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式电源接线柱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429649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3 10:11
一种分体式电源接线柱装置,包括中固定体与相互分隔的一号分柱、二号分柱,所述中固定体包括相互分隔的一号固定板、二号固定板及之间形成的板间腔,板间腔内设置有多根两两相互平行的中间杆,中间杆的两端分别与一、二号固定板垂直连接;其中,中间杆可为弹簧或弹性拉索;一、二号分柱内可分别开设一、二号柱内腔,一、二号柱内腔分别穿经一、二号固定板中部开设的一、二号通孔后与板间腔相通,且一、二号柱内腔均包括内锥腔与外通腔,外通腔至内锥腔的宽度逐渐变窄。本设计不仅能确保电源接线柱在装配和使用中不会发生相对转动、机械强度较强、安全性较高,而且注塑质量较好、可调性较强、应用范围较广。

A Separate Power Supply Connection Column Device and Its Application Method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split type power supply connection pole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middle fixing body and a separated No. 1 and No. 2 column. The middle fixing body comprises a separated No. 1 fixing plate, a No. 2 fixing plate and an inter-plate cavity formed between them. A plurality of two parallel intermediate poles are arranged in the inter-plate cavity, and the two ends of the intermediate poles are vertically connected with one or two fixing plates, respectively. It can be used for spring or elastic cables; the first and second sub-columns can be separately provided with the first and second post cavity, and the first and second post cavity can be connected with the inter-plate cavity after passing through the first and second through holes in the middle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fixed plates respectively, and the first and second post cavity all include the inner and outer cone cavity, and the width of the outer pass cavity to the inner cone cavity gradually narrows. This design can not only ensure that the power supply terminal does not rotate relatively in assembly and use, has strong mechanical strength and high safety, but also has good injection quality, strong adjustability and wide application ran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体式电源接线柱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源接线柱,属于汽车电气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体式电源接线柱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具体适用于确保电源接线柱在装配和使用中不会发生相对转动。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用电需求的提升及用车环境日趋恶劣,整车供电要求日渐提高,电源接线柱则为电源分配系统的重要部件。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电源接线柱为圆柱形,在结合配电盒、SMJ盒等部品时或后续使用时易发生转动,从而导致配电系统连接不可靠,易发生安全事故,具体为:首先、圆柱形的电源接线柱与SMJ盒、熔断丝盒等配电系统在振动环境下会产生相对转动,造成电源连接线的紧固螺母松脱,从而导致电源接线柱与电源线接线片虚搭,对用电系统产生很大的脉冲电流,缩短用电器的使用寿命,导致火灾等安全事故;其次、圆柱形的电源接线柱在拧紧过程中会与SMJ盒、熔断丝盒发生相对转动,电源线紧固螺母难以拧紧。申请公布号为CN106255374A,申请公布日为2016年12月21日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动车控制器,该设计在壳体与壳体、壳体与各接口之间均采用密封结构,电源接线柱既起到连接控制电路板和电源及电机的作用,同时也起到固定控制电路板的作用,且在壳体内部充满冷却油。虽然该设计通过油冷方式,提升了散热效率,但其仍旧存在电源接线柱在装配和使用中会发生相对转动的缺陷,导致用电事故。公开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申请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源接线柱在装配和使用中会发生相对转动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电源接线柱在装配和使用中不会发生相对转动的分体式电源接线柱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分体式电源接线柱装置,包括一号分柱、中固定体与二号分柱,所述一号分柱的内端与中固定体一面相连接,中固定体的另一面与二号分柱的内端相连接,且一号分柱外端的延伸方向与二号分柱外端的延伸方向相反;所述中固定体包括一号固定板、二号固定板及两板之间形成的板间腔,该板间腔内设置有多根两两相互平行的中间杆,中间杆的两端分别与一号固定板、二号固定板的内侧面垂直连接,一号固定板、二号固定板相互平行,一号固定板的外侧面与一号分柱的内端垂直连接,二号固定板的外侧面与二号分柱的内端垂直连接。所述中间杆为弹簧或弹性拉索。所述一号固定板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多个一号凸包,所述二号固定板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多个二号凸包,一号凸包、二号凸包正对设置,一号凸包、二号凸包均夹于相邻的两根中间杆之间。所述一号固定板、二号固定板的中部分别开设有一号通孔、二号通孔,所述一号分柱、二号分柱的内端的外壁分别与一号通孔、二号通孔的内壁固定连接,一号分柱的外端穿经一号通孔后外延至一号固定板的外侧,二号分柱的外端穿经二号通孔后外延至二号固定板的外侧;所述一号分柱、二号分柱的内部分别开设有一号柱内腔、二号柱内腔,所述一号柱内腔的一端位于一号分柱内,一号柱内腔的另一端经一号通孔与板间腔相通,所述二号柱内腔的一端位于二号分柱内,二号柱内腔的另一端经二号通孔与板间腔相通。所述一号柱内腔、二号柱内腔的结构一致,均包括内锥腔与外通腔,所述内锥腔的一端位于一号分柱或二号分柱内,内锥腔的另一端经外通腔与板间腔相通;所述内锥腔的横截面为三角形,内锥腔上与外通腔相通的一端的宽度大于内锥腔另一端的宽度。所述外通腔的横截面为内窄外宽的梯形,外通腔上与板间腔相通的大直径端的宽度大于外通腔上与内锥腔相通的小直径端的宽度。所述一号分柱上近一号固定板的部位的外部套装有一号绝缘垫,二号分柱上近二号固定板的部位的外部套装有二号绝缘垫,一号分柱上位于一号绝缘垫之外的部位的外围上设置有螺纹,二号分柱上位于二号绝缘垫之外的部位的外围上设置有螺纹;所述一号分柱、一号绝缘垫、一号固定板的宽度依次增大,二号分柱、二号绝缘垫、二号固定板的宽度依次增大。所述一号绝缘垫经一号隔热垫与一号固定板相连接,所述二号绝缘垫经二号隔热垫与二号固定板相连接,一号隔热垫套于一号分柱的外围上,二号隔热垫套于二号分柱的外围上。一种上述分体式电源接线柱装置的使用方法,所述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注塑生产配电系统盒体的过程中,先在预定的位置装入中固定体,中固定体与盒座孔一一对应,一号固定板、二号固定板分别卡在盒座孔的顶面、底面内,中间杆位于盒座孔内,再进行注塑操作,注塑的过程中,塑料液会对板间腔进行填充,直至填满板间腔,并将中间杆裹于其内,注塑操作结束之后,分体式电源接线柱装置、配电系统盒体结合为一个整体,然后在一号分柱或二号分柱上套入电源线接线片,再在电源线接线片的上方,沿着一号分柱或二号分柱向下旋入电源线紧固螺母以对电源线接线片进行固定,整个过程中,所述分体式电源接线柱装置相对于配电系统盒体保持静止。所述中间杆为弹簧或弹性拉索;在预定的位置装入中固定体之后,先驱动一号固定板、二号固定板以拉升或压缩中间杆,从而使一号固定板、二号固定板分别卡在盒座孔的顶面、底面内,中间杆位于盒座孔内,随后,再进行注塑操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一种分体式电源接线柱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中,中固定体包括一号固定板、二号固定板、板间腔,板间腔内设置有多根两两相互平行的中间杆,中间杆的两端分别与一号固定板、二号固定板的内侧面垂直连接,使用时,板间腔内会填充注塑液体以使分体式电源接线柱装置与其所在的配电系统盒体注塑为一个整体,该种整体结构既可以在拧紧电源线紧固螺母时防止电源线接线柱发生相对转动,又可以在后续使用过程中,避免电源接线柱在振动环境下产生相对转动,从而确保在装配与使用中,电源接线柱的相对静止,避免电气事故的发生,此外,中间杆还能提高注塑之后的中固定体的机械强度,增强电源接线柱在装配与使用中相对静止的效果,尤其当一号凸包、二号凸包存在时,效果更佳。因此,本专利技术不仅在装配和使用中不会发生相对转动,而且机械强度较强、安全性较高。2、本专利技术一种分体式电源接线柱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中,一号固定板、二号固定板相互独立,两者之间通过中间杆进行连接,中间杆为弹簧或弹性拉索,使用时,通过驱动一号固定板、二号固定板以拉升或压缩中间杆,从而调整一号固定板、二号固定板的间距,以适应各种不同厚度的配电系统盒体,扩大应用范围。因此,本专利技术的可调性较强,应用范围较广。3、本专利技术一种分体式电源接线柱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中,一号分柱、二号分柱的内端的外壁分别与一号通孔、二号通孔的内壁固定连接,一、二号分柱内分别开设的一、二号柱内腔分别穿经一、二号通孔后与板间腔相通,使用时,注塑液体会经一、二号通孔流入一、二号柱内腔内,增强一号分柱、二号分柱与配电系统盒体结合的牢固性,使得在中固定体与配电系统盒体已经牢固结合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增强本分体式电源接线柱装置与配电系统盒体结合的牢固性,确保电源接线柱在装配和使用中不会发生相对转动。因此,本专利技术不仅与配电系统盒体结合的牢固性较高,而且能确保电源接线柱在装配和使用中不会发生相对转动。4、本专利技术一种分体式电源接线柱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中,一号柱内腔、二号柱内腔的结构一致,均包括内锥腔与外通腔,内锥腔经外通腔与板间腔相通,内锥腔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体式电源接线柱装置,包括一号分柱(2)、中固定体(3)与二号分柱(4),所述一号分柱(2)的内端与中固定体(3)一面相连接,中固定体(3)的另一面与二号分柱(4)的内端相连接,且一号分柱(2)外端的延伸方向与二号分柱(4)外端的延伸方向相反,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固定体(3)包括一号固定板(31)、二号固定板(32)及两板之间形成的板间腔(33),该板间腔(33)内设置有多根两两相互平行的中间杆(1),中间杆(1)的两端分别与一号固定板(31)、二号固定板(32)的内侧面垂直连接,一号固定板(31)、二号固定板(32)相互平行,一号固定板(31)的外侧面与一号分柱(2)的内端垂直连接,二号固定板(32)的外侧面与二号分柱(4)的内端垂直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体式电源接线柱装置,包括一号分柱(2)、中固定体(3)与二号分柱(4),所述一号分柱(2)的内端与中固定体(3)一面相连接,中固定体(3)的另一面与二号分柱(4)的内端相连接,且一号分柱(2)外端的延伸方向与二号分柱(4)外端的延伸方向相反,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固定体(3)包括一号固定板(31)、二号固定板(32)及两板之间形成的板间腔(33),该板间腔(33)内设置有多根两两相互平行的中间杆(1),中间杆(1)的两端分别与一号固定板(31)、二号固定板(32)的内侧面垂直连接,一号固定板(31)、二号固定板(32)相互平行,一号固定板(31)的外侧面与一号分柱(2)的内端垂直连接,二号固定板(32)的外侧面与二号分柱(4)的内端垂直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式电源接线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杆(1)为弹簧或弹性拉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分体式电源接线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固定板(31)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多个一号凸包(34),所述二号固定板(32)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多个二号凸包(35),一号凸包(34)、二号凸包(35)正对设置,一号凸包(34)、二号凸包(35)均夹于相邻的两根中间杆(1)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分体式电源接线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固定板(31)、二号固定板(32)的中部分别开设有一号通孔(36)、二号通孔(37),所述一号分柱(2)、二号分柱(4)的内端的外壁分别与一号通孔(36)、二号通孔(37)的内壁固定连接,一号分柱(2)的外端穿经一号通孔(36)后外延至一号固定板(31)的外侧,二号分柱(4)的外端穿经二号通孔(37)后外延至二号固定板(32)的外侧;所述一号分柱(2)、二号分柱(4)的内部分别开设有一号柱内腔(21)、二号柱内腔(41),所述一号柱内腔(21)的一端位于一号分柱(2)内,一号柱内腔(21)的另一端经一号通孔(36)与板间腔(33)相通,所述二号柱内腔(41)的一端位于二号分柱(4)内,二号柱内腔(41)的另一端经二号通孔(37)与板间腔(33)相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分体式电源接线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柱内腔(21)、二号柱内腔(41)的结构一致,均包括内锥腔(5)与外通腔(6),所述内锥腔(5)的一端位于一号分柱(2)或二号分柱(4)内,内锥腔(5)的另一端经外通腔(6)与板间腔(33)相通;所述内锥腔(5)的横截面为三角形,内锥腔(5)上与外通腔(6)相通的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锐周一欣汤超赵月胡莲艳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