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开闭体的防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36776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有关一种车辆开闭体的防夹方法。在此防夹方法中,首先检测一马达的运转电流波形,其中此马达是用以控制车辆开闭体的移动件的移动行程。接着,根据此马达的运转电流值进行处理步骤,来控制马达的运转状态,以在马达的运转发生异常时(例如:开闭体的移动件碰到异物时),立即改变马达的运转状态(例如:反转),而达到防夹功能,并改善车辆开闭体于大小震动时产生防夹的误动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有关一种,特别是有关一种应用电流检测的车 辆开闭体的防夹方法。
技术介绍
最近几年由于电子化的发展,车辆上的一些开闭体已从手动改成为完全自 动,例如电动窗、天窗等,因而带给使用者许多便利。然而,根据美国国家公路安全局(NHTSA) 1997年的一个安全事故调查指出,每年美国大约有499起 急诊病例是由于对汽车电动附件的操作引起。而其中大约有93%的受害者是源于 汽车电动窗,32%受害者年龄小于6岁,另有32%受害者年龄小于15岁。由于人 身安全得不到保证,汽车电动窗防夹便成为刻不容缓的议题,因此美国和欧洲 就制定法规FMVSS 118和74/60/EEC,以强制规定自动开关窗户须具有防夹力在 100N以下的防夹功能。现有的防夹检测系统的检测方式可分成非接触直接系统(Touchless Direct Systems)、密封整合系统(Seal Integrated Systems)和间接系统检测系统 (Indirect Detection Systems)。非接触直接系统是根据一些传感器(例如红外线、 超音波、激光感应)来达到自动防夹的功能,但因为传感器昂贵,使得其成本相对 会提高。密封整合系统的传感器是整合在胶条边框内,当有东西碰触到胶条上, 马达立刻会产生反转的信号,让防夹的系统起动,进而保护小孩或大人的安全。 但因胶条受限于安装的环境因素、检测状态及其频繁的使用条件,致其使用寿命 有限,而且成本也高。间接检测系统是釆用霍尔感应技术,须考虑马达精密度, 以及机构方面的配合,才能让防夹做的尽善尽美。故万一其中的部件无法配合或 有瑕疵存在,将影响防夹而造成高误防夹率,故此种技术仍有改善之处。综上所述,前述的现有技术有成本高、寿命短、机构繁复和马达精密度要求高等缺点。因此,非常迫切需要发展一种,借以改善前述 的缺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借以有效地达到车辆 开闭体的自动防夹的功能。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借以有效地辨识 出何时为车辆开闭体受到震动与何时为车辆开闭体夹到异物,因而降低误防 夹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提出一种,借以有效达 到安全防夹的功能,并可避免车辆开闭体因受到震动而产生防夹的误动作。依照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在本专利技术的中,首先, 提供一预设门槛值。接着,检测一马达的运转电流,并依一时间行程的时序 获得至少二个电流检测值,其中此马达驱动车辆开闭体的移动件沿着一移动 行程向全关位置移动。然后,进行一正常防夹模式,以判断移动件是否夹到 异物,其中在正常防夹模式中,进行第一判断步骤,以决定最后一个电流检 测值减去最先一个电流检测值是否大于所述预设门槛值。当第一判断步骤的 结果为是时,则进行一大震动防夹模式或一小震动防夹模式。在大震动防夹模式中,首先自检测到最后一个电流检测值的时间点往前 推算一预设时段,其中此预设时段是大于前述的时间行程。然后,找出此预设时段中最后一个电流检测值(Ic)、 一最大电流检测值(Ia)和一最小电流检测 值(Ib)。接着,进行一第二判断步骤,以决定(Ic —lb) —(la —Ib)是否大于或等 于所述预设门槛值。当第二判断步骤的结果为是时,则启动马达的防夹动作。在小震动防夹步骤中,进行一第三判断步骤,以决定最后一个电流检测 值减去最先一个电流检测值后再除以2的值,是否大于或等于二者的中间点 电流值减去一预设误差值。当第三判断步骤的结果为是时,则启动马达的防 夹动作。依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例,此些电流检测值为至少三个电流检测值。 而正常防夹模式还至少包括进行一第四判断步骤,以决定计算每相邻三个电流检测值中的第三个电流检测值减其第一个电流检测值的值是否均大于o。 当第一判断步骤与所述第四判断步骤的结果均为是时,则进行上述的大震动 防夹模式或小震动防夹模式。此外,本专利技术的正常防夹模式为一种多段式防夹模式,其是将移动行程 以全关位置为原点规划出一第一段防夹区, 一第二段防夹区、和一第三段防 夹区。第一段防夹区包含有第一时间行程(tl),第二段防夹区包含有第二时间行程(t2),第三段防夹区包含有第三时间行程(t3),其中t3〉t2>tl。而前述的预 设门槛值在第一段防夹区、第二段防夹区、和第三段防夹区中被分别设定为 一第一预设门槛值、 一第二预设门槛值和一第三预设门槛值,其中第一预设 门槛值是大于第二预设门槛值,第二预设门槛值是大于第三预设门槛值。因此,应用本专利技术可有效地达到车辆开闭体的自动防夹的功能,而无须 使用传感器;可有效地辨识出何时为车辆开闭体受到震动与何时为车辆开闭 体夹到异物,因而降低误防夹率。附图说明图1为绘示驱动车辆开闭体移动的马达运转电流的总行程示意图。图2为绘示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开闭体的防夹位置的示意图。图3为绘示本专利技术的的流程示意图。图4为绘示车辆开闭体的移动件夹到异物后的马达运转电流的行程示意图。图5为绘示本专利技术克服大震动的判断电流波形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克服小震动的判断电流波形示意图。图7为绘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的装置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是利用车辆的电子控制装置(ECU)本身硬件电路,且搭配分流 (Shunt)的装置,来测量马达的运转电流的变化,进而去做分析且判断,以 达到防夹的功能。一般而言,当车辆开闭体(如天窗、电动窗等)的移动件,其移动行程往 闭合方向位移时,如碰到阻碍物,此时驱动所述移动件的马达运转电流会显著的提高,因此可根据这项特性,通过检测电流变化来使开闭体(例如天窗、 电动窗等)产生防夹动作。请参照图1,图1为绘示驱动车辆开闭体移动的马达运转电流的总行程L示意图。在点Bl时,启动马达,以使车辆开闭体(如天窗、电动窗等)的移动件的移动行程往闭合方向位移时,其中马达的运转电 流在启动时会瞬间上升。当移动件抵达全关位置而撞到例如窗框时,马达的运转电流也会瞬间上升。当马达产生堵转电流(Stall Current)的持续时间达 到系统预设值时(大约在点B2的位置),此时即关闭马达,而完成车辆开闭体 的关闭的总行程L。因此,本专利技术的并不对接近点Bl 和点B2附近的电流进行分析,以避免造成防夹的误动作。另一方面,在点B1 与点B2之间,当车辆在启动开闭体(如关上电动窗)时,若正好有甩门关门的 动作;或者,正处于行驶当中,因路况而受到震动时,此时马达的运转电流 也会有突然增减的现象,而造成防夹的误动作。因此,本专利技术除具有防夹的 功能外,还可对车辆受到震动所造成的电流波动,进行特殊的分析与处理, 以避免马达控制的车辆开闭体发生误动作,致失去车辆开闭体的正常开关功 能。请参照图2和图3,图2为绘示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开闭体的防夹位置的示意图; 图3为绘示本专利技术的的流程示意图。首先,启动马达(步 骤100),以使车辆开闭体的移动件沿着移动行程D4向全关位置移动。接着, 进行步骤110,以检测如图1所示马达的运转电流,并依时序先后获得包含至 少有二电流检测值的电流检测数据。然后,进行防夹判断步骤。本专利技术的防 夹判断步骤包含有正常防夹模式、大震动防夹模式、及小震动防夹模式,其 中先进行正常防夹模式以判断车辆开闭体的移动件是否夹到异物(步骤130)。 若未检测到夹到异物的情形(即步骤130的判断结果为否),则无须再进行其 他防夹模式的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开闭体的防夹方法,借以避免一车辆开闭体产生防夹的误动作,所述车辆开闭体的防夹方法至少包括:    提供一预设门槛值;    检测一马达的一运转电流,并依一时间行程的时序获得至少二电流检测值,其中所述马达驱动所述车辆开闭体的一移动件沿着一移动行程向一全关位置移动;以及    进行一正常防夹模式,以判断所述移动件是否夹到异物,其中所述正常防夹模式至少包括:    进行一第一判断步骤,以决定这些电流检测值的一最后者减去这些电流检测值的一最先者是否大于所述预设门槛值;以及    当所述第一判断步骤的结果为是时,则进行一大震动防夹模式或一小震动防夹模式;    其中所述大震动防夹模式至少包括:    自检测到这些电流检测值的所述最后者的时间点往前推算一预设时段,其中所述预设时段是大于所述时间行程;    找出所述预设时段中这些电流检测值的所述最后者(Ic)、所述运转电流的一最大电流检测值(Ia)和一最小电流检测值(Ib);    进行一第二判断步骤,以决定(Ic-Ib)-(Ia-Ib)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门槛值;以及    当所述第二判断步骤的结果为是时,则启动所述马达的防夹动作;    所述小震动防夹步骤至少包括:    进行一第三判断步骤,以决定这些电流检测值的所述最后者减去这些电流检测值的所述最先者后再除以2的值,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最后者与所述最先者的中间点电流值减去一预设误差值;    当所述第三判断步骤的结果为是时,则启动所述马达的防夹动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永元林家鸿曾惠乾张晃华
申请(专利权)人:敦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