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内低温流体空泡率测量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低温制冷工程技术,流体流动过程监测及传感器科学
,尤其涉及一种管内低温流体空泡率测量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管内两相流动在化工、空分等流体相关工业经常出现,涉及设计优化及运行安全,因此对两相分布的检测有重要意义。不同于室温流体气液介电常数差别较大,低温流体如液氧、液氮液-气介电常数比普遍小于1.5,成像结果对于测量噪声极为敏感,为了保证有较好的成像效果,需要构建良好的电磁屏蔽结构。另外,如有机玻璃及石英玻璃非金属管道低温下极易发生脆裂。本专利技术针对于低温流体的相含率测量技术需要,综合低温流体的本身物性及低温环境下的材料特性,进行专利技术设计。采用聚四氟乙烯作为管体避免了低温脆裂的发生,采用外层管壳既作为聚四氟乙烯的支撑骨架同时也接地作为电极片的屏蔽罩使用。采用导电引针将信号引出,实现了电极片与电容采集电路板之间的硬连接,可以极大减弱杂散电容的波动。聚四氟乙烯绝缘套两端有伸出前沿,插入连接管道的伸出前沿插槽中,当装置处于低温环境下,聚四氟乙烯收缩,可以径向抱死从而增加密封可靠性。中国专利一种低温电容式空泡率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内低温流体空泡率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测量区管壳(1)、电容采集电路板(2)、转接管道(3)、导电引针(4)、聚四氟乙烯绝缘套(5)、电极片(6)和密封铜圈(7);测量区管壳(1)为两端打通的圆筒状,两端分别通过法兰各连接一个转接管道(3),测量区管壳(1)和转接管道(3)连接处的密封采用密封铜圈(7)填入法兰的密圈封槽内进行铜圈密封;聚四氟乙烯绝缘套(5)为两端打通的圆筒状,套在测量区管壳(1)的内侧,其外径等于测量区管壳(1)的内径;电极片(6)环向均匀分布,紧贴聚四氟乙烯绝缘套(5)的内表面;导电引针(4)一端焊接在电极片上,另一端焊接在电容采集电路板(2)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内低温流体空泡率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测量区管壳(1)、电容采集电路板(2)、转接管道(3)、导电引针(4)、聚四氟乙烯绝缘套(5)、电极片(6)和密封铜圈(7);测量区管壳(1)为两端打通的圆筒状,两端分别通过法兰各连接一个转接管道(3),测量区管壳(1)和转接管道(3)连接处的密封采用密封铜圈(7)填入法兰的密圈封槽内进行铜圈密封;聚四氟乙烯绝缘套(5)为两端打通的圆筒状,套在测量区管壳(1)的内侧,其外径等于测量区管壳(1)的内径;电极片(6)环向均匀分布,紧贴聚四氟乙烯绝缘套(5)的内表面;导电引针(4)一端焊接在电极片上,另一端焊接在电容采集电路板(2)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内低温流体空泡率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极片(6)的数量大于等于8片,其形状为矩形内弯薄片,弯曲半径与聚四氟乙烯绝缘套(5)内径一致;聚四氟乙烯绝缘套内侧开有环向槽,环向槽的深度与电极片(6)的厚度一致,环向槽的宽度与电极片(6)的长度一致,电极片(6)嵌于环向槽内,轴向两端面紧贴环向槽的两个台阶面。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管内低温流体空泡率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片电极片(6)上焊接两个导电引针(4),相邻两片电极片(6)各有一根导电引针(4)焊接在同一块电容采集电路板(2)上,导电引针(4)是沿径向伸出的,聚四氟乙烯绝缘套(5)和测量区管壳(1)分别在导电引针(4)伸出的位置上开有导电引针导出通孔b和导电引针导出通孔a,导电引针导出通孔b的孔径等于导电引针(4)的柱体直径,装配完成后对导电引针导出孔a和导电引针导出孔b与导电引针(4)的间隙进行胶封,导电引针(4)不能触碰到测量区管壳(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内低温流体空泡率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四氟乙烯绝缘套(5)的结构是整体一体加工的,其材料为聚四氟乙烯,其两个端面上有环装的伸出前沿,转接管道(3)与测量区管壳(1)配合的一侧端面上开有伸出前沿插槽,装配时聚四氟乙烯绝缘套(5)的伸出前沿插入转接管道(3)的伸出前沿插槽内。5.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小斌,谢黄骏,高旭,陈虹,王舜浩,周芮,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