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对位酯生产过程中环氧乙烷利用率的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1207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2 2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提高对位酯生产过程中环氧乙烷利用率的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所述反应釜本体的内腔下部分别水平布设环形的环氧乙烷分布管和环氧乙烷循环分布管,反应釜本体的上部布设环氧乙烷循环出气管,环氧乙烷循环出气管连接高压风机的入风口,高压风机的出风口连接环氧乙烷循环进气管;反应釜本体的内腔中部垂直布设搅拌轴,搅拌轴的轴壁上设置分体式搅拌桨叶,分体式搅拌桨叶包括框式搅拌桨叶和锚式搅拌桨叶,锚式搅拌桨叶呈梯形且其下端面呈弧形,框式搅拌桨叶和锚式搅拌桨叶的中部均布设推进导流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提高环氧乙烷的利用率,减少污染废物,搅拌均匀,降低生产成本。

A Reactor for Increasing Ethylene oxide Utilization Rate in Para-ester Production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reaction kettle for improving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ethylene oxide in para-ester production process, including a reaction kettle body, in which annular ethylene oxide distributor and ethylene oxide circulating distributor are horizontally arranged under the inner chamber of the reaction kettle body, an ethylene oxide circulating outlet pipe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part of the reaction kettle body, and the ethylene oxide circulating outlet pipe is connected with the air inlet of the high-pressure fan. The outlet of the high-pressure fan is connected with the ethylene oxide circulating intake pipe; the stirring shaft is arranged vertically in the middle of the inner chamber of the reactor body, and the split stirring blade is arranged on the shaft wall of the stirring shaft. The split stirring blade includes the frame stirring blade and the anchor stirring blade. The anchor stirring blade is trapezoidal and its lower end surface is arc, and the middle part of the frame stirring blade and the anchor stirring blade is uniformly distributed. Push diversion plate. The utility model effectively improves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ethylene oxide, reduces the pollution waste, mixes evenly, and reduces the production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对位酯生产过程中环氧乙烷利用率的反应釜
本技术涉及对位酯合成
,特别涉及一种提高对位酯生产过程中环氧乙烷利用率的反应釜。
技术介绍
对位酯是乙烯砜基活性染料最重要的中间体,对位酯的合成方法有乙酰苯胺路线、对硝基氯苯路线和硝基苯路线,其中乙酰苯胺路线是目前生产对位酯的主要生产路线,以乙酰苯胺为原料经氯磺酸进行氯磺化亚磺化、环氧乙烷做缩合剂缩合、加硫酸水解酯化得到对位酯;以环氧乙烷做缩合剂具有成本经济、反应温度低,收率高的优点,较氯乙醇做缩合剂收率提高10%,但是使用环氧乙烷做缩合剂具有以下需要解决的问题:环氧乙烷为气体,在反应釜中一旦气泡上浮至液面以上便结束吸收过程,利用率较低,目前的反应釜通常采用放空设计,过量的气态环氧乙烷通过放空管排放掉,造成了严重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环氧乙烷的利用率,减少污染废物,搅拌均匀,降低生产成本的提高对位酯生产过程中环氧乙烷利用率的反应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提高对位酯生产过程中环氧乙烷利用率的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布设在反应釜本体上部的电机和布设在反应釜本体外壁的夹套,所述反应釜本体的内腔下部分别水平布设环形的环氧乙烷分布管和环氧乙烷循环分布管,环氧乙烷循环分布管位于环氧乙烷分布管的下部,环氧乙烷分布管和环氧乙烷循环分布管上分别呈放射状均匀布设一组管式曝气器,两组管式曝气器均与水平面平行且相互错位,反应釜本体的下部分别布设环氧乙烷进气管和环氧乙烷循环进气管,环氧乙烷进气管和环氧乙烷循环进气管的出口均伸入反应釜本体的内腔且分别和环氧乙烷分布管、环氧乙烷循环分布管连接,反应釜本体的上部布设环氧乙烷循环出气管,环氧乙烷循环出气管连接高压风机的入风口,高压风机的出风口连接环氧乙烷循环进气管;反应釜本体的内腔中部垂直布设搅拌轴,所述搅拌轴连接电机,搅拌轴的轴壁上设置分体式搅拌桨叶,分体式搅拌桨叶包括框式搅拌桨叶和锚式搅拌桨叶,框式搅拌桨叶呈方形,锚式搅拌桨叶呈梯形且其下端面呈弧形,框式搅拌桨叶和锚式搅拌桨叶之间留空,框式搅拌桨叶和锚式搅拌桨叶的中部均布设推进导流板,所述推进导流板呈波纹形。进一步地,所述夹套半包裹于反应釜本体的外部,夹套的上部布设冷却水出口、下部布设冷却水进口,夹套的竖截面呈U形,夹套的内径大于反应釜本体的外径,反应釜本体的外壁位于夹套内的部分布设螺旋导流板。进一步地,所述环氧乙烷进气管和环氧乙烷循环进气管的进口均位于反应釜本体的外部,环氧乙烷分布管和环氧乙烷循环分布管之间的竖向距离为300mm~500mm。进一步地,所述反应釜本体的上部、环氧乙烷循环进气管上均布设气体压力表,夹套的外壁上布设流体压力计。进一步地,所述反应釜本体的顶部分别布设进料口、放空口和酸投加口,反应釜本体的底部布设出料口。进一步地,所述反应釜本体的上部还布设维修人孔,维修人孔处布设封堵塞。进一步地,所述电机通过联轴器连接减速机,减速机连接搅拌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采用分体式搅拌桨叶进行搅拌,分体式搅拌桨叶预留出空间用于放置管式曝气器,分体式搅拌桨叶包括框式搅拌桨叶和锚式搅拌桨叶,框式搅拌桨叶呈方形,锚式搅拌桨叶呈梯形且其下端面呈弧形,两种不同形式的搅拌桨叶提高了对物料的搅拌与分散效果,使搅拌更加均匀,推进导流板的设置克服搅拌桨叶径向流较弱的缺点,推进导流板呈波纹形,加大其径向流动推进力;反应釜本体顶部的环氧乙烷循环出气管、高压风机和环氧乙烷循环进气管使环氧乙烷气体循环作业、回流至反应釜本体内,环氧乙烷气体循环二次利用,提高利用率,减少环氧乙烷实际生产消耗,降低生产成本,使放空口排放的废气中所含环氧乙烷含量较同类型反应釜排放量少,降低了污染废物;螺旋导流板对冷却水流动方向起到引导作用,提高冷却水的利用率,并且对反应釜本体起到加强作用,提高反应釜本体的强度与抗压能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提高对位酯生产过程中环氧乙烷利用率的反应釜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提高对位酯生产过程中环氧乙烷利用率的反应釜的管式曝气器分布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提高对位酯生产过程中环氧乙烷利用率的反应釜的搅拌轴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提高对位酯生产过程中环氧乙烷利用率的反应釜的螺旋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号为:1为反应釜本体,2为冷却水进口,3为夹套,4为环氧乙烷循环进气管,5为环氧乙烷进气管,6为环氧乙烷循环分布管,7为螺旋导流板,8为冷却水出口,9为搅拌轴,10为环氧乙烷分布管,11为气体压力表,12为进料口,13为管式曝气器,14为减速机,15为电机,16为放空口,17为环氧乙烷循环出气管,18为高压风机,19为酸投加口,20为流体压力计,21为维修人孔,22为出料口,23为框式搅拌桨叶,24为锚式搅拌桨叶,25为推进导流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4所示,一种提高对位酯生产过程中环氧乙烷利用率的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1、布设在反应釜本体1上部的电机15和布设在反应釜本体1外壁的夹套3,所述反应釜本体1的内腔下部分别水平布设环形的环氧乙烷分布管10和环氧乙烷循环分布管6,环氧乙烷循环分布管6位于环氧乙烷分布管10的下部,环氧乙烷分布管10和环氧乙烷循环分布管6上分别呈放射状均匀布设一组管式曝气器13,两组管式曝气器13均与水平面平行且相互错位,反应釜本体1的下部分别布设环氧乙烷进气管5和环氧乙烷循环进气管4,环氧乙烷进气管5和环氧乙烷循环进气管4的出口均伸入反应釜本体1的内腔且分别和环氧乙烷分布管10、环氧乙烷循环分布管6连接,反应釜本体1的上部布设环氧乙烷循环出气管17,环氧乙烷循环出气管17连接高压风机18的入风口,高压风机18的出风口连接环氧乙烷循环进气管4;反应釜本体1的内腔中部垂直布设搅拌轴9,所述搅拌轴9连接电机15,搅拌轴9的轴壁上设置分体式搅拌桨叶,分体式搅拌桨叶包括框式搅拌桨叶23和锚式搅拌桨叶24,框式搅拌桨叶23呈方形,锚式搅拌桨叶24呈梯形且其下端面呈弧形,框式搅拌桨叶23和锚式搅拌桨叶24之间留空,留空的地方用于布置环氧乙烷分布管10、环氧乙烷循环分布管6和管式曝气器13,框式搅拌桨叶23和锚式搅拌桨叶24的中部均布设推进导流板25,所述推进导流板25呈波纹形。所述夹套3半包裹于反应釜本体1的外部,夹套3的上部布设冷却水出口8、下部布设冷却水进口2,夹套3的竖截面呈U形,夹套3的内径比反应釜本体1的外径大200mm,反应釜本体1的外壁位于夹套3内的部分布设螺旋导流板7,螺旋导流板7与夹套3之间的距离为3mm;螺旋导流板7对冷却水流动方向起到引导作用,提高冷却水的利用率,并且对反应釜本体1来说相当于环形加强筋,可以提高反应釜本体1的强度与抗压能力;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的夹套3通过角缝焊接与反应釜本体1相连。所述环氧乙烷进气管5和环氧乙烷循环进气管4的进口均位于反应釜本体1的外部,环氧乙烷分布管10和环氧乙烷循环分布管6之间的竖向距离为300mm~500mm。所述反应釜本体1的上部、环氧乙烷循环进气管4上均布设气体压力表11,夹套3的外壁上布设流体压力计20,流体压力计20监测夹套3内的压力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高对位酯生产过程中环氧乙烷利用率的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1)、布设在反应釜本体(1)上部的电机(15)和布设在反应釜本体(1)外壁的夹套(3),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本体(1)的内腔下部分别水平布设环形的环氧乙烷分布管(10)和环氧乙烷循环分布管(6),环氧乙烷循环分布管(6)位于环氧乙烷分布管(10)的下部,环氧乙烷分布管(10)和环氧乙烷循环分布管(6)上分别呈放射状均匀布设一组管式曝气器(13),两组管式曝气器(13)均与水平面平行且相互错位,反应釜本体(1)的下部分别布设环氧乙烷进气管(5)和环氧乙烷循环进气管(4),环氧乙烷进气管(5)和环氧乙烷循环进气管(4)的出口均伸入反应釜本体(1)的内腔且分别和环氧乙烷分布管(10)、环氧乙烷循环分布管(6)连接,反应釜本体(1)的上部布设环氧乙烷循环出气管(17),环氧乙烷循环出气管(17)连接高压风机(18)的入风口,高压风机(18)的出风口连接环氧乙烷循环进气管(4);反应釜本体(1)的内腔中部垂直布设搅拌轴(9),所述搅拌轴(9)连接电机(15),搅拌轴(9)的轴壁上设置分体式搅拌桨叶,分体式搅拌桨叶包括框式搅拌桨叶(23)和锚式搅拌桨叶(24),框式搅拌桨叶(23)呈方形,锚式搅拌桨叶(24)呈梯形且其下端面呈弧形,框式搅拌桨叶(23)和锚式搅拌桨叶(24)之间留空,框式搅拌桨叶(23)和锚式搅拌桨叶(24)的中部均布设推进导流板(25),所述推进导流板(25)呈波纹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对位酯生产过程中环氧乙烷利用率的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1)、布设在反应釜本体(1)上部的电机(15)和布设在反应釜本体(1)外壁的夹套(3),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本体(1)的内腔下部分别水平布设环形的环氧乙烷分布管(10)和环氧乙烷循环分布管(6),环氧乙烷循环分布管(6)位于环氧乙烷分布管(10)的下部,环氧乙烷分布管(10)和环氧乙烷循环分布管(6)上分别呈放射状均匀布设一组管式曝气器(13),两组管式曝气器(13)均与水平面平行且相互错位,反应釜本体(1)的下部分别布设环氧乙烷进气管(5)和环氧乙烷循环进气管(4),环氧乙烷进气管(5)和环氧乙烷循环进气管(4)的出口均伸入反应釜本体(1)的内腔且分别和环氧乙烷分布管(10)、环氧乙烷循环分布管(6)连接,反应釜本体(1)的上部布设环氧乙烷循环出气管(17),环氧乙烷循环出气管(17)连接高压风机(18)的入风口,高压风机(18)的出风口连接环氧乙烷循环进气管(4);反应釜本体(1)的内腔中部垂直布设搅拌轴(9),所述搅拌轴(9)连接电机(15),搅拌轴(9)的轴壁上设置分体式搅拌桨叶,分体式搅拌桨叶包括框式搅拌桨叶(23)和锚式搅拌桨叶(24),框式搅拌桨叶(23)呈方形,锚式搅拌桨叶(24)呈梯形且其下端面呈弧形,框式搅拌桨叶(23)和锚式搅拌桨叶(24)之间留空,框式搅拌桨叶(23)和锚式搅拌桨叶(24)的中部均布设推进导流板(25),所述推进导流板(25)呈波纹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尚焕程李仲军杨效强
申请(专利权)人:开封市隆兴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