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和反应釜内物料双层过滤循环使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340356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08:49
一种中和反应釜内物料双层过滤循环使用装置,反应釜内设置渗漏罩,渗漏罩底面中心向上鼓起呈半球面,渗漏罩底面及侧壁均匀分布渗漏孔,渗漏罩内壁上部设置环形凸缘,渗漏罩内上方设置箅子,反应釜内下方设置横向转轴,Z形手摇把手的一端与转轴任意一端的所述空腔对应插合,转轴中部垂直设置轴头,转轴中部与轴头上端交汇处设置换向器,使转轴的横向旋转转换为轴头的竖向旋转,轴头下端设置螺旋桨,箅子、箅子中心的圆孔、凸缘和渗漏罩底面的半球面为同心圆;能够对没有反应完全的碱性物质进行回收再利用,降低了投料成本,避免了经常对堵塞管道清理的问题,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和反应釜内物料双层过滤循环使用装置
本技术涉及反应釜设备,尤其是一种中和反应釜内物料双层过滤循环使用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企业普遍使用单一的反应釜,没有隔离盘装置,对单一的反应釜内酸性物质进行加固碱中合时,很难把握固碱的加入当量,若加入过量,固碱过多,转料时容易堵管,而且固碱损失较大,原料消耗过多,生产成本较高。怎样把握固碱的加入当量避免固碱堵塞反应釜底部的管道,避免固碱腐蚀反应釜底部缩短反应釜的使用寿命,成为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鉴于上述原因,现有的反应釜的结构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中和反应釜内物料双层过滤循环使用装置,能够对没有反应完全的碱性物质进行回收再利用,这样,大大降低了投料成本,避免了经常对堵塞管道清理的问题,大大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和反应釜内物料双层过滤循环使用装置,是由:反应釜、固定块、渗漏罩、凸缘、箅子、转轴、换向器、轴头、螺旋桨、轴承、手摇把手构成;反应釜上方设置进液口,反应釜下方设置出液口,反应釜内壁下部同一水平面均匀分布至少四个固定块,固定块为半圆形,反应釜内设置渗漏罩,渗漏罩为蒸锅形状,渗漏罩底面中心向上鼓起呈半球面,渗漏罩底面及侧壁均匀分布渗漏孔,渗漏罩内壁上部设置环形凸缘,渗漏罩内上方设置箅子,箅子中心设置圆孔,圆孔的直径与底面鼓起的半球面直径相等,箅子内周圆孔边缘向上翘起,箅子截面内周边缘呈八字形,箅子外周边缘向外翻,箅子截面外周边缘呈倒八字形,箅子外周边缘位于凸缘上表面,箅子外周边缘的直径与凸缘外周边缘的直径相等,渗漏罩外周边缘通过紧固件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块上方,反应釜内下方设置横向转轴,横向转轴位于箅子与渗漏罩底面的半球面之间,转轴透过渗漏罩两侧的一对通孔,通孔内设置密封胶圈,密封胶圈位于转轴的外周,转轴两端通过一对轴承设置于反应釜下部两侧的一对预留孔内,轴承的外圈与反应釜的侧壁固定,转轴的两端与一对轴承的内圈固定,转轴两端透出反应釜,转轴两端的端面中心设置截面为等边三角边或正方形的空腔,Z形手摇把手的一端与转轴任意一端的所述空腔对应插合,转轴中部垂直设置轴头,轴头位于反应釜的纵向轴心线上,转轴中部与轴头上端交汇处设置换向器,使转轴的横向旋转转换为轴头的竖向旋转,轴头下端设置螺旋桨,箅子、箅子中心的圆孔、凸缘和渗漏罩底面的半球面为同心圆。所述的渗漏罩上端口外周的直径小于反应釜的内壁直径1~3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中和时,投放的固碱落在箅子上,一部分固碱透过箅子中心的圆孔,落在渗漏罩底部的半球面上沿半球面滑向渗漏罩底部,酸性物质与箅子上的固碱反应后,反应后的液体溢出箅子,由箅子中心的圆孔落入渗漏罩内,继续和渗漏罩底部的固碱反应,反应后由渗漏罩的渗漏孔流入反应釜底部,反应一段时间后,通过Z形手摇把手使转轴旋转,转轴的横向旋转通过换向器转换为轴头的竖向旋转,使螺旋桨旋转,将渗漏罩底部的固碱卷起向上流动,通过箅子中心的圆孔进入箅子上方,再回落在箅子上,使过多的固碱留在箅子上,酸性物质汇聚从而淹没箅子和碱性物质,使碱性物质和酸性物质能充分反应,按以上循环往复,大大提高了反应效率,没有反应的固碱留在箅子上,用于下批物料中和,大大降低了投料成本,避免了经常对堵塞管道清理的问题,大大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巧妙,生产成本低廉,操作简单,使用效果显著,结实耐用,长期使用不易损坏,适合普遍推广应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总装结构示意图;图1中:反应釜1、固定块1-1、渗漏罩2、凸缘2-1、箅子3、转轴4、换向器5、轴头6、螺旋桨7、轴承8、手摇把手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反应釜1上方设置进液口,反应釜1下方设置出液口,反应釜1内壁下部同一水平面均匀分布至少四个固定块1-1,固定块1-1为半圆形,反应釜1内设置渗漏罩2,渗漏罩2为蒸锅形状,渗漏罩2底面中心向上鼓起呈半球面,渗漏罩2底面及侧壁均匀分布渗漏孔,渗漏罩2内壁上部设置环形凸缘2-1,渗漏罩2内上方设置箅子3,箅子3中心设置圆孔,圆孔的直径与底面鼓起的半球面直径相等,箅子3内周圆孔边缘向上翘起,箅子3截面内周边缘呈八字形,箅子3外周边缘向外翻,箅子3截面外周边缘呈倒八字形,箅子3外周边缘位于凸缘2-1上表面,箅子3外周边缘的直径与凸缘2-1外周边缘的直径相等,渗漏罩2外周边缘通过紧固件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块1-1上方,反应釜1内下方设置横向转轴4,横向转轴4位于箅子3与渗漏罩2底面的半球面之间,转轴4透过渗漏罩2两侧的一对通孔,通孔内设置密封胶圈,密封胶圈位于转轴4的外周,转轴4两端通过一对轴承8设置于反应釜1下部两侧的一对预留孔内,轴承8的外圈与反应釜1的侧壁固定,转轴4的两端与一对轴承8的内圈固定,转轴4两端透出反应釜1,转轴4两端的端面中心设置截面为等边三角边或正方形的空腔,Z形手摇把手9的一端与转轴4任意一端的所述空腔对应插合,转轴4中部垂直设置轴头6,轴头6位于反应釜1的纵向轴心线上,转轴4中部与轴头6上端交汇处设置换向器5,使转轴4的横向旋转转换为轴头6的竖向旋转,轴头6下端设置螺旋桨7,箅子3、箅子3中心的圆孔、凸缘2-1和渗漏罩2底面的半球面为同心圆。所述的渗漏罩2上端口外周的直径小于反应釜1的内壁直径1~3m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和反应釜内物料双层过滤循环使用装置,是由:反应釜(1)、固定块(1‑1)、渗漏罩(2)、凸缘(2‑1)、箅子(3)、转轴(4)、换向器(5)、轴头(6)、螺旋桨(7)、轴承(8)、手摇把手(9)构成;其特征在于:反应釜(1)上方设置进液口,反应釜(1)下方设置出液口,反应釜(1)内壁下部同一水平面均匀分布至少四个固定块(1‑1),固定块(1‑1)为半圆形,反应釜(1)内设置渗漏罩(2),渗漏罩(2)为蒸锅形状,渗漏罩(2)底面中心向上鼓起呈半球面,渗漏罩(2)底面及侧壁均匀分布渗漏孔,渗漏罩(2)内壁上部设置环形凸缘(2‑1),渗漏罩(2)内上方设置箅子(3),箅子(3)中心设置圆孔,圆孔的直径与底面鼓起的半球面直径相等,箅子(3)内周圆孔边缘向上翘起,箅子(3)截面内周边缘呈八字形,箅子(3)外周边缘向外翻,箅子(3)截面外周边缘呈倒八字形,箅子(3)外周边缘位于凸缘(2‑1)上表面,箅子(3)外周边缘的直径与凸缘(2‑1)外周边缘的直径相等,渗漏罩(2)外周边缘通过紧固件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块(1‑1)上方,反应釜(1)内下方设置横向转轴(4),横向转轴(4)位于箅子(3)与渗漏罩(2)底面的半球面之间,转轴(4)透过渗漏罩(2)两侧的一对通孔,通孔内设置密封胶圈,密封胶圈位于转轴(4)的外周,转轴(4)两端通过一对轴承(8)设置于反应釜(1)下部两侧的一对预留孔内,轴承(8)的外圈与反应釜(1)的侧壁固定,转轴(4)的两端与一对轴承(8)的内圈固定,转轴(4)两端透出反应釜(1),转轴(4)两端的端面中心设置截面为等边三角边或正方形的空腔,Z形手摇把手(9)的一端与转轴(4)任意一端的所述空腔对应插合,转轴(4)中部垂直设置轴头(6),轴头(6)位于反应釜(1)的纵向轴心线上,转轴(4)中部与轴头(6)上端交汇处设置换向器(5),使转轴(4)的横向旋转转换为轴头(6)的竖向旋转,轴头(6)下端设置螺旋桨(7),箅子(3)、箅子(3)中心的圆孔、凸缘(2‑1)和渗漏罩(2)底面的半球面为同心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和反应釜内物料双层过滤循环使用装置,是由:反应釜(1)、固定块(1-1)、渗漏罩(2)、凸缘(2-1)、箅子(3)、转轴(4)、换向器(5)、轴头(6)、螺旋桨(7)、轴承(8)、手摇把手(9)构成;其特征在于:反应釜(1)上方设置进液口,反应釜(1)下方设置出液口,反应釜(1)内壁下部同一水平面均匀分布至少四个固定块(1-1),固定块(1-1)为半圆形,反应釜(1)内设置渗漏罩(2),渗漏罩(2)为蒸锅形状,渗漏罩(2)底面中心向上鼓起呈半球面,渗漏罩(2)底面及侧壁均匀分布渗漏孔,渗漏罩(2)内壁上部设置环形凸缘(2-1),渗漏罩(2)内上方设置箅子(3),箅子(3)中心设置圆孔,圆孔的直径与底面鼓起的半球面直径相等,箅子(3)内周圆孔边缘向上翘起,箅子(3)截面内周边缘呈八字形,箅子(3)外周边缘向外翻,箅子(3)截面外周边缘呈倒八字形,箅子(3)外周边缘位于凸缘(2-1)上表面,箅子(3)外周边缘的直径与凸缘(2-1)外周边缘的直径相等,渗漏罩(2)外周边缘通过紧固件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块(1-1)上方,反应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兵贾建强许林鹏袁现章赵小青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市华工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