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带推拌秸秆还田机构及包含其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33250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07: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条带推拌秸秆还田机构,包括:机架;推茬构件,可移动地设置于机架上,包括两个推茬部件,两个推茬部件在第一动力构件的驱动下,分别向机架的两侧进行相向移动;混拌构件,包括两个旋耕部件,两个旋耕部件可旋转地分别设置于机架的近两侧处,位于推茬构件的后方,在第二动力构件的驱动下,随机架的前进方向进行旋转动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条带推拌秸秆还田装置,其包括如上的条带推拌秸秆还田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新的秸秆还田方式,大大提高了播前整地水平,实现了播种带无茬播种,非播种带秸秆深混拌,一次耕作完成全部作业,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与播种质量,且有利于秸秆有效还田培肥地力,减少焚烧保护环境。

Strip pushing straw returning mechanism and its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trip pushing and mixing straw returning mechanism, which comprises: a frame; a stubble pushing component, which can be movably arranged on the frame, including two stubble pushing components, two stubble pushing components moving toward each side of the frame respectively driven by the first power component; a mixing component, which includes two rotary tillage components, and two rotary tillage components which can be rotatably arranged close to the frame respectively. On both sides, it is located behind the stubble pushing member. Driven by the second dynamic member, the random frame rotates in the forward direction. The utility model also discloses a strip pushing and mixing straw return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strip pushing and mixing straw returning mechanism as above. The utility model is a new straw returning method, which greatly improves the level of soil preparation before sowing, realizes the sowing with no stubble, non-sowing with deep mixing of straw, and completes all operations at one time tillage, greatly improves the operation efficiency and sowing quality, and is conducive to effectively returning straw to soil fertility, reducing incineration and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条带推拌秸秆还田机构及包含其的装置
本技术属于农业机械
,涉及一种条带推拌秸秆还田机构及包含其的装置。
技术介绍
秸秆还田是培肥地力、减少焚烧保护环境和提高播种质量的最为关键技术,目前,通用秸秆还田技术类型多样,有深翻深埋、保护性耕作、旋耕混拌等技术,利用相应的深翻深埋的铧式犁、保护性免耕直播技术和表土浅旋耕作机械完成,虽然也能进行秸秆还田,但存在着耗能大、容易造成土壤沙化、秸秆量大难以精播保苗、秸杆与土壤混拌不匀不深导致出苗差等问题。研究表明,通过非播种带进行条带式深混拌进行专区秸秆还田,播种带无茬播种是一种较好的种植方式,但缺乏相应的机械,不能大面积推广,仅处于人工试验状态。因此,研发适宜播带无茬播种、非播种带秸秆深混拌的机械,是该项新技术推广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为了克服现有的秸秆还田技术和相应机械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条带推拌秸秆还田机构,实现了播带无茬播种,非播种带秸秆深混拌,能一次完成全部作业耕作。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条带推拌秸秆还田装置,其包含如上条带推拌秸秆还田机构。为此,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条带推拌秸秆还田机构,包括:机架;至少一个推茬构件,所述推茬构件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每个所述推茬构件均包括两个推茬部件,该两个推茬部件在第一动力构件的驱动下,分别向所述机架的两侧进行相向移动;至少一个混拌构件,每个所述混拌构件包括两个旋耕部件,该两个旋耕部件可旋转地分别设置于所述机架的近两侧处,且位于所述推茬构件的后方,所述混拌构件在第二动力构件的驱动下,随机架的前进方向进行旋转动作。优选的是,所述的条带推拌秸秆还田机构中,所述推茬构件为立式推茬构件,每个所述推茬部件均包括一立式的旋转轴和安装于所述立式的旋转轴上的若干推茬刀,所述立式的旋转轴的一端可旋转地连接至所述机架的下方。优选的是,所述的条带推拌秸秆还田机构中,所述混拌构件通过一纵向旋转轴可旋转地连接至所述机架上,每个旋耕部件均包括固定于所述旋转轴上的若干个旋耕刀。优选的是,所述的条带推拌秸秆还田机构中,沿水平方向,所述机架由前之后依次包括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和第三横梁;所述推茬构件连接至所述第一横梁上,所述混拌构件靠近于所述第二横梁。优选的是,所述的条带推拌秸秆还田机构,还包括:镇压构件,其包括两组镇压器,该两组镇压器连接至所述机架的第三横梁上,且各自分别位于所述两个推茬部件的正后方,每组镇压轮包括若干个镇压轮。优选的是,所述的条带推拌秸秆还田机构中,所述第一横梁上还设置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连接至拖拉机悬挂和调节系统。优选的是,所述的条带推拌秸秆还田机构中,所述第一动力构件包括两个第一变向变速齿轮箱,所述第二动力构件为第二变向变速齿轮箱,所述第二变向变速齿轮箱连接至拖拉机的输出轴,所述第二动力构件还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变向变速齿轮箱齿轮连接;所述两个第一变向变速齿轮箱设置于所述机架的上方,且每个第一变向变速齿轮箱连接一所述推茬部件,驱动所述推茬部件向所述机架的一侧旋转;所述第二变向变速齿轮箱设置于所述两个第一变向变速齿轮箱上方。优选的是,所述的条带推拌秸秆还田机构中,同一侧的所述推茬部件与旋耕部件间形成一混拌带,所述混拌带的宽度为60~65cm;两个所述推茬部件间形成播种带,所述播种带的宽度为90~120cm。优选的是,所述的条带推拌秸秆还田机构中,所述推茬构件与所述混拌构件一一对应设置。一种条带推拌秸秆还田装置,所述秸秆还田机包括如上任一所述的条带推拌秸秆还田机构。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推茬构件将大田中推茬构件中间的秸秆推向两侧,形成了中间的少茬条带,形成播种带。通过混拌构件的纵向转动将两侧堆积的秸秆与土进行深旋混拌,深旋深度达20cm以上,将秸秆埋入土中,表面基本不露秸秆,形成了两侧的混拌带。此外,后部安装的镇压构件的镇压幅度与混拌带等宽,并通过加重和压簧加大压重力,确保混拌后土壤紧实,保护土壤与还田的秸秆。整个机构的运行实现了中间秸秆推向两侧,在两侧进行秸秆与土混拌,中间的推茬带用于播种,两侧的土混拌带用于秸秆处理,具有纳雨保墒和促进秸秆腐解。本技术实现了播带无茬播种,非播种带秸秆深混拌,能一次完成全部作业耕作,有效地培肥地力,减少焚烧保护环境和提高播种质量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与播种质量,可用于秸秆还田条件下的玉米、大豆等大粒作物播前土壤耕作。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条带推拌秸秆还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的条带推拌秸秆还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条带推拌秸秆还田机构,包括:机架1;至少一个推茬构件2,所述推茬构件2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机架1上,每个所述推茬构件2均包括两个推茬部件201,该两个推茬部件在第一动力构件5的驱动下,分别向所述机架1的两侧进行相向移动;通过推茬构件1将大田中推茬构件中间的秸秆推向两侧,形成了中间的少茬条带,形成播种带。至少一个混拌构件3,每个所述混拌构件3包括两个旋耕部件301,该两个旋耕部件可旋转地分别设置于所述机架1的近两侧处,且位于所述推茬构件2的后方,所述混拌构件3在第二动力构件6的驱动下,随机架1的前进方向进行旋转动作。混拌构件的纵向转动将两侧堆积的秸秆与土进行深旋混拌,深旋深度达20cm以上,将秸秆埋入土中,表面基本不露秸秆,形成了两侧的混拌带。本技术整个机构的运行实现了中间秸秆推向两侧,在两侧进行秸秆与土混拌,中间的推茬带用于播种,两侧的土混拌带用于秸秆处理,具有纳雨保墒和促进秸秆腐解。在本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所述推茬构件2为立式推茬构件,每个所述推茬部件201均包括一立式的旋转轴和安装于所述立式的旋转轴上的若干推茬刀,所述立式的旋转轴的一端可旋转地连接至所述机架的下方。更优选地是,立式的推茬部件是位于机架的前横梁的中部,由2个或4个左右相反转向的立轴轮驱动的推茬刀所组成,每个立式的旋转轴受第一变速变向箱驱动,每个立式的旋转轴上装有3-4个推茬刀,刀长度15cm,推茬总宽度2轴为60cm,或4轴为120cm,旋转时沿地面将秸秆推向两侧,被推向两侧的秸秆被后面的混拌装置进行深旋还田,保持推茬带基本无茬,便于播种质量的提高。在本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所述混拌构件3通过一纵向旋转轴可旋转地连接至所述机架1上,每个旋耕部件301均包括固定于所述旋转轴上的若干个旋耕刀。更优选地是,该混拌构件位于机架的安装梁的中部的两侧,在一个纵向轴上的左右两侧安装呈螺旋排列的长旋耕刀,纵向轴受中间的第二变速变向箱驱动左右轴的纵向旋转,两侧各装4-6个长旋耕刀,长度包括基座30cm,混拌宽度60cm或65cm,确保混拌带全量还田、深埋,在表面不露秸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条带推拌秸秆还田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至少一个推茬构件,所述推茬构件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每个所述推茬构件均包括两个推茬部件,该两个推茬部件在第一动力构件的驱动下,分别向所述机架的两侧进行相向移动;至少一个混拌构件,每个所述混拌构件包括两个旋耕部件,该两个旋耕部件可旋转地分别设置于所述机架的近两侧处,且位于所述推茬构件的后方,所述混拌构件在第二动力构件的驱动下,随机架的前进方向进行旋转动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条带推拌秸秆还田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至少一个推茬构件,所述推茬构件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每个所述推茬构件均包括两个推茬部件,该两个推茬部件在第一动力构件的驱动下,分别向所述机架的两侧进行相向移动;至少一个混拌构件,每个所述混拌构件包括两个旋耕部件,该两个旋耕部件可旋转地分别设置于所述机架的近两侧处,且位于所述推茬构件的后方,所述混拌构件在第二动力构件的驱动下,随机架的前进方向进行旋转动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条带推拌秸秆还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茬构件为立式推茬构件,每个所述推茬部件均包括一立式的旋转轴和安装于所述立式的旋转轴上的若干推茬刀,所述立式的旋转轴的一端可旋转地连接至所述机架的下方。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条带推拌秸秆还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拌构件通过一纵向旋转轴可旋转地连接至所述机架上,每个旋耕部件均包括固定于所述旋转轴上的若干个旋耕刀。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条带推拌秸秆还田机构,其特征在于,沿水平方向,所述机架由前之后依次包括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和第三横梁;所述推茬构件连接至所述第一横梁上,所述混拌构件靠近于所述第二横梁。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条带推拌秸秆还田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镇压构件,其包括两组镇压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明郭艳军周宝元李从锋齐华马玮孙雪芳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口市禾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