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内标签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6554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17:44
一种模内标签膜,包括高分子基材膜、镀银印刷膜及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膜,镀银印刷膜包括第一粘接层、镀银镭射膜、第二粘接层及透明保护层,通过在高分子基材膜的两表面上设置镀银印刷膜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膜,所述镀银镭射膜能够使得所述模内标签膜具有更加优良的亮泽度,且更耐油墨侵蚀及阻隔水汽,从而增强了所述模内标签膜的标识性能及装饰性能,另外,所述透明保护层在保证模内标签膜上的信息完整及清晰地显示给消费者的同时,还对所述模内标签膜起着防护外界损坏的作用,如此,上述模内标签膜相对于现有的普通标签,具有更加优良的光泽度及更强的耐磨损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内标签膜
本技术涉及一种标签材料,特别是涉及一种模内标签膜。
技术介绍
为了使塑胶容器达到标示内容物或装饰的目的,传统工艺中,制造者皆在塑胶容器表面加入图案或文字。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在塑胶容器成型后,再在塑胶容器表面以转印或网版印刷方式进行二次加工。而这样印刷而成的表面图案或文字欠缺美感,无法引起消费者的注意,甚至极易脱落,失去装饰功能,同时二次加工的成本较高。目前,多数采用纸质标签和塑料标签,由于这两种标签生产工艺简单,被广泛用于在各种容器上,例如机油瓶,洗涤用品瓶,化妆品瓶等,然而这种粘贴于容器外面的标签,若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中,例如,粘贴于洗发水瓶、沐浴露瓶、洗面奶瓶等容器上的标签,很容易发霉、内容显示不清、甚至脱落,从而丧失标示内容物或者装饰的作用。另外,现有塑胶容器也开始使用模内标签膜,模内标签膜指的是预先印刷好的纸张、合成物或薄腆标签,背面涂有特别的热熔胶粘剂,在塑料吹制、注塑或热成型前放在模型里面,以生成塑料瓶或盆。标签与容器组成一个整体,标签和瓶体基本在同一个平面上,看不见标签的边缘,就好像是将图文直接印在瓶体表面上一样,从而使粘贴在塑胶容器上的标签不易剥离。然而,目前这种标签仍然存在印刷层的光泽度不够高,且缺乏对印刷层的保护而易被磨损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光泽度良好且耐磨损的模内标签膜。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模内标签膜,包括:高分子基材膜,所述高分子基材膜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镀银印刷膜,所述镀银印刷膜包括第一粘接层、镀银镭射膜、第二粘接层及透明保护层,所述第一粘接层粘接于所述高分子基材膜的外表面上,所述镀银镭射膜包括高分子基底层及激光镭射银层,所述高分子基底层粘接于所述第一粘接层远离所述高分子基材膜的一侧面上,所述激光镭射银层镀设于所述高分子基底层远离所述第一粘接层的一侧面上,所述第二粘接层粘接于所述激光镭射银层远离所述高分子基底层的一侧面上,所述透明保护层粘接于所述第二粘接层远离所述激光镭射银层一侧面上;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膜,所述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膜粘接在于所述高分子基材膜的内表面上,所述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膜远离所述高分子基材膜的一侧面上开设有网状排气网格。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高分子基材膜的厚度为9微米~16微米。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激光镭射银层远离所述高分子基底层的一侧面上设置激光镭射标识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粘接层的厚度与所述第二粘接层的厚度相同。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镀银印刷膜的厚度为23微米~34微米。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明保护层远离所述第二粘接层的一侧面上设置有多个透明凸片。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相邻两个所述透明凸片之间的距离相等。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明凸片具有水滴状结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明凸片具有月牙状结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膜的厚度为35微米~50微米。上述模内标签膜,通过在高分子基材膜的两表面上设置镀银印刷膜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膜,尤其是直接面向观众的镀银印刷膜还包括第一粘接层、镀银镭射膜、第二粘接层及透明保护层,其中,所述镀银镭射膜能够使得所述模内标签膜具有更加优良的亮泽度,且更耐油墨侵蚀及阻隔水汽,从而增强了所述模内标签膜的标识性能及装饰性能,另外,所述透明保护层在保证模内标签膜上的信息完整及清晰地显示给消费者的同时,还对所述模内标签膜起着防护外界损坏的作用,如此,上述模内标签膜相对于现有的普通标签,具有更加优良的光泽度及更强的耐磨损性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模内标签膜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的模内标签膜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再一实施例的模内标签膜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模内标签膜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一实施例的模内标签膜10a,包括:高分子基材膜110、镀银印刷膜120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膜130。可以理解,通过将高分子基材膜110、镀银印刷膜120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膜130依次层叠形成标签结构10a,在塑料吹制、注塑或热成型前放在模型里面以生成塑料容器,使得标签与塑料容器组成一个整体,且标签与塑料容器的表面基本在同一平面上,看不到标签的凸起边缘,就好像将标签直接熔融在塑料容器表面上一样,极具美感,且不易发霉或脱落,起到了良好的标示内容物及装饰的作用。所述高分子基材膜110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可以理解,所述高分子基材膜110作为模内标签膜10a的支撑结构,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可以分别设置镀银印刷膜120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膜130,以使得成型后的模内标签膜10a具有更优良的性能。此外,所述高分子基材膜110作为模内标签膜10a的支撑结构还需要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以满足在塑料吹制、注塑或热成型以将模内标签膜与塑料容器融为一体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避免在成型过程中发生卷曲或褶皱等问题,同时还能够与其他各层材料进行牢固的粘接,防止出现分层现象,且能够与塑料容器具有良好的融合效果,例如,所述高分子基材膜110为聚烯烃类薄膜或聚酯类薄膜,又如,所述高分子基材膜110为高密度聚乙烯树脂基材膜、高密度聚氯乙烯树脂基材膜、高密度聚丙烯树脂基材膜、丁基腈乙丙橡胶基材膜、有机硅树脂基材膜或氨基树脂基材膜,所述高密度聚乙烯树脂基材、所述高密度聚氯乙烯树脂基材、所述高密度聚丙烯树脂基材、所述丁基腈乙丙橡胶基材、所述有机硅树脂基材或所述氨基树脂基材在温度较高和较低的情况下,均可以保持较好的强度,如此,能够使得模内标签膜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高分子基材膜110的厚度为9微米~16微米。可以理解,所述高分子基材膜110的厚度为9微米~16微米能够对模内标签膜10a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同时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内标签膜,其特征在于,包括:高分子基材膜,所述高分子基材膜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镀银印刷膜,所述镀银印刷膜包括第一粘接层、镀银镭射膜、第二粘接层及透明保护层,所述第一粘接层粘接于所述高分子基材膜的外表面上,所述镀银镭射膜包括高分子基底层及激光镭射银层,所述高分子基底层粘接于所述第一粘接层远离所述高分子基材膜的一侧面上,所述激光镭射银层镀设于所述高分子基底层远离所述第一粘接层的一侧面上,所述第二粘接层粘接于所述激光镭射银层远离所述高分子基底层的一侧面上,所述透明保护层粘接于所述第二粘接层远离所述激光镭射银层一侧面上;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膜,所述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膜粘接在于所述高分子基材膜的内表面上,所述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膜远离所述高分子基材膜的一侧面上开设有网状排气网格。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内标签膜,其特征在于,包括:高分子基材膜,所述高分子基材膜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镀银印刷膜,所述镀银印刷膜包括第一粘接层、镀银镭射膜、第二粘接层及透明保护层,所述第一粘接层粘接于所述高分子基材膜的外表面上,所述镀银镭射膜包括高分子基底层及激光镭射银层,所述高分子基底层粘接于所述第一粘接层远离所述高分子基材膜的一侧面上,所述激光镭射银层镀设于所述高分子基底层远离所述第一粘接层的一侧面上,所述第二粘接层粘接于所述激光镭射银层远离所述高分子基底层的一侧面上,所述透明保护层粘接于所述第二粘接层远离所述激光镭射银层一侧面上;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膜,所述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膜粘接在于所述高分子基材膜的内表面上,所述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膜远离所述高分子基材膜的一侧面上开设有网状排气网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内标签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基材膜的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灏渠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浩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