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光圈校对的穿孔安装机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40591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3 02: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光圈校对的穿孔安装机构装置,涉及光机电应用装置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第一横向调节连杆机构的端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纵向调节动力装置;第一纵向调节连杆机构的端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调节动力装置;第一转动调节动力装置的输出转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夹持机构;红外光源发射机构的一侧面上设有若干级别的光源发射器组;红外光源接收机构的一侧面上设有若干级别的光源接收器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横向调节动力装置、纵向调节动力装置以及转动调节动力装置将相应的工件进行位置不断调节,使得红外光源的发射与接收操作能够触发,从而完成工件组之间的通孔、通槽的位置配合操作,便于后续的相应组装机械手等对工件进行高效精准的组装操作。

A Piercing Installation Device Based on Aperture Correction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iercing installation mechanism device based on aperture calibration, which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optoelectronic application devices. In the invention, the end-side of the first transverse regulating linkage mechanism is fixed with the first longitudinal regulating power device; the end-side of the first longitudinal regulating linkage mechanism is fixed with the first rotating regulating power device; the output shaft of the first rotating regulating power device is fixed with the first clamping mechanism; and the side of the infrared light source transmitting mechanism is provided with several levels of light source transmitters. One side of the infrared light source receiver mechanism is provided with a number of levels of light source receiver groups. The invention continuously adjusts the position of the corresponding workpiece through the transverse adjusting power device, the longitudinal adjusting power device and the rotating adjusting power device, so that the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operation of the infrared light source can be triggered, thus completing the position coordination operation of the through holes and through grooves among the workpiece groups, and facilitating the efficient and accurate assembly operation of the workpiece by the subsequent corresponding assembly manipulator, etc. \u300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光圈校对的穿孔安装机构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机电应用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光圈校对的穿孔安装机构装置。
技术介绍
工件指机械加工过程中的加工对象。它可以是单个零件,也可以是固定在一起的几个零件的组合体。工件的加工方式种类多样,有车、铣、刨、磨、铸造、锻造等等。工件的加工工序也随加工方式的变化而变化。在工件的生产加工过程中,工件的定位操作是非常重要的,精准的定位操作,便于对工件之间进行高精准的组合、焊接、铆合等操作。而在对工件之间的螺孔、通槽配合过程中,如何精准的完成相应工件组之间的管孔配合操作,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光圈校对的穿孔安装机构装置,从而完成工件组之间的通孔、通槽的位置配合操作,便于后续的相应组装机械手等对工件进行高效精准的组装操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光圈校对的穿孔安装机构装置,包括第一横向调节动力装置,第一横向调节动力装置的输出轴上设有第一横向调节连杆机构;第一横向调节连杆机构的端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纵向调节动力装置;第一纵向调节动力装置的输出轴上设有第一纵向调节连杆机构;第一纵向调节连杆机构的端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调节动力装置;第一转动调节动力装置的输出转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夹持机构;第一夹持机构上装载有第一工件;包括第二横向调节动力装置,第二横向调节动力装置的输出轴上设有第二横向调节连杆机构;第二横向调节连杆机构的端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纵向调节动力装置;第二纵向调节动力装置的输出轴上设有第二纵向调节连杆机构;第二纵向调节连杆机构的端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调节动力装置;第二转动调节动力装置的输出转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夹持机构;第二夹持机构上装载有第二工件。包括位于第一工件通孔结构一侧位置的红外光源发射机构;红外光源发射机构内设有光源发射主处理器;红外光源发射机构的一侧面上设有若干级别的光源发射器组;光源发射主处理器通过信号传输控制线路与相应级别的光源发射器组相连;包括位于第二工件通孔结构一侧位置的红外光源接收机构;红外光源接收机构内设有光源接收主处理器;红外光源接收机构的一侧面上设有若干级别的光源接收器组;光源接收主处理器通过信号传输线路与相应级别的光源接收器组相连。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第一夹持机构上设有第一夹持卡板;第二夹持机构上设有第二夹持卡板;第一夹持卡板和第二夹持卡板内侧都设有缓冲垫板。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红外光源发射机构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框架;包括与相应的升降装置相连接的第一升降连杆;第一连接框架与第一升降连杆固定连接;红外光源接收机构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框架;包括与相应的升降装置相连接的第二升降连杆;第二连接框架与第二升降连杆固定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光源发射器组至少分为一对一级光源发射器、一对二级光源发射器、一对三级光源发射器;光源发射主处理器通过相同的控制信号与同级别的光源发射器相联。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光源接收器组至少分为一对一级光源接收器、一对二级光源接收器、一对三级光源接收器;光源接收主处理器内设有与光源接收器组相适配的一级触发单元、二级触发单元、三级触发单元。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一升降连杆对红外光源发射机构进行位置调节,通过第二升降连杆对红外光源接收机构进行位置调节,使得红外光源信号的位置正确适配;通过横向调节动力装置、纵向调节动力装置以及转动调节动力装置将相应的工件进行位置不断调节,使得红外光源的发射与接收操作能够触发,从而完成工件组之间的通孔、通槽的位置配合操作,便于后续的相应组装机械手等对工件进行高效精准的组装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红外光源发射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红外光源接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第二横向调节动力装置;2-第二横向调节连杆机构;3-第二纵向调节动力装置;4-第二纵向调节连杆机构;5-第二转动调节动力装置;6-第二夹持机构;7-第二夹持卡板;8-第二工件;9-第二横向调节动力装置;10-第二横向调节连杆机构;11-第二纵向调节动力装置;12-第二纵向调节连杆机构;13-第二转动调节动力装置;14-第二夹持机构;15-第二夹持卡板;16-第二工件;17-第二升降连杆;18-第二连接框架;19-红外光源发射机构;20-第二升降连杆;21-第二连接框架;22-红外光源接收机构;23-光源发射主处理器;24-光源接收主处理器;25-二级光源发射器;26-二级光源发射器;27-三级光源发射器;28-二级光源接收器;29-二级光源接收器;30-三级光源接收器;31-二级触发单元;32-二级触发单元;33-三级触发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二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基于光圈校对的穿孔安装机构装置,包括第一横向调节动力装置1,第一横向调节动力装置1的输出轴上设有第一横向调节连杆机构2;第一横向调节连杆机构2的端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纵向调节动力装置3;第一纵向调节动力装置3的输出轴上设有第一纵向调节连杆机构4;第一纵向调节连杆机构4的端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调节动力装置5;第一转动调节动力装置5的输出转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夹持机构6;第一夹持机构6上装载有第一工件8;包括第二横向调节动力装置9,第二横向调节动力装置9的输出轴上设有第二横向调节连杆机构10;第二横向调节连杆机构10的端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纵向调节动力装置11;第二纵向调节动力装置11的输出轴上设有第二纵向调节连杆机构12;第二纵向调节连杆机构12的端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调节动力装置13;第二转动调节动力装置13的输出转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夹持机构14;第二夹持机构14上装载有第二工件16;包括位于第一工件8通孔结构一侧位置的红外光源发射机构19;红外光源发射机构19内设有光源发射主处理器23;红外光源发射机构19的一侧面上设有若干级别的光源发射器组;光源发射主处理器23通过信号传输控制线路与相应级别的光源发射器组相连;包括位于第二工件16通孔结构一侧位置的红外光源接收机构22;红外光源接收机构22内设有光源接收主处理器24;红外光源接收机构22的一侧面上设有若干级别的光源接收器组;光源接收主处理器24通过信号传输线路与相应级别的光源接收器组相连。进一步的,第一夹持机构6上设有第一夹持卡板7;第二夹持机构14上设有第二夹持卡板15;第一夹持卡板7和第二夹持卡板15内侧都设有缓冲垫板。进一步的,红外光源发射机构1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框架18;包括与相应的升降装置相连接的第一升降连杆17;第一连接框架18与第一升降连杆17固定连接;红外光源接收机构2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框架21;包括与相应的升降装置相连接的第二升降连杆20;第二连接框架21与第二升降连杆20固定连接。进一步的,光源发射器组至少分为一对一级光源发射器25、一对二级光源发射器26、一对三级光源发射器27;光源发射主处理器23通过相同的控制信号与同级别的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光圈校对的穿孔安装机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横向调节动力装置(1),所述第一横向调节动力装置(1)的输出轴上设有第一横向调节连杆机构(2);所述第一横向调节连杆机构(2)的端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纵向调节动力装置(3);所述第一纵向调节动力装置(3)的输出轴上设有第一纵向调节连杆机构(4);所述第一纵向调节连杆机构(4)的端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调节动力装置(5);所述第一转动调节动力装置(5)的输出转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夹持机构(6);所述第一夹持机构(6)上装载有第一工件(8);包括第二横向调节动力装置(9),所述第二横向调节动力装置(9)的输出轴上设有第二横向调节连杆机构(10);所述第二横向调节连杆机构(10)的端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纵向调节动力装置(11);所述第二纵向调节动力装置(11)的输出轴上设有第二纵向调节连杆机构(12);所述第二纵向调节连杆机构(12)的端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调节动力装置(13);所述第二转动调节动力装置(13)的输出转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夹持机构(14);所述第二夹持机构(14)上装载有第二工件(16);包括位于第一工件(8)通孔结构一侧位置的红外光源发射机构(19);所述红外光源发射机构(19)内设有光源发射主处理器(23);所述红外光源发射机构(19)的一侧面上设有若干级别的光源发射器组;所述光源发射主处理器(23)通过信号传输控制线路与相应级别的光源发射器组相连;包括位于第二工件(16)通孔结构一侧位置的红外光源接收机构(22);所述红外光源接收机构(22)内设有光源接收主处理器(24);所述红外光源接收机构(22)的一侧面上设有若干级别的光源接收器组;所述光源接收主处理器(24)通过信号传输线路与相应级别的光源接收器组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光圈校对的穿孔安装机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横向调节动力装置(1),所述第一横向调节动力装置(1)的输出轴上设有第一横向调节连杆机构(2);所述第一横向调节连杆机构(2)的端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纵向调节动力装置(3);所述第一纵向调节动力装置(3)的输出轴上设有第一纵向调节连杆机构(4);所述第一纵向调节连杆机构(4)的端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调节动力装置(5);所述第一转动调节动力装置(5)的输出转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夹持机构(6);所述第一夹持机构(6)上装载有第一工件(8);包括第二横向调节动力装置(9),所述第二横向调节动力装置(9)的输出轴上设有第二横向调节连杆机构(10);所述第二横向调节连杆机构(10)的端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纵向调节动力装置(11);所述第二纵向调节动力装置(11)的输出轴上设有第二纵向调节连杆机构(12);所述第二纵向调节连杆机构(12)的端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调节动力装置(13);所述第二转动调节动力装置(13)的输出转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夹持机构(14);所述第二夹持机构(14)上装载有第二工件(16);包括位于第一工件(8)通孔结构一侧位置的红外光源发射机构(19);所述红外光源发射机构(19)内设有光源发射主处理器(23);所述红外光源发射机构(19)的一侧面上设有若干级别的光源发射器组;所述光源发射主处理器(23)通过信号传输控制线路与相应级别的光源发射器组相连;包括位于第二工件(16)通孔结构一侧位置的红外光源接收机构(22);所述红外光源接收机构(22)内设有光源接收主处理器(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有军施财龙潘学元凌春祥
申请(专利权)人:滁州市云米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