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盖操纵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7057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机盖操纵机构,该操纵机构具有机盖以及机盖锁止装置,此外还包括支撑杆和驱动装置,其中驱动装置位于支撑杆的后面,支撑杆和驱动装置的下端分别铰接在汽车车身上,上端则分别连接在机盖上。利用上述的机盖操纵机构,通过驱动装置的驱动以及支撑杆的支撑作用,可以使机盖前翻前移。由于汽车前部通常是前低后高,所以能够方便地将机盖打开;并且由于机盖的打开过程是在前翻的过程中同时前移,所以能显著增大机盖的打开空间,从而便于拆装、维修或检查发动机或相关零部件,并且即使是在需要拆装发动机或其他零部件时,也不需要将机盖完全从车体上拆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盖操纵机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机盖设置在汽车的前面,用于覆盖发动机及其相关联的一些零部件。在正常情况下,机盖处于闭合状态;在需要拆装、维修或检查发动机或相关零部件时,需要将机盖打开。通常,机盖的后端(即靠近驾驶室的一端)通过铰接装置铰接在车体上,前端通过可打开的锁止装置锁止。在正常情况下机盖处于闭合状态,并通过锁止装置锁闭,以便在车辆运行过程中不会由于汽车的颠簸而自动打开。在需要打开机盖时,打开机盖前端的锁止装置,然后用力向上抬机盖以打开机盖。在有些汽车中,还在驾驶室内设置有机盖的锁止装置控制按钮,在需要打开机盖时,首先在驾驶室内按下锁止装置控制按钮,然后再打开机盖前端的锁止装置,然后用力向上抬机盖以打开机盖。在通过上述方式打开机盖的过程中,当机盖绕着铰接装置旋转到一定角度后,用手扶起安全杆卡在机盖内的支撑窝内,将机盖保持在打开状态,然后即可进行一般的小维修、检查等工作。如果要进行大的维修如拆装发动机或其他零部件时,就需要拆下机盖上端的铰接装置,然后有多人将机盖抬下放在地上。但是在上述这种机盖中,在将机盖后翻以打开机盖时,由于汽车前部通常是前低后高,所以机盖打开不方便,并且由于受到汽车驾驶部分如前窗玻璃等的限制,机盖的打开角度也将受到限制,即机盖的打开空间有限,所以在对发动机或相关零部件进行维修时不方便;另外,如果要进行大的维修如拆装发动机或其他零部件时,需要将机盖从汽车上拆下来,增加工人的劳动强度且操作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使机盖前翻前移的机盖操纵机构,能方便地打开机盖并增大机盖的打开空间,从而便于拆装、维修或检查发动机或相关零部件,并且不需要将机盖完全从车体上拆下。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机盖操纵机构具有机盖以及机盖锁止装置,此外还包括支撑杆和驱动装置,其中驱动装置位于支撑杆的后面,支撑杆和驱动装置的下端分别铰接在汽车车身上,上端则分别连接在机盖上。利用上述的机盖操纵机构,通过驱动装置的驱动以及支撑杆的支撑作用,可以使机盖前翻前移。由于汽车前部通常是前低后高,所以能够方便地将机盖打开;并且由于机盖的打开过程是在前翻的过程中同时前移,所以能显著增大机盖的打开空间,从而便于拆装、维修或检查发动机或相关零部件,并且即使是在需要拆装发动机或其他零部件时,也不需要将机盖完全从车体上拆下。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机盖操纵机构的截面图,其中机盖处于关闭状态;图2是图1中机盖被打开的状态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机盖操纵机构的截面图;图4是图3中机盖被打开的状态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方式的机盖操纵机构中使用的限位装置中导轨的立体图;图6是图5中限位装置中的连接件的前视立体图; 图7是图6中连接件的后视立体图;图8是图5中限位装置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方式的机盖操纵机构的截面图;图10是图9中机盖打开的状态图,其中打开的机盖由地脚支架支撑;图11是图10中的一个实施例的地脚支架的外壳的立体图;图12是图11中地脚支架部分的示意性截面图;图13是图11中地脚支架部分的示意性平面图;图14和图15分别是另一个实施例的地脚支架处于自然状态下的主视图和侧视图;图16和图17分别是另一个实施例的地脚支架处于打开状态下的主视图和侧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机盖 2-机盖锁止装置3-支撑杆31-支撑杆限位支座 32-支撑杆滑子4-驱动装置 41-驱动装置支点 42-支撑杆滑子5-连接梁51-第一滑轨 52-第二滑轨6-安全杆61-安全杆支点7-地脚支架 71-地脚支座 72-固定座73-加强板 74-插杆 75-弹簧80-导轨 81-弯板 82-连接件821-顶面822-左侧面823-右侧面824-小支架 825-大支架100-开口101-通孔 102-通孔103-方形开口104-拉手 105-拉线 106-销轴 107-手柄 108-拉线201-拉环 202-方板 203-管件204-拉杆 205-弹簧 206-垫圈207-斜撑连接板208-地撑板209-第一轴210-第二轴211-连接板212-第三轴固定套213-第三轴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机盖操纵机构具有机盖1以及机盖锁止装置2,此外还包括支撑杆3和驱动装置4,其中驱动装置4位于支撑杆3的后面,支撑杆3和驱动装置4的下端分别铰接在汽车车身上,上端则分别连接在机盖1上。在进行详细说明之前,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整个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出现的“铰接”、“连接”、“固定”等在不作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意味着均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公知手段实现,例如使用销轴、铰链等可以实现铰接,使用螺栓螺母、焊接、粘接等可以实现连接,使用焊接、铆接等可以实现固定。另外,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出现的“汽车车身”或“车体”等应当作广义理解,即应当理解为汽车车身或车体或者相对于汽车车身或车体固定不动的零部件,例如汽车的前围骨架、侧围骨架、或者位于机盖下面的固定在车体上的其他一些固定零部件,目的是为了相对于汽车固定本专利技术机盖操纵机构中的一些零部件,因此不应当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方式以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机盖操纵机构作详细说明。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机盖操纵机构的截面图,其中机盖处于关闭状态;图2是图1中机盖被打开的状态图。如图1所示,机盖操纵机构具有机盖1以及机盖锁止装置2,此外还包括支撑杆3和驱动装置4,其中驱动装置4位于支撑杆3的后面(即靠近驾驶室的一面),支撑杆3和驱动装置4的下端分别铰接在汽车车身上,上端分别铰接在机盖1上。从图1中可以看出,机盖1的后端(即靠近驾驶室的一端)具有机盖锁止装置2,在汽车正常状态下用于将机盖1牢固地锁闭在汽车车身上,可以防止机盖1由于汽车运行当中的颠簸而自动打开。机盖锁止装置2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任何合适的锁止装置,对此本专利技术不作任何限制。支撑杆3位于机盖1的前部,下端铰接在汽车车身上,上端铰接在机盖1上。驱动装置4位于支撑杆3的后面,下端铰接在汽车车身上,上端铰接在机盖1上。其中,支撑杆3的下端以及驱动装置4的下端可以分别通过固定在汽车车身上的支撑杆支座31和驱动装置支座41而铰接在汽车车身上,也可以通过铰链等结构直接铰接在汽车车身上。优选地,支撑杆支座31和/或驱动装置支座41可以设计成具有限位功能的限位支座,以限制支撑杆3和驱动装置4的旋转角度,例如通过在支撑杆支座31和/或驱动装置支座41上或其附近设置限位挡板或限位挡块,便可以实现这种限位功能。另外,通过设置棘轮机构或锁止机构等还可以将限位支座设计成角度可调节的结构,从而根据需要来限制支撑杆3和驱动装置4的旋转角度。支撑杆3的上端以及驱动装置4的上端分别可以通过公知零部件铰接在机盖1上,例如通过销轴、铰链或铰接支座等,对此本使用新型不作任何限制。驱动装置4的作用是用于驱动机盖前翻前移,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活塞式液压缸、活塞式气压缸或驱动马达等动力装置。本专利技术优选采用活塞式液压缸。在下文中,均以活塞式液压缸(或简称液压缸)4为例进行说明,但显然这并不是为了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而是为了便于描述。在需要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盖操纵机构,具有机盖(1)以及机盖锁止装置(2),其特征在于:该机盖操纵机构还包括支撑杆(3)和驱动装置(4),其中驱动装置(4)位于支撑杆(3)的后面,支撑杆(3)和驱动装置(4)的下端分别铰接在汽车车身上,上端则分别连接在机盖(1)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长堆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