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新能源汽车风道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38413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0 00: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的新能源汽车风道冷却装置,其结构包括散热器、冷凝器、输送管、储液干燥器、连接管、软管、管道接头、接管、压缩机、膨胀阀、蒸发器,散热器的右端面固定安装于冷凝器的左端面,输送管的右端与储液干燥器的底部相相嵌套,连接管的左端固定安装于储液干燥器上端的右表面,接管的左端嵌入安装于管道接头的内部,压缩机与接管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新型的新能源汽车风道冷却装置,结构上设有散热器,散热器外壳的正表面固定安装与冷凝器的左端面,通过温度传感器对冷凝器所散发的热量进行感应,温度越高时则为电机通电控制其推动金属片来提高风机的功率,在温度较低时则降低功率,节约了电能的使用。

A New Type of Air Cooling Device for New Energy Vehic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ew type of air duct cooling device for new energy vehicles, which comprises a radiator, a condenser, a conveyor pipe, a liquid storage dryer, a connecting pipe, a hose, a pipe joint, a nozzle, a compressor, an expansion valve and an evaporator. The right end of the radiator is fixed on the left end of the condenser, and the right end of the conveyor pipe is nested with the bottom of the liquid storage dryer. The left end of the nozzle is fixed on the right surface of the upper end of the liquid storage dryer, the left end of the nozzle is embedded in the interior of the pipe joint, and the compressor is connected with the nozzl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new type of cooling device for the air duct of a new energy vehicle, which is structurally equipped with a radiator, and the front surface of the radiator shell is fixed on the left end of the condenser, and is dispersed to the condenser through a temperature sensor. The higher the temperature is, the higher the induction of heat is, the more the motor electrifies to control the driving metal sheet to improve the power of the fan, while the lower the temperature is, the lower the power is and the use of electric energy is sa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的新能源汽车风道冷却装置
本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新能源汽车风道冷却装置,属于汽车风道冷却领域。
技术介绍
汽车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之一,燃料汽车在运行时往往会排出大量的污染性气体,电动汽车和新能源汽车这些不排放污染性尾气的汽车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当新能源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电池会以不同倍率放电,以不同的速率产生大量的热量,汽车内部的其他元器件也会产生一定的热量,经过一定时间,热量不断累积,使电池组运行环境的温度不断升高,降低其充放电循环速率,影响电池的功率和能量的输出、电池的安全性、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720043367.0的一种新能源汽车风道冷却装置,包括装置本体,装置本体设置在新能源汽车的底端,装置本体前端设有进风口,后端设有排风口,进风口和排风口之间连接有制冷组件,装置本体内设有可控制制冷组件制冷的控制元件、以及可感应装置本体内温度的温度传感元件,温度传感元件的输出端与控制元件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控制元件的输出端与制冷组件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排风口的一侧设有风力发电组件,风力发电组件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可储存电能的蓄电池,进风口连接有物理降温组件,但是该现有技术为对冷凝器的散热输出的电能固定,不易调节,易浪费部分电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新能源汽车风道冷却装置,以解决对冷凝器的散热输出的电能固定,不易调节,易浪费部分电能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的新能源汽车风道冷却装置,其结构包括散热器、冷凝器、输送管、储液干燥器、连接管、软管、管道接头、接管、压缩机、膨胀阀、蒸发器,所述散热器的右端面固定安装于冷凝器的左端面,所述输送管的右端与储液干燥器的底部相相嵌套,所述连接管的左端固定安装于储液干燥器上端的右表面,所述接管的左端嵌入安装于管道接头的内部,所述压缩机与接管相连接,所述膨胀阀的底端与软管的右端相嵌套,所述蒸发器通过管道与膨胀阀相连接,所述散热器包括散热器外壳、风机、滑动变阻、温度传感器、信号接收器、电磁铁、通电杆、触点、减速电机、移动块、金属片、隔板、螺杆,所述散热器外壳的内安装有隔板,所述风机固定安装于散热器外壳的内部,所述滑动变阻的右端固定安装于隔板的左端面,所述温度传感器与信号接收器电连接,所述电磁铁的底面与通电杆的上表面相贴合,所述触点的与减速电机电连接,所述移动块的右端面设有金属片,所述螺杆的底端嵌入安装于减速电机的内部,所述移动块与螺杆相啮合。进一步地,所述输送管的左端面固定安装于冷凝器的右端面。进一步地,所述软管的左端与连接管的右端相嵌套。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器外壳的正表面固定安装与冷凝器的左端面。进一步地,所述储液干燥器为直径75mm的圆柱体结构。进一步地,所述软管采用耐热橡胶制造。进一步地,所述压缩机采用碳钢制造。有益效果本技术一种新型的新能源汽车风道冷却装置,结构上设有散热器,散热器外壳的正表面固定安装与冷凝器的左端面,通过温度传感器对冷凝器所散发的热量进行感应,温度越高时则为电机通电控制其推动金属片来提高风机的功率,在温度较低时则降低功率,节约了电能的使用。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新型的新能源汽车风道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散热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散热器-1、冷凝器-2、输送管-3、储液干燥器-4、连接管-5、软管-6、管道接头-7、接管-8、压缩机-9、膨胀阀-10、蒸发器-11、散热器外壳-101、风机-102、滑动变阻-103、温度传感器-104、信号接收器-105、电磁铁-106、通电杆-107、触点-108、减速电机-109、移动块-1010、金属片-1011、隔板-1012、螺杆-1013。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的新能源汽车风道冷却装置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散热器1、冷凝器2、输送管3、储液干燥器4、连接管5、软管6、管道接头7、接管8、压缩机9、膨胀阀10、蒸发器11,所述散热器1的右端面固定安装于冷凝器2的左端面,所述输送管3的右端与储液干燥器4的底部相相嵌套,所述连接管5的左端固定安装于储液干燥器4上端的右表面,所述接管8的左端嵌入安装于管道接头7的内部,所述压缩机9与接管8相连接,所述膨胀阀10的底端与软管6的右端相嵌套,所述蒸发器11通过管道与膨胀阀10相连接,所述散热器1包括散热器外壳101、风机102、滑动变阻103、温度传感器104、信号接收器105、电磁铁106、通电杆107、触点108、减速电机109、移动块1010、金属片1011、隔板1012、螺杆1013,所述散热器外壳101的内安装有隔板1012,所述风机102固定安装于散热器外壳101的内部,所述滑动变阻103的右端固定安装于隔板1012的左端面,所述温度传感器104与信号接收器105电连接,所述电磁铁106的底面与通电杆107的上表面相贴合,所述触点108的与减速电机109电连接,所述移动块1010的右端面设有金属片1011,所述螺杆1013的底端嵌入安装于减速电机109的内部,所述移动块1010与螺杆1013相啮合,所述输送管3的左端面固定安装于冷凝器2的右端面,所述软管6的左端与连接管5的右端相嵌套,所述散热器外壳101的正表面固定安装与冷凝器2的左端面,所述储液干燥器4为直径75mm的圆柱体结构,所述软管6采用耐热橡胶制造,所述压缩机9采用碳钢制造。本专利所说的冷凝器2为制冷系统的机件,属于换热器的一种;所述螺杆1013外表面切有螺旋槽的圆柱或者切有锥面螺旋槽的圆锥。在进行使用时温度传感器104对冷凝器2散发的温度进行感应,在温度较高时控制电磁铁106断电,使通电杆107垂直掉落与触点108接通,然后减速电机109通电转动,利用螺杆1013与移动块1010啮合的结构进行推动,金属片1011在移动块1010的带动下在滑动变阻103上进行滑动调节阻值,控制风机102的功率。本技术解决了对冷凝器的散热输出的电能固定,不易调节,易浪费部分电能的问题,本技术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本技术一种新型的新能源汽车风道冷却装置,结构上设有散热器1,散热器外壳101的正表面固定安装与冷凝器2的左端面,通过温度传感器104对冷凝器2所散发的热量进行感应,温度越高时则为电机通电控制其推动金属片1011来提高风机102的功率,在温度较低时则降低功率,节约了电能的使用。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的新能源汽车风道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散热器(1)、冷凝器(2)、输送管(3)、储液干燥器(4)、连接管(5)、软管(6)、管道接头(7)、接管(8)、压缩机(9)、膨胀阀(10)、蒸发器(11),所述散热器(1)的右端面固定安装于冷凝器(2)的左端面,所述输送管(3)的右端与储液干燥器(4)的底部相嵌套,所述连接管(5)的左端固定安装于储液干燥器(4)上端的右表面,所述接管(8)的左端嵌入安装于管道接头(7)的内部,所述压缩机(9)与接管(8)相连接,所述膨胀阀(10)的底端与软管(6)的右端相嵌套,所述蒸发器(11)通过管道与膨胀阀(10)相连接,所述散热器(1)包括散热器外壳(101)、风机(102)、滑动变阻(103)、温度传感器(104)、信号接收器(105)、电磁铁(106)、通电杆(107)、触点(108)、减速电机(109)、移动块(1010)、金属片(1011)、隔板(1012)、螺杆(1013),所述散热器外壳(101)的内安装有隔板(1012),所述风机(102)固定安装于散热器外壳(101)的内部,所述滑动变阻(103)的右端固定安装于隔板(1012)的左端面,所述温度传感器(104)与信号接收器(105)电连接,所述电磁铁(106)的底面与通电杆(107)的上表面相贴合,所述触点(108)的与减速电机(109)电连接,所述移动块(1010)的右端面设有金属片(1011),所述螺杆(1013)的底端嵌入安装于减速电机(109)的内部,所述移动块(1010)与螺杆(1013)相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新能源汽车风道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散热器(1)、冷凝器(2)、输送管(3)、储液干燥器(4)、连接管(5)、软管(6)、管道接头(7)、接管(8)、压缩机(9)、膨胀阀(10)、蒸发器(11),所述散热器(1)的右端面固定安装于冷凝器(2)的左端面,所述输送管(3)的右端与储液干燥器(4)的底部相嵌套,所述连接管(5)的左端固定安装于储液干燥器(4)上端的右表面,所述接管(8)的左端嵌入安装于管道接头(7)的内部,所述压缩机(9)与接管(8)相连接,所述膨胀阀(10)的底端与软管(6)的右端相嵌套,所述蒸发器(11)通过管道与膨胀阀(10)相连接,所述散热器(1)包括散热器外壳(101)、风机(102)、滑动变阻(103)、温度传感器(104)、信号接收器(105)、电磁铁(106)、通电杆(107)、触点(108)、减速电机(109)、移动块(1010)、金属片(1011)、隔板(1012)、螺杆(1013),所述散热器外壳(101)的内安装有隔板(1012),所述风机(102)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艺伟
申请(专利权)人:惠安县拓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