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5844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14: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轴承总成,属于机械配件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轴承性能不稳定等问题。本轴承总成,包括轴承外圈以及轴承内圈,轴承内圈与轴承外圈之间形成有装配通道,装配通道内设置有两列滚子以及用于固定滚子的保持架,且在装配通道的两端口均设置有密封件,轴承内圈包括左内圈与右内圈,左内圈上开设有连接孔,右内圈上设置有连接座,连接座穿过连接孔,且与连接孔之间连接有固定环,位于装配通道内左侧的滚子配合于左内圈上,位于装配通道内右侧的滚子配合于右内圈上,轴承外圈上开设有进油口,进油口上设置有通向装配通道内部的进油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承载能力强、耐磨损且结构合理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承总成
本技术属于机械配件
,涉及一种轴承,特别涉及一种轴承总成。
技术介绍
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的一种重要零部件,主要用于确定旋转轴与其他零件相对运动位置,起支承或导向作用的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用以降低设备在传动过程中的机械载荷摩擦系数,按其使用领域来分,有为机械传动轴承、汽车轮毂轴承、农机轴承等,汽车轮毂轴承是应用于汽车车轴处用来承重和为轮毂的转动提供精确引导的零部件,既承受轴向载荷又承受径向载荷,是汽车载重和转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市场上的汽车轮毂轴承,为了达到质量轻便的优点,大多都采用较为简单的轴承内圈,此类轴承内圈大多都一体成型且长度较短,因此产生振动会造成较大的噪音,影响正常的使用,同时会造成轴承内部滚珠的磨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承载能力强、耐磨损且结构合理的轴承总成。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轴承总成,包括轴承外圈以及轴承内圈,所述的轴承内圈与轴承外圈之间形成有装配通道,所述的装配通道内设置有两列滚子以及用于固定滚子的保持架,且在装配通道的两端口均设置有密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承内圈包括左内圈与右内圈,所述的左内圈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的右内圈上设置有连接座,所述的连接座穿过连接孔,且与连接孔之间连接有固定环,位于装配通道内左侧的滚子配合于左内圈上,位于装配通道内右侧的滚子配合于右内圈上,所述的轴承外圈上开设有进油口,所述的进油口上设置有通向装配通道内部的进油装置。在上述的一种轴承总成中,所述的进油装置包括推进块以及推进弹簧,所述推进块的两侧端具有向内凹陷的流动槽,所述进油口的两侧壁上具有与流动槽相配合的流动板,所述的流动槽的长度长于流动板的长度,使得推进块在推进弹簧的作用下可沿进油口上下移动,形成有入油口与出油口。在上述的一种轴承总成中,所述推进块的尾端具有向内凹陷形成的容纳槽,所述的容纳槽用于推进弹簧一端的固定。在上述的一种轴承总成中,所述的固定环与连接座之间通过螺纹连接,且在连接段的尾端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两端分别抵靠于固定环与左内圈的内端壁上。在上述的一种轴承总成中,每列所述的滚子与轴承外圈之间加设有垫块。在上述的一种轴承总成中,所述的左内圈上具有横向设置的插角,所述的延伸插入至右内圈的内部。不仅可以帮助实现快速装配,并且起到连接稳定的作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轴承总成对传统的轴承进行了结构改进,将轴承内圈通过拼接的方式来实现组装,提高轴承组件的承载能力,并且在轴承外圈上设置有进油装置,来提高内部的润滑性能,具有承载能力强、耐磨损且结构合理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轴承总成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轴承外圈;2、轴承内圈;3、装配通道;4、滚子;5、保持架;6、密封件;7、左内圈;8、右内圈;9、连接孔;10、连接座;11、固定环;12、进油口;13、进油装置;14、推进块;15、推进弹簧;16、流动槽;17、流动板;18、入油口;19、出油口;20、容纳槽;21、密封圈;22、垫块;23、插角。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轴承总成,包括轴承外圈1以及轴承内圈2,轴承内圈2与轴承外圈1之间形成有装配通道3,装配通道3内设置有两列滚子4以及用于固定滚子4的保持架5,且在装配通道3的两端口均设置有密封件6,轴承内圈2包括左内圈7与右内圈8,左内圈7上开设有连接孔9,右内圈8上设置有连接座10,连接座10穿过连接孔9,且与连接孔9之间连接有固定环11,左内圈7与右内圈8通过固定环11与连接座10的组装拼接固定,位于装配通道3内左侧的滚子4配合于左内圈7上,位于装配通道3内右侧的滚子4配合于右内圈8上,轴承外圈1上开设有进油口12,进油口12上设置有通向装配通道3内部的进油装置13。进一步细说,进油装置13包括推进块14以及推进弹簧15,推进块14的两侧端具有向内凹陷的流动槽16,进油口12的两侧壁上具有与流动槽16相配合的流动板17,流动槽16的长度长于流动板17的长度,使得推进块14在推进弹簧15的作用下可沿进油口12上下移动,形成有入油口18与出油口19。推进块14的底端设置有推进弹簧15,在原始状态下,推进弹簧15将推进块14向外方向顶,使得出油口19呈关闭状态,防止通道内进入杂质,当需要进行润滑加油时,将推进块14向下按压,此时从进油口12的侧部将油注入,然后释放推进块14,此时的入油口18呈打开状态,油液通过入油口18顺着流动槽16流向出油口19,然后再次按压时,油液从出油口19流出进入到装配通道3内。进一步细说,推进块14的尾端具有向内凹陷形成的容纳槽20,容纳槽20用于推进弹簧15一端的固定。进一步细说,固定环11与连接座10之间通过螺纹连接,且在连接段的尾端设置有密封圈21,密封圈21的两端分别抵靠于固定环11与左内圈7的内端壁上。进一步细说,为了提高滚子4转动的稳定性,每列滚子4与轴承外圈1之间加设有垫块22。进一步细说,左内圈7上具有横向设置的插角23,延伸插入至右内圈8的内部。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轴承外圈1、轴承内圈2、装配通道3、滚子4、保持架5、密封件6、左内圈7、右内圈8、连接孔9、连接座10、固定环11、进油口12、进油装置13、推进块14、推进弹簧15、流动槽16、流动板17、入油口18、出油口19、容纳槽20、密封圈21、垫块22、插角23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技术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技术精神相违背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轴承总成,包括轴承外圈(1)以及轴承内圈(2),所述的轴承内圈(2)与轴承外圈(1)之间形成有装配通道(3),所述的装配通道(3)内设置有两列滚子(4)以及用于固定滚子(4)的保持架(5),且在装配通道(3)的两端口均设置有密封件(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承内圈(2)包括左内圈(7)与右内圈(8),所述的左内圈(7)上开设有连接孔(9),所述的右内圈(8)上设置有连接座(10),所述的连接座(10)穿过连接孔(9),且与连接孔(9)之间连接有固定环(11),位于装配通道(3)内左侧的滚子(4)配合于左内圈(7)上,位于装配通道(3)内右侧的滚子(4)配合于右内圈(8)上,所述的轴承外圈(1)上开设有进油口(12),所述的进油口(12)上设置有通向装配通道(3)内部的进油装置(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总成,包括轴承外圈(1)以及轴承内圈(2),所述的轴承内圈(2)与轴承外圈(1)之间形成有装配通道(3),所述的装配通道(3)内设置有两列滚子(4)以及用于固定滚子(4)的保持架(5),且在装配通道(3)的两端口均设置有密封件(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承内圈(2)包括左内圈(7)与右内圈(8),所述的左内圈(7)上开设有连接孔(9),所述的右内圈(8)上设置有连接座(10),所述的连接座(10)穿过连接孔(9),且与连接孔(9)之间连接有固定环(11),位于装配通道(3)内左侧的滚子(4)配合于左内圈(7)上,位于装配通道(3)内右侧的滚子(4)配合于右内圈(8)上,所述的轴承外圈(1)上开设有进油口(12),所述的进油口(12)上设置有通向装配通道(3)内部的进油装置(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油装置(13)包括推进块(14)以及推进弹簧(15),所述推进块(14)的两侧端具有向内凹陷的流动槽(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加斌
申请(专利权)人:宁帆轴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