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莹莹专利>正文

一种自动打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319887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6 1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用品领域,具体是一种自动打泡装置,包括打泡注射器、壳体、打泡箱、旋转组件和控制屏。所述打泡注射器设有第一注射器、第一注射器、第一三通管和第二三通管,经过两个三通管的两次打泡,可以使打泡速度更快。所述第一三通管固定于第一注射器、第二三通管固定于第二注射器,可以防止三通旋塞脱落,防止造成危险,加强了制作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有细菌过滤膜,可以保证采集空气的安全性,减少医源性感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有旋转组件,取代了手工操作的混合过程,使打泡更加均匀,更加迅速高效,节约了医务人员的时间,控制屏的按钮部设有不同打泡时间的按钮,根据自身需要,进行时间的调节。进行时间的调节。进行时间的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打泡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品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打泡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发泡实验是在超声下于病人休息和进行标准的Valsalva动作时,使用手震生理盐水为增强剂,可查出心脏右向左分流或者肺动静脉分流。主要用于发现卵圆孔未闭,多应用于隐源性卒中,尤其是青年隐源性卒中应进行此项检查,发现栓子,协助脑梗死患者尽早诊断与治疗。
[0003]而现有制作手震生理盐水,需要两个一次性10ml注射器、一个留置针和一个三通旋塞进行手动打泡,其中一个注射器内注射 1ml的空气,使其与抽取有8ml的生理盐水和静脉回抽的1ml的血液的一个注射器进行融合。但是现有打泡的方式存在以下缺陷:现有的打泡方法通常是人工手动操作,容易导致打泡不均匀,影响实验结果;在打泡过程中注射器容易与三通旋塞脱落,导致内部溶液洒落,导致实验失败,同时也会对医务人员造成危险;现有的手动打泡方式,操作不便,产生气泡的时间长,工作效率低下,消耗时间和人力。
[0004]因此,我们公开了一种自动打泡装置来满足医护人员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打泡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打泡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打泡注射器、打泡箱、壳体、旋转组件和控制屏组成。
[0007]所述打泡注射器由第一注射器、固定于所述第一注射器左侧的第二注射器、固定于所述第一注射器顶端的第一三通管、固定于所述第二注射器顶端的第二三通管、设置于所述第一三通管处的第一旋转开关、设置于所述第二三通管处的第二旋转开关、连通管组成。所述连通管右端连通第一三通管左端,所述连通管左端连通第二三通管右端,所述第一三通管顶端设有第一防尘帽,所述第二三通管左端端设有第二防尘帽。
[0008]所述第一注射器由第一注射筒、设于所述第一注射筒内的第一活塞头和固定于所述第一活塞头底端的第一活塞杆组成,所述第二注射器由第二注射筒、设于所述第二注射筒内的第二活塞头和固定于所述第二活塞头底端的第二活塞杆组成。所述第一注射筒和第二注射筒为透明圆筒状结构,外表面自上而下均匀设有刻度,所述第一活塞头和第二活塞头为圆柱体型结构,所述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为T型结构。
[0009]所述第一三通管上端开口的管腔内设有细菌过滤膜,所述细菌过滤膜为透气型细菌过滤膜,所述细菌过滤膜与第一三通管上端开口的管腔内部紧密贴合。
[0010]所述打泡箱为中空长方体型,所述打泡箱设有固定于所述打泡箱内侧右上部的第一固定块、固定于所述打泡箱内侧中上部第二固定块、固定于所述打泡箱内侧左上部第三固定块、固定于所述打泡箱内侧右中部第四固定块和固定于所述打泡箱内侧左中部第五固
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第三固定块、第四固定块和第五固定块均为长方体型。
[0011]所述壳体为长方体型,由顶板、底板、左侧板、右侧板、后侧板和前侧板组成,所述底板与顶板上下相对,所述左侧板与右侧板左右相对,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前后相对,所述打泡箱固定于壳体左上部。
[0012]所述旋转组件由固定于所述前侧板内侧的电机、固定于所述电机左端的第一旋转杆、垂直固定于所述第一旋转杆左端的第一旋转面、垂直固定于所述第一旋转面左侧的第一连接杆、垂直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杆左端的第二旋转面、垂直固定于所述第二旋转面左侧的第二连接杆、垂直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接杆左端的第三旋转面、垂直固定于所述第三旋转面左侧的第二旋转杆、固定于所述左侧板内侧的限位圈、套于所述第一连接杆外侧的第一推动杆和套于所述第二连接杆外侧的第二推动杆组成,所述旋转组件由前侧板覆盖。所述第一旋转杆左端固定于第一旋转面右侧中部,所述第一连接杆右端固定于第一旋转面左侧下部,所述第一连接杆左端固定于第二旋转面右侧下部,所述第二连接杆右端固定于第二旋转面左侧上部,所述第二连接杆左端固定于第三旋转面右侧上部,所述第二旋转杆右端固定于第三旋转面左侧中部,所述第二旋转杆可以套于限位圈内,所述第一连接杆外侧套有第一推动杆底端,所述第二连接杆外侧套有第二推动杆底端。
[0013]所述第一推动杆顶端内侧套有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顶端固定有第一推动柱,所述第一推动柱设有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二推动杆顶端内侧套有第四连接杆,所述第四连接杆顶端固定有第二推动柱,所述第二推动柱设有第三固定柱和第四固定柱,所述第一固定柱、第二固定柱、第三固定柱和第四固定柱均为长方体型。
[0014]所述控制屏设于壳体顶板右侧,所述控制屏包括设于所述控制屏右下部的USB充电口、所述控制屏下部充电电池、所述控制屏右中部的开关键、所述开关键上方的暂停键、所述暂停键左侧的启动键和控制屏上部的按钮部组成,所述按钮部由30秒按钮、1分按钮、2分按钮和3分按钮组成。
[0015]与现在的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设有打泡注射器,通过所述打泡注射器设有第一注射器、第一注射器、第一三通管和第二三通管,通过两个三通管的撞击,可以使打泡速度更快,所述第一三通管固定于第一注射器、第二三通管固定于第二注射器,可以防止三通旋塞脱落,防止造成危险,加强了制作的安全性。
[0017]本技术设有细菌过滤膜,可以保证采集空气的安全性,减少医源性感染。
[0018]本技术设有旋转组件,取代了手工操作的混合过程,使打泡更加均匀,更加迅速高效,节约了医务人员的时间,控制屏的按钮部设有不同打泡时间的按钮,根据自身需要,进行时间的调节。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一种自动打泡装置的横剖图;
[0020]图2为一种自动打泡装置的俯视图;
[0021]图3为打泡注射器抽取液体和空气状态的横剖图;
[0022]图4为打泡注射器打泡状态的横剖图;
[0023]图5为打泡注射器注射状态的横剖图;
[0024]图6为旋转组件的横剖图;
[0025]图7为第一推动杆纵剖图;
[0026]图8为打泡注射器俯视图。
[0027]图中:1、打泡注射器,2、打泡箱,3、壳体,4、旋转组件,5、控制屏,11、第一注射器,12、第二注射器,13、第一三通管,14、第二三通管,15、第一旋转开关,16、第二旋转开关,17、连通管,18、第一防尘帽,19、第二防尘帽,111、第一注射筒,112、第一活塞头,113、第一活塞杆,121、第二注射筒,122、第二活塞头,123、第二活塞杆,131、细菌过滤膜,141、注射口,21、第一固定块,22、第二固定块,23、第三固定块,24、第四固定块,25、第五固定块,31、顶板,32、底板,33、左侧板,34、右侧板,35、前侧板,36、后侧板,41、电机,420、第一旋转杆,421、第一旋转面,422、第一连接杆,423、第二旋转面,424、第二连接杆,425、第三旋转面,426、第二旋转杆,427、限位圈,428、第一推动杆,429、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打泡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打泡注射器(1)、打泡箱(2)、壳体(3)、旋转组件(4)和控制屏(5)组成;所述打泡注射器(1)由第一注射器(11)、固定于所述第一注射器(11)左侧的第二注射器(12)、固定于所述第一注射器(11)顶端的第一三通管(13)、固定于所述第二注射器(12)顶端的第二三通管(14)、设置于所述第一三通管(13)处的第一旋转开关(15)、设置于所述第二三通管(14)处的第二旋转开关(16)和连通管(17)组成,所述连通管(17)右端连通第一三通管(13)左端,所述连通管(17)左端连通第二三通管(14)右端;所述打泡箱(2)为中空长方体型,所述打泡箱(2)设有固定于打泡箱(2)内侧右上部的第一固定块(21)、固定于所述打泡箱(2)内侧中上部第二固定块(22)、固定于所述打泡箱(2)内侧左上部第三固定块(23)、固定于所述打泡箱(2)内侧右中部第四固定块(24)和固定于所述打泡箱(2)内侧左中部第五固定块(25),所述第一固定块(21)、第二固定块(22)、第三固定块(23)、第四固定块(24)和第五固定块(25)均为长方体型;所述壳体(3)为长方体型,由顶板(31)、底板(32)、左侧板(33)、右侧板(34)、前侧板(35)和后侧板(36)组成,所述顶板(31)与底板(32)上下相对,所述左侧板(33)与右侧板(34)左右相对,所述前侧板(35)和后侧板(36)前后相对,所述打泡箱(2)固定于壳体(3)左上部;所述旋转组件(4)由固定于所述前侧板(35)内侧的电机(41)、固定于所述电机(41)左端的第一旋转杆(420)、垂直固定于所述第一旋转杆(420)左端的第一旋转面(421)、垂直固定于所述第一旋转面(421)左侧的第一连接杆(422)、垂直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杆(422)左端的第二旋转面(423)、垂直固定于所述第二旋转面(423)左侧的第二连接杆(424)、垂直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接杆(424)左端的第三旋转面(425)、垂直固定于所述第三旋转面(425)左侧的第二旋转杆(426)、固定于所述左侧板(33)内侧的限位圈(427)、套于所述第一连接杆(422)外侧的第一推动杆(428)和套于所述第二连接杆(424)外侧的第二推动杆(429)组成,所述旋转组件(4)由顶板(31)覆盖;所述控制屏(5)设于壳体(3)顶板右侧,所述控制屏(5)包括设于所述控制屏(5)右下部的USB充电口(51)、所述控制屏(5)下部充电电池(52)、所述控制屏(5)右中部的开关键(53)、所述开关键(53)上方的暂停键(5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莹莹
申请(专利权)人:刘莹莹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