铰接装置及铰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34030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其上设有一扣件(40)及一钩件(90)的铰链。扣件固定于一第一组件上,钩件则固定于一第二组件上,以形成一铰接头。由于在铰接装置中使用一钩件,故此一铰链装置的组件可以有较大的移动自由度。钩件的作用有如一枢接点,而扣件则可防止钩件沿侧向或沿横向被拖拉移离于扣件。(*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乃有关一种铰接装置,同时亦有关于一种将此一铰接装置纳入其中的展示系统。此外,本专利技术亦有关于一种用以制造一个将此一铰接装置纳入其中的展示系统的方法。展示系统,类如招牌箱或展示柜,乃用以将资讯展示在公众的眼前者。一般而言,所展示的内容不外乎印刷品、广告文宣、标题、通告、展示项目、展示品等。这些展示系统通常包括一柜体在内,以将相关资讯纳入其中。该柜体的上至少设有一由一透明材料,例如玻璃或透视材(perspex),所构成的面板,以使载于柜内的资讯得以自外侧观视,而又得以确保资讯的不受晴雨气候因素,以及歹徒非法蓄意的冲击及破坏。为将资讯插入展示系统内或将系统内的资讯加以更换起见,透明材制面板乃可移动,以利达及展示柜的内部。就早前由Kim Huat Teo所取得的英国专利2,280,5332而言,其中所采用的透明材制可移动面板乃配置有采用钢珠/珠窝机构的铰链。在该英国专利2,280,532中,钢珠大体上而言是由球窝加以围绕,(专利权人Teo称之为“圆珠”及“槽沟”)。此一设计的一有利因素在于钢珠不能自球窝中卸下,因此透明面板就无法自其铰链上拉离的。但,此一有利因素同时受制于一不利因素,因为包围的球窝同时限制了钢珠在球窝内的回转移动。例如,就该英国专利2,280,932所例示的实施例而言,其可移动的面板所可旋转的角度顶多不过是45°至50°左右而已。就另一由Cattermole等人所取得的更早期英国专利2,062,745而言,在一较浅的凹球窝内以可枢转的方式设有一局部表面呈曲线造型的凸件。该凹球窝的表面上亦有一部分呈曲线造型。该等有曲线的部件互相滑倚,以发挥宛如一钢珠及珠窝机构的枢转机能。但,就此一结构而言,凸件是可以自凹球窝内拉出的,因为凹球窝并不能完全将凸件围绕,此一情况就一真正典型的钢珠/球窝机构而言,亦复如此。同样地,再就英国另一专利案,由Radin所取得的英国专利2,114,351而言亦复如此,该案中的可移动面板亦可自主柜中抽离,因为在该Radin专利案中凸件的有曲线部分并未完全由有曲线的凹球窝部分加以包围。所以无论是由catterole或由Radin所取得的专利案,其所可取得的可移动面板的能外旋及枢围至约90度的有利因素恰为该各案的面板可自柜体中被抽离的不利因素所抵消掉了。就Radin及Cattemole两专利案所使用的铰接装置而言,任何试图将凸件更紧密地封固于凹球窝内的努力均将造成可移动面板构件的回旋再度的减少。本专利技术的一目的在于克服或至少大幅改善至少是习知技术的某些不利因素。所以本专利技术概括而言,并非致力于克服每一个上述的困扰或问题,而是至少克服或改善上述的某些问题。本专利技术的要旨乃在提供一种用以将一与一组件及一第二组件加以联结的铰接装置,该铰接装置具有一扣件;以及一钩件,其是以可移动的方式与该扣件啮合,以使在操作时,该扣件得以阻止该钩件沿侧向或沿横向被拉离;该扣件可固定于一第一组件上,且该钩件可固定于一第二组件上,以使在操作时,该第第一及第二组件可藉该铰接装置加以联接。较佳地,该钩件能钩固于扣件上,以与该扣件啮合互动。较佳地,当本专利技术铰接装置组合完成后,钩件就无法解除其与扣件的互啮状态。较佳地,该钩件是由一有弯曲钩部分及一干柄所组成,而该扣件则有一开口以限定一内凹部,该内凹部的尺寸足以纳陷入该钩部,同时又能容许干柄贯穿其间,但此一尺寸又不足以容许钩部贯穿其间。该有弯曲钩部分的末端上可设以一朝内侧突伸的唇部,以突向干柄。较佳地,钩件能以90度左右的角度相对于扣件而移动。扣件及钩件可采挤压成型的技术制作的。就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观点而言,其着眼点乃在提供一在其中具有一用以纳置展示资讯的封体的展示柜,以及一具有一透明面板的盖体,其中,该盖体乃藉如前所述的铰接装置而与该封体形成可互相啮合的态势。在展示柜内,该封体较佳为利用四个藉框接头而可分离地被结合的柜框构件以形成正交侧部。较佳地,该盖体为利用四个藉框接头而可分离地被接合的盖框构件以形成正交侧部。就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观点而言,所提供者乃一以可铰接的方式将一第一组件及一第二组件加以联接的方法,其步骤包含有将一扣件固定于一第一组件上;将一钩件固定于一第二组件上;将该钩件与该扣件相啮合,以形成一铰接装置,其中,该扣件可防止该钩件自彼处沿侧向或沿横向被拉离。就本专利技术的再一观点而言,其乃提供一套可适合被组合在一起以形成上述的展示柜的零组件。为使能对本专利技术有进一步的了解起见,兹参照附图示,就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其中附图说明图1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制作而得的一铰接装置;图1A、1B及1C为如图1所示的铰接装置的零组件的动作示意图;图2为较图1所示的实施例略加修正后的一铰接装置的另一实施例;图2A、2B及2C为如图2所示的铰接装置的零组件的动作示意图;图3A、3B、及3C为一展示柜的一剖面示意图,由于此柜上配置有如图1、1A、1B及1C中所示的铰接装置,所以其中所配置的盖体是可以移动的,图3A至3C的序列乃盖体的动态示意图;图4为图3A、3B及3C所示的展示柜的斜视图;图5为如图4所示的展示柜的分解斜视图;以及图6为用以例示铰链的存在,而以斜视图展现的图4及图5所示的展示柜的一局部剖面示意图,图6所作的局部展示乃图5所圈示的部位的一放大示意图。参照附图,其中图1所例示的为一铰接装置10的一第一实施例。图1与图1A相同。图1A、1B及1C三图是用以例示铰接装置的动态示意。铰接装置10的目的在于在一第一组件及一第二组件之间形成一铰链联结。就此一实施例而言,第一组件乃指一展示柜的封体20,而第二组件则为该展示柜的一盖体30。在图1中,铰链10具有一呈一沟槽构件40形式的扣件。该沟槽构件40上设有一直立干柄50,其末端上配置有一从动突缘60。沟槽构件40的底端70锚定于一成型于第一组件本体内的凹部80内。一呈一钩状突缘90形式的钩件在配置之后可与沟槽构件40形成可移动的啮合态势。就此一实施例而言,钩状突缘90是由一弯曲的钩部分100及一钧杆110所组成。钩状突缘90是因为钩部分100的可钩着于沟槽构件40的从动突缘60上,所以才能与沟槽构件40形成啮合态势。钩部分100并非一定要与突缘60直接接触。但,一旦铰接装置10组合完成之后,钩件就无法解除其与扣件的啮合状态。进而言之,也就是说,扣件可防止钩件沿侧向或沿横向被拉离于扣件。此一要旨可自图1A、1B和1C的连续示意图中得悉之。自图中可看出,钩状突缘90可以在90度左右的展角下,相对于沟槽构件40而移动。在图示的每一定位下,沟槽构件40均限定出钩状突缘90的可容许移位界限。因此,钩状突缘90虽可相对于沟槽构件40而回转,但却无法被拉离于沟槽构件40。在图1中,沟槽构件40限定出一具有一开口130的凹部120。(在图1中,弯曲的钩部分100乃位处于开口130的内。)凹部120的尺寸大小足以将弯曲的钧部分100纳陷于凹部内,而开口130的大小又足以容许钩杆110贯穿其间。但,开口130的尺寸大小并不足以容许整个钩部分100贯穿开口130。因此,此一钩定机构可使钩件相对于扣件而移动,而扣件则可防止钩件的脱离啮合状态。此一钩定机构明显地有别于其他的联接机构,诸如钢珠及球窝造型的接头。此一钩定机构的利因素在于钩件可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铰接装置,其是用来将一第一组件及一第二组件加以联结,该铰接装置包含有:一扣件;以及一钩件,其可在移动的状态下与该扣件啮合,以使在使用时,该扣件可防止该钩件沿侧向方向或沿横向方向被拉离于该扣件;该扣件可附接于一第一组件上,而该 钩件则可固定于一第二组件上,以使在使用时,该等第一组件及第二组件可经由该铰接装置加以联结。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符绩熙
申请(专利权)人:国志私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SG[新加坡]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