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盗门隐形铰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5500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防盗门隐形铰链,解决了现有技术铰链外露易破坏且不安全不美观的不足。其特征是在“L”形的铰链4的长、短耳片6,8上分别制有固定孔3、7。在短耳片8的一端制有一盲孔5。其上带有凸台9的上、下销轴10、11的一端分别置于上、下铰链4上的盲孔5内,其另一端分别与上下门框1相连。适用于带加厚防撬边的门。铰链盖于蒙皮内,隐藏式设计,美观安全不易破坏。可供防盗门上作铰链用。(*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门用铰链,特别是一种防盗门隐形铰链。现有技术中的门用铰链,其目的是供门开关时旋转用。其构造是经轴连接的固定片分别与门和门框相连,推动门其即围绕轴旋转使门开合。其不足之处是外露,易破坏且不安全不美观。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防盗门隐形铰链。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在“L”形的铰链4的长、短耳片6、8上分别制有与门2相连的固定孔3、7。在短耳片8的一端制有一盲孔5,本技术每套为对称的“L”形铰链4上下各一件,其上的盲孔5左右对称方向相反。其上带有凸台9的上、下销轴10、11的一端分别置于上、下铰链4上的盲孔5内,其另一端分别与上下门框1活动连接。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点是适用于带加厚防撬边的门,铰链盖于蒙皮内,隐藏式设计,美观安全不易破坏。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防盗门的主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在图1上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在图2上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L”形铰链4的主视示意图。图5是图4的左视示意图。图6是上销轴10的主视示意图。图7是下销轴11的主视示意图。本技术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在“L”形的铰链4的长、短耳片6、8上分别制有与门2相连的固定孔3、7。在短耳片8的一端制有一盲孔5,本技术每套为对称的“L”形铰链4上下各一件,其上的盲孔5左右对称方向相反。其上带有凸台9的上、下销轴10、11的一端分别置于上、下铰链4上的盲孔5内,其另一端分别与上下门框1活动连接。安装时将“L”形的铰链4置于蒙皮内,自蒙皮外经固定孔3与门2的骨架相连。其上带有盲孔5的短耳片8经固定孔7与门2相连。上、下销轴10、11的一端分别置于盲孔5内,其另一端分别与门框1相连。可供防盗门上作铰链用。权利要求1.一种防盗门隐形铰链,由铰链(4)和销轴(10、11)构成,其特征在于在“L”形的铰链(4)的长、短耳片(6、8)上分别制有与门(2)相连的固定孔(3、7),在短耳片(8)的一端制有一盲孔(5),其上带有凸台(9)的上、下销轴(10、11)的一端分别置于上、下铰链(4)上的盲孔(5)内,其另一端分别与上下门框(1)活动连接。专利摘要一种防盗门隐形铰链,解决了现有技术铰链外露易破坏且不安全不美观的不足。其特征是在“L”形的铰链4的长、短耳片6,8上分别制有固定孔3、7。在短耳片8的一端制有一盲孔5。其上带有凸台9的上、下销轴10、11的一端分别置于上、下铰链4上的盲孔5内,其另一端分别与上下门框1相连。适用于带加厚防撬边的门。铰链盖于蒙皮内,隐藏式设计,美观安全不易破坏。可供防盗门上作铰链用。文档编号E05D5/00GK2460690SQ0025981公开日2001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00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2000年12月11日专利技术者李忠勇, 李静 申请人:贵州派力门业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盗门隐形铰链,由铰链(4)和销轴(10、11)构成,其特征在于“L”形的铰链(4)的长、短耳片(6、8)上分别制有与门(2)相连的固定孔(3、7),在短耳片(8)的一端制有一盲孔(5),其上带有凸台(9)的上、下销轴(10、11)的一端分别置于上、下铰链(4)上的盲孔(5)内,其另一端分别与上下门框(1)活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忠勇李静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派力门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2[中国|贵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