滑槽,第一转轴12外壁套接有用于在第一滑槽内滑动的第一滑套14。联动轴7外侧设有保护套15。插秧头包括左插秧板16和右插秧板17,左插秧板16和右插秧板17形成送秧通道。送秧通道上下分别设有导向板18。送秧通道内设有滚动轮19。插秧头为6个,插秧头两两的中心距是35CM。实施例二,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水稻插秧机,包括机架1、驱动电机2、插秧机构3,驱动电机2安装在机架1内部,插秧机构3包括插秧支架4、上摆梁5、下摆梁6、联动轴7、摆动转轴8、插秧头,插秧支架4上部连接上摆梁5,插秧支架4下部连接下摆梁6,插秧支架4左侧连接联动轴7,联动轴7上端设有用于连接上摆梁5的固定端子9,联动轴7下端设有用于连接下摆梁6的活动端子10,下摆梁6底部设有插秧头。活动端子10包括第一转轴12,用于锁定第一转轴12的第一锁扣13,第一转轴12贯穿插秧支架4,第一转轴12右端通过第一锁扣13锁定,第一转轴12左端连接联动轴7下端,第一转轴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稻插秧机,包括机架、驱动电机、插秧机构,所述驱动电机安装在机架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秧机构包括插秧支架、上摆梁、下摆梁、联动轴、摆动转轴、插秧头,所述插秧支架上部连接上摆梁,所述插秧支架下部连接下摆梁,所述插秧支架左侧连接联动轴,所述联动轴上端设有用于连接上摆梁的固定端子,所述联动轴下端设有用于连接下摆梁的活动端子,所述下摆梁底部设有插秧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插秧机,包括机架、驱动电机、插秧机构,所述驱动电机安装在机架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秧机构包括插秧支架、上摆梁、下摆梁、联动轴、摆动转轴、插秧头,所述插秧支架上部连接上摆梁,所述插秧支架下部连接下摆梁,所述插秧支架左侧连接联动轴,所述联动轴上端设有用于连接上摆梁的固定端子,所述联动轴下端设有用于连接下摆梁的活动端子,所述下摆梁底部设有插秧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插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端子包括第一转轴,用于锁定第一转轴的第一锁扣,所述第一转轴贯穿插秧支架,所述第一转轴右端通过第一锁扣锁定,所述第一转轴左端连接联动轴下端,所述第一转轴外壁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转轴外壁套接有用于在第一滑槽内滑动的第一滑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稻插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轴外侧设有保护套。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稻插秧机,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晓健常静常波李英符武梅
申请(专利权)人:百润红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