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定磁隙的永磁调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97151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0 06: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固定磁隙的永磁调速器,包括导体转子及其内永磁转子,导体转子包括输入轴及导体;永磁转子包括输出轴及永磁筒,永磁筒包括周向排列的至少一个永磁体,永磁体沿永磁筒周向设置N极和S极且相邻两个永磁体的相邻磁极端极性相异;在永磁体两磁极端外侧均设置有导磁体;在永磁筒内侧设置有可移动导磁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固定磁隙结构,大大提高了调速器的啮合面积并降低了装配难度,节约了稀土材料,大大提高了扭矩传递能力。采用了磁路调节结构,大大减小了执行调节机构的功率消耗并最大限度的缩小了调节执行机构的体积,从而大大缩小了调速器的整体体积,不但降低了材料消耗和节省了安装空间,更是给现场安装施工带来了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固定磁隙的永磁调速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调速器,具体涉及一种固定磁隙的永磁调速器。
技术介绍
永磁调速器是通过永磁体的磁力耦合调速,实现电动机和负载的软(磁)连接,无任何影响电网的谐波产生,可靠性高,并可在高温、低温、潮湿、肮脏、易燃易爆、电压不稳及雷电等各种恶劣环境下工作,大幅减轻机械振动,广泛应用于电力、钢铁、冶金、石化,造纸、市政、舰船、灌溉及采矿等行业。而目前常用的永磁调速器均是通过调整气隙来实现转速调整的,磁路调节器的功率消耗大,且存在扭矩传递能力差、装配难度高、浪费大量稀土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降低磁路调节器功率消耗、提高扭矩传递能力、降低装配难度、节约稀土资源的一种固定磁隙的永磁调速器。目前的永磁调速器都是通过改变导体转子与永磁转子之间的气隙从而控制导体转子切割磁力线的多少,来实现转矩调整的,由于这种方式存在很多弊端,本技术基于电磁原理,从保持磁隙不变、改变磁力线的数量入手去设计新的永磁调速器,参考导磁材料的特性,通过控制永磁体对外展现的磁性大小,从而达到改变转矩的目的。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固定磁隙的永磁调速器,包括作为输入的导体转子及其内作为输出的的永磁转子,导体转子包括输入轴及沿输入轴内圆周面周向分布的导体;所述的永磁转子包括输出轴及与输出轴内端连接的永磁筒,所述的永磁筒包括周向排列的至少一个永磁体,永磁体沿永磁筒周向设置N极和S极且相邻两个永磁体的相邻磁极端极性相异;在永磁体两磁极端外侧均设置有用于连接两相邻永磁体的导磁体,永磁筒通过永磁体、导磁体的侧面连接于输出轴内端;输出轴内端与永磁体、导磁体的连接面设置有非导磁体;在永磁筒内侧设置有可移动导磁筒,可移动导磁筒上周向分布有用于封闭两个相邻导磁体之间间隙的可移动导磁体,所述的可移动导磁筒上设有执行机构,所述的执行机构将可移动导磁筒沿输出轴轴向移动,改变两相邻导磁体之间的间隙进而改变导磁体对外显示的磁性强度。导体转子转动时与永磁转子产生相对运动,永磁场在导体转子上产生涡流,同时涡流又产生感应磁场与永磁场相互作用,最终带动永磁转子沿与导体转子相同的方向转动,从而输出轴输出动力。而输出的动力与永磁转子的磁场强度(磁力线强度)成正比,永磁转子的磁场强度由磁路调节器中的执行机构控制,故可以通过执行机构控制可移动导磁筒的移动来改变导磁体对外显示的磁性,从而引起导体转子与输出轴产生转速的差异变化最终实现调速的目的。具体调节过程:通过执行机构移动可移动导磁筒,当可移动导磁筒将两相邻导磁体之间的间隙完全封闭时,磁力线经两相邻导磁体、可移动导磁体顺利穿越,导磁体对外不显示磁性;当可移动导磁筒完全处于两导磁体之间的间隙之外时,磁力线穿越到空气中,两导磁体被磁化成相对应极性的强磁体,即随着可移动导磁体与导磁体重合面积的增加,导磁体对外显示的磁性逐步减弱直至全部短路;反之,导磁体对外显示的磁性逐步增强直至可移动导磁体与导磁体不重合。根据可移动导磁筒所处位置不同,导磁体对外显示的磁性不同。此种方式相对于改变导体转子与永磁转子的轴向距离来说,降低了磁路调节器的功率消耗,提高了扭矩的传递能力。优选的,所述永磁体两磁极端外侧的导磁体与永磁体等厚度设置,可移动导磁体的宽度不小于永磁体外侧面与内侧面之间的距离,可移动导磁体的长度不小于两相邻导磁体之间的距离。上述可移动导磁体的尺寸设置便于将两相邻导磁体之间的间隙完全封闭。优选的,可移动导磁体内端可沿输出轴轴向移动,由与永磁体外侧面对应的位置移动至与永磁体内侧面对应的位置从而将永磁体两磁极端外侧的导磁体之间间隙封闭。使用过程中,将永磁调速器安装于某控制系统中,压力、流量、液位或其他控制信号被控制系统接收和处理,然后提供到执行机构,由执行机构来移动可移动导磁筒,改变磁场强度调节负载转速,满足控制要求。本技术由于采用了固定磁隙结构,大大提高了调速器的啮合面积并降低了装配难度,节约了稀土材料,大大提高了扭矩传递能力。由于采用了磁路调节结构,大大减小了执行调节机构的功率消耗并最大限度的缩小了调节执行机构的体积,从而大大缩小了调速器的整体体积,不但降低了材料消耗和节省了安装空间,更是给现场安装施工带来了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剖视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其中1、输入轴,2、导磁体,3、永磁体,4、永磁筒,5、输出轴,6、导体,7、可移动导磁体,8、执行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固定磁隙的永磁调速器,包括作为输入的导体转子及其内作为输出的的永磁转子,导体转子包括输入轴1及沿输入轴1内圆周面周向分布的导体6;所述的永磁转子包括输出轴5及与输出轴5内端连接的永磁筒4,所述的永磁筒4包括周向排列的至少一个永磁体3,永磁体3沿永磁筒4周向设置N极和S极且相邻两个永磁体3的相邻磁极端极性相异;在永磁体3两磁极端外侧均设置有用于连接两相邻永磁体3的导磁体2,永磁筒4通过永磁体3、导磁体2的侧面连接于输出轴5内端;输出轴5内端与永磁体3、导磁体2的连接面设置有非导磁体;在永磁筒4内侧设置有可移动导磁筒,可移动导磁筒上周向分布有用于封闭两个相邻导磁体2之间间隙的可移动导磁体7,所述的可移动导磁筒上设有执行机构8,所述的执行机构8将可移动导磁筒沿输出轴轴向移动,改变两相邻导磁体2之间的间隙进而改变导磁体2对外显示的磁性强度。优选的,所述永磁体3两磁极端外侧的导磁体2与永磁体3等厚度设置,可移动导磁体7的宽度不小于永磁体3外侧面与内侧面之间的距离,可移动导磁体7的长度不小于两相邻导磁体2之间的距离。优选的,可移动导磁体7内端可沿输出轴轴向移动,由与永磁体3外侧面对应的位置移动至与与永磁体3内侧面对应的位置从而将永磁体3两磁极端外侧的导磁体2之间间隙封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固定磁隙的永磁调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作为输入的导体转子及其内作为输出的永磁转子,导体转子包括输入轴(1)及沿输入轴(1)内圆周面周向分布的导体(6);所述的永磁转子包括输出轴(5)及与输出轴(5)内端连接的永磁筒(4),所述的永磁筒(4)包括周向排列的至少一个永磁体(3),永磁体(3)沿永磁筒(4)周向设置N极和S极且相邻两个永磁体(3)的相邻磁极端极性相异;在永磁体(3)两磁极端外侧均设置有用于连接两相邻永磁体(3)的导磁体(2)永磁筒(4)通过永磁体(3)、导磁体(2)的侧面连接于输出轴(5)内端;输出轴(5)内端与永磁体(3)、导磁体(2)的连接面设置有非导磁体;在永磁筒(4)内侧设置有可移动导磁筒,可移动导磁筒上周向分布有用于封闭两个相邻导磁体(2)之间间隙的可移动导磁体(7),所述的可移动导磁筒上设有执行机构(8),所述的执行机构(8)将可移动导磁筒沿输出轴(5)轴向移动,改变两相邻导磁体(2)之间的间隙进而改变导磁体(2)对外显示的磁性强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定磁隙的永磁调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作为输入的导体转子及其内作为输出的永磁转子,导体转子包括输入轴(1)及沿输入轴(1)内圆周面周向分布的导体(6);所述的永磁转子包括输出轴(5)及与输出轴(5)内端连接的永磁筒(4),所述的永磁筒(4)包括周向排列的至少一个永磁体(3),永磁体(3)沿永磁筒(4)周向设置N极和S极且相邻两个永磁体(3)的相邻磁极端极性相异;在永磁体(3)两磁极端外侧均设置有用于连接两相邻永磁体(3)的导磁体(2)永磁筒(4)通过永磁体(3)、导磁体(2)的侧面连接于输出轴(5)内端;输出轴(5)内端与永磁体(3)、导磁体(2)的连接面设置有非导磁体;在永磁筒(4)内侧设置有可移动导磁筒,可移动导磁筒上周向分布有用于封闭两个相邻导磁体(2)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刁俊起肖佳梁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航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