刹车扭矩测试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35898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14: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刹车扭矩测试系统,包括试验车、扭矩传感器、转接器、显示装置,所述试验车包括车轴、车轮,所述扭矩传感器的一端与所述车轮连接,所述扭矩传感器的另一端通过转接器与所述车轴连接;所述显示装置与所述扭矩传感器无线信号连接。该刹车扭矩测试系统能真实再现机动车制动检测过程中的制动力的动态变化过程,精确复现制动试验台的制动力测试量值,可对制动试验台的测量准确度和动态性能进行更充分有效的评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刹车扭矩测试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动车制动性能测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刹车扭矩测试系统。
技术介绍
机动车制动性能是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重要指标和必检项目,直接关系到道路交通安全,对于机动车制动性能的检验,在实际检测中广泛使用台试检验方法,其中使用最多的是滚筒反力式制动试验台。滚筒反力式制动试验台由左右各一对滚筒、电机、减速器、传动链、测量传感器和指示、控制装置等组成。检测时,通过测量机动车制动时滚筒与车轮间的摩擦力,评判被测机动车的制动性能。目前对于滚筒反力式制动试验台的检定方法都是静态检定方法,即采用杠杆加砝码的方式,或者力值传感器比对的方式,对滚筒反力式制动试验台的制动力测量装置进行静态的力值的比较,确定滚筒反力式制动试验台的静态力值测量误差。由于只进行了静态的测量,但滚筒反力式制动试验台在使用中却是动态的测量过程,因此静态测量的结果往往不能反映滚筒反力式制动试验台动态测量时的性能,而且静态检定时往往只是对试验台的测力传感器进行了检定,对机械传动机构、控制装置和采集仪表等的动态性能都得不到有效的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刹车扭矩测试系统,该刹车扭矩测试系统能真实再现机动车制动检测过程中的制动力的动态变化过程,精确复现制动试验台的制动力测试量值,可对制动试验台的测量准确度和动态性能进行更充分有效的评估。其技术方案如下:刹车扭矩测试系统,包括试验车、扭矩传感器、转接器、显示装置,所述试验车包括车轴、车轮,所述扭矩传感器的一端与所述车轮连接,所述扭矩传感器的另一端通过转接器与所述车轴连接;所述显示装置与所述扭矩传感器无线信号连接。所述扭矩传感器包括扭矩传感装置、无线采集器,所述无线采集器安装在所述扭矩传感装置上,并与扭矩传感装置信号连接,所述扭矩传感器通过所述无线采集器与所述显示装置无线信号连接。所述无线采集器包括无线采集装置、无线发射装置,所述无线采集装置与所述扭矩传感装置信号连接,所述无线发射装置与所述显示装置无线信号连接。所述无线采集器还包括信号处理装置,所述无线采集装置通过所述信号处理装置与所述无线发射装置连接。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工作台、仪表、无线接收器,所述仪表、无线接收器分别安装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仪表通过所述无线接收器与所述无线发射装置无线信号连接。所述扭矩传感装置包括外壳、基座、弹性体、滚珠轴承、应变片,所述基座包括第一法兰、第二法兰、支撑柱,所述弹性体、支撑柱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法兰、第二法兰,所述滚珠轴承安装在所述第一法兰上,所述外壳的一端与所述滚珠轴承间隙配合连接,所述外壳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法兰连接;所述车轮与第一法兰连接,所述转接器与第二法兰连接;所述应变片贴在所述弹性体上。所述外壳呈圆柱环型,所述外壳的中部具有第一通孔,所述支撑柱、弹性体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所述外壳的两端包括第一端头、第二端头,所述第一端头与所述滚珠轴承间隙配合连接,所述第二端头与所述第二法兰连接。所述第一端头的端面内侧设有凹槽口,所述滚珠轴承包括滚珠支撑架、圆滚珠、滚柱,所述滚珠支撑架的断面呈L型,所述滚珠支撑架包括第一侧面部、第二侧面部,所述第一侧面部与第二侧面部相互垂直,圆滚珠安装在第一侧面部上与所述凹槽口间隙配合连接,所述滚柱安装在第二侧面部上与所述第一端头的内侧面间隙配合连接。所述滚珠支撑架包括第一半圆弧滚珠架、第二半圆弧滚珠架,第一半圆弧珠架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半圆弧滚珠架的两端连接,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半圆弧壳体、第二半圆弧壳体,第一半圆弧壳体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半圆弧壳体的两端连接。所述扭矩传感装置还包括多个楔块,所述弹性体、支撑柱、应变片分别为多个,两相邻的所述弹性体的两端与所述支撑柱的两端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楔块插紧在所述间隙上,多个应变片分别贴在多个弹性体上。需要说明的是:前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对名称的区分。前述“楔块”为带有坡度的插块。前述“相互垂直”为相对垂直,非绝对垂直。前述“安装”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1、本刹车扭矩测试系统包括试验车、扭矩传感器、转接器、显示装置,系统中的扭矩传感器分别安装于试验车桥架左右侧,原理主要是在车轮和前后桥车轴输出端之间的同轴串联安装扭矩传感器,动态测量车轮和前后桥输出端之间扭矩,并通过无线遥测的方式,记录、计算检测试验过程中车轮和前后桥车轴输出端之间受到的制动扭矩,按车轮半径计算车轮的制动力值。该刹车扭矩测试系统能真实再现机动车制动检测过程中的制动力的动态变化过程,精确复现制动试验台的制动力测试量值,可对制动试验台的测量准确度和动态性能进行更充分有效的评估,本系统性能可靠,使用方便。2、扭矩传感器包括扭矩传感装置、无线采集器,无线采集器自身带有锂电池供电,用于采集扭矩传感装置的扭矩信号,并发送到显示装置进行显示。3、无线采集器包括无线采集装置、无线发射装置,无线采集器用无线采集装置采集扭矩传感装置的扭矩信号,并用无线发射装置发射到显示装置上显示,显示装置实时接收无线发射装置发送来的数据。4、无线采集器还包括信号处理装置,信号处理装置将无线采集装置采集到的扭矩传感装置的测量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再通过无线发射装置发送给显示装置。5、显示装置包括工作台、仪表、无线接收器,无线接收器实时接收无线发射装置发送来的数据,并通过仪表显示出来。6、扭矩传感装置包括外壳、基座、弹性体、滚珠轴承、应变片,基座包括第一法兰、第二法兰、支撑柱,支撑柱的作用是提高扭矩传感装置的强度和抗弯矩能力,弹性体上贴应变片,通过弹性体变形,从而得到应变量;通过在扭矩标准机上对扭矩传感装置进行标定,可以知道变形量和扭矩之间的关系,在使用过程中,从应变片的输出量可得知当前扭矩。7、支撑柱、弹性体穿过外壳的第一通孔,利用外壳更好的保护支撑柱、弹性体,外壳的第一端头与滚珠轴承间隙配合连接,用滚珠轴承与外壳的滚动摩擦替代外壳与基座的第一法兰直接接触摩擦,减小了摩擦力,最大程度降低了对测量精度的影响。8、圆滚珠安装在第一侧面部上与凹槽口间隙配合连接,滚柱安装在第二侧面部上与第一端头的内侧面间隙配合连接,外壳的第一端头分别与圆滚珠、滚柱间隙配合连接,能更好的减小滚珠轴承与外壳的滚动摩擦力,提高测量精度。9、滚珠支撑架分成两半固定安装在第一法兰上,方便安装,外壳为两个半圆弧壳体合在一起组成圆柱环型,更为方便把外壳安装在基座外侧。10、扭矩传感装置还包括多个楔块,弹性体、支撑柱、应变片分别为多个,使用楔块压紧两相邻的弹性体的两端与支撑柱的两端之间的间隙,使弹性体定位更牢固。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刹车扭矩测试系统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刹车扭矩测试系统的扭矩传感器安装示意图。图3是图2的A-A剖面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刹车扭矩测试系统扭矩传感器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刹车扭矩测试系统扭矩传感器拆除外壳后的正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试验车,11、车轴,12、车轮,20、扭矩传感器,21、扭矩传感装置,211、外壳,2111、凹槽口,212、基座,2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刹车扭矩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试验车、扭矩传感器、转接器、显示装置,所述试验车包括车轴、车轮,所述扭矩传感器的一端与所述车轮连接,所述扭矩传感器的另一端通过转接器与所述车轴连接;所述显示装置与所述扭矩传感器无线信号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刹车扭矩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试验车、扭矩传感器、转接器、显示装置,所述试验车包括车轴、车轮,所述扭矩传感器的一端与所述车轮连接,所述扭矩传感器的另一端通过转接器与所述车轴连接;所述显示装置与所述扭矩传感器无线信号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刹车扭矩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矩传感器包括扭矩传感装置、无线采集器,所述无线采集器安装在所述扭矩传感装置上,并与扭矩传感装置信号连接,所述扭矩传感器通过所述无线采集器与所述显示装置无线信号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刹车扭矩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采集器包括无线采集装置、无线发射装置,所述无线采集装置与所述扭矩传感装置信号连接,所述无线发射装置与所述显示装置无线信号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刹车扭矩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采集器还包括信号处理装置,所述无线采集装置通过所述信号处理装置与所述无线发射装置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刹车扭矩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工作台、仪表、无线接收器,所述仪表、无线接收器分别安装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仪表通过所述无线接收器与所述无线发射装置无线信号连接。6.如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刹车扭矩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矩传感装置包括外壳、基座、弹性体、滚珠轴承、应变片,所述基座包括第一法兰、第二法兰、支撑柱,所述弹性体、支撑柱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法兰、第二法兰,所述滚珠轴承安装在所述第一法兰上,所述外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文斌李涛林飞振夏冰玉高涛薛增喜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计量检测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