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装载舱消音风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0863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3 03: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船舶装载舱消音风道,包括风道本体,风道本体包括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的转弯连接处设置有多个相平行的朝向迎风方向倾斜的消音导流板,相邻两个消音导流板之间形成用以改变气流路径的导流通道。本发明专利技术将消音风道设置成90°风道,在其90°转弯处固定消音导流板,不仅能改变气流路径,对气体进行分流,也能吸收空气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气动噪声;且在风道本体的内壁上设置一层阻尼涂料,能够避免气流在流经风道时于风道体产生共振,造成风道壁的震颤,可进一步降低风道内的噪声,可有效消除噪音达10dB(A)以上。

A Noise-eliminating Wind Channel for Ship Loading Cabin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uffling duct for a ship loading cabin, which comprises an air duct body, an air duct body comprising an air inlet channel and an air outlet channel, and a plurality of parallel muffling guides inclined toward the wind direction are arranged at the turning connection of the air inlet channel and an air outlet channel, and a flow passage for changing the air flow path is formed between two adjacent muffling guides. The invention sets the muffling duct as a 90 degree duct and fixes the muffling guide plate at its 90 degree turning, which can not only change the airflow path, distribute the gas, but also absorb the aerodynamic noise generated in the process of air flow; moreover, a layer of damping paint is arranged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duct body, which can avoid the resonance of the airflow when it flows through the duct and cause the vibration of the duct wall. It can further reduce the noise in the duct and effectively eliminate the noise up to 10 dB (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船舶装载舱消音风道
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通风
,特别是涉及一种在船舶大型装载舱上使用,连接在装载舱风机出风口的船舶装载舱消音风道。
技术介绍
船舶大型装载舱(包括货舱、车辆舱等)通风系统设计中,由于总体舱室布局因素,服务于装载舱处所的通风机及风道布置难以提供充足空间,往往在其风机的出风口处出现有90º转弯的风道。而一般装载舱通风机风量普遍超大(高达100000m3/h),单台风机运转时产生的空气噪音也很高(约有105dB(A)),当多台风机同时运转产生的噪音通过风道入口传进风道时,风道内气流产生的气动噪声非常大,而且由于风机出风口风速较高,出风口尺寸较风道小很多,出风口处的噪音会最大,进而影响到舱室噪音不能满足规范要求。因此,需要对与装载舱风机出风口相连的风道作出有效的噪音控制。传统大型装载舱风机出风口的噪音控制,通常采用在通风机的出风口设置管路消声器或者设置通风导流板,以降低风道的气流噪声。而管路消声器外形大,空间占用率高,安装不便;通风导流板可以减少风道阻力,但降噪效果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出一种船舶装载舱消音风道,解决了现有风道气流噪声太大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船舶装载舱消音风道,包括风道本体,风道本体包括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的转弯连接处设置有多个相平行的朝向迎风方向倾斜的消音导流板,相邻两个消音导流板之间形成用以改变气流路径的导流通道,所述消音导流板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部的多个纵横交错的骨架、设置在壳体内部的中间撑板以及吸声材料,横向设置和纵向设置的骨架均等间隔布置,每个骨架的上、下端面均固定在壳体内壁上,所述中间撑板从所有骨架的中部垂直穿过从而与骨架和壳体共同构成用以填充吸声材料的吸声腔室,中间撑板的端部从壳体中伸出并通过紧固件固定在风道本体上。作为优选的,所述风道本体的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的内壁上均设置有一层12mm-16mm厚的阻尼涂料。作为优选的,所述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相垂直设置,构成一个90°消音风道,消音导流板通过固定在风道本体内壁上的中间撑板固定在风道的90°转弯处。作为优选的,所述风道本体内设置有2-4片消音导流板,各消音导流板与进风气流水平方向的夹角均为25°-45°。作为优选的,所述消音导流板的壳体为由0.5mm-1.0mm厚的穿孔板制成的封闭壳体,壳体迎风侧的底端设有弧形倒角,迎风面穿孔板的开孔率大于背风面穿孔板的开孔率。作为优选的,令纵向设置的骨架为纵向骨架,横向设置的骨架为横向骨架,每个纵向骨架均由两个对称放置在一起的Z字形筋板构成,每个横向骨架均由两个对称放置在一起的U字形筋板构成。作为优选的,所述纵向骨架中的两个Z字形筋板、横向骨架中的两个U字形筋板均沿其各自骨架的横向轴线对称设置。作为优选的,所述吸声材料的外侧包裹有一层罩面。作为优选的,所述罩面采用的是玻璃丝布。作为优选的,所述吸声材料采用的是超细玻璃棉。本专利技术的积极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将消音风道设置成90°风道,对装载舱处所的空间利用率高,其风道的90°转弯处固定有消音导流板,不仅能改变气流路径,对气体进行分流,也能吸收空气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气动噪声,有效降低了风道内的气动噪声;且在风道本体的内壁上设置一层阻尼涂料,能够避免气流在流经风道时于风道体产生共振,造成风道壁的震颤,可进一步降低风道内的噪声,可有效消除噪音达10dB(A)以上。2、消音导流板壳体的迎风面的开孔率大于背风面的开孔率,且其底部设置为弧形倒角,并将其倾斜固定在风道内,可有效降低气流在消音导流板上形成的湍流,减少阻力损失,有效保证了降噪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得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向视图。图3为图2的B-B向剖视图。图4为图2的C-C向剖视图。图5为消音导流板与风道的固定位置的放大图。图6为纵向骨架的固定状态放大图。图7为消音导流板的侧视图。图中标号的具体含义为:1为壳体,2为骨架,3为中间撑板,4为吸声材料,5为吸声腔室,6为弧形倒角,7为纵向骨架,8为横向骨架,9为进风通道,10为出风通道,11为消音导流板,12为导流通道,13为拉撑件,14为阻尼涂料,15为铆钉,16为双头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专利技术。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专利技术的概念。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结合图1-图7说明本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船舶装载舱消音风道安装在大型装载舱风机的出风口上,可有效降低风道内的气流噪声,对噪音进行有效控制。所述船舶装载舱消音风道包括风道本体,风道本体沿气流方向的横断面为不规则的四边形,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设定风道本体的横断面形状。风道本体包括进风通道9和出风通道10,进风通道9和出风通道10相垂直设置,构成一个90°消音风道。通过对风道结构压力场与速度场进行分析,发现在风道的转弯处存在较大的压力脉动,同时该位置的风速变化较大,为了减小风道压力脉动和降低风速,在进风通道9和出风通道10的转弯连接处设置多个相平行的朝向迎风方向倾斜的消音导流板11(即在风道的90°转弯处设置多个消音导流板11),相邻两个消音导流板11之间形成用以改变气流路径的导流通道12。当气体从进风通道9通入后,消音导流板11对气体进行分流,分流后的气体从相应的导流通道流入出风通道10。气体流经消音导流板11时,消音导流板11在导流的同时也会吸收空气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气动噪声。所述消音导流板11的设置数量与风道沿气流方向的截面宽度有关,风道沿气流方向的截面宽度越宽,设置的消音导流板数量越多。在本实施例中,风道的90°转弯处设置有2-4片消音导流板11,相邻两个消音导流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800-900mm,消音导流板11与进风气流水平方向的夹角θ均为25°-45°,优选夹角为25-30°。所述消音导流板11包括壳体1、中间撑板3、骨架2和吸声材料4,中间撑板3、骨架2和吸声材料4均设置在壳体1内。壳体1、中间撑板3、骨架2均采用金属板制作而成,优选为不锈钢板。所述壳体1为由0.5mm-1.0mm厚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船舶装载舱消音风道,其特征在于,包括风道本体,风道本体包括进风通道(9)和出风通道(10),进风通道(9)和出风通道(10)的转弯连接处设置有多个相平行的朝向迎风方向倾斜的消音导流板(11),相邻两个消音导流板之间形成用以改变气流路径的导流通道(12),所述消音导流板包括壳体(1)、设置在壳体内部的多个纵横交错的骨架(2)、设置在壳体内部的中间撑板(3)以及吸声材料(4),横向设置和纵向设置的骨架均等间隔布置,每个骨架(2)的上、下端面均固定在壳体(1)内壁上,所述中间撑板(3)从所有骨架的中部垂直穿过从而与骨架、壳体共同构成用以填充吸声材料的吸声腔室(5),中间撑板(3)的端部从壳体(1)中伸出并通过拉撑件(13)固定在风道本体的内壁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舶装载舱消音风道,其特征在于,包括风道本体,风道本体包括进风通道(9)和出风通道(10),进风通道(9)和出风通道(10)的转弯连接处设置有多个相平行的朝向迎风方向倾斜的消音导流板(11),相邻两个消音导流板之间形成用以改变气流路径的导流通道(12),所述消音导流板包括壳体(1)、设置在壳体内部的多个纵横交错的骨架(2)、设置在壳体内部的中间撑板(3)以及吸声材料(4),横向设置和纵向设置的骨架均等间隔布置,每个骨架(2)的上、下端面均固定在壳体(1)内壁上,所述中间撑板(3)从所有骨架的中部垂直穿过从而与骨架、壳体共同构成用以填充吸声材料的吸声腔室(5),中间撑板(3)的端部从壳体(1)中伸出并通过拉撑件(13)固定在风道本体的内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装载舱消音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本体的进风通道(9)和出风通道(10)的内壁上均设置有一层12mm-16mm厚的阻尼涂料(1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舶装载舱消音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通道(9)和出风通道(10)相垂直设置,构成一个90°消音风道,消音导流板(11)通过固定在风道本体内壁上的拉撑件(13)固定在风道的90°转弯处。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辉阳李爱华薛小卫罗立典付登洲
申请(专利权)人: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