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莹莹专利>正文

一种汽车安全防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37826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9 22: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防撞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汽车安全防撞装置,包括前防撞板,所述前防撞板的下方设置有后防撞板,所述后防撞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对称分布的螺母,所述前防撞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不少于三个等距离排列的减震柱,所述前防撞板的内部开设有空腔。该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传导杆和和活塞板相互配合,在产生撞击的过程中,能通过斜减震弹簧对撞击的力进行分解,然后通过活塞板挤压空腔内部的空气,将空气通过排气孔排出,橡胶密封圈与撞击车辆接触,可以形成密闭结构,使排出的空气更好的作用在撞击车辆上,利用排出的空气形成阻力,来达到防撞的效果,从而降低防撞过程中产生的冲击力,防撞效果更好。

A Safety Anti-collision Device for Automobil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utomobile anti-collision device, and discloses an automobile safety anti-collision device, which includes a front anti-collision plate. A rear anti-collision plate is arranged below the front anti-collision plate. The bottom of the rear anti-collision plate is fixed with two symmetrically distributed nuts. The bottom of the front anti-collision plate is fixed with at least three shock absorbers arranged at equal distances, and the inner part of the front anti-collision plate is fixed with two sym The Department has a cavity. The invention can decompose the impact force through the oblique shock absorber spring in the process of impacting through the cooperation of the conducting rod and the piston plate, then squeeze the air inside the cavity through the piston plate, exhaust the air through the exhaust hole, and contact the rubber sealing ring with the impacting vehicle to form a closed structure, so that the exhausted air can play a better role in impacting the vehicle. Use the exhausted air to form resistance to achieve the anti-collision effect, so as to reduce the impact force generated in the anti-collision process, and the anti-collision effect is bet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安全防撞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防撞装置
,具体为一种汽车安全防撞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是由动力驱动,具有4个或4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承载的车辆,主要用于:载运人员和(或)货物;牵引载运人员和(或)货物的车辆。汽车作为人们日常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巨大的便利,通过驾驶汽车,可以方便快捷的实现中短距离位置移动,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我国的汽车保有量每年正急剧上升,现有的汽车也具备各种各样的功能,其中,安全功能让人们较为重视。汽车的安全机构包括有防撞装置,防撞装置能有效减少汽车撞击过程中产生的冲击力,起到对驾驶者和乘客的安全保护作用,尤其是在人们开车的过程中,很容易因为前车刹车过于着急或者后车追尾导致碰撞,在速度较快无法及时有效刹车的情况下,会加剧碰撞产生的不良后果,严重时,会对驾驶者和乘客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汽车防撞装置作为汽车的重要安全构件,在汽车安全行驶的过程中,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然而,现有的一般汽车防撞装置,仅仅是通过简单的防撞梁来达到防撞的效果,其防撞效果差,不能将撞击产生的力进行分解,撞击过程中产生的冲击力由防撞梁直接作用到车辆,然后再作用到人体,会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无法达到安全防撞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安全防撞装置,具备能撞击过程中产生的冲击力分解,降低对人体的冲击力,防撞效果好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的一般汽车防撞装置,仅仅是通过简单的防撞梁来达到防撞的效果,其防撞效果差,不能将撞击产生的力进行分解,撞击过程中产生的力由防撞梁直接作用到车辆,然后再作用到人体,会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无法达到安全防撞的效果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能撞击过程中产生的冲击力分解,降低对人体的冲击力,防撞效果好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安全防撞装置,包括前防撞板,所述前防撞板的下方设置有后防撞板,所述后防撞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对称分布的螺母,所述前防撞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不少于三个等距离排列的减震柱;所述前防撞板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部沿水平方向放置有活塞板,所述活塞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传导杆,所述传导杆的底端向下贯穿前防撞板并与后防撞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传导杆位于相邻的两个减震柱之间,所述前防撞板的顶部开设有均匀分布的排气孔,所述排气孔的内径由下至上逐渐减小,所述前防撞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橡胶密封圈,所述橡胶密封圈向上延伸出前防撞板。优选的,所述减震柱包括支撑管,所述支撑管的内部穿插设置有支撑柱,所述减震柱的外侧面固定安装有外减震弹簧,所述外减震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前防撞板和后防撞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的底端并且位于支撑管的内部设置有内减震弹簧,所述内减震弹簧的底端以及位于支撑管内腔的后防撞板上均固定安装有挂环,所述内减震弹簧通过挂环分别与支撑柱以及后防撞板连接。优选的,所述支撑管的底端与后防撞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向上延伸出支撑管并与前防撞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支撑管的正面和背面均开设有条形通孔,所述支撑柱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安装有滑动卡块,所述滑动卡块远离支撑柱的一端延伸至条形通孔的内部。优选的,所述传导杆上套设有T形密封环,所述T形密封环的顶端嵌设于传导杆与前防撞板的相交处。优选的,所述传导杆的两侧均设置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包括一个连接杆和一个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套设在连接杆上,所述伸缩杆上套设有斜减震弹簧。优选的,所述连接杆和连接管相背离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与铰接座交接,所述伸缩杆顶端的铰接座与传导杆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底端的铰接座与后防撞板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三十至八十度。(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安全防撞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汽车安全防撞装置,通过传导杆和和活塞板相互配合,在产生撞击的过程中,能通过斜减震弹簧对撞击的力进行分解,然后通过活塞板挤压空腔内部的空气,将空气通过排气孔排出,橡胶密封圈与撞击车辆接触,可以形成密闭结构,使排出的空气更好的作用在撞击车辆上,利用排出的空气形成阻力,来达到防撞的效果,从而降低防撞过程中产生的冲击力,防撞效果更好。2、该汽车安全防撞装置,通过减震柱外侧套设外减震弹簧,利用外减震弹簧与内减震弹簧相互配合,以达到加强减震防撞的效果,通过将滑动卡块设置在条形通孔中,确保了支撑管和支撑柱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使减震柱不容易断裂,使用时的稳定性更高,有效降低了撞击过程中产生的冲击力,为驾驶者和乘客提供了更大的安全保证。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A部放大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B部放大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C部放大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支撑管和支撑柱的连接结构侧视图。图中:1前防撞板、2后防撞板、3螺母、4减震柱、5空腔、6活塞板、7传导杆、8排气孔、9橡胶密封圈、10支撑管、11支撑柱、12外减震弹簧、13内减震弹簧、14条形通孔、15滑动卡块、16T形密封环、17伸缩杆、18连接杆、19连接管、20斜减震弹簧、21转动杆、22铰接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一种汽车安全防撞装置,包括前防撞板1,前防撞板1的下方设置有后防撞板2,后防撞板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对称分布的螺母3,工作人员可以通孔,螺母3将该防撞装置安装在汽车上,在需要时,也可以通过其他连接结构对防撞装置再次加固,在此不再赘述,前防撞板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不少于三个等距离排列的减震柱4,减震柱4起到了主要减震以及连接的效果,将前防撞板1与后防撞板2连接在一起。前防撞板1的内部开设有空腔5,空腔5的内部沿水平方向放置有活塞板6,活塞板6设置在空腔5中,能将空气挤出,形成冲击力的阻力,从而达到防撞的效果,活塞板6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传导杆7,传导杆7能将撞击过程中产生的冲击力由前防撞板1传导至后防撞板2上,在传导的过程中通过空气进行减震,传导杆7的底端向下贯穿前防撞板1并与后防撞板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传导杆7位于相邻的两个减震柱4之间,前防撞板1的顶部开设有均匀分布的排气孔8,排气孔8的内径由下至上逐渐减小,在相同冲击力的情况下,排气孔的直径越小排出空气的速度越大,对冲击力产生的阻力就越大,从而达到更好的防撞效果,前防撞板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橡胶密封圈9,橡胶密封圈9向上延伸出前防撞板1,橡胶密封圈9与撞击物接触,能对空气进行阻隔,在撞击过程中不至于过快的流失在外界,能使排出的空气与撞击物的接触效果更好,使排出的空气更好的作用在撞击物上。具体的,减震柱4包括支撑管10,支撑管10的内部穿插设置有支撑柱11,减震柱4的外侧面固定安装有外减震弹簧12,外减震弹簧12的两端分别与前防撞板1和后防撞板2固定连接,支撑柱11的底端并且位于支撑管10的内部设置有内减震弹簧13,内减震弹簧13的底端以及位于支撑管10内腔的后防撞板2上均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安全防撞装置,包括前防撞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防撞板(1)的下方设置有后防撞板(2),所述后防撞板(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对称分布的螺母(3),所述前防撞板(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不少于三个等距离排列的减震柱(4);所述前防撞板(1)的内部开设有空腔(5),所述空腔(5)的内部沿水平方向放置有活塞板(6),所述活塞板(6)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传导杆(7),所述传导杆(7)的底端向下贯穿前防撞板(1)并与后防撞板(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传导杆(7)位于相邻的两个减震柱(4)之间,所述前防撞板(1)的顶部开设有均匀分布的排气孔(8),所述排气孔(8)的内径由下至上逐渐减小,所述前防撞板(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橡胶密封圈(9),所述橡胶密封圈(9)向上延伸出前防撞板(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安全防撞装置,包括前防撞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防撞板(1)的下方设置有后防撞板(2),所述后防撞板(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对称分布的螺母(3),所述前防撞板(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不少于三个等距离排列的减震柱(4);所述前防撞板(1)的内部开设有空腔(5),所述空腔(5)的内部沿水平方向放置有活塞板(6),所述活塞板(6)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传导杆(7),所述传导杆(7)的底端向下贯穿前防撞板(1)并与后防撞板(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传导杆(7)位于相邻的两个减震柱(4)之间,所述前防撞板(1)的顶部开设有均匀分布的排气孔(8),所述排气孔(8)的内径由下至上逐渐减小,所述前防撞板(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橡胶密封圈(9),所述橡胶密封圈(9)向上延伸出前防撞板(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安全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柱(4)包括支撑管(10),所述支撑管(10)的内部穿插设置有支撑柱(11),所述减震柱(4)的外侧面固定安装有外减震弹簧(12),所述外减震弹簧(12)的两端分别与前防撞板(1)和后防撞板(2)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11)的底端并且位于支撑管(10)的内部设置有内减震弹簧(13),所述内减震弹簧(13)的底端以及位于支撑管(10)内腔的后防撞板(2)上均固定安装有挂环,所述内减震弹簧(13)通过挂环分别与支撑柱(11)以及后防撞板(2)连接。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鹏王建华付程钢
申请(专利权)人:刘莹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