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贵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结构抗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41730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3 06: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结构抗震方法,该方法包括现有建筑物框架,首先在建筑物框架的节间从上部梁的梁柱节点处引出第一钢绳,同时从下部梁的梁柱节点处引出第二钢绳,并将第二钢绳另一端锚入上部梁另一侧梁柱节点,然后将第一钢绳和第二钢绳通过连接器连接,再将连接好的两根钢绳张紧或施加预应力,形成抗震装置,所述的抗震装置在每一榀框架各楼层成对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钢绳组件的抗震装置将整个建筑物内的梁柱拉结连接在一起,这样便可通过抗震装置为建筑结构提供额外的张力,防止建筑结构在地震中产生较大的形变,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结构抗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结构抗震方法,属于建筑结构抗震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建筑的框架、框剪或框筒结构中结构抗震通常采用设置剪力墙及耗能装置(阻尼器)等。剪力墙抗侧刚度大,水平力作用下呈弯曲型变形,与框架结构的剪切型变形存在协同工作的差异性问题,并且材料消耗多,垂直荷载作用受力不充分;阻尼器造价高,占用空间大,工作效率低。传统的抗震建筑结构中也有采用斜支撑柱的,但现有斜支撑柱的施工麻烦,抗震效果差,实用性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施工方便,成本低,稳定性好,抗震能力强的建筑结构抗震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结构抗震方法,包括现有建筑物框架,首先在建筑物框架的节间从上部梁的梁柱节点处引出第一钢绳,同时从下部梁的梁柱节点处引出第二钢绳,并将第二钢绳另一端锚入上部梁另一侧梁柱节点,然后将第一钢绳和第二钢绳通过连接器连接,再将连接好的两根钢绳张紧或施加预应力,形成抗震装置,所述的抗震装置在每一榀框架各楼层成对设置,重复上述过程,完成整个建筑物框架的抗震装置布置,这样当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产生水平变形时,抗震装置工作并提供水平抵抗力,起到建筑结构减震、抗震的作用。当对钢绳施加预应力时还能提高建筑结构的整体性,降低相连接构件的截面面积,降低结构材料消耗。上述方法中,所述的第一钢绳或第二钢绳施加有预应力,形成预应力抗震结构。上述方法中,所述的抗震装置对称布置在建筑物框架中同一个节间或不同的节间。上述方法中,所述第一钢绳或第二钢绳与梁柱节点的连接方式为锚件连接、预埋件连接、预应力锚具连接或环扣连接。上述方法中,所述连接器包括中空的矩形穿绳体,在矩形穿绳体的一侧螺纹连接有顶紧螺钉,在顶紧螺钉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弧形压块,在顶紧螺钉的杆部开设有通孔,在顶紧螺钉内插入有插销。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通过钢绳组件与梁柱结合,形成受力明确、施工简单、造价低廉的结构抗侧力体系,起到有效减震及抗震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抗震装置对称布置在同一个节间布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抗震装置对称布置在不同一个节间布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E处放大图;图4是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钢绳固定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如图1及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建筑结构抗震方法,包括现有建筑物框架3,首先在建筑物框架3的节间从上部梁4的梁柱节点处引出第一钢绳1,同时从下部梁5的梁柱节点处引出第二钢绳2,并将第二钢绳2另一端锚入上部梁4另一侧梁柱节点,然后将第一钢绳1和第二钢绳2通过连接器6连接,再将连接好的两根钢绳张紧,形成抗震装置,所述的抗震装置在每一榀框架各楼层成对设置,重复上述过程,完成整个建筑物框架3的抗震装置布置,这样当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产生水平变形时,抗震装置工作并提供水平抵抗力,起到建筑结构减震、抗震的作用。施工时,也可以在第一钢绳或第二钢绳上施加预应力,形成预应力抗震结构。参见图1及图2,所述的抗震装置对称布置在建筑物框架3中同一个节间或不同的节间,根据具体的建筑物框架3结构和施工要求来布置。参见图3,所述连接器6包括中空的矩形穿绳体7,在矩形穿绳体7的一侧螺纹连接有顶紧螺钉8,在顶紧螺钉8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弧形压块10,在顶紧螺钉8的杆部开设有通孔,在顶紧螺钉8内插入有插销9。所述第一钢绳1或第二钢绳2与梁柱节点的连接方式可采用锚件连接、预埋件连接、预应力锚具连接或环扣连接,本实施例中采用预埋件连接方式,具体实施过程如下:参见图4,在建筑物框架3的节间从上部梁4的梁柱节点处安装有第一钢绳固定器11,在下部梁5的梁柱节点处安装有第二钢绳固定器12,在上部梁4另一侧的梁柱节点处安装有第三钢绳固定器13,然后将第二钢绳2连接在第二钢绳固定器12与第三钢绳固定器13之间,并将连接器6套在第二钢绳2上,再将第一钢绳1的一端连接在第一钢绳固定器11上,再将第一钢绳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连接器6上,这样便可将第一钢绳1和第二钢绳2连接在一起。参见图5,所述第一钢绳固定器11、第二钢绳固定器12以及第三钢绳固定器13的结构相同,均由直角形钢板14以及用于固定直角形钢板14的穿墙螺栓16组成,在直角形钢板14的内角出焊接有拉环15,第一钢绳1或第二钢绳2的端部固定连接在拉环15上。如果需要在第一钢绳1和第二钢绳2上施加预应力,旋紧连接器6上的顶紧螺钉8,通过顶紧螺钉8将第二钢绳2顶紧即可。本专利技术通过钢绳组件的抗震装置将整个建筑物内的梁柱拉结连接在一起,这样便可通过抗震装置为建筑结构提供额外的张力,防止建筑结构在地震中产生较大的形变,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而且本专利技术通过钢绳组件与梁柱结合,形成受力明确、施工简单、造价低廉的结构抗侧力体系,起到有效减震及抗震的作用。建筑结构在小变形的情况下,抗震装置不参与工作,一旦较大地震或者强风对建筑物施以额外载荷时,建筑结构产生较大变形,此时抗震装置为建筑结构提供额外的张力,且建筑结构变形越大,抗震装置的张力越大,这样便可将作用于梁柱的载荷转移到抗震装置上,而且抗震装置参与工作后,改变了建筑结构固有的振动频率,从而降低建筑结构由于地震引起的破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结构抗震方法,包括现有建筑物框架(3),其特征在于:首先在建筑物框架(3)的节间从上部梁(4)的梁柱节点处引出第一钢绳(1),同时从下部梁(5)的梁柱节点处引出第二钢绳(2),并将第二钢绳(2)另一端锚入上部梁(4)另一侧梁柱节点,然后将第一钢绳(1)和第二钢绳(2)通过连接器(6)连接,再将连接好的两根钢绳张紧,形成抗震装置,所述的抗震装置在每一榀框架各楼层成对设置,重复上述过程,完成整个建筑物框架(3)的抗震装置布置,这样当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产生水平变形时,抗震装置工作并提供水平抵抗力,起到建筑结构减震、抗震的作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结构抗震方法,包括现有建筑物框架(3),其特征在于:首先在建筑物框架(3)的节间从上部梁(4)的梁柱节点处引出第一钢绳(1),同时从下部梁(5)的梁柱节点处引出第二钢绳(2),并将第二钢绳(2)另一端锚入上部梁(4)另一侧梁柱节点,然后将第一钢绳(1)和第二钢绳(2)通过连接器(6)连接,再将连接好的两根钢绳张紧,形成抗震装置,所述的抗震装置在每一榀框架各楼层成对设置,重复上述过程,完成整个建筑物框架(3)的抗震装置布置,这样当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产生水平变形时,抗震装置工作并提供水平抵抗力,起到建筑结构减震、抗震的作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结构抗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新明邱琳格陈红鸟曹靖朱爽陈鑫李俊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