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横梁防脱落端板及前横梁防脱落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4915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1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前横梁防脱落端板及前横梁防脱落结构,涉及汽车车身技术领域。前横梁防脱落端板,包括回字型连接本体,回字型连接本体一侧面边缘设置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相对回字型连接本体向外延伸;第二连接部相对回字型连接本体向外延伸;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位于回字型连接本体其中一侧边两个边角处;第二连接部延伸面上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孔的Y向孔边缘与第二连接部的边缘距离贴近设置;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与散热器固定连接。还涉及前横梁防脱落结构,设置有上述前横梁防脱落端板。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提高端板与纵梁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有利于降低散热器对纵梁连接端板的Y向力,降低向外弯折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前横梁防脱落端板及前横梁防脱落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车身
,尤其是涉及前横梁防脱落端板及前横梁防脱落结构。
技术介绍
某车型在50公里正面碰撞过程中,左右纵梁发生外八变形,前横梁总成出现整体脱落的现象,分析主要原因为以下几方面:其一,前横梁总成端板与纵梁前端连接处焊点工艺不满足要求,强度未达标;其二,纵梁前端结构较强,中后段结构较弱,导致碰撞时,前端未压溃变形,纵梁后端提早发生弯折变形;其三,散热器模块Y向安装,在正面碰撞过程中,端板处受到的散热器模块的Y向力较大,导致端板与纵梁前端脱开,前横梁本体发生脱落。因此,正面碰撞过程中,由于纵梁结构设计不合理,前端强度较强,后段结构较弱,端板与纵梁前端的结构焊点数量较少,导致正碰过程中,前横梁总成整体脱落。鉴于此,迫切需要一种能够解决上述在正面碰撞过程中造成的前横梁脱落的问题。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
技术介绍
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横梁防脱落端板,缓解在碰撞过程中,前横梁整体脱落的问题,从而提高整车的安全性能。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前横梁防脱落端板,包括回字型连接本体,所述回字型连接本体的一侧面的边缘位置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所述回字型连接本体向外延伸;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对所述回字型连接本体向外延伸;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位于所述回字型连接本体的其中一个侧边的两个边角处;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延伸面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Y向孔边缘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边缘距离贴近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与散热器固定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地,所述回字型连接本体的另一侧面上向外延伸设置有第一边沿,所述第一边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延伸方向相反;所述第一边沿为实体片状结构。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地,所述Y向孔为腰形孔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在散热器模块与端板连接处设置的安装孔为腰形孔结构,能够减少正碰时,散热器模块对端板的Y向力。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一边沿均与所述回字型连接本体垂直设置。本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横梁防脱落结构,设置有前横梁防脱落端板,能够弱化纵梁前端的受力强度,将端板与纵梁前端的搭接区域结构进行了优化,减少正碰时散热器模块对端板的Y向力。本技术提供的前横梁防脱落车身结构,包括上述的前横梁防脱落端板,还包括纵梁;所述纵梁的一侧与所述端板的第一边沿固定连接。在上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地,所述纵梁的一侧与所述端板的第一边沿焊接连接。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述纵梁为钣金结构。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地,所述纵梁上设置有安装弯折面,所述安装弯折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去应力孔;将纵梁前端结构进行弱化,弱化纵梁前端的受力强度,碰撞过程中前端压溃吸能变形。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地,所述去应力孔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去应力孔为长条状孔结构。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地,多个所述去应力孔成排成列间隔设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采用本技术的前横梁防脱落端板,包括回字型连接本体,所述回字型连接本体的一侧面的边缘位置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所述回字型连接本体向外延伸;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对所述回字型连接本体向外延伸;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位于所述回字型连接本体的其中一个侧边的两个边角处;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延伸面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Y向孔边缘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边缘距离贴近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与散热器固定连接。采用本技术方案的前横梁防脱落结构,实际安装时,第二连接部用于与散热器直接连接,其中,Y向孔的孔径尺寸较大,有利于降低散热器模块本体对纵梁连接端板的Y向力,降低向外弯折的风险。采用本技术的前横梁防脱落结构,包括上述的前横梁防脱落端板,还包括纵梁;所述纵梁的一侧与所述端板的第一边沿固定连接。应用本技术方案的前横梁防脱落结构,将端板与纵梁前端的搭接区域结构进行优化,扩大了搭接区域的面积,即将第一边沿设置为实体片状结构,利于第一边沿与纵梁之间的焊接连接,从而在较大搭接面积内可以增加焊点数量,从而保证正碰过程时,端板承受更大的力时,本技术方案的前横梁防脱落结构不失效;散热器模块与端板连接处设置有安装孔,减少正碰时,散热器模块对端板的Y向力;本技术方案更改的结构,利于简单操作,且加工修改成本较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钱横梁防脱落端盖的轴侧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前左横梁防脱落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前横梁防脱落结构的图2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前横梁防脱落结构的图2的轴侧结构示意图一;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前横梁防脱落结构的图2的轴侧结构示意图二;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前横梁防脱落结构的图5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前横梁防脱落结构的图5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0-前横梁防脱落结构;101-端板;102-纵梁;1011-连接本体;1012-第一连接部;1013-第二连接部;1014-第一边沿;1021-安装弯折面;1022-第一曲面部;1023-第二曲面部;10211-平面结构;10212-去应力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参考图1-图7详细描述本实施例一、二的前横梁防脱落端板及前横梁防脱落结构的技术方案。实施例一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前横梁防脱落端板101,包括回字型连接本体1011,回字型连接本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前横梁防脱落端板(101),其特征在于,包括回字型连接本体(1011),所述回字型连接本体(1011)一侧面的边缘位置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012)和第二连接部(1013);所述第一连接部(1012)相对所述回字型连接本体(1011)向外延伸;所述第二连接部(1013)相对所述回字型连接本体(1011)向外延伸;所述第一连接部(1012)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013)分别位于所述回字型连接本体(1011)的其中一个侧边的两个边角处;所述第二连接部(1013)的延伸面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Y向孔边缘与所述第二连接部(1013)的边缘距离贴近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1012)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013)分别与散热器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横梁防脱落端板(101),其特征在于,包括回字型连接本体(1011),所述回字型连接本体(1011)一侧面的边缘位置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012)和第二连接部(1013);所述第一连接部(1012)相对所述回字型连接本体(1011)向外延伸;所述第二连接部(1013)相对所述回字型连接本体(1011)向外延伸;所述第一连接部(1012)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013)分别位于所述回字型连接本体(1011)的其中一个侧边的两个边角处;所述第二连接部(1013)的延伸面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Y向孔边缘与所述第二连接部(1013)的边缘距离贴近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1012)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013)分别与散热器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横梁防脱落端板(101),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字型连接本体(1011)的另一侧面上向外延伸设置有第一边沿(1014),所述第一边沿(1014)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连接部(1013)的延伸方向相反;所述第一边沿(1014)为实体片状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横梁防脱落端板(101),其特征在于,所述Y向孔为腰形孔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横梁防脱落端板(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隋军
申请(专利权)人: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