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毂背腔及轴孔去毛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40568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3 0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轮毂背腔及轴孔去毛刺装置,包括机架、步进电机、第一安装板、抬升气缸、第二安装板、支架、固定板、第一驱动电机、第三安装板、轴孔毛刷、离心毛刷驱动件、轮毂背腔毛刷、定位夹紧件和控制设备,其中,所述步进电机固定安装于机架上,所述第一安装板固定安装于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抬升气缸固定安装于第一安装板上,所述第二安装板固定安装于抬升气缸的活塞端部,所述固定板通过支架固定安装于第二安装板的顶部。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对轮毂本体背腔及轴孔进行快速去毛刺处理,能够有效的处理造型复杂、窗口较多且长而窄轮型的毛刺,满足高效工艺生产要求,自动化程度高,工作效率高,且操作简单,结构稳定,吸振性能佳。

A Deburring Device for Hub Back Cavity and Axle Hol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wheel hub back cavity and shaft hole deburr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frame, a stepping motor, a first mounting plate, a lifting cylinder, a second mounting plate, a bracket, a fixing plate, a first driving motor, a third mounting plate, a shaft hole brush, a centrifugal brush driver, a wheel hub back cavity brush, a positioning clamp and a control device, wherein the stepping motor is fixed on the frame. The first mounting plate is fixed on the output shaft of the stepping motor, the lifting cylinder is fixed on the first mounting plate, the second mounting plate is fixed on the piston end of the lifting cylinder, and the fixed plate is fixed on the top of the second mounting plate through a bracket. The invention can quickly deburr the back cavity and axle hole of the hub body, effectively deal with the burr of complex shape, many windows, long and narrow wheel type,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high efficiency process production, has high automation, high work efficiency, simple operation, stable structure and good vibration absorption perform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轮毂背腔及轴孔去毛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轮毂加工
,具体为一种轮毂背腔及轴孔去毛刺装置。
技术介绍
轮毂是轮胎内廓支撑轮胎的圆桶形的、中心装在轴上的金属部件。轮毂一般包括轮毂本体、若干条轮辐和轮辋,轮毂本体上开设有用于安装轮轴的轴孔,轮辐固定连接于轮毂本体和轮辋之间,形成多个轮毂窗口。轮毂在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毛刺,为了产品的美观,需要进行去毛刺处理。但现有的去毛刺装置存在以下几个缺陷:(1)、轮毂上存在许多加工死角,如轮毂上轮辐连接轮毂本体的内侧拐角处、轮辐连接轮辋的内侧拐角处、各轮毂窗口角落以及轴孔夹角等,用普通毛刺机去除毛刺效果不理想,经常出现毛刷打磨不到的情况,无法满足工艺生产要求;(2)、毛刷以一定的角速度旋转,运动轨迹单一,且由于毛刷触碰轮毂背腔时,由于压力的存在,毛刷是弯曲的,不能有效的处理造型复杂、窗口较多且长而窄轮型的毛刺;(3)、对轮毂紧进行紧固时,需要人工进行操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轮毂背腔及轴孔去毛刺装置,解决了去毛刺装置存在以下几个缺陷:轮毂上存在许多加工死角,如轮毂上轮辐连接轮毂本体的内侧拐角处、轮辐连接轮辋的内侧拐角处、各轮毂窗口角落以及轴孔夹角等,用普通毛刺机去除毛刺效果不理想,经常出现毛刷打磨不到的情况,无法满足工艺生产要求;毛刷以一定的角速度旋转,运动轨迹单一,且由于毛刷触碰轮毂背腔时,由于压力的存在,毛刷是弯曲的,不能有效的处理造型复杂、窗口较多且长而窄轮型的毛刺;对轮毂紧进行紧固时,需要人工进行操作,效率低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轮毂背腔及轴孔去毛刺装置,包括机架、步进电机、第一安装板、抬升气缸、第二安装板、支架、固定板、第一驱动电机、第三安装板、轴孔毛刷、离心毛刷驱动件、轮毂背腔毛刷、定位夹紧件和控制设备,其中,所述步进电机固定安装于机架上,所述第一安装板固定安装于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抬升气缸固定安装于第一安装板上,所述第二安装板固定安装于抬升气缸的活塞端部,所述固定板通过支架固定安装于第二安装板的顶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固定于第二安装板的顶部中间位置,所述第三安装板固定安装于第一驱动电机的活塞端部,所述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第三安装板和固定板均为水平设置,所述固定板的中部设有可供第三安装板升降的第一开孔,所述机架的顶端内侧壁上设有支承板,所述支承板上设有可供第二安装板升降的第二开孔,所述支承板通过定位夹紧件固定有轮毂本体,所述轴孔毛刷可拆卸安装于第三安装板的顶部,所述轴孔毛刷与轮毂本体的轴孔上下对应,所述轮毂背腔毛刷通过离心毛刷驱动件对轮毂本体的背腔进行去毛刺处理,所述离心毛刷驱动件设置有多个且通过相应的斜向安装件斜向并均置于第二安装板上对应第一驱动电机的外围,所述离心毛刷驱动件包括第二驱动电机、转盘、离心连接轴、球形万向连接件和毛刷连接杆,所述第二驱动电机通过斜向安装件固定安装于第二安装板上,所述转盘固定安装于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端部,所述第三驱动电机固定安装于转盘上对应圆心的一侧,所述毛刷连接杆和离心连接轴通过球形万向连接件上下连接,所述球形万向连接件固定连接于固定板的外围并与转盘的倾斜角度一致,所述离心连接轴远离球形万向连接件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第三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球形万向连接件固定连接于固定板的外围并与转盘的倾斜角度一致,所述离心连接轴远离球形万向连接件的一端离心连接于转盘上,所述轮毂背腔毛刷可拆卸连接于毛刷连接杆远离球形万向连接件的一端,所述定位夹紧件包括定位座、夹紧气缸、连接臂、限位块、夹紧块和抵圈,所述定位座设置有多个且均设于支承板的顶部,所述夹紧气缸安装于定位座远离第二安装板的外壁表面,所述抵圈固定安装于定位座的顶部中间位置,所述定位座的顶部且位于抵圈对应第二安装板的内侧设有可供轮毂本体定位的安装位,所述夹紧块铰接于定位座上,所述连接臂的一端通过限位块固定于夹紧块上,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与夹紧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控制设备安装于机架的外壁上,所述步进电机、抬升气缸、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第三驱动电机和夹紧气缸分别与控制设备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离心毛刷驱动件的倾斜方向与轮毂本体的背腔对应,所述离心毛刷驱动件的倾斜角度与轮毂本体背腔的斜面相适配。进一步的,所述球形万向连接件包括球形万向导套和与该球形万向导套内壁滑动配合的球形滑座,所述离心连接轴通过球形滑座与毛刷连接杆连接。进一步的,该球形滑座的金属摩擦面上开设有大小适当、排列有序的孔穴,孔穴中嵌入具有独特自润滑性能的成型固体润滑剂。进一步的,所述离心连接轴与毛刷连接杆同轴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夹紧件还包括设置在夹紧块底部的上橡胶垫以及设置在定位座的顶部对应轮毂本体安装位的下橡胶垫。进一步的,所述支承板的底部通过三角支撑架固定支撑。进一步的,所述斜向安装件包括上下对应设置的两个斜向支撑板、支撑弹簧和机座,所述支撑弹簧斜向支撑上下两个斜向支撑板,所述机座设置于上斜向支撑板上,用于固定安装第二驱动电机。进一步的,所述控制设备包括控制开关组和与该控制开关组电连接的控制器。进一步的,该控制开关组包括与步进电机、抬升气缸、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和夹紧气缸分别对应设置的步进电机控制开关、抬升气缸控制开关、第一驱动电机控制开关、第二驱动电机控制开关和夹紧气缸控制开关。(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轮毂背腔及轴孔去毛刺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轮毂背腔及轴孔去毛刺装置,通过第一驱动电机驱动轴孔毛刷对轴孔夹角处进行去毛刺处理,通过离心毛刷驱动件的设置,即通过第二驱动电机驱动转盘转动,与转盘不同心连接的第三驱动电机带动离心连接轴转动,离心连接轴通过球形万向连接件带动毛刷连接杆绕第二驱动电机轴向做圆心运动的同时进行自转,从而带动轮毂背腔毛刷对轮毂本体的背腔进行去毛刺,去毛刺范围大,效率高,效果佳,由于轮毂背腔毛刷自转的同时绕第三驱动轴轴向公转,能够有效的处理造型复杂、窗口较多且长而窄轮型的毛刺,满足高效工艺生产要求。(2)、该轮毂背腔及轴孔去毛刺装置,通过设置步进电机驱动,控制设备进行控制,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3)、该轮毂背腔及轴孔去毛刺装置,通过设置定位夹紧件,即将轮毂本体放置于定位座上的安装位内,通过夹紧气缸活塞杆延伸带动夹紧块对轮毂本体进行紧固,无需人工进行紧固,效率高。(4)、该轮毂背腔及轴孔去毛刺装置,通过在夹紧块底部设置上橡胶垫以及在定位座的顶部对应轮毂本体安装位设置下橡胶垫,能够为轮毂本体提供缓冲吸振,稳定性高,防护性能佳。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离心毛刷驱动件部位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固定板的俯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支承板的俯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斜向安装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机架;2、步进电机;3、第一安装板;4、抬升气缸;5、第二安装板;6、支架;7、固定板;8、第一驱动电机;9、第三安装板;10、轴孔毛刷;11、离心毛刷驱动件;1101、第二驱动电机;1102、转盘;1103、离心连接轴;1104、球形万向连接件;1105、毛刷连接杆;1106、第三驱动电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轮毂背腔及轴孔去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步进电机(2)、第一安装板(3)、抬升气缸(4)、第二安装板(5)、支架(6)、固定板(7)、第一驱动电机(8)、第三安装板(9)、轴孔毛刷(10)、离心毛刷驱动件(11)、轮毂背腔毛刷(12)、定位夹紧件(13)和控制设备(15),其中,所述步进电机(2)固定安装于机架(1)上,所述第一安装板(3)固定安装于步进电机(2)的输出轴上,所述抬升气缸(4)固定安装于第一安装板(3)上,所述第二安装板(5)固定安装于抬升气缸(4)的活塞端部,所述固定板(7)通过支架(6)固定安装于第二安装板(5)的顶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8)固定于第二安装板(5)的顶部中间位置,所述第三安装板(9)固定安装于第一驱动电机(8)的活塞端部,所述第一安装板(3)、第二安装板(5)、第三安装板(9)和固定板(7)均为水平设置,所述固定板(7)的中部设有可供第三安装板(9)升降的第一开孔(17),所述机架(1)的顶端内侧壁上设有支承板(16),所述支承板(16)上设有可供第二安装板(5)升降的第二开孔(18),所述支承板(16)通过定位夹紧件(13)固定有轮毂本体(14),所述轴孔毛刷(10)可拆卸安装于第三安装板(9)的顶部,所述轴孔毛刷(10)与轮毂本体(14)的轴孔上下对应,所述轮毂背腔毛刷(12)通过离心毛刷驱动件(11)对轮毂本体(14)的背腔进行去毛刺处理,所述离心毛刷驱动件(11)设置有多个且通过相应的斜向安装件(19)斜向并均置于第二安装板(5)上对应第一驱动电机(8)的外围,所述离心毛刷驱动件(11)包括第二驱动电机(1101)、转盘(1102)、离心连接轴(1103)、球形万向连接件(1104)、毛刷连接杆(1105)和第三驱动电机(1106),所述第二驱动电机(1101)通过斜向安装件(19)固定安装于第二安装板(5)上,所述转盘(1102)固定安装于第二驱动电机(1101)的输出轴端部,所述第三驱动电机(1106)固定安装于转盘(1102)上对应圆心的一侧,所述毛刷连接杆(1105)和离心连接轴(1103)通过球形万向连接件(1104)上下连接,所述球形万向连接件(1104)固定连接于固定板(7)的外围并与转盘(1102)的倾斜角度一致,所述离心连接轴(1103)远离球形万向连接件(1104)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第三驱动电机(1106)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轮毂背腔毛刷(12)可拆卸连接于毛刷连接杆(1105)远离球形万向连接件(1104)的一端,所述定位夹紧件(13)包括定位座(1301)、夹紧气缸(1302)、连接臂(1303)、限位块(1304)、夹紧块(1305)和抵圈(1306),所述定位座(1301)设置有多个且均设于支承板(16)的顶部,所述夹紧气缸(1302)安装于定位座(1301)远离第二安装板(5)的外壁表面,所述抵圈(1306)固定安装于定位座(1301)的顶部中间位置,所述定位座(1301)的顶部且位于抵圈(1306)对应第二安装板(5)的内侧设有可供轮毂本体(14)定位的安装位,所述夹紧块(1305)铰接于定位座(1301)上,所述连接臂(1303)的一端通过限位块(1304)固定于夹紧块(1305)上,所述连接臂(1303)的另一端与夹紧气缸(1302)的活塞杆连接,所述控制设备(15)安装于机架(1)的外壁上,所述步进电机(2)、抬升气缸(4)、第一驱动电机(8)、第二驱动电机(1101)、第三驱动电机(1106)和夹紧气缸(1302)分别与控制设备(15)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毂背腔及轴孔去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步进电机(2)、第一安装板(3)、抬升气缸(4)、第二安装板(5)、支架(6)、固定板(7)、第一驱动电机(8)、第三安装板(9)、轴孔毛刷(10)、离心毛刷驱动件(11)、轮毂背腔毛刷(12)、定位夹紧件(13)和控制设备(15),其中,所述步进电机(2)固定安装于机架(1)上,所述第一安装板(3)固定安装于步进电机(2)的输出轴上,所述抬升气缸(4)固定安装于第一安装板(3)上,所述第二安装板(5)固定安装于抬升气缸(4)的活塞端部,所述固定板(7)通过支架(6)固定安装于第二安装板(5)的顶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8)固定于第二安装板(5)的顶部中间位置,所述第三安装板(9)固定安装于第一驱动电机(8)的活塞端部,所述第一安装板(3)、第二安装板(5)、第三安装板(9)和固定板(7)均为水平设置,所述固定板(7)的中部设有可供第三安装板(9)升降的第一开孔(17),所述机架(1)的顶端内侧壁上设有支承板(16),所述支承板(16)上设有可供第二安装板(5)升降的第二开孔(18),所述支承板(16)通过定位夹紧件(13)固定有轮毂本体(14),所述轴孔毛刷(10)可拆卸安装于第三安装板(9)的顶部,所述轴孔毛刷(10)与轮毂本体(14)的轴孔上下对应,所述轮毂背腔毛刷(12)通过离心毛刷驱动件(11)对轮毂本体(14)的背腔进行去毛刺处理,所述离心毛刷驱动件(11)设置有多个且通过相应的斜向安装件(19)斜向并均置于第二安装板(5)上对应第一驱动电机(8)的外围,所述离心毛刷驱动件(11)包括第二驱动电机(1101)、转盘(1102)、离心连接轴(1103)、球形万向连接件(1104)、毛刷连接杆(1105)和第三驱动电机(1106),所述第二驱动电机(1101)通过斜向安装件(19)固定安装于第二安装板(5)上,所述转盘(1102)固定安装于第二驱动电机(1101)的输出轴端部,所述第三驱动电机(1106)固定安装于转盘(1102)上对应圆心的一侧,所述毛刷连接杆(1105)和离心连接轴(1103)通过球形万向连接件(1104)上下连接,所述球形万向连接件(1104)固定连接于固定板(7)的外围并与转盘(1102)的倾斜角度一致,所述离心连接轴(1103)远离球形万向连接件(1104)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第三驱动电机(1106)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轮毂背腔毛刷(12)可拆卸连接于毛刷连接杆(1105)远离球形万向连接件(1104)的一端,所述定位夹紧件(13)包括定位座(1301)、夹紧气缸(1302)、连接臂(1303)、限位块(1304)、夹紧块(1305)和抵圈(1306),所述定位座(1301)设置有多个且均设于支承板(16)的顶部,所述夹紧气缸(1302)安装于定位座(1301)远离第二安装板(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伟光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谊达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