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能连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1730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3 06: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消能连梁,涉及连梁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第一支撑板、若干第二固定板、若干第一螺栓、一组第三固定板、若干第二螺栓、一组第四固定板、若干第五固定板和若干第三螺栓,第一支撑板一表面和第四固定板一表面均开有第一槽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第一支撑板的横截面设计为工字形结构,并在第一支撑板的两板之间设有若干第二固定板,在第四固定板上固定有一组第一阻尼垫,并在第五固定板上固定有第二阻尼板,从而使得该连梁具有良好的消能效果,从而保护了物体在冲击中的安全,通过螺栓固定的方式将该连梁组合在一起,使得该连梁的各个消能部件都能在损坏后及时的更换,且更换过程简单,便于控制,从而降低了应用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能连梁
本专利技术属于连梁
,特别是涉及一种消能连梁。
技术介绍
消能减震结构通过在合适的位置布置消能构件,消耗地震输入能量,从而增大结构阻尼,减小结构地震响应,可以保护主体结构的安全,一般情况下,都会使用消能连梁对主体结构进行消能处理。传统的消能连梁只能靠提高结构的强度、刚度和延性以满足其抗震性能要求,这种方法不仅严重影响结构的经济性,也难以显著改善其抗震性能。现有的连梁在使用的过程中消能的效果较差,特别是在外界环境强烈的干扰下,连梁不能及时的对冲击而来的能量进行消减,会使得连梁所保护的物体发生一定的破损,影响物体正常的使用;同时,现有的连梁一般只能单方向的消能,这使得连梁的使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不利于连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还有,现有的连梁在进行较强的消能处理后,连梁上的部件会出现一定的损坏,而现有的连梁一般为整体结构,从而使得连梁的维修较为困难,且维修的时间较长,从而给人带来很大的不便;最后,现有的连梁过于的简单,导致消能的效果较差,同时也使得连梁在遇到强烈冲击时,只能进行有限的消能处理,从而使得连梁的使用效果大打折扣,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能连梁,通过将第一支撑板的横截面设计为工字形结构,并在第一支撑板的两板之间设有若干第二固定板,在第四固定板上固定有一组第一阻尼垫,并在第五固定板上固定有第二阻尼板,解决了现有的连梁在使用的过程中消能的效果较差,特别是在外界环境强烈的干扰下,连梁不能及时的对冲击而来的能量进行消减,会使得连梁所保护的物体发生一定的破损,影响物体正常使用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为一种消能连梁,包括第一支撑板、四个第二固定板、八个第一螺栓、一组第三固定板、四个第二螺栓、一组第四固定板、四个第五固定板和四个第三螺栓,所述第一支撑板一表面和第四固定板一表面均开有第一槽孔,所述第一槽孔内壁固定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一相对侧面均固定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一表面固定有垫环,所述垫环另一表面固定有挡板,两所述挡板之间固定有橡胶棒和弹簧,所述弹簧环绕设置在橡胶棒周侧面,所述第一支撑板通过一组第一螺栓与一组第一连接板、一组垫环、一组挡板和橡胶棒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板一相对侧面均固定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固定板通过一组第二螺栓与关于第一固定板对称的一组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固定板一相对侧面均固定有第一阻尼垫,所述第五固定板一表面固定有第二阻尼垫,所述第一支撑板通过一组第三螺栓与关于第一支撑板对称的一组第五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固定板沿着第一支撑板与第一支撑板一侧面的一组第五固定板之间形成的空腔内壁滑动。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固定板和第一连接板之间固定有加强筋,所述第二固定板横截面为弧形结构。进一步地,两所述第三固定板关于第一固定板对称分布,所述第三固定板横截面为M形结构。进一步地,两所述第四固定板一表面固定有第三支撑板,两所述第四固定板之间固定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一表面与第一支撑板一表面通过焊接固定,所述第二支撑板另一表面与第三支撑板一表面通过焊接固定。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板一表面固定有第四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横截面为工字形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第四固定板横截面为T形结构,所述第一阻尼垫横截面、第五固定板横截面和第二阻尼垫横截面均为L形结构。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将第一支撑板的横截面设计为工字形结构,并在第一支撑板的两板之间设有若干第二固定板,在第四固定板上固定有一组第一阻尼垫,并在第五固定板上固定有第二阻尼板,从而使得该连梁具有良好的消能效果,从而保护了物体在冲击中的安全,解决了现有的连梁在使用的过程中消能的效果较差,特别是在外界环境强烈的干扰下,连梁不能及时的对冲击而来的能量进行消减,会使得连梁所保护的物体发生一定的破损,影响物体正常使用的问题。2、本专利技术通过将第一支撑板的横截面设计为工字形结构,并在第一支撑板的两板之间设有若干第二固定板,从而使得该连梁具有上下方向消能的效果,通过在第四固定板上固定有一组第一阻尼垫,并在第五固定板上固定有第二阻尼垫,从而使得该连梁具有左右消能的效果,从而使得该连梁的消能效果更佳,适用的范围更广,解决了现有的连梁一般只能单方向的消能,这使得连梁的使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不利于连梁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问题。3、本专利技术通过螺栓固定的方式将该连梁组合在一起,使得该连梁的各个消能部件都能在损坏后及时的更换,且更换过程简单,便于控制,从而降低了应用的成本,解决了现有的连梁在进行较强的消能处理后,连梁上的部件会出现一定的损坏,而现有的连梁一般为整体结构,从而使得连梁的维修较为困难,且维修的时间较长,从而给人带来很大不便的问题。4、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第一支撑板的两板之间设有若干第二固定板,在第四固定板上固定有一组第一阻尼垫,并在第五固定板上固定有第二阻尼垫,从而使得该连梁具有一级的消能效果,通过在第二固定板之间设有橡胶棒和弹簧,在第一固定板上固定有第三固定板对第四固定板进行作用,从而使得该连梁具有二级消能效果,进而使得该连梁消能效果更好,且不容易损坏,解决了现有的连梁过于的简单,导致消能的效果较差,同时也使得连梁在遇到强烈冲击时,只能进行有限的消能处理,从而使得连梁的使用效果大打折扣,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的问题。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消能连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第一支撑板、第一槽孔和第一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第二固定板、第一连接板、加强筋、垫环和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第一固定板、第三固定板、第二螺栓和第二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第四固定板和第二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第一槽孔、第四固定板和第一阻尼垫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第五固定板、第二阻尼垫和第三螺栓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第一支撑板,2-第一槽孔,3-第一固定板,4-第二固定板,5-第一连接板,6-加强筋,7-垫环,8-挡板,9-橡胶棒,10-弹簧,11-第一螺栓,12-第三固定板,13-第二连接板,14-第二螺栓,15-第四固定板,16-第二支撑板,17-第一阻尼垫,18-第五固定板,19-第二阻尼垫,20-第三螺栓,21-第三支撑板,22-第四支撑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7所示,本专利技术为一种消能连梁,包括第一支撑板1、四个第二固定板4、八个第一螺栓11、一组第三固定板12、四个第二螺栓14、一组第四固定板15、四个第五固定板18和四个第三螺栓20,第一支撑板1一表面和第四固定板15一表面均开有第一槽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消能连梁,包括第一支撑板(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第二固定板(4)、若干第一螺栓(11)、一组第三固定板(12)、若干第二螺栓(14)、一组第四固定板(15)、若干第五固定板(18)和若干第三螺栓(20),所述第一支撑板(1)一表面和第四固定板(15)一表面均开有第一槽孔(2),所述第一槽孔(2)内壁固定有第一固定板(3),所述第二固定板(4)一相对侧面均固定有第一连接板(5),所述第一连接板(5)一表面固定有垫环(7),所述垫环(7)另一表面固定有挡板(8),两所述挡板(8)之间固定有橡胶棒(9)和弹簧(10),所述弹簧(10)环绕设置在橡胶棒(9)周侧面,所述第一支撑板(1)通过一组第一螺栓(11)与一组第一连接板(5)、一组垫环(7)、一组挡板(8)和橡胶棒(9)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板(12)一相对侧面均固定有第二连接板(13),所述第一固定板(3)通过一组第二螺栓(14)与关于第一固定板(3)对称的一组第二连接板(13)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固定板(15)一相对侧面均固定有第一阻尼垫(17),所述第五固定板(18)一表面固定有第二阻尼垫(19),所述第一支撑板(1)通过一组第三螺栓(20)与关于第一支撑板(1)对称的一组第五固定板(18)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固定板(15)沿着第一支撑板(1)与第一支撑板(1)一侧面的一组第五固定板(18)之间形成的空腔内壁滑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能连梁,包括第一支撑板(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第二固定板(4)、若干第一螺栓(11)、一组第三固定板(12)、若干第二螺栓(14)、一组第四固定板(15)、若干第五固定板(18)和若干第三螺栓(20),所述第一支撑板(1)一表面和第四固定板(15)一表面均开有第一槽孔(2),所述第一槽孔(2)内壁固定有第一固定板(3),所述第二固定板(4)一相对侧面均固定有第一连接板(5),所述第一连接板(5)一表面固定有垫环(7),所述垫环(7)另一表面固定有挡板(8),两所述挡板(8)之间固定有橡胶棒(9)和弹簧(10),所述弹簧(10)环绕设置在橡胶棒(9)周侧面,所述第一支撑板(1)通过一组第一螺栓(11)与一组第一连接板(5)、一组垫环(7)、一组挡板(8)和橡胶棒(9)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板(12)一相对侧面均固定有第二连接板(13),所述第一固定板(3)通过一组第二螺栓(14)与关于第一固定板(3)对称的一组第二连接板(13)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固定板(15)一相对侧面均固定有第一阻尼垫(17),所述第五固定板(18)一表面固定有第二阻尼垫(19),所述第一支撑板(1)通过一组第三螺栓(20)与关于第一支撑板(1)对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睦锋陈俊杰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