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辊道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29999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1 05: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辊道输送装置,包括第一辊道和第二辊道,第一辊道包括第一架体,第一架体较高的一端与热轧机出口连通,较低的一端与第二辊道连接,第一架体上设置有多个可转动的第一辊体,述第一辊体设置为由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倾斜的圆台状;第二辊道包括与第一架体相连接的第二架体,第二架体上设置有多个可转动的第二辊体,第二辊体由两侧向中间逐渐凹陷形成容料槽,正对于所述第一架体处的第二辊体通过带传动与第一电机传动连接,其余的第二辊体分别与第二电机传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输送无缝钢管是能够保证无缝钢管不发生晃动,减少安全隐患,并且避免了无缝钢管对传动装置的直接碰撞,降低传动设备的故障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辊道输送装置
本技术涉及无缝钢管输送转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辊道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无缝钢管是制作压力容器的主要原料,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无缝钢管进行热轧处理,从热轧机出来的无缝钢管经辊道转运后输送至下一工序。现阶段使用辊道输送无缝钢管存在以下问题:无缝钢管从热轧机出口滚落至主输送辊道的过程易对辊道产生巨大冲撞,易造成辊道的传动设备出现故障;现有辊道无法保证无缝钢管输送过程的平稳性,无缝钢管在辊道上晃动,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辊道输送装置,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辊道输送装置,包括第一辊道和第二辊道;所述第一辊道包括第一架体,所述第一架体的上部倾斜设置,且较高的一端与热轧机出口连通,较低的一端与第二辊道连接,所述第一架体上均匀间隔的设置有多个可轴向转动的第一辊体,各所述第一辊体设置为由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倾斜的圆台状,并且各相邻的所述第一辊体交错布置;所述第二辊道包括与所述第一架体较低的一端相连接的第二架体,所述第二架体上均匀间隔的设置有多个可轴向转动的第二辊体,各所述第二辊体的轴线与所述第一辊体的轴线垂直设置,且所述第二辊体由两侧向中间逐渐凹陷形成容料槽,正对于所述第一架体处的第二辊体的中间轴通过带传动与设置于所述第二架体外的第一电机传动连接,其余的第二辊体分别与设置于所述第二架体侧部的第二电机传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架体的上部在靠近所述第一架体的部位设置有缓冲块。进一步的,所述缓冲块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架体上部的橡胶缓冲垫和设置于所述橡胶缓冲垫上方的金属防撞层。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架体的下部设置有多道冷却水管,所述冷却水管上沿正对所述第二辊体的方向安装有喷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本技术的第一辊道设置为交错设置的圆台状,第二辊道设置为由两侧逐渐向中间的凹陷结构,使由热轧机出口处出来的无缝钢管现在第一架体上的滚落和在第二架体上的输送过程均能够保持平稳,不发生晃动,减少安全隐患。通过带传动方式由远离第二架体的第一电机驱动正对无缝钢管滚落位置的第二辊体,可避免无缝钢管对传动装置的直接碰撞,降低传动设备的故障率。第二架体在靠近第一架体的部位安装有缓冲块,可减小无缝钢管滚落时对第二架体表面的冲击,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通过在第二辊体的下方设置冷却水管及喷头,实现在辊道输送过程中对无缝钢管和第二辊体的喷淋冷却,提高了后续生产加工效率和设备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辊道输送装置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辊道输送装置主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架体;2、热轧机出口;3、第一辊体;4、第二架体;5、第二辊体;5-1、容料槽;6、第一电机;7、第二电机;8、缓冲块;8-1、橡胶缓冲垫;8-2、金属防撞层;9、冷却水管;10、喷头。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一种辊道输送装置,包括第一辊道和第二辊道。所述第一辊道包括第一架体1,所述第一架体1的上部倾斜设置,且较高的一端与热轧机出口2相连通,较低的一端与第二辊道连接。所述第一架体1上均匀间隔的安装有多个可轴向转动的第一辊体3,各所述第一辊体3的结构具体设置为由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倾斜的圆台状,并且各相邻的所述第一辊体3交错布置。所述第二辊道包括与所述第一架体1较低的一端相连接的第二架体4,所述第二架体4上均匀间隔的安装有多个可轴向转动的第二辊体5,各所述第二辊体5的轴线与所述第一辊体3的轴线垂直设置,且所述第二辊体5由两侧向中间逐渐凹陷形成容料槽5-1。正对于所述第一架体1处的第二辊体5的中间轴通过带传动与安装于所述第二架体4外部的第一电机6传动连接,其余的第二辊体5分别与安装于所述第二架体4侧部的第二电机7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架体4的上部在靠近所述第一架体1的部位安装有缓冲块8,所述缓冲块8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二架体4上部的橡胶缓冲垫8-1和设置于所述橡胶缓冲垫8-1上方的金属防撞层8-2。所述第二架体4的下部安装有多道冷却水管9,所述冷却水管9上沿正对所述第二辊体5的方向安装有喷头10。本技术的动作过程如下:首先,热轧完成后的无缝钢管经第一架体上的多道第一辊体向下滚落,当无缝钢管滚落至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的接触位置时,首先与第二架体上的缓冲块接触,缓冲块减少了五分钢管对架体的冲击,然后无缝钢管沿正对第一架体的多个第二辊体的斜坡滚入至第二辊体的容量槽内。而且通过带传动方式由远离第二架体的第一电机驱动正对无缝钢管滚落位置的第二辊体,可避免无缝钢管对传动装置的直接碰撞。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启动后,辊道开设旋转输送无缝钢管,在整个输送过程中,无缝钢管一种在容量槽内平稳输送,不会产生较大的偏移和晃动。而且在输送过程中,冷却水管上的喷头能够对无缝钢管进行喷淋降温,提高了后续生产效率。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辊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辊道和第二辊道;所述第一辊道包括第一架体(1),所述第一架体(1)的上部倾斜设置,且较高的一端与热轧机出口(2)连通,较低的一端与第二辊道连接,所述第一架体(1)上均匀间隔的设置有多个可轴向转动的第一辊体(3),各所述第一辊体(3)设置为由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倾斜的圆台状,并且各相邻的所述第一辊体(3)交错布置;所述第二辊道包括与所述第一架体(1)较低的一端相连接的第二架体(4),所述第二架体(4)上均匀间隔的设置有多个可轴向转动的第二辊体(5),各所述第二辊体(5)的轴线与所述第一辊体(3)的轴线垂直设置,且所述第二辊体(5)由两侧向中间逐渐凹陷形成容料槽(5‑1),正对于所述第一架体(1)处的第二辊体(5)的中间轴通过带传动与设置于所述第二架体(4)外的第一电机(6)传动连接,其余的第二辊体(5)分别与设置于所述第二架体(4)侧部的第二电机(7)传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辊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辊道和第二辊道;所述第一辊道包括第一架体(1),所述第一架体(1)的上部倾斜设置,且较高的一端与热轧机出口(2)连通,较低的一端与第二辊道连接,所述第一架体(1)上均匀间隔的设置有多个可轴向转动的第一辊体(3),各所述第一辊体(3)设置为由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倾斜的圆台状,并且各相邻的所述第一辊体(3)交错布置;所述第二辊道包括与所述第一架体(1)较低的一端相连接的第二架体(4),所述第二架体(4)上均匀间隔的设置有多个可轴向转动的第二辊体(5),各所述第二辊体(5)的轴线与所述第一辊体(3)的轴线垂直设置,且所述第二辊体(5)由两侧向中间逐渐凹陷形成容料槽(5-1),正对于所述第一架体(1)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泽周立国郑永彬
申请(专利权)人:宽城升华压力容器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