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水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2085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3 07: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水泵,包括设有后端盖(2)的电机组件和平面电控板(7),所述后端盖(2)包括后盖板(21),所述平面电控板(7)安装于所述后盖板(21)的后端壁上,所述后盖板(21)中形成有利于所述平面电控板(7)散热的中空水槽(25)。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子水泵通过在后端盖的后盖板中形成中空水槽并在后盖板的后端壁上安装有平面电控板,使中空水槽中的冷却液能够快速带走平面电控板所产生的热量,有利于平面电控板的快速散热,从而提高电子水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水泵
本技术涉及水泵
,具体地,涉及一种电子水泵。
技术介绍
市场上现有的汽车电子水泵在工作过程中需要进行自冷却以确保自身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尤其是需要对电机组件和平面电控板等发热量较大的部件进行冷却。然而,现有的汽车电子水泵中的平面电控板大多只能通过空冷的方式进行降温,由于电子水泵内部的通风结构较差,通过该空冷方式取得的降温效果也相应较差,从而会导致电子水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子水泵,其结构新颖,能够有效提高对平面电控板的冷却效率,从而大大提高电子水泵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子水泵,包括设有后端盖的电机组件和平面电控板,所述后端盖包括后盖板,所述平面电控板安装于所述后盖板的后端壁上,所述后盖板中形成有利于所述平面电控板散热的中空水槽。优选地,所述中空水槽平行于所述平面电控板设置。优选地,所述中空水槽包括作为所述后盖板的前端壁的水槽前端壁和作为所述后盖板的后端壁的水槽后端壁,所述水槽前端壁的壁厚大于所述水槽后端壁的壁厚。优选地,所述平面电控板的轴向投影轮廓位于所述中空水槽的轴向投影轮廓内。优选地,所述后端盖为一体成型的铸造件。优选地,所述后端盖为铝合金后端盖或铸铁后端盖。可选择地,所述电机组件包括前端盖、位于所述前端盖与后端盖之间的隔水套、设置于所述前端盖内且套设在所述隔水套外的电机定子,所述前端盖的周壁设有环绕所述电机定子的前端盖水槽,所述前端盖与后端盖连接且所述前端盖水槽与中空水槽连通。优选地,所述前端盖为双层壳体结构并包括前端盖内壳和前端盖外壳,所述前端盖内壳与前端盖外壳之间的夹层腔形成为所述前端盖水槽。优选地,所述前端盖内壳与所述前端盖外壳之间设置有连接支撑结构。优选地,所述前端盖为一体成型的铸造件。优选地,所述前端盖与所述隔水套之间、所述后端盖与所述隔水套之间、所述前端盖与所述后端盖的连接处均设有密封圈。可选择地,所述电机组件包括前端盖、位于所述前端盖与后端盖之间的隔水套以及套设于所述隔水套中的电机转子,所述前端盖、所述后端盖、所述隔水套以及所述电机转子共同限定出冷却液流通区,所述后端盖中设有用于连通所述冷却液流通区和所述中空水槽的连通结构。优选地,所述后端盖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后盖板的前端壁上的轴承安装槽和环绕所述轴承安装槽设置的环向水槽,所述环向水槽作为所述连通结构以连通所述冷却液流通区和所述中空水槽。优选地,所述前端盖上设有用于将冷却液引入所述冷却液流通区的前端盖通孔,所述电机转子的转子轴形成有沿轴向贯穿的中心轴孔并伸入所述轴承安装槽中,所述轴承安装槽轴向连通所述中空水槽。优选地,所述轴承安装槽的槽侧壁上设有周壁缺口部,所述周壁缺口部连通所述环向水槽与所述中心轴孔。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电子水泵在后端盖的后盖板中形成中空水槽且后盖板的后端壁上安装有平面电控板,该中空水槽能够通过注入循环流动的冷却液以快速带走平面电控板所产生的热量,即有利于平面电控板的快速散热冷却,从而大大提高电子水泵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电子水泵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电子水泵的剖视图A-A;图3为图1中采用了设有前端盖水槽的前端盖的电子水泵的剖视图;图4为图1中的电子水泵的后端盖的立体图;图5为图4中的后端盖的前视图;图6为图5中的后端盖的剖视图B-B;图7为图5中的后端盖的剖视图C-C;图8为图1中的电子水泵的剖视图D-D;图9为图5中的后端盖的剖视图E-E。附图标记说明:1前端盖2后端盖3隔水套4电机定子5电机转子6密封圈7平面电控板8叶轮9螺纹盖帽10轴承11前端盖内壳12前端盖外壳13前端盖水槽14前端盖通孔21后盖板22轴承安装槽23周壁缺口部24环向水槽25中空水槽26水槽前端壁27水槽后端壁28反向冲洗进水口51转子轴52中心轴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各部件相互位置关系描述用词。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子水泵,如图1至图9所示,该电子水泵包括设有后端盖2的电机组件和平面电控板7。其中,后端盖2包括后盖板21,平面电控板7安装于后盖板21的后端壁上,后盖板21中形成有中空水槽25。该中空水槽25能够通过注入循环流动的冷却液以快速带走平面电控板7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即中空水槽25有利于平面电控板7的散热。可见,由于中空水槽25形成在后盖板21中,冷却液在循环流动的过程中无须直接接触平面电控板7即能带走其产生的热量,避免了平面电控板7出现短路的风险,从而保证平面电控板7在散热过程中能够正常工作。此外,由于中空水槽25为专门针对于平面电控板7的冷却结构,其对平面电控板7的冷却效率较高,能够使平面电控板7一直处于合适的温度下工作,从而大大提高电子水泵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优选地,可将中空水槽25设置为与平面电控板7相互平行,以此增大中空水槽25中的冷却液与平面电控板7的传热面积,从而进一步提高对平面电控板7的散热速度。此外,可使得平面电控板7的轴向投影轮廓位于中空水槽25的轴向投影轮廓内,从而进一步增大中空水槽25中的冷却液与平面电控板7的传热面积。具体地,中空水槽25可包括水槽前端壁26和水槽后端壁27。此时,水槽前端壁26作为后盖板21的前端壁且水槽后端壁27作为后盖板21的后端壁。在此结构下,为增大中空水槽25中的冷却液与平面电控板7的传热速度,可将水槽后端壁27设置为薄弱壁结构,但此时需要保证后端盖2具有足够的连接强度以提高装配稳定性,因此可将水槽前端壁26的壁厚优选设置为大于水槽后端壁27的壁厚。由于中空水槽25为专门针对于平面电控板7的冷却结构,其在后盖板21中可形成为不规则的结构。特此,后端盖2可优选采用铸造工艺一体成型,并能够采用铝合金或铸铁等材料进行铸造。在铸造时,可先通过砂芯等填充物填充出中空水槽25的期望结构,待后端盖2成型后将填充物粉碎并取出,从而在后端盖2的后盖板中形成上述的中空水槽25。需要说明的是,要实现中空水槽25中的冷却液的循环流动,需要将中空水槽25连通一个或多个用于驱动冷却液流动的动力源,该动力源既可以是电子水泵中的内部动力源,也可以是电子水泵外的外部动力源。在本技术中,优选利用电子水泵中的内部动力源来提供中空水槽25中的冷却液的循环流动动力。更优选地,该内部动力源可以是电子水泵中的叶轮8。换言之,本技术的电子水泵在参与对外部系统的冷却的同时能够实现自冷却。该自冷却过程可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水泵,包括设有后端盖(2)的电机组件和平面电控板(7),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盖(2)包括后盖板(21),所述平面电控板(7)安装于所述后盖板(21)的后端壁上,所述后盖板(21)中形成有利于所述平面电控板(7)散热的中空水槽(2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水泵,包括设有后端盖(2)的电机组件和平面电控板(7),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盖(2)包括后盖板(21),所述平面电控板(7)安装于所述后盖板(21)的后端壁上,所述后盖板(21)中形成有利于所述平面电控板(7)散热的中空水槽(2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水槽(25)平行于所述平面电控板(7)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水槽(25)包括作为所述后盖板(21)的前端壁的水槽前端壁(26)和作为所述后盖板(21)的后端壁的水槽后端壁(27),所述水槽前端壁(26)的壁厚大于所述水槽后端壁(27)的壁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电控板(7)的轴向投影轮廓位于所述中空水槽(25)的轴向投影轮廓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盖(2)为一体成型的铸造件。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盖(2)为铝合金后端盖或铸铁后端盖。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组件还包括前端盖(1)、位于所述前端盖(1)与后端盖(2)之间的隔水套(3)、设置于所述前端盖(1)内且套设在所述隔水套(3)外的电机定子(4),所述前端盖(1)的周壁设有环绕所述电机定子(4)的前端盖水槽(13),所述前端盖(1)与后端盖(2)连接且所述前端盖水槽(13)与中空水槽(25)连通。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盖(1)为双层壳体结构并包括前端盖内壳(11)和前端盖外壳(12),所述前端盖内壳(11)与前端盖外壳(12)之间的夹层腔形成为所述前端盖水槽(13)。9.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锴葛笑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美的威灵电机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