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铰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8126 阅读:2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气压铰链,用于连接板件及框件,使板件可相对于框件进行开合的运动;其包括:一固定件及一转动件,分别固设于上述的框件及板件;一连接件,用以连接固定件及转动件;一复位单元,枢设于上述的固定件及转动件之间,复位单元包括一气压缸、一弹性元件、及一抵顶件,这样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气压铰链;通过上述的复位单元,可以在开启板件时不需施予持续且较大的力,而关闭板件时,也可缓慢地复位至框件处。(*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铰链,特别是一种采用气压缸与弹性元件的复合式设计,具有省力以及缓冲效果的气压铰链
技术介绍
现有的铰链装置包括一固定座,锁固于一门框上;一旋转座,锁固于一门板上;一衔接件,装设在上述固定座与旋转座之间,用以连接固定座与旋转座;一定位件,装设在上述固定座与旋转座间,与上述的衔接件相对侧;一缓冲件,设于固定座与衔接件之间。当开启门板至一开门位置时,旋转座远离固定座带动定位件,且缓冲件被定位件抵顶,使缓冲件产生一使定位件复位的回复力;当关闭门板时,旋转座靠近固定座,并带动定位件,使得缓冲件被定位件抵顶的状态解除,并释放出缓冲件的回复力,进而带动定位件复位,并以此带动门板移至一关门位置。上述现有的铰链装置,虽然能在关门时,利用缓冲件所提供的回复力使定位件复位,并带动门板至关门位置,但在复位的过程中,因为缓冲件的抵顶状态突然解除,使得缓冲件的回复力也瞬间释放,门板关闭迅速,易造成压伤手指的情况发生,且门板碰撞门框时,会产生较大的声响,长期使用时,易造成门板及门框的损坏。另一现有铰链,详见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508270号,其结构大致与上述相同,上述的缓冲件为一安装在固定座的气油压缸,在门板被打开后,定位件将带动气油压缸的缸轴内缩至气油压缸的状态,以提供定位件复位的回复力;在关门时,通过上述的回复力,带动板件缓缓关闭,使缸轴呈伸出气油压缸的状态。该现有的铰链,虽可改善上述快速关闭门板的缺点,但由于开门时需施力克服气油压缸内持续产生的回复力,使得开门时需耗费较大的力,长期使用时,旋转座与门板的锁固处,易产生松动,损坏门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缺陷,为避免该缺陷的存在,本技术提供一气压铰链,可使关门时,板件不会迅速关闭而造成手指压伤或产生较大声响;以及在开门时可不需施予较大且持续的力即可开启板件。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气压铰链提供一复位单元,包括一弹性元件、一抵顶件、及一气压缸;利用上述的弹性元件,用以提供抵顶件复位的回复力;以及上述的气压缸,具有一以可伸入、伸出方式装设的气缸轴,气缸轴的一端接设于上述的抵顶件,另一端则与一调整阀接设;其中调整阀的外壁呈一中央厚二侧边薄的形状,从而使气缸轴伸入气压缸所费的力较伸出气压缸的力小。当开启板件至开门位置时,抵顶件将顶掣上述的弹性元件,此时弹性元件将产生一使抵顶件复位的回复力,且抵顶件将带动气缸轴伸入气压缸内;当关闭板件时,通过上述的回复力,带动抵顶件复位,此时抵顶件将带动气缸轴伸出气压缸,使气压缸产生一使抵顶件可缓慢复位的缓冲力,通过上述的回复力及缓冲力使板件可缓慢移至关门位置,以避免弹性元件所产生的回复力使板件快速复位。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图2-1、2-2是本技术的动作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气缸轴伸入气压缸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气缸轴伸出气压缸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及
技术实现思路
,现结合附图说明如下请参阅图2-1、2-2,如图所示,本技术的气压铰链,用于连接一板件20及一框件10,使板件20可相对于框件10进行开合板件20的运动。请参阅图1(可同时参阅图2-1、2-2),是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包括一固定件11,是一壳体,设于一框件10的边缘处,其一侧具有两个上、下对应的洞孔111、112;一转动件12,设于一板件20的边缘处,及其一侧具有二个上、下对应的洞孔121、122;一连接件13,用以连接上述的固定件11与转动件12,在连接件13的二端各具有一上、下对应的连接孔131、132;连接件13通过一第一枢轴15与固定件11枢接,其中第一枢轴15穿设固定件11的洞孔112,以及连接件13的连接孔131,及连接件13通过一第二枢轴16与转动件12枢接,其中第二枢轴16由不可分离的两枢轴161、162所组成,枢轴162穿设转动件12的洞孔122,及连接件13的连接孔132;以及一复位单元30,包括一抵顶件14,设于固定件11与转动件12间、连接件13的侧边,其二端各具有一枢接部141、142,分别通过第一枢轴15a、与第二枢轴16的枢轴161穿设固定件11的洞孔111,以及转动件12的洞孔121枢接;及上述抵顶件14具有一自抵顶件14底部延伸出的抵顶部144,且抵顶部144具有一凸出的枢接部143;一具有二延伸臂171及一延伸凸部172的弹性元件17,其套设于上述的第一枢轴15与固定件11、连接件13之间,其两延伸臂171顶抵固定件11的内壁113,而其延伸凸部172顶抵于抵顶件14的抵顶部144;一气压缸18,设于上述固定件11内,并具有一以可伸入、伸出方式装设的气缸轴181,气缸轴181露出的一端具有一轴孔182,通过第一枢轴15b穿设枢接部143,与抵顶件14枢接,气缸轴181的另一端则与一调整阀183(可为塑料或橡皮材质)接设;其中调整阀183的一外壁184为中央厚二侧边薄;气缸轴181伸入气压缸18时,调整阀183的外壁184顺沿气压缸18的内壁185伸入,所费的力较小,而气缸轴181伸出气压缸18时,调整阀183逆沿气压缸18内壁185伸出,使调整阀183二侧边较薄处撑开,使所费的力较大(请参阅图3、4)。请参阅图2-1、2-2、3、4,如图所示,当开启板件20时,板件20远离框件10,并带动抵顶件14的抵顶部144顶掣弹性元件17的延伸凸部172,当克服弹性元件17的弹性作用力时,即可使板件20定位于一开门位置,且弹性元件17将产生一使抵顶件14移至关门位置的回复力,此时,抵顶件14也带动气缸轴181伸入气压缸18内;当关闭板件20时,轻推板件20,使抵顶件14以第一枢轴15a为中心转动(如图中箭头所示),此时带动气缸轴181伸出气压缸18,使气压缸18产生一令抵顶件14缓慢移至关门位置的缓冲力,同时,抵顶件14的抵顶部144抵顶弹性元件17的状态解除,释放出弹性元件17的回复力,并通过上述的缓冲力,使连接件13以第一枢轴15为中心转动(如图中箭头所示),以此带动板件20缓缓移至关门位置。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气压铰链,用以连接一板件(20)及一框件(10),使所述板件(20)以可旋动的方式设于所述框件(10),并定位于一开门及关门的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压铰链包括一固定件(11),是一壳体,设于所述框件(10)的边缘处;一转动件(12),设于所述板件(20)的边缘处;一连接件(13),其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件(11)及所述转动件(12)枢接,用以连接所述固定件(11)与所述转动件(12);以及一复位单元(30),其包括一抵顶件(14),设于所述连接件(13)的侧边,其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件(11)及所述转动件(12)枢接,并具有一抵顶部(144),使所述板件(20)位于开门位置时,所述抵顶部(144)顶抵一装设于所述固定件(11)与所述连接件(13)枢接处的一弹性元件(17),使所述弹性元件(1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压铰链,用以连接一板件(20)及一框件(10),使所述板件(20)以可旋动的方式设于所述框件(10),并定位于一开门及关门的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压铰链包括:一固定件(11),是一壳体,设于所述框件(10)的边缘处;一转动件(12),设于所述板件(20)的边缘处;一连接件(13),其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件(11)及所述转动件(12)枢接,用以连接所述固定件(11)与所述转动件(12);以及一复位单元(30),其包括:一抵顶件(14),设于所述连接件(13)的侧边,其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件(11)及所述转动件(12)枢接,并具有一抵顶部(144),使所述板件(20)位于开门位置时,所述抵顶部(144)顶抵一装设于所述固定件(11)与所述连接件(13)枢接处的一弹性元件(17),使所述弹性元件(17)产生一使所述抵顶件(14)移至关门位置的回复力;一气压缸(18),设于所述固定件(11)内,具有一可伸入、伸出所述气压缸(18)的气缸轴(181),所述气缸轴(181)的一端露出所述气压缸(18),并与所述抵顶件(14)枢接,另一端则与一调整阀(183)接设,使所述板件(20)位于开门位置时,所述抵顶件(14)带动所述气缸轴(181)伸入所述气压缸(18);而所述板件(20)位于关门位置时,所述抵顶件(14)带动所述气缸轴(181)伸出气压缸(18),使气压缸(18)产生一使所述抵顶件(14)可缓慢移至关门位置的缓冲力。...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境铨
申请(专利权)人:华峰密机厂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