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商用车可调节后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37826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9 22: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商用车可调节后防护装置,包括有第一防护板、第二防护板、气缸和电磁阀,其中第一防护板固定在车架上,第二防护板铰接在两个支撑臂的后端,两个支撑臂的前端分别铰接在车架的两侧,气缸的顶端铰接在车架的横梁上,气缸的底端铰接在支杆上,支杆的两端固定在与第二防护板铰接的支撑臂上,气缸能够带动第二防护板进行上下运动,电磁阀装配在车架的横梁后侧对应气缸的位置处,电磁阀与气缸和车辆电子控制单元相连接,电磁阀接收车辆电子控制单元的指令控制气缸的工作,气缸与原车自带的气源连接并由该气源供气,有益效果:能够实现后防护装置的高度调节,在满足商用车通过性的同时能实现较好的防护效果。

An Adjustable Rear Protection Device for Commercial Vehicle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djustable rear protective device for commercial vehicles,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protective plate, a second protective plate, a cylinder and an electromagnetic valve. The first protective plate is fixed on the frame, the second protective plate is articulated at the back end of two supporting arms, the front end of two supporting arms is articulated on both sides of the frame, the top of the cylinder is articulated on the cross beam of the frame, and the bottom end of the cylinder is articulated on the support arm. On the rod, the two ends of the support rod are fixed on the support arm articulated with the second protective plate. The cylinder can drive the second protective plate up and down. The solenoid valve is assembled at the position of the cylinder corresponding to the rear side of the cross beam of the frame. The solenoid valve is connected with the cylinder and the vehicle electronic control unit. The solenoid valve receives instructions from the vehicle electronic control unit to control the work of the cylinder. The cylinder is self-contained in the original vehicle. The gas source is connected and supplied by the gas source. The beneficial effect is that the height adjustment of the rear protective device can be realized, and the better protective effect can be achieved while satisfying the passability of commercial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商用车可调节后防护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护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商用车可调节后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商用车为了保证其在崎岖道路上的通过性以及商用车较高的底盘高度,商用车的后防护装置往往较高。在发生追尾事故时,由于后车通常为家用小轿车,不能使商用车的后保险杠和家用小轿车的前保险杠进行碰撞。这种情况下就会导致严重的削顶事故,大大增加了事故的严重程度,降低了后车驾驶人的生存几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商用车后防护装置装配位置较高,导致大大增加了发生追尾时事故的严重程度而提供的一种商用车可调节后防护装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商用车可调节后防护装置包括有第一防护板、第二防护板、气缸和电磁阀,其中第一防护板固定在车架上,第二防护板铰接在两个支撑臂的后端,两个支撑臂的前端分别铰接在车架的两侧,气缸的顶端铰接在车架的横梁上,气缸的底端铰接在支杆上,支杆的两端固定在与第二防护板铰接的支撑臂上,气缸能够带动第二防护板进行上下运动,电磁阀装配在车架的横梁后侧对应气缸的位置处,电磁阀与气缸和车辆电子控制单元相连接,电磁阀接收车辆电子控制单元的指令控制气缸的工作,气缸与原车自带的气源连接并由该气源供气。每个支撑臂均是由上支撑臂和下支撑臂组成,上支撑臂和下支撑臂上下设置,下支撑臂的长度大于上支撑臂的长度,其中上支撑臂的前端铰接在车架的一侧,上支撑臂的后端铰接在第二防护板的一侧,下支撑臂的前端卡接在车架侧面的滑槽内并能够在滑槽内进行滑动,下支撑臂的后端铰接在第二防护板的一侧,与气缸底端相铰接的支杆两端固定在下支撑臂上。气缸为亚德客公司生产的双作用气缸,气缸的型号为SC50×150SCB型。电磁阀为亚德客公司生产的三位五通电磁阀,型号为4V230C-08DC24V。第一防护板的后端两侧装配有两个雷达传感器,雷达传感器的型号为DELPHIESR毫米波雷达,雷达传感器能够将车辆后方的路况信息实时传送到车辆电子控制单元内。车辆电子控制单元和原车自带的气源均为原车携带现有设备的组装,因此,具体型号和规格没有进行赘述。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商用车可调节后防护装置在车辆正常行驶情况下为了保证商用车的通过性,第二防护板和第一防护板高度相同,下支撑臂的前端靠近车架侧面滑槽前端点的位置处,当雷达传感器检测到后车与本车的相对距离小于和相对车速大于限制阈值的时候,认为处于危险工况,车辆电子控制单元向三位五通电磁阀发出指令。三位五通电磁阀向双作用气缸供气使其伸长,气缸驱使下支撑臂直到下支臂的前端滑行到车架侧面滑槽的后端点位置处,此时,三位五通电磁阀变换为锁止状态。若此时发生碰撞事故,第一防护板由于和车架直接固定连接,将碰撞力衰减之后传向车架;第二防护板则通过左右侧的上支撑臂和下支撑臂将碰撞力传向车架和车架侧面的滑槽,尽可能的减少了气缸在事故中的受损情况。当车辆停车和驻车状态时,为了减轻此时追尾事故的危害程度,系统将不加选择的将第二防护板降到最低点位置,与第一防护板共同形成更大的防护范围。当车辆雷达传感器检测到后车与本车的相对距离大于和相对车速小于限制阈值的时候,认为脱离危险工况,车辆电子控制单元向三位五通电磁阀发出指令。三位五通电磁阀向双作用气缸供气使其缩短,直到下支撑臂到达滑槽的前端点位置,三位五通电磁阀变换为锁止状态。此时,下支撑臂的铰接点位于滑槽的最前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商用车可调节后防护装置,采用二级防护板,能够实现后防护装置的高度调节,在满足商用车通过性的同时可以实现对追尾事故发生时,对后车的防护效果,且无论后车是前保险杠较低的家用车还是较高的其他车辆都能实现较好的防护效果。使用商用车自带的气源作为驱动气源,采用中置单气缸的方式减少了气缸的数量,简化驱动装置节约成本。车架侧面滑槽下止点位置也是机械结构的止点位置,减小了碰撞事故发生时气缸的受力,提高了后防护装置的承力能力,加强了后防护装置的刚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防护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专利技术所述支杆结构示意图。上图中的标注如下:1、第一防护板2、第二防护板3、气缸4、电磁阀5、车架6、横梁7、支杆8、上支撑臂9、下支撑臂10、滑槽11、雷达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商用车可调节后防护装置包括有第一防护板1、第二防护板2、气缸3和电磁阀4,其中第一防护板1固定在车架5上,第二防护板2铰接在两个支撑臂的后端,两个支撑臂的前端分别铰接在车架5的两侧,气缸3的顶端铰接在车架5的横梁6上,气缸3的底端铰接在支杆7上,支杆7的两端固定在与第二防护板2铰接的支撑臂上,气缸3能够带动第二防护板2进行上下运动,电磁阀4装配在车架5的横梁6后侧对应气缸3的位置处,电磁阀4与气缸3和车辆电子控制单元相连接,电磁阀4接收车辆电子控制单元的指令控制气缸3的工作,气缸3与原车自带的气源连接并由该气源供气。每个支撑臂均是由上支撑臂8和下支撑臂9组成,上支撑臂8和下支撑臂9上下设置,下支撑臂9的长度大于上支撑臂8的长度,其中上支撑臂8的前端铰接在车架5的一侧,上支撑臂8的后端铰接在第二防护板2的一侧,下支撑臂9的前端卡接在车架5侧面的滑槽10内并能够在滑槽10内进行滑动,下支撑臂9的后端铰接在第二防护板2的一侧,与气缸3底端相铰接的支杆7两端固定在下支撑臂9上。气缸3为亚德客公司生产的双作用气缸,气缸3的型号为SC50×150SCB型。电磁阀4为亚德客公司生产的三位五通电磁阀,型号为4V230C-08DC24V。第一防护板1的后端两侧装配有两个雷达传感器11,雷达传感器11的型号为DELPHI,雷达传感器11为ESR毫米波雷达,雷达传感器11能够将车辆后方的路况信息实时传送到车辆电子控制单元内。车辆电子控制单元和原车自带的气源均为原车携带现有设备的组装,因此,具体型号和规格没有进行赘述。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商用车可调节后防护装置在车辆正常行驶情况下为了保证商用车的通过性,第二防护板2和第一防护板1高度相同,下支撑臂9的前端靠近车架5侧面滑槽10前端点的位置处,当雷达传感器11检测到后车与本车的相对距离和相对车速小于限制阈值的时候,认为处于危险工况,车辆电子控制单元向三位五通电磁阀4发出指令。三位五通电磁阀4向双作用气缸3供气使其伸长,气缸3驱使下支撑臂9直到下支臂9的前端滑行到车架5侧面滑槽10的后端点位置处,此时,三位五通电磁阀4变换为锁止状态。若此时发生碰撞事故,第一防护板1由于和车架5直接固定连接,将碰撞力衰减之后传向车架5;第二防护板2则通过左右侧的上支撑臂8和下支撑臂9将碰撞力传向车架5和车架5侧面的滑槽10,尽可能的减少了气缸3在事故中的受损情况。当车辆停车和驻车状态时,为了减轻此时追尾事故的危害程度,系统将不加选择的将第二防护板2降到最低点位置,与第一防护板1共同形成更大的防护范围。当车辆雷达传感器11检测到后车与本车的相对距离和相对车速大于限制阈值的时候,认为脱离危险工况,车辆电子控制单元向三位五通电磁阀4发出指令。三位五通电磁阀4向双作用气缸3供气使其缩短,直到下支撑臂9到达滑槽10的前端点位置,三位五通电磁阀4变换为锁止状态。此时,下支撑臂9的铰接点位于滑槽10的最前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商用车可调节后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第一防护板、第二防护板、气缸和电磁阀,其中第一防护板固定在车架上,第二防护板铰接在两个支撑臂的后端,两个支撑臂的前端分别铰接在车架的两侧,气缸的顶端铰接在车架的横梁上,气缸的底端铰接在支杆上,支杆的两端固定在与第二防护板铰接的支撑臂上,气缸能够带动第二防护板进行上下运动,电磁阀装配在车架的横梁后侧对应气缸的位置处,电磁阀与气缸和车辆电子控制单元相连接,电磁阀接收车辆电子控制单元的指令控制气缸的工作,气缸与原车自带的气源连接并由该气源供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商用车可调节后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第一防护板、第二防护板、气缸和电磁阀,其中第一防护板固定在车架上,第二防护板铰接在两个支撑臂的后端,两个支撑臂的前端分别铰接在车架的两侧,气缸的顶端铰接在车架的横梁上,气缸的底端铰接在支杆上,支杆的两端固定在与第二防护板铰接的支撑臂上,气缸能够带动第二防护板进行上下运动,电磁阀装配在车架的横梁后侧对应气缸的位置处,电磁阀与气缸和车辆电子控制单元相连接,电磁阀接收车辆电子控制单元的指令控制气缸的工作,气缸与原车自带的气源连接并由该气源供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商用车可调节后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个支撑臂均是由上支撑臂和下支撑臂组成,上支撑臂和下支撑臂上下设置,下支撑臂的长度大于上支撑臂的长度,其中上支撑臂的前端铰接在车架的一侧,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健罗新帅朱冰王春迪孙卓孙宇航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