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用侧开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5650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用侧开窗结构,包括:汽车车身固接的车身连接部,与该车身连接部连接的转动部,与该转动部连接的操作部,与该操作部连接的车窗连接部,该车窗连接部与车窗固接,其中,所述四部依次顺序铰接;该种汽车用侧开窗结构,采用车身连接部、转动部、操作部、车窗连接部四部依次顺序铰接的方式,开启和闭合车窗时,手动操作操作部和转动部即可完成;较之电动车窗,结构简单,实施成本较低。(*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门窗的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用侧开车窗结构。技术背景一般车窗的开启机构主要采用电动式,手摇式等等,在对车窗开启角度 要求不大的位置,如汽车的后车窗、汽车的天窗;需要采用侧开车窗结 构,其中,中国专利授权公开号CN2622030名称为"车用侧窗"的专利公 开了一种车用侧窗装置,该种车用侧窗由固定的内、外窗框、活动窗及提手 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动升降窗嵌置两窗框之间的滑槽内,并在所述活 动升降窗下边的底横梁下设有一由连杆横梁、拉簧固定架、拉簧、滑架、调 节螺杆以及导轮撑杆、固定杆、长摆杆、短摆杆、连杆、转动轴杆分别组成 的弹性伸縮构件及四连杆传动组件;在活动升降窗下边ffi过四连杆传动组件 中的导轮撑杆端部的撑杆导轮的左、右位移,使用人手提起或压下的活动升 降窗定位于窗框内的任一位置;该种车用侧窗虽然开闭灵便,但是结构复 杂,实施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成 本较低的手动汽车用侧开窗结构。本技术一种汽车用侧开窗结构,包括与汽车车身固接的车身连接部,与该车身连接部连接的转动部,与该转 动部连接的操作部,与该操作部连接的车窗连接部,该车窗连接部与车窗固 接,其中,所述四部依次顺序铰接。在上述结构基础上,其中所述操作部上设有用于容置所述转动部的收容槽,该收容槽设有固定所 述转动部的固定结构。进一步,所述的转动部与车身连接部通过铰链杆铰接,该铰链杆的长度大于转动部与车身连接部铰接部分沿铰链杆方向的长度。该铰链杆的端部设有倒角,该铰链杆为金属杆,该铰链杆设有防松脱花纹。所述定位结构为设置在收容槽壁上的与上述铰链杆两端部配和的定位孔。作为实现上述构思的一种改进所述操作部对应收容槽的背部上设置有 凸台;所述操作部收容槽槽口的周缘设置有防滑花纹。 所述的车窗连接部与车窗玻璃固接,所述车身连接部通过螺栓与汽车车 身连接。本技术汽车用侧开窗结构,采用车身连接部、转动部、操作部、车 窗连接部四部依次顺序铰接的方式,开启和闭合车窗时,手动操作操作部和转动部即可完成;结构简单,实施成本较低。附图说明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图1是本技术汽车用侧开窗结构一种较佳实施方式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中车身连接部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图1中转动部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图1中操作部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图4中操作部的另一角度立体示意图。图6是图1中车窗连接部的立体示意图。图7是图1中铰链杆的立体示意图图8是图1的汽车用侧开窗结构的开启示意图。图9是图1的汽车用侧开窗结构的闭合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阅附图1至附图9,本技术一种汽车用侧开窗结构,包括与汽车 车身(图中未示出)固接的车身连接部l,与该车身连接部1连接的转动部 2,与该转动部2连接的操作部3 ,与该操作部3连接的车窗连接部4,该车窗连接部4与车窗固接,其中,所述四部依次顺序铰接。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操作部3上设有用于容置所述转动部2的收容槽 31,该收容槽31设有固定所述转动部2的固定结构;转动部2与车身连接部1通过铰链杆21铰接,该铰链杆21的长度大于转动部2与车身连接部1铰接 部分沿铰链杆21方向的长度;铰链杆21的端部设有倒角,该铰链杆21为金属杆。.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定位结构为分别设置在收容槽31两侧壁上的与上述 铰链杆21两端部配和的两个定位孔32,操作部3对应收容槽31的背部上设置 有圆形凸台33,通过设置凸台33增加使用者操作该部时的受力面积,避免按 下此部分闭合机构时,压强过大,弄疼手指;操作部3收容槽31槽口的周缘 设置有防滑花纹34;通过设置防滑花纹34可以起到防止误夹伤使用者手指的 作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车身连接部l、转动部2、操作部3、车窗连接部 4由塑料制成;车身连接部1以两个螺栓安装在汽车车身上,车身连接部1 长度为100mm,该车身连接部1具有与汽车车身固接的凸出加强部,增加车 身连接部1的强度,避免车身连接部1部分过长发生的机构折断;转动部2 长度为40mm,用于铰接转动部2与车身连接部的铰链杆21长度24mm ,该 铰链杆21中部设有的防松脱花纹211 ;操作部3长度为55mm ,两定位孔32 之间的间距为23.6mm ;车窗连接部4以螺栓与车窗玻璃固接,车窗连接部 4长度为25mm 。如图7所示,使用者沿A方向用手指抠住操作部3的防滑花纹34部分, 转动部2绕车身连接部1转动,使转动部2与操作部3分离;在开启过程 中,转动部2带动车窗连接部4向外张开;至转动部.2和操作部3打开成最 大角度,此时汽车用侧开窗结构完全开启。如图8所示,在闭合时,使用者沿B方向按住操作部3背部的圆形凸台 33,推动转动部2沿B方向转动;此过程中转动部2动作与开启过程时相 反,至铰链杆21卡入操作部3收容槽31的两个定位孔32中,此时该汽车用侧 开窗结构完全关闭;在该状态下,防滑花纹34可以起到防止误夹伤手指作 用。以上所述之具体实施方式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 本技术的具体实施范围,本技术的范围包括并不限于本具体实施方式,凡依照本技术之形状、结构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包含本技术的保 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用侧开窗结构,其特征是,包括与汽车车身固接的车身连接部,与该车身连接部连接的转动部,与该转动部连接的操作部,与该操作部连接的车窗连接部,该车窗连接部与车窗固接,其中,所述四部依次顺序铰接。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侧开窗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操作部 上设有用于容置所述转动部的收容槽,该收容槽设有固定所述转动部的固定 结构。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用侧开窗结构,其特征 是所述的转动部与车身连接部通过铰链杆铰接,该铰链杆的长度大于转动 部与车身连接部铰接部分沿铰链杆方向的长度。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用侧开窗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铰链杆 的端部设有倒角,该铰链杆设有防松脱花纹。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用侧开窗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固定结 构为设置在收容槽壁上的与上述铰链杆两端部配和的定位孔。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用侧开窗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操作部 对应收容槽的背部上设置有凸台。7.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用侧开窗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操作部 收容槽槽口的周缘设置有防滑花纹。8.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汽车用侧开窗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车窗 连接部与车窗玻璃固接,所述车身连接部通过螺栓与汽车车身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用侧开窗结构,包括汽车车身固接的车身连接部,与该车身连接部连接的转动部,与该转动部连接的操作部,与该操作部连接的车窗连接部,该车窗连接部与车窗固接,其中,所述四部依次顺序铰接;该种汽车用侧开窗结构,采用车身连接部、转动部、操作部、车窗连接部四部依次顺序铰接的方式,开启和闭合车窗时,手动操作操作部和转动部即可完成;较之电动车窗,结构简单,实施成本较低。文档编号E05D3/00GK201110072SQ20072017215公开日2008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28日专利技术者晋 张, 李国平 申请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用侧开窗结构,其特征是,包括:与汽车车身固接的车身连接部,与该车身连接部连接的转动部,与该转动部连接的操作部,与该操作部连接的车窗连接部,该车窗连接部与车窗固接,其中,所述四部依次顺序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平张晋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